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清代瓷碗真伪鉴定的十二要点特征

清代瓷器在康熙、雍正、乾隆时期达到鼎盛,青花瓷、粉彩、五彩、斗彩、珐琅彩、金彩、黄釉、绿釉、紫釉等星光璀璨,流光溢彩,使人的视觉受到极大的震撼。清代瓷碗由于距离今天时代比较近,传世品较多,品类丰富,为人们最常收藏到的器皿之一,所以作伪器的清代瓷碗可以说比比皆是,高仿与低仿同在,真伪难辨。本文将介绍12个鉴定清代瓷碗要点。

清康熙青花狮纹碗

一、清代瓷碗数量

清代古瓷碗在现存数量上达到了新高。清代古瓷碗主要以窑口和城址为主,多数窑口和城址出土数量可达数万件,墓葬当中较少,多为1到几件。现存清代瓷碗的另外一个来源就是传世品,清代距今太近,清代瓷碗流传下来的可能性也最大。从博物馆收藏品中的实物观测上看,清代瓷碗在数量上基本形成了传世品和出土器物平分秋色的格局。

清康熙青花点彩梅竹飞鸟纹碗

二、清代瓷碗品类

清代瓷碗中传统的青瓷、黑瓷、白瓷等依然存在。在一些乡村的小窑场内经常可以看到,这说明传统瓷碗在民间是根深蒂固的,再者加上清代老百姓生活困苦,许多穷人依然使用着千百年来的传统瓷碗。这些瓷碗看起来多是以粗瓷为主,显然不是清代瓷碗的主流。而与传统瓷碗相对应青花瓷碗,沉静典雅,在清代形成了“通销天下”之势。粉彩、五彩、斗彩、珐琅彩、金彩、黄釉等各种颜色釉瓷碗也成为重要一极,但颜色釉碗单品种所占比例很小,如珐琅彩碗在清宫内部基本由帝王和后妃们所使用,数量之少可以想象,但目前古玩市场上时常出现大量的珐琅彩碗,伪器较多鉴定时要注意分辨。

清康熙五彩《西厢记》故事图四方委角碗

三、清代瓷碗造型

清代瓷碗在造型上以简洁明快为主,少见矫揉造作之器。大多数清代瓷碗在造型上秉承了实用的原则。多数清代瓷碗造型规整,制作精致,整器线条流畅,古朴大方。官窑器皿几乎不见变形器,民窑瓷碗只有很少量的一些粗糙瓷碗有变形现象。从大小和款式上看,清代瓷碗在造型上进一步固定化。以乾隆朝为例,出现了一些固定的尺寸,如《钦定皇朝礼器图式》中记载“盛大花瓷碗,口径一尺一寸七,五寸三分……”虽然这个尺寸主要是针对官窑的,但反过来这对于民窑瓷碗在体积上影响也很深刻。从发掘出土的器物来看清代无论官窑还是民窑瓷碗同一型号体积基本相同。

清康熙五彩鱼鸡纹银锭式碗

四、清代瓷碗纹饰

清代瓷碗在纹饰上异常繁荣,从饰纹方法上看,传统的刻划纹急剧衰落,青花及各种彩绘纹饰极其繁盛。清代瓷碗常见的纹饰种类主要有各种缠枝花卉、人物故事、莲纹、云纹、莲瓣纹、龙纹、独诵人物、寿松、岩石、卷云纹、折技花卉、岁寒三友、海兽、双圈、蓖纹划花、勾勒卷草纹、团龙、鸳鸯戏水、三星图、百子图、荣升、福寿、百福、麒麟送子、“寿”字纹等,可见清代瓷碗在纹饰种类上已接近颠峰,观察这些纹饰种类,显然是以花鸟虫鱼、人物故事、团龙、山水等吉祥图案为主,其他图案多为衍生图案。在构图上,勾染并用,线条流畅,刚劲挺拔,画笔工整,民窑器有见纹样守旧者,拘谨,呆板。此外清代还喜将诗词、“寿”字等吉祥语烧制于青花瓷碗上,这为清代青花瓷在纹饰上的重要特征。

清雍正青花人物纹碗

五、清代瓷碗青料

清代瓷碗基本都使用国产料,顺治时期青花碗多发色灰暗,有些发褐色,浓淡层次不太分明,这种局面直到康熙中后期才得以改观,通过使用浙料和珠明料,瓷碗发色艳丽,呈蓝色,浓淡层次分明。雍正、乾隆时期基本延续了康熙青料之特点,在发色上都较为明快,但之后在青料的使用上逐渐走向黯淡,发色灰暗,釉层漂浮不定,浓淡层次无法分辨。从官窑与民窑的区别上看,官窑瓷碗在青料使用上普遍优于民窑,鉴定时注意分辨。

清雍正斗彩鸳鸯莲池纹碗

六、清代瓷碗胎质

清代瓷碗胎质得到普遍提高,多数瓷器选料考究、淘洗精练、细腻致密、厚薄均匀、瓷化程度较高,胎釉结合良好,夹砂胎只在一些粗瓷上有见。从厚薄上看,清代瓷碗在胎体上有向薄发展的趋势。清代官窑瓷碗在胎质上精益求精,少见有瑕疵者。民窑瓷碗有时会见到一些胎体不尽如人意者,这在青花瓷上表现并不多,多表现于传统黑、白釉瓷碗等粗瓷。

七、清代瓷碗口部

清代瓷碗在口部特征已逐渐固定化为几种,其中以敞口、微敛侈口为最多见,直口、撇口、葵瓣口等衰落,这显然与清代瓷碗造型固定化的趋势不谋而合。由此可见,清代瓷碗规模化生产达到很高的程度。

清雍正粉彩花鸟纹碗

八、清代瓷碗唇部

清代瓷碗在唇部特征上较为丰富,常见的唇部造型有尖唇、圆唇、平唇、尖圆唇、方唇等,由此可见,清代瓷碗在唇部特征上有复杂化的趋势。清代瓷碗主要还是以尖唇,特别是以尖圆唇为主,其他的造型虽然有见,但数量很少,基本上为偶见。不过这一点显然已注定,只要瓷碗没有改变实用的功能,为了迎合人们在口唇上的舒适感,瓷碗尖圆唇的基本造型就不会有太大的改变。

九、清代瓷碗腹部

清代瓷碗腹部特征比较复杂,常见的有浅腹、斜腹微弧、深腹、折腹、弧腹等,由此可见,清代瓷碗腹部特征变化不大。不过和口唇特征相比,清代瓷碗在在腹部特征上的变化还算丰富,典型的如折腹碗,它是在深腹的基础上在碗的中部突然有一个大的转折。显然有以造型装饰为主的特点,在清代这种碗以青花瓷为多,在清代末期的民间十分流行。

清乾隆粉彩蝴蝶花卉纹碗

十、清代瓷碗足部

清代瓷碗在足部特征上摆脱了复杂化的发展趋势,向简单方向发展。以圈足为主要特征,圈足壁与明代相比变薄,向细腻化的方向发展,基本都修胎,经过打磨后的圈足底十分光滑,人们称之为“泥鳅背”,碗足的内侧平直,不再有划破手指的感觉。圈足大小多以普通尺寸为多见,大圈足和小圈足的情况不是很多见。特殊的圈足并不是太多,偶有底挖削成小圈足的情况。从高矮上看,矮圈足有见,但数量已非常少,过高圈足的器皿基本不见,由此可见,清代瓷碗在足部特征上逐渐向着固定化的方向发展。

清乾隆黄地轧道粉彩菊花纹碗

清乾隆黄地轧道粉彩菊花纹碗 底

十一、清代瓷碗底部

清代瓷碗底部特征十分明显,主要以平底为主,平底中大平底和小平底有见,但不是很多。从平坦性上看,多数底部较为平坦,特别是官窑青花瓷碗。民窑瓷碗比较复杂,底内凹的情况有见,通常内凹的程度不大,底心凸起的情况也有见,不过程度都比较弱,形成乳突的更是少见。

清康熙蓝地珐琅彩缠枝牡丹纹碗

十二、清代瓷碗款识

清代瓷碗在款识上的特征十分明显,从类别上看,主要以青花瓷碗底部书款为多见,颜色釉碗书款也比较多,而传统的黑、白瓷碗底部有款识的并不多。从题材上看,主要分为帝王年号款和吉祥语款,帝王年号款多见于官窑瓷器,当然民窑瓷碗上也有见。官窑和民窑在帝王年号款的区分上通常以“制”和“造”为区分,“制”多为正统代表官窑如“大清康熙年制”、“大清同治年制”,而“造”则多代表民窑,如“大清乾隆年制”等,这只是说是一般的情况并不绝对,而且不同的时期在款识上特征不同。吉祥款比较复杂,常以吉祥文字和图形款为主,偶见复杂器,如“福”、“山”、“中”、“正”等款识,多为仿明器,鉴定时要注意分辨。

清雍正粉彩葫芦纹碗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收藏界的立场,也不代表收藏界的价值判断。

(温馨说明:我们敬重和感谢原创作者,凡未具作者姓名的文章,均因无法查获作者所致,敬请原作者见谅!如有涉及版权问题,敬请原作者或同行告知,我们将及时纠正删除。同类微信公众号转载本刊发布文章,敬请注明出处。谢谢合作!)

(0)

相关推荐

  • 新编《细说清代瓷器》(24)乾隆不同地位的碗、壶、祭祀用瓷!

    打开乾隆瓷器的拍卖记录看,没想到乾隆的瓷胎珐琅彩碗获得的追棒最高,说到最美的瓷器艺术品,瓷胎珐琅彩的艺术品最美,都说最美的珐琅彩都在台北故宫,因为他们宣传的多,专项展览做的多,自然认为雍正.乾隆的珐琅 ...

  • 细说清代瓷器(十五)乾隆是世界上最大的收藏家和鉴赏家

    瓷器制作经过康熙和雍正两朝的创新,到了乾隆各类瓷器制作趋近于成熟,不惜工本的制作,艺术格调繁琐华缛,堆砌罗列.其特点不仅表现在瓷器上,其他艺术品的制作都达到了高峰. 乾隆本人也是爱玉成癖,使得清代宫廷 ...

  • 清代瓷碗真伪鉴定之十二要点特征

    清代瓷器在康熙.雍正.乾隆时期达到鼎盛,青花瓷.粉彩.五彩.斗彩.珐琅彩.金彩.黄釉.绿釉.紫釉等星光璀璨,流光溢彩,使人的视觉受到极大的震撼.清代瓷碗由于距离今天时代比较近,传世品较多,品类丰富,为 ...

  • 寻龙点穴知识,浅谈形峦中龙脉的十二种形势,以及结穴情况

    龙脉即山脉,包括山脉的走向和起伏变化.因为山脉逶迤起伏如龙形,在形态上多方面与龙相似,故堪舆将山脉比喻做龙.廖瑀在<泄天机·寻龙入式歌>中说:"爱从重浊凝于地,便有高低势.势来起 ...

  • 浅谈清代民窑粉彩瓷器的变革特征

    徐浩楠 摘 要:粉彩瓷创烧于清代康熙年间,在清代乾隆年间达到极盛.而民窑粉彩瓷器作为粉彩瓷器的重要门类,一直受到收藏爱好者的喜爱.因此,细致分析清代民窑粉彩瓷器的变革特点,对于进一步研究清代粉彩瓷器的 ...

  • 张利兵:浅谈中医临床上治疗肿瘤“十二要素”【深度好文,建议收藏】

    治疗肿瘤四法:抓主症 辨虚实 用成药 调心神 肿瘤的产生是诸多因素共同作用,经过复杂的变化过程发展而来,与人体内环境和外界环境密切相关.中医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恶性肿瘤是全身性疾病的局部表现,病 ...

  • 浅谈清代十帝时期瓷器特点

    清朝时期陶瓷文化,汉族劳动人民瓷器烧造水平可谓登峰造极.数千年的经验,加上景德镇的天然原料,督陶官的管理,清朝初年的康熙.雍正.乾隆三代,因政治安定,经济繁荣,皇帝重视,瓷器的成就也非常卓越,皇帝的爱 ...

  • 浅谈;八招鉴定瓷器真伪

    古陶瓷鉴定专家认为,收藏要善于学习和积累经验.瓷器的鉴别建议从以下八个方面入手: 看器型 许多瓷器都是有时代特征的,有其独特的形状.大小等风格特征,各朝代之间相差很大.比如梅瓶.玉壶春瓶,宋元明清均有 ...

  • 浅谈清代青花瓷的发展特点

    青花瓷经过元.明两代约300年的不断发展,为清代瓷业的辉煌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清代康熙.雍正.乾隆这三个时期是中国陶瓷发展的顶峰.尤其康熙时期开始,各项制瓷工艺趋于成熟,新的瓷器品种大量涌现,可谓百花齐 ...

  • 浅谈高古瓷真伪鉴别之釉面和胎体特征

    高古陶瓷主要是元以前出土的陶瓷器,由于是土中而来,自然会留下明显的出土痕迹,其中表面的土斑就是最主要的特定依据.本文将介绍土斑的特征和釉面胎体变化 一.高古瓷釉面土斑 高古陶瓷受土壤中这些化学元素和侵 ...

  • 浅谈汝窑的鉴定

    宋瓷之冠的汝瓷是我国宋代"汝.钧.官.哥.定"五大名瓷之一,因产于汝州而得名,在中国陶瓷史上素有"汝窑为魁"之称.汝瓷始烧于唐,创烧于宋,为宫廷御用瓷器.北宋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