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家庭教育中,“延迟满足”不可错用
延迟满足是孩子自我控制的表现之一,反映的是一个孩子在面临种种诱惑时,能否为更有价值的长远结果而控制自己的即时冲动,放弃即时满足的抉择取向,以及在等待期中展示的自我控制能力。
延迟满足不仅是孩子自我控制的核心成分和最重要的技能,也是儿童社会化和情绪调节的重要成分,更是伴随人终生的一种基本的、积极的人格因素,是儿童由幼稚走向成熟、由依赖走向独立的重要标志。
说到“延迟满足”,很多人第一时间想到的都是源于斯坦福大学的一个著名心理学实验: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沃尔特·米舍尔教授设计了著名的延迟满足实验。
每个孩子的面前都有一块糖,孩子们可以马上吃掉面前准备好的糖,但没有奖励;如果能够等研究人员回来再吃,会额外得到一颗糖做为奖励;等不及的话,可以按铃让研究人员返回,接着再吃掉糖,但同样没有奖励。
待他离开十到十五分钟返回时,发现有三分之一的孩子拿到糖后马上吃掉,三分之一的孩子开始坚持,但忍耐不住放弃等待,最后三分之一的孩子成功得到了第二块糖的奖励。
实验没有结束,研究者继续追踪这些孩子长达20多年,那些能够更好延迟满足的孩子要比那些延迟满足能力不强的孩子取得了更高的学历、成绩和工资。
依据这种等待中展现的自我控制能力,实验提出了“延迟满足”。并由此发现,延迟满足能力可以很好地预测一个人未来的成就。
那些能够延迟满足的孩子自我控制能力会很好,他们能够在没有外界监督的情况下适当地控制、调节自己的行为,抑制冲动,抵制诱惑,坚持不懈地保证目标的实现。
这个结果,让很多人认定在孩子有需求的时候,应该适当地“延迟满足”,试图让孩子更有自控力和远见。
而在传播的过程里,这个实验也被总结成一句话,那就是——
成功来自自控力。
这句话在很长一段时间,与“哭声免疫””延迟满足”一起,被用于很多训练孩子情绪管理和自控力的家庭教养中。
比如:
几个月的孩子就被训练自己入睡,哭了不抱,不哭才抱;
孩子喜欢一个玩具,不能立马就买给他;
孩子哭了不能立马抱立马问,必须要先自己一个人待一会,冷静一下;
... ...
可是,事情的真相真的是这样吗?
其实,这个为人熟知的棉花糖实验是简化之后,经过媒体宣传、不断变形后,被曲解了的版本。
真正的“棉花糖实验”,有许多实验,分许多阶段,远比传播的版本复杂。
有时研究人员只告诉孩子基本设置,等待就有奖励。
有时他们会告诉孩子,等待的时候,房间里有许多玩具,你可以去玩。
有时他们会告诉孩子,你可以在等待的时候,想想那些有趣的事情。
结果的差距非常明显,什么建议都未得到的孩子仅仅等了30秒。
而有玩具玩的孩子,平均等待了8分钟;想一些有趣事情的孩子,平均等待了12分钟。
也就说,作为家长,我们需要教给他们一些等待的策略,而不是冷眼旁观,放任不管,这才是关键。
国外“延迟满足再研究”小组,把传统的棉花糖实验改为了两步:
在第一步中告诉孩子,如果等待,将得到“更好的蜡笔”,第二步则沿用传统的棉花糖实验。
实验者把孩子分成两组,A组由“可信的大人”主导,在第一步中兑现了承诺;
而B组孩子则由“不可信的大人”主导,无论孩子无论是否坚持到最后,都不会得到奖励。
结果在第二步的实验中,A组孩子延迟满足的平均时间达到了12分钟,而B组只有3分钟。
结果是意料之中的,刻意的训练破坏了孩子对世界的信任,也破坏了他们的自控能力。
家长守信,也是孩子能够养成自控能力的关键。只有那些常常被及时满足并且深深知道自己会获得的孩子,才能真的有延迟满足的能力。
因此,延时满足并不是我们很多人认为的那样只是让孩子单纯的等待。
真正的延时满足教育是要让孩子懂得在面对责任和苦难甚至是不当的诱惑时,学会忍耐和担当,才可能追求到更大的成就和成功。
著名教育家卢梭说过:“你想让你的孩子无限痛苦么?那就对Ta百依百顺。
”一味的“及时满足”,让孩子想要什么都能立刻得到并不利于孩子的发展,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溺爱”。
培养延迟满足并不意味着爸妈对子女的合理请求也不去实现,有时候及时满足也同样重要。
所谓真正的及时满足,是在不影响孩子履行自己应尽责任(如完成作业、不影响他人等学习和社会责任)的前提下,大人可以及时的满足孩子的正当需求。
所以,很明显,及时满足是有前提的,当我们的孩子有正当的需求(尤其是情感需求)没有影响他人和自身的时候,我们应该给与满足。
相反,在重要的情感需求(如安全感、爱、尊重的感受)经常没有得到正常满足的时候,孩子长大后容易出现缺乏安全感、注意力不集中等困扰,各种心理病症或各种反社会倾向不良行为出现的概率也会提高。
区分了“延时满足”和“等待”、“及时满足”和“百依百顺”的区别之后,我们要知道,延时满足和及时满足并没有好坏之分,只是两个必要的且常用的教育方法,更重要的是我们要确定这两个教育方法的使用时机和界限。
延迟满足锻炼不能过火,不然将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一个孩子的合理需求也会被要求等待。
爸妈忽略孩子们的所有需求,全都延迟,从长远来看,孩子会觉得他不够好。延误越多,孩子就越不安全。
如果婴儿的正常饮食需求被母亲不合理地推迟,婴儿会对生活处境感到害怕,在未来成长中没有稳定感,并且不容易和其他人好好交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