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简单甄别光绪元宝江南省造品相好坏?
因为银元在长期不断地交换和使用过程中,经过人手的抚摸、磨擦,它的磨损部分主要在钱的突出部位表现出来,应该是自然形成的光滑均匀,没有方向性。所以,一般都是全包装,不会磨损,钱又没包好的高档银可判定为假币。
光绪元宝江南省造
近年来,假冒伪劣产品也大量使用冲压设备,这类高仿品多以高价的品种作为仿造对象,常见的有:“广东寿字一、二”“吉林省造银”“奉天省造银”“陕西省造银”“上海一、二”“浙江省造银”等。这种假钞机制多出自广州、温州一带,或从香港、澳门等地流入内陆。一般情况下,电火花加工时,首先要在真品表面镀上一层铜膜,然后用扫描仪将图像输入计算机,以计算机控制电火花加工钢模,这样就不会出现畸变问题。
1821年墨西哥鹰洋独立后使用的新铸币,自1823年开始铸造,1897前花边鹰洋以及1898年后的鹰洋。清末民国时期,外国银元输入中国,1910年度流通的银元大约有十一亿枚左右,错版书180度极为稀罕。
仿银元多数是用各种真银元做图形开模铸造,得到的是纯银和银元之差,成批生产一枚假币,重量、颜色均符合标准,每枚260元批发价,除去银价和各种铸造费用,纯利可达一倍左右。由于采用了真银假币铸造规范,图纹清晰,真银做旧后的光泽、划痕等几乎乱七八糟,而且能够顺利通过常规鉴定。因为从质地到表面的遮蔽作用乘虚而入,使得不少商家和藏家也因此“吃药”。
光绪元宝江南省造
汉字、满文、藏文、维吾尔文或英文的真银圆都是流利隽秀、清晰易懂的。假银圆的文字笔画软而无力,不均匀,有些模糊。龙洋中的满文不显或含糊,一般不买。
银的收集,困扰藏友最多的就是坑的识别。同时也是认清了真伪的基本功,从目前国内做起,不断完善,不断更新。这里的南北向通道,也各有不同。北部的天气干燥,雨水少,南方的雨水多,这些都使得我们很难抓住真假。此外,还有出土的一种坑钱,保存条件相对较好,存放在器物中,环境不同,保存条件也要好很多。
一块小小的银元,常常因为它的文化品位、艺术价值不同,它的价格也会大不相同。比如王莽新朝时的“布泉”、“货布”等钱币,所用的是优美的悬针篆,北周时的“五行大布”就是典型的玉簪,而“永通万国”则是介于玉簪与铁簪之间的一种独特的书体,因而深受藏家的喜爱。
银的包浆是银元在流通使用过程中,表面由于氧化作用而形成的一层黑色的附着物。颜色很淡,但特性很稳定,不易褪色。由于现代假银采用电脑、红外扫描等技术制作模具,其重量、图案等基本接近真银,因此,对假银进行包浆鉴定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