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失的家园 —— 二道井子遗址的今世前生
电影脚本:
作者:刘玉琴
今 世
因为一座名为“大灰包”的古文化遗址,挡住了设计中的赤峰至朝阳高速公路,公元2009年4月16日,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所到达赤峰市红山区文钟镇二道井子村进行配合性发掘,红山区文物管理所与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及赤峰学院历史考古专业的师生一起到现场进行发掘与研究。
这一发掘可不得了!在占地30,000平方米的遗址中,共清理环壕、城墙、院落、房屋、小巷、窑穴等遗址300多处,出土各类珍贵文物1500多件,专家学者振奋了!当地的民众也振奋了!赤峰电视台以《二道井子发现重大夏家店下层文化遗址》,首次向外公布了遗址发掘近况。
从整体看来,这是一个庞大的、气势恢宏的“圆”的聚合体,大圆相间,小圆点缀,这如同对天体的复制,大圆代表天空,小圆代表星体,古代先人们向往天堂、探寻宇宙的梦想由此可见。
从外围看,整座遗址由环壕、城墙,及城内遗址三部分组成。
环壕呈环状椭圆形,南北长约190米,宽140米,剖面呈“V”字形,外壁斜坡状,内壁显阶梯式。
城墙则位于环壕内侧,基宽9·6米,现存高度6·2米,附着于城墙的堆土多达七层,每层之间的结合面平整光滑,能够自然剥离。为了使城墙更加坚固,还特别采用了夯筑或包砌土坯的技术。
深壕高墙之内,房屋基址序列排开,发掘出来的遗址已有149座,其中由房址、窑穴、院墙组成的完整院落4组。房址的建筑形式分为两种:一种是地面式建筑;一种是半地穴建筑。地面建筑多于半地穴建筑,这说明,人类的居住已经从阴暗潮湿、遇到洪水被吞没,遇到蛇鼠被侵犯的地下,走到了防潮湿多阳光视野宽阔的地上,迎接着时代文明的曙光日日东升。
屋内的墙面都是经过烧烤的,个别的可达十多层。房屋的门道多向西南,门口设有草拌泥抹面的门槛,这是防水的,在门道两侧还设有门墩,适合休闲交谈,有的门道还有石质的门臼,这增加了许多的牢固性和安全性。房址外部多有回廊和侧室,墙体多有土坯层层错砌而成,就如现代建筑的磨砖对缝。墙体的内外抹有多重的草拌泥,牢固又保暖。被命名F62的房子,不是土坯垒的,而是用草绳围圈后,用草拌泥盘筑成型。这让考古学家们惊奇地感叹道:四千多年前,我们的祖先已经在城市的建造中,有了科学的规划,也有了高超的建筑艺术。
被命名为F8的房址是唯一的一座外圆内方的房址,显示着房主人身份地位的与众不同,这样的建筑格局,符合中国古人对自然界“天圆地方”的认知,由此可以想象,居住在这座房子的主人,一定是个位高权重、巫与部落长集于一身的首领。
环壕和城墙的功能都有着防御作用,这就说明,在四千年前夏家店下层文化之时,由于剩余价值的产生和对自然资源的不同占有,各部落之间的战争是经常发生的,特别是青铜器的锻造,和打磨的新石器,都为不断发生的战争提供者锐利的武器。
二道井子出土的遗物较多,石器、陶器、骨器、玉石松石、青铜器,皆有遗存。石器以磨制者为多,主要有:斧、铲、钺、臼、杵、磨盘、磨棒等。出土的陶器数量很大,但完整的陶器较少,而代表夏家店下层文化高峰的彩陶,且皆为碎片,有桶腹鬲、大口折腹尊、鼎、罐、双扳盆、鬲式豆、宽足盘等,还出土了一批制作三足器的内模和大量陶纺轮。出土的骨器多为生活用品,主要有:勺、匕、铲、针、蹙、针管、刻画骨器等。青铜器均为小件器物,主要有:刀、锥、耳环等。在151座圆形袋状的窑穴中,还发现了大量的碳化粟黍颗粒,呈穗状的粮食作物,以及少量的毛、草编织物。
在二道井子遗址的南坡,发现了墓葬268座,排列有序,都呈长方形。在长3·5米、宽1·5米,位于墓葬群的右上方一座最大的墓葬里,出土了3件彩绘陶,这3件彩绘陶置于墓主人的头部,1件为带盖圈足罐,2件为陶尊。均为三色,纹饰精美,造型古朴生动,彩色陶尊上的兽面纹与商代青铜器上的兽纹几近一致,由此可以推断:二道井子夏家店下层文化遗址和商代有着紧密的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