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杯水”疗法》
“今天你听了周教授的课,感触很深,吃过晚饭找了女伴儿出去散步,正讨论今天上课听到的话题,忽然来了个小流氓,牵着一条黑贝,看到你们俩,'好哇,我当年就是考财大没有考上,哼,这两个财大女生专门出来气我!黑贝,去!咬她们!’你们看到黑贝过来了,什么反应?”
“跑!”女生们大声回答。
“你们跑了,”周教授踱着步子,“过了几年,你们毕业了,十年聚会。你们俩都带着孩子,又一起逛到这个地方,'小流氓’变成'大流氓’了,见了你俩,'好哇!又是这俩,黑贝,去!’狗来了,你们第一反应是什么?还是跑吗?”
“保护孩子!”
“此时你们的第一反应是护住孩子,绝不会跑。是什么力量让你们不害怕黑贝呢?”
“爱!”大家若有所思。
“我们身上都有这个东西,只是忘了、不用。这是非科学的东西,却是做人最宝贵的东西。我留一个作业:思考,我能不能用爱的方式对待些什么?年年留这个作业:一杯水。我经常讲:知不知道北京上海35岁以上的人,高血压患病率有多少?我告诉你们全世界是1%,你们可以猜测一下。”
“10%。”“30%。”……
“30%?那都是世界水平的30倍了呀——70%,”周教授揭开了谜底,“这是什么概念?就比如说,在北京上海,你不是高血压,坐在你两边的两个人都是。高血压的形成有多种多样的因素,最重要的一个因素就是忘了亲情的东西。有很多父母,'我老了,不图这不图那,你有出息就行。’自己过得很悲惨,于是孩子从小立志:我要学习、我要有本事,将来把母亲接出来住。十年以后,你有本事了,就不接了,说了不算——孝心应该随时表现,你们平常放假回家,谁刷碗?”
有人说妈妈,也有说自己的。
“一回家,妈妈做好饭了,你最常说的话是什么?——噫,又是这饭,天天吃这,你都不会弄点儿新鲜嘞!真是没胃口。”大家笑了,的确如此。
“然后,你吃完饭就去看电视了,妈妈刷碗。等你开学走了,门一关上,妈妈什么感觉?”
大家不好意思了:“辛酸的感觉,白养活孩子了。”
“妈妈一边刷碗一边想:'我这苦日子啥时候到头啊!’妈妈的病会减轻还是会加重?”
“加重。”
“好,就从现在开始,这一次放假回家,妈妈做好饭,你来盛;吃过饭,你刷碗,让妈妈看电视。”
下面开始有人小声喊着:“天啊!”
“然后,妈妈看电视的时候你去倒一杯水,亲手端给妈妈,说一句'妈妈,您辛苦了!’”
“还要说啊?”大家小声议论。
“很多人,我叫他们跟亲人说句'辛苦了!’告诉爸爸妈妈'我爱你!’,他们反应都是:'噫,这说不出来;说不出来说不出来……’人话,说不出来,禽兽类的话都能说出来。”周教授的话丝毫不留情面。
奇怪的是,这回竟没有人笑了。
“再布置个作业:放假回家,学说人话。”周教授看着我们,上下都是一脸的深沉严肃。(选自《大学生》2005.12)
《心理学与生活》专栏本周可收听第15集:有名有钱又不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