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肾益气,慢阻肺和哮喘可异病同治【一点资讯】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简称“慢阻肺”)和哮喘是呼吸系统常见病,中医药治疗慢阻肺和哮喘有上千年的历史,但缺乏国际认可的循证医学证据及相关基础研究。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中西医结合科董竞成教授团队数十年来围绕中医药临床疗效评价、作用机制及药效物质基础等关键环节,开展补肾益气方药干预肺肾气虚型慢阻肺和哮喘的疗效和相关基础研究。其团队完成的“补肾益气异病同治干预气道炎症性疾病的研究”项目荣获2018年度上海市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慢阻肺和哮喘有共同特征:肺肾气虚

慢阻肺和哮喘虽然是两种不同的呼吸系统疾病,有各自的特点,但它们有一个共同特征——气道炎症。这两种病也可能发生在同一个人身上,称为哮喘-慢阻肺重叠综合征(ACOS)。

从中医学角度分析,慢阻肺和哮喘有相似的临床表现,发病时有咳嗽、咯白痰、气喘、气急等症状,中医辨证往往认为病位在肺,并将其归属为咳喘类疾病,包括咳嗽、喘病、哮病等。同时,这两种疾病都是慢性病,中医认为“久病及肾”,日久病位会由肺到脾再到肾,从肺虚发展为肾虚,出现怕冷、腰膝酸软、走路气急(肾不纳气的表现)等症状。董竞成教授团队通过对肺系疾病中医证型分布的研究表明,肺肾气虚是慢阻肺和哮喘的基础证型和中医学特征。

“异病同治”,补肾益气

“异病同治”是中医学的重要特色之一。不同的疾病有相同的证型,可以用相同的理法方药来干预。董竞成教授介绍:“慢阻肺、哮喘都有肺肾气虚的证型,可以用补肾益气的方药来治疗;红斑狼疮、更年期综合征、慢性尿路感染等有肾阴虚的证型,可以用知柏地黄丸、六味地黄丸等补肾阴的中药来治疗;哮喘、间质性肺病、红斑狼疮、类风关等有肾阳虚的证型,可以用金匮肾气丸、右归丸等温补肾阳的中药来治疗。”

数十年来,董竞成教授团队深入研究慢阻肺和哮喘这两种气道炎症性疾病,按照中医学“异病同治”的理论,经大量临床研究和相关基础研究证实,用补肾益气方治疗慢阻肺和哮喘,无论是单独应用还是联合西药共同治疗,都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发时治肺兼顾肾,平时治肾兼顾肺

中医学认为,咳喘反复发作是由于机体内部存在问题,如先天禀赋不足或肺虚、脾虚、肾虚等,在某些特殊外因的刺激下引起发作。所以,发病时主要针对呼吸道症状进行治疗,即“发时治肺”;平时主要针对内因——肾虚进行治疗,即“平时治肾”。

董竞成教授表示,从现代医学的角度理解,中医学的“肾虚”是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多环节、多层次的功能紊乱。慢阻肺、哮喘等患者本身就存在神经、内分泌、免疫功能紊乱,在特定因素的刺激下发病。因此,除了急性发作时需要通过解痉平喘治疗控制病情外,平时也需要进行适当抗炎治疗,调节机体的神经、内分泌和免疫功能。

中医五行理论认为,肺属金,肾属水,金生水,肺与肾之间存在相生关系,相互影响。如果肾水充足,肺金就会更加强盛。如果肺气充沛,对肾气功能的发挥和状态的改善也有一定帮助。

基于此,董竞成教授创新性地提出了“发时治肺兼顾肾,平时治肾兼顾肺”的治疗理念。他还根据肺与肾之间的密切关系,提出“以肺治肾,以肾治肺”的方法治疗肺肾气虚型慢阻肺和哮喘。

“发时治肺”,可以控制哮喘症状;辅以补肾药,能更快地控制症状,缩短发作持续时间,降低发作频率,即“发时治肺兼顾肾”。

没有急性发作时,因内部的隐患——气道炎症仍然存在,有些患者仍有轻微咳嗽、胸闷,有轻度的肺虚表现。所以,缓解期应以补肾(包括补肾气、滋肾阴、温肾阳等)为主,辅以治肺、补肺的药物,以便更好地控制、改善病情。这就是“平时治肾兼顾肺”。

“调节整体,改善局部”也是中医学的一大特色。调节整体可以改善局部,改善局部也能调节整体。对慢阻肺和哮喘患者而言,治肾就是调节整体,治肺就是改善局部。治疗肺病,使其不发作或少发作,患者就不易肾虚,即“以肺治肾”。同样,治疗肾虚,即改善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的功能,肺病发作就会减少或减轻,即“以肾治肺”。

董竞成教授团队通过大量临床应用证明,该治疗理念对控制并改善慢阻肺和哮喘患者的病情是有效的,并逐渐得到推广。

专家简介

董竞成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中西医结合科主任、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博士后合作导师,复旦大学中西医结合研究院院长、复旦大学临床医学院中西医结合系(临床)主任和基础医学院中西医结合学系主任,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呼吸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擅长肺部疾病和老年病等的中西医结合诊治。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