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宁多年山吴氏敬德祠
广东省普宁市池尾街道多年山村的东北侧山下,有吴氏敬德祠,该祠坐东朝西偏北,所处原系为山坡而后平去,祠前有山沟南来北往,可谓靠山临水。敬德祠为三间小二进格局,前有大埕,左右有火巷通廊,后有七间之荫城。祠之屋顶采用硬山式做法,铺作灰蓝色琉璃瓦,屋脊处各有花草鱼鸟人物等嵌瓷装饰。祠第一进为全石构,两旁马面墙立有狮象大幅浮雕,中设凹肚门楼,辟三门,大门前立有青石质地石鼓一副,门与门之间的壁肚上有联对和吉祥如意象征内容的浮雕,梁架也为石作,其倒吊花篮颇为精工。
大门后为天井,两侧有走廊,后为抱印拜亭,亭内梁架配饰之木雕琳琅满目,延至后进心间大厅抬梁兼穿斗式梁架的脏内亦是如此,兼其油漆采用练江流派的五彩配金漆之做法,故而红楹紫桷,雕梁画栋,金光闪闪,整个祠内空间五彩斑斓,满眼跳动。后进心间大厅前摆长条状案桌,其后置神椅,再后为金漆六角几,几中设香炉并灯笼,后墙前左右有吴字大灯笼,中间为大神龛,龛上横眉悬和昌堂金漆大匾。左右偏厅后侧横坊悬一脉相承、祖德流芳大匾,四周彩眉、门章各有嵌瓷彩绘,颇有民国风尚。
据吴氏敬德祠的祠记,并普宁民协主办的《铁山》杂志中《记多年山村吴氏敬德祠和昌堂》所载,和昌堂系为多年山吴氏十四世助敬公之祠。助敬公,生于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长而赴洋从商,每有积蓄便乃返梓建设,同时培育后代,其传二子一女:和兴(字世才)、和加、惠香,皆有所成。和兴历有建祠追思怀念父亲的夙愿,后和兴之大二三子,偕同叔父和加,于2002年开始筹划,至2019年兴工建设敬德祠,翌年2020落成,于是岁十月初六日晋主。祠记称,敬德祠之命名,一是祠内龛中祧主为助敬公,再则是以助敬公族号之后缀组词;至于和昌堂,是寄意和谐、和睦、和蔼、亲和等修身为人美德而告慰和兴先辈生前建祠绍祖之愿。
敬德祠的后荫城设有三厅,最中间的厅面阔有三间,内设有厅几,几上立有一块显列代诸位先祖考妣之神主位,其厅上悬善举后泽金漆大匾,左右偏厅又悬和谐世达、惟善德馨。另,荫城的右厅悬有金漆大匾刻不忘初心,很有时代特色。
关于多年山吴氏,资料载,其一世祖师圣公,世居福建永定,传下有四子:集煊、玉湖、玉丰、玉溪。明隆庆初年,因居处遭水灾,吴玉湖移往广东大埔县湖寮村,至隆庆五年(1571)再迁至潮阳塘边村(今属普宁市池尾街道)定居。迨天启元年(1621),因觉塘边不适开拓创业,吴玉湖又偕家眷迁往相邻的多年山村创居,自此于斯开枝散叶,传今有十九代人,居村有四千余丁口,侨居在外者也有四千余。吴氏传至六世有吴宏亮,时族中才丁兴旺,故于乡中创建学堂成排称书斋巷,并清嘉庆六年(1801)在祠堂埔山坡建起吴氏祖祠维则堂,追祀一二世祖。
从现代兴建的祠堂装饰工艺来讲,敬德祠是中规中矩的,石材、瓷砖、瓦片、柱式、石雕、木雕、嵌瓷、彩绘等,基本是时下最流行款,在色彩搭配上,其所采用,以练江流域最寻常的正红正蓝为准,配饰其他构成五彩,当然也做有大量的金漆,整体上看,搭配足够协调。大概是因为新制漆彩,所以堂内的色彩表面还有太多反光,或再等上一段时间,稍微褪去,视觉效果就更好了。对了,祠堂内的对联贴得特别多,不过不是采用传统纸张,内容也非一笔一划的手写,而是以电脑字排版设计后喷印在不干胶塑料纸上成联,很省时省工又工整,目前不少祠堂便以此完成了祭祖贴对联的繁琐事务,倒是个不错的办法吧。
敬德祠的命名从祠记所述而得知缘由,感觉很有意思,所起堂号也寓意深远,是中华传统美德的标识。在祠内走访参观乃至左右护厝并后荫城三厅,所见也各种特别,尤以一方晋祠而战友所赠不忘初心之金漆大匾,最可让人感受到时下流行的社会价值观推广力度之大又深得人心,是为时代之标志,其后荫中厅又悬族亲所赠善举后泽、和谐世达、惟善德馨,可明主人家的处世理念是如何如何,同时是他处现代新建祠堂中所罕见。
来敬德祠是2020年的12月5日,这天距离祠落成进主并未过多久,故而祠中还保留着庆典那天留下来的各种配饰,另外因新落成,后荫城还有一些地方未及完善,留有素胚木雕梁载,视觉上很不一样,反倒更好看些。
整理:忘时堂传统文化工作室
撰文:张声金、张野
摄影:安静声音
更多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