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改革的实质和作用
社会改革是在一定社会制度下,为了解决生产关系不适合生产力、上层建筑不适合经济基础的某些部分或环节,使该社会制度得到持续存在与发展或自我完善,而对社会体制进行的改善与革新。
社会革命与社会改革都是为了解决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从而推动社会发展的历史运动形式。同时,二者之间又有明显的区别。
首先,社会革命是人类社会的根本质变,是用新的进步的社会制度代替旧的落后的社会制度;社会改革则是同一社会制度总的量变过程中的部分质变,不改变社会制度的根本性质。
其次,社会革命是由被统治阶级发动的,目的是推翻反动统治阶级的国家政权,建立新的革命阶级的政权;社会改革则是由统治阶级或统治阶级内部的某种社会势力、社会集团发动的,目的是维护和巩固统治阶级的统治地位。因此,社会革命一般是由下层群众首先发动的,社会改革则是自上而下展开的。
最后,从历史上看,社会革命往往要通过暴力革命的形式;社会改革虽然也要付出代价,甚至流血牺牲,但一般不需要采取大规模的武装斗争和暴力冲突的形式。
社会改革推动社会发展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社会改革可以巩固新生的社会制度或使原有的社会制度持续存在并获得一定程度的发展。一种新社会制度建立的初期,总是存在着大量的旧社会制度的残余。这时的社会改革,在改善新社会的社会体制的过程中,还包含着消灭旧制度残余的任务,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初期以及社会主义社会的改革,都具有这种作用。在一个社会制度的中后期所进行的改革,虽然为的是使这种社会制度持续存在,但由于对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做了某些局部调整,因而能在一定程度上推动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进步。第二,在社会主义社会以前,社会改革为新社会制度的诞生做量变和部分质变的准备。在一定社会制度的后期,向新社会制度过渡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同时还出现了新社会制度的萌芽或因素。这时的社会改革,虽然以维护旧社会制度为主旨,但往往又包含着承认甚至促进新社会制度的因素发展的内容。
第三,在社会经济、政治等社会体制改革的过程中,必然伴随着人们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的变更。新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既是对改革及其发展要求的反映,又为改革开拓道路,推动改革向纵深发展。社会改革具有在一定程度上破除旧思想、旧观念、旧风俗、旧习惯,树立新思想、新观念、新风俗、新习惯,提高精神文明水平的作用。
总之,社会改革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矛盾运动的必然产物,通过对一定社会制度下的不合理的社会体制的改善与革新,巩固、完善一定的社会制度或使其持续存在,从而推动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有某种程度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