竹
《本经》中品)
【释名】时珍曰︰竹字象形。许慎《说文》云︰“竹,冬生草也”。
故字从倒草。戴凯之《竹谱》云︰植物之中,有名曰竹。不刚不柔,非草非木。小异实虚,大同节目。
【集解】弘景曰︰竹类甚多,入药用竹,次用淡、苦竹。
又一种薄壳者,名甘竹,叶最胜。又有实中竹、篁竹,并以笋为佳,于药无用。颂曰︰竹处处有之。其类甚多,而入药惟用竹、淡竹、苦竹三种,人多不能尽别。按︰《竹谱》︰竹坚而促节,体圆而质劲,皮白如霜,大者宜刺船,细者可为笛。苦竹有白有紫。甘竹似篁而茂,即淡竹也。然今之刺船者多用桂竹。竹笛自有一种,亦不名竹。苦竹亦有二种︰一出江西、闽中,本极粗大,笋味殊苦,不可啖;一出江浙,肉浓而叶长阔,笋微有苦味,俗呼甜苦笋是也。今南人入药烧沥,惟用淡竹一品,肉薄,节间有粉者。时珍曰︰竹,惟江河之南甚多,故曰九河鲜有,五岭实繁。大抵皆土中苞笋,各以时而出,旬日落箨而成竹也。
茎有节,节有枝;枝有节,节有叶。叶必三之,枝必两之。根下之枝,一为雄,二为雌,雌者生笋。其根鞭喜行东南,而宜死猫,畏皂刺、油麻。以五月十三日为醉日。六十年一花,花结实,其竹则枯。竹枯曰,竹实曰筱,小曰KT,大曰。其中皆虚,而有实心竹出滇广;其外皆圆,而有方竹出川蜀。其节或暴或无,或促或疏。暴节竹出蜀中,高节,即筇竹也。无节竹出溱州,空心直上,即通竹也。竹一尺数节,出荆南。笛竹一节尺余,出吴楚。竹一节近丈,出南广。其干或长或短,或巨或细。交广由吾竹长三、四丈,其肉薄,可作屋柱。竹大至数围,其肉浓,可为梁栋。永昌汉竹可为桶斛,竹可为舟船。
严州越王竹高只尺余。辰州龙孙竹细仅如针,高不盈尺。其叶或细或大。凤尾竹叶细三分,龙公竹叶若芭蕉,百叶竹一枝百叶。其性或柔或劲,或滑或涩。涩者可以错甲,谓之。
滑者可以为席,谓之桃枝。劲者可以为戈刀箭矢,谓之矛竹、箭竹、筋竹、石麻。柔者可为绳索,谓之竹、弓竹、苦竹、把发。其色有青有黄,有白有赤,有乌有紫。有斑斑者驳纹点染,紫者黯色黝然,乌者黑而害母,赤者浓而直,白者薄而曲,黄者如金,青者如玉。其别种有棘竹,一名竹,芒棘森然,大者围二尺,可御盗贼。棕竹一名实竹,其叶似棕,可为柱杖。慈竹一名义竹,丛生不散,人栽为玩。广人以筋竹丝为竹布,甚脆。
神奇的竹汁
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之《水部》中把水分为43种——13种天水和30种地水。目前几乎世界上所有原水研究者或水产业,都把精力和财力投放在“地水”上——特别是“矿泉水”——而忽视了天水。在《本草纲目》13种天水中,竹汁被列为“天水”,且唯一冠以美誉的“神水”也是五月初五节的竹中水。对竹沥也有叙述,称竹沥(烧烤沥取的竹汁液),味甘,微寒;无毒,具有镇静、解热、生津、镇咳、止血等功效。《列仙传》中,神仙离娄因为吃桂花、喝竹子汁而成仙。现代科学研究表明证实,竹汁和竹叶液,含有人体所需的铁、铜、锌、锰、钴、铬、硅、硒、锗、钼、锶、等20种以上,含有人体所需的15种氨基酸和各种维生素,含有人体所需的钙、磷、镁、钾、钠、氯、硫等各种常中量元素,还含有丰富的生物酶。《本草纲目》记载:竹沥,味甘,微寒;无毒,具有镇静、解热、生津、镇咳、利尿、醒酒等功效。竹汁对小孩内火旺、燥热。表现症状为:易发烧、感冒、厌食、受惊、难入睡有很好的作用。能改变女士胃口不开、肤色差、皮肤粗糙、色斑浓、便秘、心情烦躁等症状;年青人易上火,热毒显著。容易痰多、口臭、口腔溃疡、小便赤黄、青春豆显多等:中老年人睡眠不好、记忆力下降、抵抗力差、血压高、糖尿病等。经常的喝点竹汁,能改变这种症状。中外科学家研究表明:竹汁含有人体所需的15种氨基酸和多种微量元素,能活化细胞,促进人体细胞的新陈代谢,有效提高免疫力。能被称为神水,竹汁确实有它的神奇之处。将油同样放进取来的竹汁里和纯净水里,同时搅拌,因为竹汁是小分子水,活性明显要强于纯净水,油在不停运动的竹汁里面,慢慢融开消解,而纯净水里的油早就静止不动。并且,这种液汁为小分子水,优于普通水的大分子团水,与人体细胞最亲近,有极高的保健价值。竹子本身就是神奇之物,竹炭有防腐的作用,竹筒也有保鲜的作用,荔枝是最难保鲜的水果,一日色变,三日味变,可要是将新鲜的荔枝放到竹筒里,用石蜡封闭好了,几个月下来,打开时照样新鲜;还有竹叶,用竹叶包的粽子,也能有保鲜的奇效。竹叶提取液具有防腐保鲜的作用,因此在竹汁中添加竹叶提取液,不仅它的味道特别得浓香,一种竹香味,而且它起到一种防腐的作用,无须添加人造防腐剂。
唐代《新修本草》中关于竹叶的论述
芹竹叶,味苦,平、大寒,无毒。主咳逆上气,溢筋急,恶疡,杀小虫,除烦热,风 ,喉益气,止渴,补虚下气,消毒。汁,主风痹。实,通神明,轻身益气。生益州。淡竹叶,味辛,平、大寒。主胸中痰热、咳逆上气。其沥,大寒。疗暴中风,风痹,胸温气,寒热,吐血,崩中,溢筋。苦竹叶及沥,疗口疮,目痛,明目,通利九窍。竹笋,味甘,无毒。主消渴,利水道,益气,可久食。干笋烧疗五痔血。
竹类甚多,此前一条云是篁竹,次用淡苦尔。又一种薄壳者,名甘竹叶,最胜。又有实中竹、笙竹,并以笋为佳,于药无用。凡取竹沥,惟用淡竹耳。竹实出蓝田,江东乃有花而无实,故凤鸟不至。而顷来斑斑有实,实状如小麦,堪可为饭。
明代《本草纲目》中关于竹汁的论述
竹根竹茹竹叶竹笋等省略,分别在水部,木部和菜部中各有介绍,是所有植物中介绍最多的。
神水
(《纲目》)
【集解】时珍曰︰《金门记》云︰五月五日午时有雨,急伐竹竿,中必有神水,沥取为药。
【气味】甘,寒,无毒。
【主治】心腹积聚及虫病,和獭肝为丸服。又饮之,清热化痰,定惊安神(时珍)。
竹
(《本经》中品)
【释名】时珍曰︰竹字象形。许慎《说文》云︰“竹,冬生草也”。
故字从倒草。戴凯之《竹谱》云︰植物之中,有名曰竹。不刚不柔,非草非木。小异实虚,大同节目。
【集解】弘景曰︰竹类甚多,入药用竹,次用淡、苦竹。
又一种薄壳者,名甘竹,叶最胜。又有实中竹、篁竹,并以笋为佳,于药无用。颂曰︰竹处处有之。其类甚多,而入药惟用竹、淡竹、苦竹三种,人多不能尽别。按︰《竹谱》︰竹坚而促节,体圆而质劲,皮白如霜,大者宜刺船,细者可为笛。苦竹有白有紫。甘竹似篁而茂,即淡竹也。然今之刺船者多用桂竹。竹笛自有一种,亦不名竹。苦竹亦有二种︰一出江西、闽中,本极粗大,笋味殊苦,不可啖;一出江浙,肉浓而叶长阔,笋微有苦味,俗呼甜苦笋是也。今南人入药烧沥,惟用淡竹一品,肉薄,节间有粉者。时珍曰︰竹,惟江河之南甚多,故曰九河鲜有,五岭实繁。大抵皆土中苞笋,各以时而出,旬日落箨而成竹也。
茎有节,节有枝;枝有节,节有叶。叶必三之,枝必两之。根下之枝,一为雄,二为雌,雌者生笋。其根鞭喜行东南,而宜死猫,畏皂刺、油麻。以五月十三日为醉日。六十年一花,花结实,其竹则枯。竹枯曰,竹实曰筱,小曰KT,大曰。其中皆虚,而有实心竹出滇广;其外皆圆,而有方竹出川蜀。其节或暴或无,或促或疏。暴节竹出蜀中,高节,即筇竹也。无节竹出溱州,空心直上,即通竹也。竹一尺数节,出荆南。笛竹一节尺余,出吴楚。竹一节近丈,出南广。其干或长或短,或巨或细。交广由吾竹长三、四丈,其肉薄,可作屋柱。竹大至数围,其肉浓,可为梁栋。永昌汉竹可为桶斛,竹可为舟船。
严州越王竹高只尺余。辰州龙孙竹细仅如针,高不盈尺。其叶或细或大。凤尾竹叶细三分,龙公竹叶若芭蕉,百叶竹一枝百叶。其性或柔或劲,或滑或涩。涩者可以错甲,谓之。
滑者可以为席,谓之桃枝。劲者可以为戈刀箭矢,谓之矛竹、箭竹、筋竹、石麻。柔者可为绳索,谓之竹、弓竹、苦竹、把发。其色有青有黄,有白有赤,有乌有紫。有斑斑者驳纹点染,紫者黯色黝然,乌者黑而害母,赤者浓而直,白者薄而曲,黄者如金,青者如玉。其别种有棘竹,一名竹,芒棘森然,大者围二尺,可御盗贼。棕竹一名实竹,其叶似棕,可为柱杖。慈竹一名义竹,丛生不散,人栽为玩。广人以筋竹丝为竹布,甚脆。
竹叶
【气味】苦,平,无毒。
《别录》曰︰大寒。
【主治】咳逆上气,溢筋,急恶疡,杀小虫(《本经》)。除烦热风痉,喉痹呕吐煎汤,熨霍乱转筋(时珍)。
竹沥
【主治】风(《别录》)。
淡竹沥
【修治】机曰︰将竹截作二尺长,劈开。以砖两片对立,架竹于上。以火炙出其沥,以盘承取。时珍曰︰一法︰以竹截长五、六寸,以瓶盛,倒悬,下用一器承之,周遭以炭火逼之,【气味】甘,大寒,无毒。
时珍曰︰姜汁为之使。
【主治】暴中风风痹,胸中大热,止烦闷,消渴,劳复(《别录》)。中风失音不养血清痰,风痰虚痰在胸膈,使人癫狂,痰在经络四肢及皮里膜外,非此不达不行(震亨)。
慈竹沥
【主治】疗热风,和粥饮服(孟诜)。
【发明】弘景曰︰凡取竹沥,惟用淡、苦、竹者。
雷曰︰久渴心烦,宜投竹沥。
震亨曰︰竹沥滑痰,非助以姜汁不能行。诸方治胎产金疮口噤,与血虚自汗,消渴小便多,皆是阴虚之病,无不用之。产后不碍虚,胎前不损子。本草言其大寒,似与石膏、黄芩同类。而世俗因大寒二字,弃而不用。《经》云︰阴虚则发热。竹沥味甘性缓,能除阴虚之有大热者。寒而能补,与薯蓣寒补义同。大寒言其功,非独言其气也。世人食笋,自幼至老,未有因其寒而病者。沥即笋之液也,又假于火而成,何寒如此之甚耶?但能食者用荆沥,不能食者用竹沥。
时珍曰︰竹沥性寒而滑,大抵因风火燥热而有痰者宜之。若寒湿胃虚肠滑之人服之,则反伤肠胃。笋性滑利,多食泻人,僧家谓之刮肠篦,即此义也。丹溪朱氏谓大寒言其功不言其气,殊悖于理。谓大寒为气,何害于功?《淮南子》云︰槁竹有火,不钻不然。今苗僚人以干竹片相戛取火,则竹性虽寒,亦未必大寒也。《神仙传》云︰离娄公服竹汁饵桂,得长生。盖竹汁性寒,以桂济之,亦与用姜汁佐竹沥之意相同。淡竹今人呼为水竹,有大小二种,此竹汁多而甘。存中言苦竹之外皆淡竹误。
苦竹沥
【主治】口疮目痛,明目,利九窍(《别录》)。
功同淡竹(大明)。治牙疼(时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