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子越有出息越容易“断根”?父母表面风光,内心酸楚鲜有人知
中国自古就有“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说法,认为男性才是延续家族香火的继承人,更有“养儿防老”一说。家人自然是希望孩子能够有出息,光耀门楣,尤其是男孩子。
一些人认为,女儿再怎么优秀和孝顺,终究是要嫁人的,男孩子才是家里的“根”。然而很多父母晚年才发现,儿子越有出息的越容易“断根”,背后原因很现实。
儿子出国在外,父母内心酸楚鲜有人知
张大妈和爱人辛苦一辈子,给儿子供到美国读书,如今他也留在了国外定居。这是家族里第一个出国的孩子,老两口引以为傲。
“看看人家老张的儿子多出息,到国外端洋饭碗,没白培养”,每当听到亲戚朋友这样说,张大妈心里都乐开了花。
然而随着老两口年岁日长,越发感到膝下空虚,看到别人家儿孙绕膝,自己和老伴却孤单寂寞,心里有说不出的酸楚。
上次张大妈生病住院,看着白发苍苍的老伴儿忙前忙后,忍不住哭出声来,又不想给儿子添麻烦,毕竟他在那边事业也刚起步,不容易。
晚上回到家,老伴念叨着,“儿子是有出息了,苦了他老爹老妈了,风光都是给别人看的,也不知道图个啥”。
儿子越有出息越容易“断根”?背后原因很现实
为什么说儿子越有出息越容易“断根”呢?这几大社会因素很现实。
① 出国定居
毕业报告显示,清华大学2018届毕业生出国(境)深造的人数为1146人,占毕业生总数的16.5%,毕业生首先目标为美国,占69.5%。
在清华赴美的留学生中,毕业以后选择回国发展的只有19%。
人才外流已经是不争的事实,像清北出去的高材生,很多都选择出国留学、工作并定居。
一份针对移居美国的700份样本问卷显示,移居国外的成年子女,对于留守国内的老人代际支持明显不足,赡养老人的意识逐渐淡漠。
一种情况是,等到儿子在国外真正稳定下来,父母年岁已大经不起折腾,无奈变成“空巢老人”;有的是随迁过去负责带娃,最难接受国外所谓的“经济独立”。
② 工作繁忙
越有出息的儿子,往往在单位承担着重要的工作岗位,或者在生意场上风生水起,忙得不可开交。由于工作繁忙他们很难顾及到老人。
一位北漂多年的男士表示,自从大学毕业后他就没回过老家,“今年清明节还被妈妈狠狠地骂了一顿,说不给父亲上坟,这是要断根了”。
有研究机构估算,在2020年时,我国空巢老人数量已达到1.2亿人,这个数字比2016年要多出0.1亿人。
这三种“特殊”情况,也成为优秀儿子的“牢笼”
此外还有两种特殊情况,也成为一柄悬在父母头顶的达摩克利斯剑,令人警醒。
被迫优秀,与父母反目成仇
受“穷养儿,富养女”的影响,大多数家长养育女儿时都格外优容,而对男孩的养育十分严苛。那些被迫优秀的“有出息”的男孩儿,心中早已怨念丛生。
北大毕业留学生王猛,发长文表明与父母断绝关系,他表示父母的教育就是“控制孩子”,已忍无可忍,而在此之前的12年,他都不曾在春节回家了,断得干干净净。
父母养育孩子应该宽严有度,并注重心理健康,这种被迫成才的孩子,一旦有实力“脱离苦海”,反而会做出一些极端的事情,比如弑母。
丁克一族,拒绝生娃
越是有出息的人,越知道自己如今的生活有多来之不易,他们不想被生孩子所束缚,追求自由,也有实力给自己养老,所以一些人就会选择做丁克,不生孩子。
上门女婿,改名换姓
上门女婿虽然是古来的习俗,在现代仍在暗中沿袭。一些出类拔萃的男孩子,成为上门女婿,甚至改换了孩子的姓氏。按照传统来说,这才是彻底“断根”了。
糖妈心里话:
所谓的“断根”,就是从形式和情感上,与父母和家乡越来越远,直到断绝联系。
老人讲究“叶落归根”,认为一个人再有出息,也要有“家族归属感”,他的奋斗才更有意义。
父母盼着孩子好,却因为种种原因而产生了“断根”现象,这想必也不是父母乐于看到的。
互动话题:你们认为越有出息的孩子越容易“断根”,是酸葡萄心理还是真实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