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选粹】王红丨忆童年的春
文学
作家新干线
主编寄语
且读书,你就是活了两世;
且写作,你就是活了三世。
作者简介
王红,山西运城人,就职于某国企。爱生活,爱旅游,热爱文学,钟情舜乡亳水这片厚土,业余时间喜欢文字创作,偶有作品发表企业内部刊物。
文学天地
忆童年的春
王 红
新春刚过,惊蛰前后时节,被空气中弥漫着熟悉久违的泥土芬芳催醒,在这天空湛蓝阳光明媚的早晨,看着四楼居室窗外的老榆树不知何时偷偷冒出的榆钱鲍蕾,心情顿时甚佳,禁不住感叹春天来啦!
醉人的春风,迎面袭来,童年的记忆又像一幅画在我的面前展开,70年代出生的我幼时体弱多病,常常依偎在外婆的怀中,十分讨厌多风的春天,穿着厚厚的棉服,缩手缩脚地猫了整整一冬,又要被这多风的季节,被大人禁锢在家里,十分地懊恼,禁不住抱怨这恼人的春风,灰土土的刮脏了我的花衣服不说,更是迷住了我的双眼…外婆疼爱的,摸着我的脑袋说:“傻妞妞,这是春姑娘给大自然的万物生灵捎信儿呢,你看啊聪明的春风先是严厉地赶走了寒冬,然后再告诉花花草草大伙儿我来啦,你们快来和我一起点缀春天吧,你没看那春风,刮着刮着就柔和了,小草绿了,花开了,多美呀……”听了外婆的一番话,更是带着对桃红柳绿美景的期盼,我幼小的心灵开始希望,春风刮的更猛烈些吧……
等我长到了学龄前的年纪,忙于工作的大人们无暇顾及我们,我和家属区里的一帮不愿意去托儿所的同龄者,成了一群名副其实的放养娃,每年的春天,七八个五六岁的孩子在孩子王忠哥的带领下,开始了满世界的疯跑。一大早睁开眼,就会相约跑到家门口亳清河的河套里,有时顺着河边青草地,去采摘那叫不上名字的小野花,红的,粉的,紫的,臭美的带在头上,别在耳朵边,天当房,地当床,用河套的石头摆成一圈,筑起城堡,玩起了过家家。有时也会撅下河边的嫩柳枝,使劲的扭几下,撸下柳皮做成柳哨,美滋滋的。
吹着刺耳的哨声,扒了皮的柳枝去抽打靠山根的小溪似开未开的冰层,扒开最上面的一层浮冰,我们会挑选中间最干净透亮的像窗户玻璃的薄冰,噻进口中,嘎吱嘎吱的嚼着,清凉甘甜,不亚于夏天的奶油冰棍……四十年前的那时,天是蓝的,水是清的,根本就没污染这一说…玩累了,我们则会换出新花样,男孩子们回家拿根筷子,前面绑上两根母亲缝衣服的大号针,做成叉鱼的叉子,要么找来家里的废窗纱,央求大人们用铁丝箍好,做成简易的小抄网,女孩子们则拿上家里珍藏的玻璃罐头瓶,屁颠屁颠的跟在这帮秃小子后面,跟他们一起分享捕鱼的喜悦。那时小河里的鱼儿真多,有麦穗,花啦棒子,大白漂,还有许多叫不出名,,不一会就能有满满的收获。都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物资馈乏的年代,那些家里喂着鸡鸭的小伙伴们临回家时也不忘捞点河里的浮萍,回家犒劳那些给我们改善生活的“功臣们”,早春的河水,依旧冰冷,每个人的小手都冻的跟水萝卜似的,可没有一个人抱怨,当年那种快乐是现如今生活在高楼的九零、零零后的孩子们心中永远无法触及的……
赶上风大的时候,放风筝又成了我们最喜爱的游戏,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末,哪有卖风筝的,我们会不约而同的集中在忠哥家里,看着心灵手巧的忠给我们坐风筝。父母有点关系的会给我们要来牛皮纸,胆大的偷出家中缝被子的整团线咕轱辘用来做风筝的线(那时的线是缠在木质的小轱辘上,放风筝时,手轻轻握住轱辘,线夹在两根手指中风筝一飞,带动着轱辘自己就转了)三根竹条搭起风筝的骨架,在牛皮纸上,画上两支大眼睛,用浆糊沾上两条长长的大尾巴。有时也会用报纸来做风筝凑数,一群小土匪们浩浩荡荡的出发了,放风筝我们最爱去的地方是家属区对面的青年山顶,儿时的青年山只有一条放羊人踩出的羊肠小道,我们相互搀扶着,不一会就爬到了山顶的平地上,别说,山上的风还真的挺大,风筝一会就被我们放得又高又远,报纸做的风筝一会就会被风刮烂了,牛皮纸的虽然强点,但爱断线,飘向遥远的天空。可我们却乐此不疲,风筝飞了,我们就会爬上山顶不知何年月就矗力的大铁塔,兴奋的眺望家属区,寻找变成小蚂蚁般的家……
岁月如流,似水悠悠,该去的谁也无法将她挽留,童年的春在我的记忆里生根发芽,绽放出美丽不舍的泪花,久久不愿拭去……
(责任编辑:杨志强)
推广团队
平台顾问:
李清水 运城市文联党组书记
李云峰:运城市作协主席《河东文学》主编
本刊主编:谭文峰
平台策划:高亚东
小说编审:张 辉
微信号:zhanghui750525
散文编审:杨志强
微信号:yzq13734283479
诗歌编审:姚 哲
微信号:8913480
图文编辑:李竹青
微信号:gushancuizhu
小说投稿:3295584939@qq.com
散文投稿:3118633192@qq.com
诗歌投稿:3474682901@qq.com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