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与人之间的隐性不平等,这5本书分析得一针见血!

现代社会有十分虚伪而狡诈的一面,让人忿忿难言:

表面上人人平等,不再有三六九等的等级界定;

实际上人人受困,被更为严苛的一套评判标准束缚。

财富、地位、容貌、衣着、身材、气质、品味、格调…

不同名目不同标签,排列组合形成了一条条隐性的鄙视链。

这是新型的不平等,如果你感觉备受困扰又愤懑难言,不如翻翻以下5本小书,它们分析得一针见血、很是痛快:

1、偏见
童鞋怎么说:

作者是社会心理学的学者,但这部书融合了自家人的经历,访谈,社会报道,其实已经远超社会心理学的范围了,是一本探讨美帝当代种族问题的非虚构作品,可读性极强。

@读者 Blade King

偏见是歧视的邻居,门和门紧挨着,它要么安生在家待着,要么一开门就进了歧视的地界。

所以,偏见是一种隐性的、蓄势待发的不平等,它在潜移默化之中进行,伤人而不自知。

就像本书作者、世界知名心理学家、隐性偏见研究专家珍妮弗·埃伯哈特博士所写:

大脑的分类功能,本能地依赖看似可预测的模式,帮助我们更快更有效地做出判断。

比如看到一个苹果,我们会自然而然想到它的生长、颜色、大小、触感、味道…

看到人,我们的社交群体分类也会启动:

上海人?那他可能精明、讲究、小气?

农村人?那他可能没钱、不卫生、没文化?

进行这种联想的过程就是“偏见”,它在你无意中产生,几毫秒就可以成型。

即便你认为自己秉持着客观中立的态度,你的思维也很难逃过这些联想的主导。

大多数情况下人们并不是先理解后定义,而是先定义后理解,这就是刻板印象的由来。

由此可见,偏见和歧视的诱惑根植在人类的基因中。

想要克服这一重隐性不平等,真的要多读书、多思考。

另一本关于偏见的经典书籍:

2、疾病的隐喻
童鞋怎么说:

如何“赋魅”疾病,就要如何去“祛魅”疾病,疾病本身没有贬义之意,更多的是人所赋予它消极的意义和无法摆脱的痛苦!

@读者 蜗牛张开心

疾病的隐喻,疾病里隐含的偏见、歧视和不平等,以及由之形成的文化意味和社会倾向。

人类对死亡的恐惧催生了对疾病的厌恶、对病人的歧视,久而久之形成了一整套文化隐喻:

任何一种病因不明、医治无效的重疾,都充斥着意义。

首先,内心最深处所恐惧的各种东西(腐败、腐化、污染、反常、虚弱)全都与疾病画上了等号。疾病本身变成了隐喻。

其次,借疾病之名,这种恐惧被移置到其他事物上。

疾病于是变成了形容词。说某事像疾病一样,是指这事恶心或丑恶。

而且,不同的疾病,受歧视程度还不同,内含的文化意味也不一样:

结核病是一个暧昧的隐喻,既可以意指灾祸,又可象征高雅。

癌症却从来就只被看作灾祸;在隐喻意义上,癌症是一种内在的野蛮状态。

当歧视已经泛化成日常表达,不平等就变得深入骨髓又司空见惯,着实令人心惊。

3、格调:社会等级与生活品味
童鞋怎么说:

人类真的是这地球上最沙雕的品种,这本书很详细全面的介绍了这个360度无死角沙雕的社会。

@读者 ShayneのZ

一部精准而刺痛人心的社会等级指南,它所揭露的隐性评判标签,可能大多数人都没意识到:

微笑,另一个等级标志。这意味着,不要笑得过头。

贫民阶层的女士比中层和上层阶级的女士要笑得更频繁,嘴也咧得更大。

她们沉浸在那种急于告诉别人“我今天很快乐”的文化里,大多数时候会忍不住流露出带有防范性的乐观主义。

再有,除了服装的颜色和涤纶成分,服装的“易读性”通常也可以判断人们是不是贫民阶层。

随着社会等级的升高,低调原则随即开始奏效,文字逐渐消失,被商标或徽记取代,例如一条鳄鱼。

再往上,当你发现形形色色的标记全部消失了,你就可以得出结论:

你已置身于上等阶层的领地,印着“可口可乐才是正牌”的T恤属于贫民阶层。

可怕吗?这无孔不入的身份标签,将你的经济和生活状况暴露无遗,简直无处可逃。

4、出身:不平等的选拔与精英的自我复制
童鞋怎么说:

当作应聘指南来读真是太好了。不公平是哪里都存在的,所以在自己能做到的地方尽量做到吧!

@读者 浥予

为什么在今天的美国社会中,获得高薪职位的往往是来自富裕家庭的学生?

是什么让他们顺利通过选拔?这里面有什么了不得的潜规则吗?四个字,文化资源。

文化资源,即我们用来闯荡社会的各种知识框架、观念框架、解释框架、行为框架,也是精英再生产的重要推动力。

这类资源不可见,所以人们常常意识不到它们也是制造不平等的机制,而将其与个人能力混为一谈。

一个简单的例子,由于出身不同需求不同,不同阶层的孩子学习的知识都是不同的:

身处底层的孩子有各种现实的物质局限,还要担心如何满足日常的生存需要。

所以,他们常常偏爱实用性的、能立即见效的物品、机会和经历。

相反,特权阶层的孩子不需要为生存发愁,因此更喜欢并非直接有用的物品和实践活动。

这些东西存在时间较短、抽象、复杂、不易获得,也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金钱和精力。

由此,阶层壁垒已经形成,想要打破它,可能需要两三代人的努力了。

5、关系陷阱
童鞋怎么说:

很科普的冷知识,这样的书既满足好奇心又减压,趣味性也可。

@读者 Ehdn~

最后一本人与人之间的隐性不平等,我们抛开概念与大词,来看看具体的人际剥削。

什么是人际剥削呢?本书作者洪培芸心理师是这么定义的:

“在人际关系中,以通过不公平的方式,让人感到不愉快,甚至是用残忍的方式压榨对方,而达到自己的目的。”

比如,某个性格很差的主管总是以不合理的要求刁难你,某个难搞的客户总是仗着有资源就欺压你。

这些显见的人际剥削,你清楚当事人的恶意,实在忍不了可以直接拒绝。

还有一些隐性的人际剥削,发生在亲密关系之中,裹着不容拒绝的糖衣。

比如,父母以“这是为你好”为起手式,硬要我们配合一些看起来似乎合理,但是可能得忍耐或是妥协的要求。

遇到这种现实而琐碎的不平等人际困扰,如何摆脱又如何预防呢?翻开这本书,心理师会给你详细答案。

大家在平时的生活中还感受到哪种隐隐的不平等?评论区里尽情吐槽吧!

(0)

相关推荐

  • 从古到今,人们的偏见之路还能走多远?

    就像考夫曼所说的那样:"正直.智慧.诚实.仁慈和胜利都是我们的特权,而邪恶.愚蠢.伪善.和最终的失败都属于他们." 一旦我们对某个群体产生偏见,有色眼镜就形成了.然后,我们往往会紧 ...

  • 《男朋友细思极恐的情话合集》

    女人听到的甜言蜜语,真的是甜言蜜语吗? 男女日常对话里的很多表述,看起来没有太大问题,甚至乍一听会觉得充满爱意,但其实,它们有时暗藏着一些隐性性别歧视. 一个真心认可女性价值的绅士,应当懂得在细微处中 ...

  • 无家可归者被欺凌,网友称人与人之间不平等的鸿沟很难填平

    美国奥克兰市一社区,有一位无家可归者叫德鲁,他是当地人,已经在那里居住很长时间了.上周五,一位跑步者路过德鲁的"住处",先是上前踢踩他的家什,然后捡起来扔进垃圾箱. 拍摄者尼尔森说 ...

  • <论人与人之间不平等的起因和基础>

    人的二种特点 人之所以与动物不同的原因,与其说是由于人有智力,不如说是由于人有自由主动的资质.一切动物的行为都要受大自然的支配,他们必须服从大自然.人虽然也受大自然的支配,但他认为自己是自由的,可以接 ...

  • 人与人之间才是最大的禁区

    #目前地球上还有哪些恐怖的人类禁区# 关于目前地球上还有哪些恐怖的人类禁区,我认为人类的禁区是非常多的.其实并不在乎我们从视觉上发现的那些感觉到非常恐怖的事情. 比方说那些深不见底的洞穴,让人为之胆寒 ...

  • 哲思 | 人与人之间的区别,在于认知

    人民论坛哲思,用灼热的观点启迪思想,用温暖的文字抚慰心灵. 每晚九点三十分,带你看清世界,认识自己,慢品人生滋味. 星河赴梦 Catch丶秋 - 银河赴约 认知的三个层面 决定人们行为背后的密码是认知 ...

  • 哲思|人与人之间的区别,在于认知

    人民论坛哲思,用灼热的观点启迪思想,用温暖的文字抚慰心灵. 每晚九点三十分,带你看清世界,认识自己,慢品人生滋味. 认知的三个层面 决定人们行为背后的密码是认知,一个人看待问题的角度.高度和深度,决定 ...

  • 人与人之间,最长久的关系!

    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 漫漫说 您好,请点击下面的"关注"二字,您就可以每天收到精彩文章,我们一起读心灵美文,悟智慧人生,做一个淡泊.宁静.善良.豁达.智慧.优雅的人.完全免费,请放 ...

  • 人与人之间最舒服的关系,是不必讨好

    人与人之间最舒服的关系,是谁也不必讨好谁. 如果把太多人请进生命里,而他们又走进不了我们的内心,就只会把我们的生命搅扰得拥挤不堪. 我们没必要活成所有人喜欢的样子,也永远活不成所有人喜欢的样子. 01 ...

  • 人与人之间最舒服的相处,是各自带着凉薄

     01  成年之后, 经历的事情越多, 我就越觉得: 做一个凉薄的人, 不是冷漠, 而是成熟.  02  我比较讨厌两种人. 第一种是"交浅言深"的人. 你都跟他不怎么熟, 他上来 ...

  • 层次,是人与人之间,不可逾越的鸿沟(深度好文)

    人没有高低贵贱之分,但人品有. 点上方绿标收听主播诵读美文 <道德经>中讲:"上士闻道,劝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 真正区别一个人的,不是他的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