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医面对面丨刘银鸿:慢性萎缩性胃炎难缠,中医助力“保胃战”
2021-03-22衡水市中医医院俗话说:“十人九胃”,意思就是十个人当中就有九个人有胃病。因为脾胃为后天之本,脾主运化,胃主受纳、腐熟水谷,饮食入口,首先影响的就是胃。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大家的健康体检意识也逐渐增强,越来越多的人们能够接受胃镜检查,检查结束后,一部分人拿到的检查结果显示为慢性萎缩性胃炎。因为该病起病缓慢、反复发作、不易治愈,与胃癌的发生关系密切,因此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那么什么是慢性萎缩性胃炎呢?这个病需要怎么治疗,又如何预防呢?
本期名医面对面我们邀请到了脾胃病科主任刘银鸿针对慢性萎缩性胃炎相关内容为广大朋友们答疑解惑什么是慢性萎缩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是慢性胃炎的一种类型,呈局限性或广泛性的胃粘膜固有腺萎缩(数量减少,功能减低),常伴有肠上皮化生及炎性反应,诊断主要依靠胃镜检查发现和内镜下行胃粘膜组织活检病理所见。本病的发生率随着年龄的增长也随之增高,病变程度也越重,故有人认为慢性萎缩性胃炎是中老年胃粘膜的退行性变,是一种“半生理”现象。流行病学显示胃癌高发地区的慢性萎缩性胃炎发病率比低发区高。本病的临床表现为上腹部胀满或隐痛,恶心、嗳气、食欲减退,或有消瘦、贫血等全身症状,根据其临床症状,其归属于中医学的胃脘痛、胃痞、嘈杂等症候的范畴。慢性萎缩性胃炎临床表现少部分病人可能没有任何症状,仅在体检时发现。大多数患者有不同程度消化不良的症状,如上腹部胀满、隐痛、恶心、嗳气、消瘦乏力、食欲减退,也有患者会有反胃酸等症状,少数患者还有贫血、腹泻等,如果伴有粘膜糜烂,上腹痛较明显,并出现出血。慢性萎缩性胃炎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1.可能是慢性非萎缩(浅表)性胃炎的迁延不愈,胃黏膜上皮遭受反复损害导致固有腺体的减少。2.研究显示,具有慢性萎缩性胃炎家族史的患者,其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发病率明显增高。3.与幽门螺杆菌感染有关,HP感染是导致慢性胃炎的重要因素之一,且HP的感染程度与胃粘膜炎症程度呈正相关,HP感染是慢性胃炎和萎缩性胃炎的重要病因。4.可能与免疫力低下有关,在慢性萎缩性胃炎中,特别是胃体胃炎患者的血液、胃液或在萎缩粘膜的浆细胞内,常可找到壁细胞抗体或内因子抗体,故有学者认为自身免疫反应是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有关病因。5.可能与重金属的接触有关,比如铅、汞、碲、铜及锌等对胃粘膜都有一定的损伤作用。
慢性萎缩性胃炎的防治定期复查胃镜,必要时病理活检目前公认的胃癌演变过程为:正常胃黏膜→慢性浅表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肠上皮化生→异型增生(上皮内瘤变)→胃癌。研究显示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癌变率约为1%/年,所以最重要的就是对这些患者定期随访,萎缩性胃炎不伴肠化生和异型增生者可每1~2年作内镜和病理随访,中~重度萎缩或伴肠化生者每1年随访一次,轻度异型增生每6个月随访一次,重度异型增生者需立即复查内镜和活检病理检查,必要时手术治疗或内镜下局部治疗。根除幽门螺杆菌感染根除HP可有效治疗非萎缩性胃炎,并可防止萎缩和肠化生的进展。西医治疗西医学认为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发展是不可逆的,一般以对症治疗为主,如同时伴有胃粘膜糜烂或以烧心、反酸、上腹饥饿痛等症状为主者,可予H2受体阻断剂或质子泵抑制剂抑酸保护胃粘膜治疗。伴有上腹饱胀、早饱等症状为主者。可予促进胃肠动力药物如胃复安、多泮立酮、西沙必利、莫沙必利等。当腺体萎缩,粘膜屏障作用减退,胃酸、消化酶分泌减弱,致胃排空延迟,上腹胀满,使用消化酶类药物(达吉等),可改善消化不良症状。
中医治疗中医对于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治疗具有独特的优势,中医依据辨证论证理论,实施个体化治疗方案。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2009年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医诊疗共识意见中将慢性萎缩性胃炎分为肝胃气滞证、肝胃郁热证、脾胃虚弱证、脾胃湿热证、胃阴不足证及胃络瘀血证来分型治疗。依据不同证型选用不同的方剂及中医外治治疗。已经有许多研究显示,经过中医治疗后,一些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患者胃粘膜出现了逆转。生活习惯的改变首先需要避免暴饮暴食、忌食过冷或过烫,少喝咖啡、浓茶以及偏食等,减少破坏胃分泌的节律性,引发萎缩性胃炎。高脂、高糖、高盐、高油食物,油炸、腌熏、辛辣等刺激性食品,都可对胃黏膜产生物理性和化学性损害。其次需要戒酒限烟,长期的尼古丁刺激,可使胃酸过多,从而产生有害作用;长期酗酒,可致胃黏膜损伤,乙醇(酒精)浓度越高,损伤越强烈。还需要保持乐观稳定情绪。精神压力过大、情绪低落或焦虑、怨恨、紧张、恐惧等情况如果持续存在,常可影响胃的蠕动和胃酸分泌,而诱发胃炎或使病情加重。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