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脂血营养』高脂血症营养康复食谱→教你对付并发症
第一杀手——冠心病
如今,作为现代文明病之一的冠心病对我们来说已经是耳熟能详了,每年体检完毕,许多平时忙于工作的人都会发现自己的健康亮起了红灯,添了一些他这个年龄不该有的疾病。冠心病便是其中的一个,它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简称。这是指供给心脏营养物质的血管—冠状动脉发生严重粥样硬化或痉挛,使冠状动脉狭窄或阻塞,以及血栓形成造成管腔闭塞,导致心肌缺血、缺氧或梗死的一种心脏病。
冠心病是动脉粥样硬化导致器官病变的最常见类型,也是危害人们健康的常见病。
本病的发生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狭窄的程度和支数有密切关系,但少数年轻患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虽不严重,甚至没有发生粥样硬化,也可以发生本病。
关于冠心病
不管我们愿不愿意承认,冠心病给人们带来的危害都是前所未有的,这个已经流行了100多年的疾病,在现代文明病勃发的今日,大有越演越烈之势。冠心病不论是在我国,还是在西方发达国家,都是致命的杀手。
冠心病的发病机理十分复杂,总的来看,以器质性病变多见,冠状动脉痉挛也多发生于有粥样硬化的冠状动脉。这种疾病多发生在40岁以后,男性多于女性,脑力劳动者多于体力劳动者,城市居民多于农村居民,平均患病率约为6.49%,且患病率随年龄的增长而增高,是老年人最常见的一种心血管疾病。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目前冠心病在我国的患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并且患病年龄趋于年轻化。
世界卫生组织认为,缺血性心脏病是由于冠脉循环改变引起冠脉血流和心肌需求之间不平衡而导致的心肌损害。其中最常见的原因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引起的冠状动脉狭窄和闭塞,约占缺血性心脏病的90%左右,因此,冠心病隶属于缺血性心脏病,而缺血性心脏病常分为以下几类,我们一起来看看。
(1)原发性心脏骤停,这是指心脏突然停搏的事件,非常危险。
(2)心绞痛,包括:①劳累性心绞痛;②自发性心绞痛。
(3)心肌梗死,包括:①急性心肌梗死;②陈旧性心肌梗死。
(4)缺血性心脏病中的心力衰竭。
(5)心律失常。
冠心病的10大易患因素
我们都知道冠心病是多因素的疾病,是由于多种因素作用于不同环节所致。我们称这些因素为易患因素,或称危险因素,一旦人们身上或生活中存在这些危险因素,那么他们罹患冠心病的可能性就增高了许多。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这些危险因素,以便在今后的工作生活中我们能有效地采取应对措施加以干预。
(1)年龄。冠心病多见于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49岁以后进展较快,心肌梗死与冠心病猝死的发病与年龄成正比。近年来,冠心病的发病有年轻化的趋势。因此,千万不要因为你还不到40岁便对自己的健康掉以轻心。
(2)性别。在对美国进行的多种族调查中,研究者们发现男性的冠心病发生率及死亡率明显高于女性。1979年的统计资料表明,35~44岁的男性白人冠心病患者的死亡率是女性的5.2倍。而在我国,男女的比例约为2∶1。这说明中年男性比女性更容易罹患冠心病。但女性在绝经后,由于体内雌激素水平明显下降,而低密度脂蛋白升高,此时,女性冠心病发病率则明显上升。有资料表明,60岁以后,女性的发病率大于男性。
(3)职业。脑力劳动者冠心病的发病率高于体力劳动者。此外,从事经常有紧迫感工作的人也较易患此病。
(4)饮食。常进食较高热量的饮食、较多的动物脂肪、胆固醇的人易患本病。同时,食量大者也易患本病,世界第一肥胖国—德国的研究人员认为“吃得胖就是因为吃得多”,所以,要控制冠心病的发病率,除了控制高脂饮食摄入外,也必须重视控制食量。因此,我们应该从现在起,每顿饭都少吃一口。
(5)血脂。由于遗传因素,或是因脂肪摄入过多,或是因脂质代谢紊乱,人们常常会出现血脂异常,比如出现血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即坏胆固醇)、极低密度脂蛋白(也是坏胆固醇)增高,而高密度脂蛋白(好胆固醇)下降。血脂异常者也易患本病。
(6)血压。血压升高是冠心病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也就是说单是血压升高一项,就可以使人们罹患冠心病的危险性升高许多。而在血压升高所致动脉粥样硬化所引起的所有危害中,最常见的是冠状动脉和脑动脉硬化。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患者中60%~70%有高血压,高血压患者患本病的概率是血压正常者的4倍。因此,看紧自己的血压是我们的当务之急!
(7)吸烟。吸烟是冠心病的主要危险因素。吸烟者与不吸烟者相比,本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增高2~6倍,且与每日吸烟的支数成正比。所以,我们提醒大家,如果可能的话,还是戒烟吧!
(8)肥胖。超标准体质量的肥胖者(超重10%为轻度肥胖,20%为中度肥胖,30%为重度肥胖),易患本病,体质量(体重)迅速增加者尤其如此。但目前认为,应该重视研究评价体质量(体重)的方法。不能单看体质量指数,还应测量皮下脂肪的厚度。已有前瞻性研究资料表明,向心性肥胖者具有较大的危险性。因此,减肥应该是我们持续终身的事业。
(9)糖尿病。糖尿病即引起心血管病这一事实已被公认。有资料表明,糖尿病患者本病的发病率是非糖尿病者的2倍。
(10)遗传。家族中有在年轻时易患本病者,其近亲患病的机会可5倍于无这种情况的家族。
在以上10大因素中,血压过高、体质量超标、胆固醇异常过高或过低是导致冠心病、脑卒中的最危险因素。研究还表明,舒张压和体质量均值增高会导致脑卒中发病率的升高。而收缩压、体质量及血清胆固醇平均值增高则会导致冠心病发病率增高。
血压升高是独立危险因素
在前面一个章节里,我们提到了血压升高是冠心病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而在这一节,我们会和大家更详细地讨论这个问题。
流行病学调查资料证实,高血压患者发生冠心病的概率较血压正常者高2~4倍,我国冠心病患者70%以上合并有高血压。高血压导致冠心病的机理是十分复杂的,为了方便大家理解,我们把它们概括为以下两方面。
(1)高血压患者,由于其体内高压血流长期冲击血管壁,必然引起动脉血管内膜的机械性损伤,使血管的张力增高,也易导致血管壁上弹力纤维发生断裂。血压越高,这种损伤也就越严重。而血管内壁的损伤和弹力纤维断裂是脂质沉积于血管壁和附壁血栓形成的前提,因此,它是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基础。
(2)患高血压病时,人体的高级神经中枢功能紊乱,大脑皮层长期处于兴奋状态,引起交感神经兴奋,这会导致儿茶酚胺(这是一种神经递质)释放过多。儿茶酚胺增多可直接损伤动脉血管壁,还会引起人体的冠状动脉痉挛。与此同时,心血管系统对儿茶酚胺的敏感性增加,从而加速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进程。这样就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
吸烟是主要危险因素
接下来,我们要一起来讨论一下有关吸烟的问题。你千万不要觉得这是老生常谈。吸烟这个问题的确很严重,而且就在我们身边,其危害也是不可小看的。我国的流行病学调查资料表明,大量吸烟者比不吸烟者的冠心病发病率高26倍以上,心绞痛的发生率则高出36倍以上。
吸烟在许多工业化国家里被认为是导致冠心病的主要危险因素,这是因为烟草燃烧时释放的烟雾中含有3800多种已知的有害化学物质,其中包括一氧化碳、尼古丁等,以及生物碱、胺类、腈类、醇类、酚类、烷类、醛类、重金属元素等,它们有多种生物学作用,会对人体造成多种危害。其中与冠心病有关的有害化学物质有10余种,它们之中能激惹和加重冠心病发病的主要成分是尼古丁和一氧化碳。
尼古丁,我们又把它称为烟碱,是烟草主要的成瘾源。吸入纸烟烟雾中的尼古丁只需7.5秒就可以到达大脑,使吸烟者产生一种轻松愉快的感觉,它可使中枢神经系统先兴奋后抑制。尼古丁作用于交感神经系统,使心跳加快,血压升高。它还会刺激肾上腺,促使其释放更多的儿茶酚胺,从而增加心肌的应激性并使心率加快,引起血管收缩和血压升高;同时,尼古丁会促进血小板的黏附,使纤维蛋白含量增加,有利于血栓形成,从而堵塞小动脉。因此,尼古丁对心脏的刺激作用可使心脏的负荷增加,心肌耗氧量增加,造成动脉壁和心肌缺氧。尼古丁还可刺激心脏的传导系统,诱发心动过速和其他类型的心律失常。还可使血中胆固醇水平升高,HDL水平下降。
一氧化碳(CO)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它与血红蛋白的亲和力比氧气高250倍,当人们吸入较多的CO时,它便与血红蛋白结合形成大量的碳合血红蛋白,而氧合血红蛋白的量则大大减少。不吸烟的正常人体内碳合血红蛋白浓度大约为0.5%,而吸烟严重者体内的碳合血红蛋白高达15%~20%,也就是说,有15%~20%的血红蛋白丧失了输送氧气的功能,从而导致动脉壁缺氧,使动脉壁水肿,促进脂质渗入和沉着其中,促发动脉粥样硬化。
吸烟对我们特别严重的危害是,它能诱发人的冠状动脉发生痉挛,使冠状动脉中的血流减慢、血流量减少、血液黏度增加,导致心肌缺氧,甚至引起心肌梗死。
此外,吸烟不仅仅是对吸烟者本人的健康有影响,它对周围的人,对家人的危害也很巨大。有学者调查了1000个家庭,发现在吸烟的家庭中,5岁以下的儿童中有44.5%有呼吸道症状。吸烟者还会使周围的人肺癌的患病风险增高。据统计,被动吸烟者的肺癌发生率比正常人高2.6~6倍。
这样一来,戒烟就是我们的当务之急了。烟瘾的确是非常难征服的敌人。无论你戒烟的理由是什么,我们都想提醒你,适时向外求援有助于戒烟成功。你可以向你的家人、好友或者同事求援,他们一定会热心地帮助你。此外,在你打算戒烟时,你需要先想好在生活习惯方面,你要用哪些方式来取代原来的抽烟行为。若是你以前习惯在看电视的同时,手上点根烟,那么现在,你可以事先准备能拿在手上的东西再去看电视。如果你觉得戒烟之后食量变大,那么你可以在用餐前先吃一根黄瓜,同时注意减慢进餐的速度。如果你是饭后一支烟的“神仙族”,那么你现在可以一吃完饭就离开餐桌,转而进行收拾厨房、洗碗、散步等活动,总之,不要让自己陷入以前所养成的吸烟习惯即可。
冠心病的临床表现
说了这么多,你或许想问,那么冠心病到底有什么表现呢?是不是如同电视上演的那种突然发生胸口疼痛就是冠心病最典型的表现?我们说,冠心病的表现是多种多样的,远不是用某种单一症状就可以完全概括的。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
一般来说,在冠心病的最初阶段,患者可以没有任何症状或不适,他们偶尔在年度体检时发现心电图有缺血性改变,这一改变提示患者患有“隐匿型冠心病”,或存在“无症状心肌缺血”。
但是,若任由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进一步发展,当血管管腔狭窄程度≥75%时,便可严重影响心肌供血而使人们发生心绞痛了。心绞痛患者的典型症状表现为发作性胸骨后或心前区的压榨样或紧缩样疼痛,并向左肩、左臂、左手指内侧放射。但我们知道,并不是所有患者的表现都那么典型,有的心绞痛发生在胸部以外的地方,比如他们会表现为头痛、牙痛、咽痛,或表现为上腹部胀痛或不适,有的甚至单独表现为腿痛等等。发生在胸部以外部位的疼痛很容易引起误诊,这就需要医师进行鉴别诊断了。
而对于某些老年患者,特别是同时还患有糖尿病的患者来说,他们冠心病的表现就更为隐蔽了,有些人仅表现为胸闷或呼吸困难等症状,而根本不发生胸痛。他们甚至在发生了急性心肌梗死时也没有胸痛的症状(即无痛性心梗),常以休克为主要临床表现而就诊。心绞痛最常见的诱发因素是体力活动和情绪激动。当患者出现情绪激动时,如出现愤怒、焦虑,或在观看激烈的体育比赛等,均可引起心绞痛。而饱餐是诱发心绞痛的另一常见因素,该因素可单独诱发心绞痛,类似的情况还可见于用力大便后。有些患者在心绞痛发作时还伴有呼吸困难、心悸、恶心、出汗、眩晕、面色苍白,甚至会出现意识丧失等。如果,患者为冠状动脉血流突然中断所引发的急性心肌梗死,那么他们的胸痛会更剧烈,持续时间会更长,舌下含化硝酸甘油无效。还有的冠心病患者,无胸痛发作,仅表现为各种类型的心律失常,除非进行冠状动脉造影证明冠状动脉狭窄的存在,否则冠心病的诊断是臆测性的。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如果出现上述情况,便应及时到医院就诊,医生会为您进行必要的检查以明确诊断;已确诊的冠心病患者,在进行危险因素干预的同时,要尽量避免诱发因素,并定期到医院复查,在医生指导下制定合理的康复方案。
可怕的心肌梗塞
在上面的章节里,我们反复提到了心肌梗死。这是冠心病非常严重的并发症。它是指在冠状动脉病变的基础上,冠状动脉的血流中断,使本该接受冠脉供血的相应部位心肌出现严重而持久的急性缺血,最终导致心肌发生缺血性坏死的情况。发生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在临床上常有持久的胸骨后剧烈疼痛,他们还会出现发热、白细胞计数增高、血清心肌酶升高,以及心电图反映心肌急性损伤、缺血和坏死等一系列的特征性演变,并可出现心律失常、休克或心力衰竭,这是非常严重的情况,必须及时抢救。心肌梗死的原因,多数是因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或在此基础上形成血栓,造成血管管腔堵塞所致。按照病因、病理、心电图和临床症状等的不同,心肌梗死可分为各种不同的类型,除上述共有的表现外,各有其特殊性,因为这不是我们这本书的重点内容,在这里我们就不详加叙述了。
心肌梗死的病因
在接下来的章节里,我们将来讨论一下心肌梗死的病因。众所周知,心肌梗死的主要病因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极少数由冠状动脉栓塞、炎症、先天性畸形等造成。当冠状动脉内膜下斑块造成管腔狭窄,血流通过缓慢,心肌供血不足,在侧支循环尚未充分建立时,一旦血供进一步急剧减少或中断,使心肌严重而持久地急性缺血达1小时以上时,就会形成心肌梗死。
此外,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基础上,冠状动脉内膜增厚,斑块的移动或并发出血、溃疡、钙化等都可使血管内膜变得粗糙不平,血小板易于聚集、吸附于这些粗糙的部位,从而使管腔内血栓形成或诱发冠状动脉持续痉挛,最终将导致冠状动脉完全闭塞,以致发生心肌梗死。如果患者还存在休克、脱水、大出血、外科手术或严重心律失常等情况,均可致心排出量骤降、冠脉灌注量锐减,从而使心肌供血急剧减少或中断。其他情况,如情绪过分激动、血压剧升或进行重体力劳动均可明显加重左心室负荷,使儿茶酚胺分泌增高,心肌需氧量猛增,冠状动脉供血相对不足,这些都是致使心肌梗死形成的重要因素。
冠心病重治更重防
前面讲了那么多关于冠心病的成因和症状的情况,你或许会问到底该如何治疗冠心病呢?一般来说。冠心病治疗的目的是减轻或缓解症状,恢复心脏功能,延长患者生命,提高患者生存质量等。治疗冠心病的方法包括后面这4条:①包括营养治疗在内的以建立良好的生活方式为核心的非药物治疗;②药物治疗;③介入性治疗;④外科手术治疗。这些治疗都必须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而且常常是需要患者持续终身的,因此,在这里,我们更提倡防患于未然。
冠心病—预防第一
控制冠心病的关键在于预防。世界卫生组织的医学专家们告诉我们:“除非大力加强社区人群防治,否则,人类将无法控制心血管病这个世界瘟疫的蔓延。”
前面我们已经反复提到,冠心病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和多发病,但是在这里,我们也要提醒大家,动脉粥样硬化的病理基础是始发于少儿期的,对于很多男性来说,从他们的青年期开始,动脉管壁上就已经出现脂质沉着了。因此,我们更应加强冠心病的一级预防,防止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消灭冠心病于萌芽状态。除了一级预防之外,我们还要重视二级预防,提高全社区冠心病的早期检出率,加强治疗,防止病变的进一步发展,并争取使它逆转。另外,我们也不可忽视冠心病的三级预防,应及时控制并发症,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延长患者寿命。
世界卫生组织(WHO)提出,预防冠心病可以采用分别针对全人群和高危人群的两种不同的预防策略。针对全人群的预防策略是指,通过改变某个人群、地区或国家与冠心病危险因素有关的生活行为习惯、社会结构和经济因素,以期降低人群中危险因素的均值。而针对高危人群的预防策略则是指,针对具有1个或1个以上公认的(如高血压、吸烟等)与冠心病有明确因果关系的危险因素水平的降低,才能有效地减少冠心病的发生。但冠心病发病并不只局限于少数高危者,更多的是发生于那些众多的危险因素较低的人群,因此,强调全人群干预更为重要。目前,公认的冠心病危险因素包括下面这8个方面。
(1)男性。
(2)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
(3)有过早患冠心病的家族史。
(4)吸烟(现吸烟≥10支/日)。
(5)高血压。
(6)高血脂。
(7)重度肥胖(超重≥30%)。
(8)有明确的脑血管或周围血管阻塞的既往史。其中,高血压、高血脂(高胆固醇)及吸烟被认为是冠心病最主要的3个危险因素。
其中,高血压、高血脂(高胆固醇)及吸烟被认为是冠心病最主要的3个危险因素。
如何预防冠心病
我们已经知道预防冠心病是势在必行的事,那么到底该从哪些方面入手,把冠心病拒之门外呢?具体说来有下面这7个方面。
(1)合理膳食,避免肥胖。由于动脉粥样硬化始发于少儿时期,因此,对处于生长发育阶段的儿童而言,应在供给足够的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纤维素及所需热量的基础上,避免过多的脂肪和甜食。在膳食的安排上,我们提倡多吃植物油,少吃动物油。此外,保持口味的清淡,不多吃盐,荤素同食,多吃蔬菜、水果,这些方面缺一不可。
(2)经常锻炼,增强体质。应让儿童每天都有一定量的体力活动、体格锻炼和体育运动,这样不仅可以增加热量消耗,调整身体的热量平衡,防止肥胖,而且可以促进心血管功能,增强心肌收缩力,降低血管紧张度,使冠状动脉扩张,血压下降,也可使血甘油三酯及血液黏度下降。这些对预防冠心病及高血压病都十分有利。
(3)预防高血压的发生。因为血压升高是冠心病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高血压和冠心病的关系是因果关系,所以在孩提时期就应注意预防高血压,尤其是那些家庭中有高血压患者的孩子。要对中小学生定期测量血压,若血压处于百分位上限,则应给予卫生保健方面的指导,包括减轻体质量,增加体力活动,改善膳食结构,减少食盐摄入量,增加钙摄入量等。
(4)降低血脂。一项降低胆固醇预防冠心病的临床试验表明,冠心病危险因素的减少直接与血胆固醇水平降低的幅度和持续时间有关。若能在较长时间内维持胆固醇于理想水平,则可达到预防冠心病的发病或不加重冠心病的目的。因此,应广泛开展卫生宣传,预防人们的血脂升高。应使人们关注自己的胆固醇值,以便根据自己的胆固醇水平,在生活中采取正确的应对措施。在膳食结构上,要保持传统的低脂肪、多蔬菜、素食为主的优点,改变低蛋白、低钙、高盐的缺点,使人群中总胆固醇水平保持在5.2mmol/L(200mg/dL)以下。而总胆固醇水平在6.24mmol/L(240mg/dL)以上者应在医生的指导下采取药物和非药物两种降脂措施坚持治疗。
(5)防止吸烟的危害。目前,儿童被动吸烟的情况十分普遍,更令人不安的是一些学生模仿大人,偷偷地吸烟,成为了新一代的烟民。为此,我们必须加强卫生宣教,并采取一些必要的措施,以免下一代受到烟草的危害。
(6)增加体力活动。运动是最有效的健康手段。活动身体的节律性运动如步行、上楼、跑步、骑自行车、游泳、慢跑等,比其他种类的活动更有益处。如能每日或至少隔日做20~30分钟中等强度的活动(达极量的50%~70%)就能有效地增强心功能。
(7)调节A型性格。具有A型性格的人有时间紧迫感、争强好胜、易被激怒、缺乏耐心等特点。美国的合作研究表明,A型性格者冠心病发病率2倍于B型。所以,A型性格的人宜针对性地采用心理调整、气功、太极拳等方法对自己加以调整。
吃海鱼能预防冠心病吗
冠心病的流行病学调查发现,海边渔民以及爱斯基摩人和北极圈其他居民,其血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和极低密度脂蛋白含量普遍较低,而高密度脂蛋白的含量则较高,他们冠心病的患病率均较低。从这些资料来看,二十碳五烯酸(EPA)的摄入和体内的含量较高,可能是海边及北极地区居民动脉粥样硬化和冠心病发病率很低的重要原因。国外许多研究也都证实了EPA在防治冠心病中的作用。
我们已经知道,在海产食物中含有大量的二十碳五烯酸(EPA)和二十二碳六烯酸(DHA)。EPA和DHA有明显的降血脂作用,能防止冠脉痉挛和动脉粥样硬化。EPA的主要来源是食物,少量由体内合成。而海洋中牡蛎、鲭鱼、大马哈鱼、金枪鱼等及鱼肝油中EPA的含量尤为丰富,可达总量的90%。EPA可使冠脉扩张、血小板解聚,并改善血管通透性。EPA还有降低血脂的作用。据报道,爱斯基摩人和北极地带的其他居民很少进食陆生动物的肉和奶,也很少进食植物性食品,主要的食物是鱼肉、鱼肠、鲸油及鱼的其他部位。
因此,在动脉粥样硬化和冠心病的一级和二级预防中,鱼肉、鱼油和EPA可能有极重要的意义,这也是近几十年来冠心病病因学研究的巨大进展。应用EPA和DHA,或进食一定量的鱼肉、鱼油,可能是预防和治疗动脉硬化和冠心病的又一条新途径。所以,劝君常吃海鱼。
吃海藻能预防冠心病吗
海藻又名落首,还拥有海萝、海带花、海蒿子、海草等多种名称,它属于菌藻类,一般为马尾藻科植物海蒿子或羊栖菜的干燥藻体。我们把前者称为“大叶海藻”,后者称为“小叶海藻”。海藻主要产于辽宁、山东、福建、浙江、广东等沿海地区。海藻味苦寒,祖国医学认为它主治瘿瘤气、颈下核,破散结气等。在日本,用海藻做成的食品风靡全国,海藻早已被人们视为保健食品之一。海藻每100g含糖类56.9g,膳食纤维10.1g,钙7.27mg,铁92.0mg,此外,它还含有一定量的碘、甾醇化合物。据药理研究证明,海藻中的甾醇化合物具有降血脂、降压的功效。也有资料表明,海藻可以阻碍人体对胆固醇
的吸收。
此外,我们常吃的海带、海蜇也属于海藻类食物的范畴,含有多种营养成分,除含有丰富的碘之外,它们还含有褐藻酸钠。褐藻酸钠是一种可溶性纤维素。此外,有研究表明,海藻类食物有明显的降低胆固醇作用,可使血清胆固醇平均降低17.49%,甘油三酯降低36.58%,载脂蛋白B降低19.49%。由此可以看出,经常食用海藻海带食品,对降低血脂,预防动脉硬化,防止冠心病是非常有好处的。所以,海藻类食物是中老年人理想的保健食品,应多食用。
饮酒与冠心病有关吗
一般认为,少量至中等量的饮酒可以抑制血小板的聚集,阻止血栓的形成,从而起到预防心肌梗死的作用。此外,还有报道说少量的饮酒可提高血中的高密度脂蛋白,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虽然如此,世界卫生组织(WHO)并不推荐我们将这种方法作为预防冠心病的措施。因为,除去饮酒的好处之外,饮酒本身尚有许多害处,它除了会增加高血压、肝硬变、胃癌、心肌损伤和意外事故等的发生概率从而增加总死亡率之外,还会造成一些经济的、精神的,以及社会的问题。因此,我们不建议大家将饮酒视为生活的一部分。如果,你一定要坚持饮酒,或者你本来就有饮酒的习惯,那么,我们建议你每日的饮酒量应不超过2~4份。在这里,我们所说的一份相当于15mL酒精或300mL啤酒、100mL葡萄酒或25mL白酒。
胆固醇既不能少也不能多
自从研究者们用胆固醇喂养兔子,成功地造成类似人类的动脉粥样硬化模型以来,有关食物中肿固醇含量与本病的关系一直引起人们的重视。调查表明,凡是膳食中胆固醇含量过高者,他们的血胆固醇含量与冠心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均会增高,这提示我们适当限制食物胆固醇摄入,对本病的防治可能会有好处。
在临床工作中,我们发现,人们在面对胆固醇的时候,要么谈虎色变,要么毫不在意。在前一种情况下,人们片面地认为胆固醇是极其有害的东西,应从食物中完全予以排除。我们知道,其实胆固醇是人体细胞的重要组成成分,也是某些重要激素及维生素合成的前体物质,具有重要的生理功能。人体内的一些重要器官如脑、肝脏等都富含胆固醇。我们的机体一方面从外界摄取一定数量的胆固醇,另一方面又在体内不断地合成它们。当摄入增多时,合成便相应减少;当摄入减少时,合成便相应增加,我们把这一机制称为“反馈调节”。这种机制对我们来说非常重要,借助这种机制,人体内的胆固醇得以维持在一个动态平衡的状态中。因此,进食适量胆固醇对我们来说并无危害。而且,由于胆固醇常与其他营养素一起存在于食物之中,故过分限制反而会对人体健康造成不利影响。
而在后一种情况下,人们则对胆固醇的摄入量毫不在意,他们认为对胆固醇不必作任何限制。这种观点也是片面的,长此以往,将对身体造成不小的伤害。因为,人体内胆固醇的反馈调节机制毕竟是不完善的,是有限度的。长期过多的胆固醇摄入可使这种机制遭到破坏,以至于机体平衡失调,胆固醇堆积于组织之中,尤其是堆积在动脉之中,最终形成动脉粥样硬化和冠心病。这已被一系列尸检、动物实验、临床病例和流行病学的资料证实。
胆固醇主要存在于动物类食物中。而在植物类食物之中,存在另一类结构与胆固醇十分相似的固醇,称为植物固醇。它们最常分布于植物油中,尤以麦胚油最为丰富。植物固醇的种类颇多,其中最重要的是—谷固醇。此种固醇随食物进入肠道后能竞争性抑制胆固醇的吸收,因而具有降低血胆固醇的作用。但由于一般食物中含量不高,因此它们的实际作用也较轻微。
微量元素与冠心病
对于微量元素与心血管病的关系,曾引起人们的极大重视。目前,了解得比较清楚的是铬和锰。这两种元素参与体内许多重要的代谢过程。研究者们曾用缺乏这两种元素的饲料喂养大鼠和家兔,发现缺乏铬和锰的实验动物会发生动脉粥样硬化。一般说来,我们的日常食物中均含有这两种元素,其中全谷类、豆类、坚果及茶叶等食物中含量最高。然而,在这些食物经过加工精制后,铬和锰的含量却会大大减少。这也是为什么营养学家们呼吁大家少吃精制食品的原因。
此外,微量元素中的碘被认为有防止脂类在动脉壁上沉着的作用;钠和镉则被认为与高血压的发病有关,因而也可间接地影响动脉粥样硬化;而锌则具有对抗镉的作用,据称这可能是由于锌和镉能与同一种蛋白质(一种含高半胱氨酸、低酪氨酸的蛋白)相结合,所以在代谢时互相拮抗的缘故。一般说来,食物中锌/镉的比值越高越好。全谷类、豆荚、坚果、海味、茶叶等食物中的比值都较高,而食物经过加工精制之后,锌/镉的比值则显著下降。
水质硬度与冠心病
目前的研究已证明,水质硬度与冠心病的发病呈负相关,即是说,软水地区的冠心病患病率、病死率均较高。在这里,我们需要先明确一下什么是硬水,什么是软水。水质硬度与溶入水中的钙、镁离子及其他金属离子相关,这些离子浓度越高,水质硬度则越高。若每1L水中含有10mg氧化钙,那么,我们便把这样的水视为1度(硬度),低于8度的水称为软水;介于8~17度之间的则为中度硬水;高于17度的称为硬水。
美国的科学家曾对163个城市进行调查,发现水质硬度与冠心病的死亡率呈负相关。有研究者对6个硬水地区和6个软水地区的居民进行配对研究,发现后者较前者血胆固醇含量、心率和血压值均显著增加。在世界卫生组织心血管疾病与饮水性质协作中心的协调下,学者们分别在加拿大、芬兰、匈牙利、意大利、英国、南斯拉夫等国家作了大量的调查研究,各地区调查结果一致反映软水地区心肌梗死发生率较高。在日本几乎所有的水都是软水,而这个国家脑血管意外是死亡的首要原因,且大多数是死于脑出血。这被认为与软水的酸性较高有关,因它可腐蚀水管,从而使之释放出有毒元素镉。但也有认为可能与在不同水质中,有益元素镁、钙、铬、锰和钼的含量不同有关。一些地区还报道,当居民的饮用水由井水(高硬度)变为自来水(低硬度)后,他们冠心病的发病率迅速上升。近年来,还有人发现,生活在硬水地区居民的血压和血清胆固醇水平均较低。研究认为,硬水中浓度较高的钙、镁离子在肠道中可以与食物中的脂肪发生皂化作用,使脂肪分解成无毒物质迅速排出体外,这样就减少了人体脂肪的吸收,从而起到保护心血管系统的作用。另外,硬水中还可能含有较多的保护心脏的微量元素。可见,硬水,尤其是含有多种有益微量元素的矿泉水,对预防我们罹患动脉粥样硬化和冠心病是有好处的。
冠心病患者能吃鸡蛋吗
我们的回答是“能”。众所周知,鸡蛋是营养丰富的食物,它含丰富的优质蛋白,每100g鸡蛋含12.7g蛋白质,2个鸡蛋所含的蛋白质大致相当于150g鱼肉或瘦肉的蛋白质。而鸡蛋蛋白质的消化率在牛奶、猪肉、牛肉和大米中也最高。鸡蛋中蛋氨酸的含量特别丰富,而谷类和豆类里都缺乏这种人体必需的氨基酸,所以,将鸡蛋与谷类或豆类食品混合食用,能提高后两者的生物利用率。每100g鸡蛋中含脂肪11.6g,它们大多集中在蛋黄里,且以不饱和脂肪酸为多,呈乳融状,易被人体吸收。鸡蛋还含有对人体而言非常重要的微营养素,如钾、钠、镁、磷等,尤其是在蛋黄中,其铁含量达7mg/100g。蛋中的磷也很丰富,但钙相对不足,所以,营养学家建议我们将奶类与鸡蛋一起食用,以达到营养互补的目的。此外,鸡蛋中维生素A、维生素B2、维生素B6、维生素D、维生素E及生物素的含量
也很丰富,特别是在蛋黄中,维生素A、维生素D和维生素E与脂肪溶解在一起,容易被机体吸收利用。不过,鸡蛋中维生素C的含量比较少,故应注意与富含维生素C的食品配合食用。
但我们也知道,鸡蛋黄胆固醇含量较多,每个鸡蛋黄约含300mg胆固醇,相当于成年人一天胆固醇的需要量。因此,在过去,人们一直担心冠心病患者吃鸡蛋会加重冠心病。不过,现在研究证实这是误解。事实上鸡蛋含有卵磷脂,这是一种很强的乳化剂,能使胆固醇和脂质保持悬浮状态,而不沉积在血管壁上,并可透过血管壁为机体所利用,从而有效降低血脂水平。鸡蛋中还有保护动脉和强壮心脏的微量元素硒、锌、铬,每天吃1~2个鸡蛋,血中胆固醇不会增高,因此,无需忌食蛋黄。现在,许多发达国家医学界已经取消了心血管病人忌吃鸡蛋的禁令。
中国营养学会建议我们,当发现自己患有冠心病时,仍应控制鸡蛋的摄入量,应每日吃半个鸡蛋或每2日吃一个鸡蛋。
冠心病患者能喝牛奶吗
我们的回答是“能”,同时我们建议您最好是选择饮用脱脂牛奶或者酸奶!
目前,学者们普遍认为,牛奶是一种可以降低胆固醇的食物,对冠心病有益无害。牛奶为什么有降低胆固醇的作用呢?这主要是因牛奶中含有可以抑制人体肝脏合成胆固醇的物质。另外,牛奶中含有丰富的钙和乳清酸,这两种物质均可以降低食物中胆固醇的吸收。由此可见,牛奶可以通过这两种作用,降低体内胆固醇,从而达到减缓冠心病发展的目的。
牛奶除了拥有上述降低胆固醇的作用外,还是营养丰富的食品,每100mL牛奶中含有3.3g蛋白质、130mg钙,而其中的胆固醇含量却很低。牛奶不仅含钙量高,而且其钙的吸收好。我们知道钙对心肌有保护作用,因此,牛奶可作为蛋白质和钙的良好来源。牛奶还含有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这对人体健康也很有好处。但是,牛奶中的所含的脂肪还是不少的,因此,我们的建议是选择脱脂牛奶或者酸奶。老年人,尤其是冠心病患者,如能经常饮用一些脱脂牛奶或者酸奶,对维持良好的身体状况,延缓冠心病的发生都很有好处。在此,我们劝大家常喝牛奶,尤其是喝脱脂牛奶以及酸奶!
冠心病患者能饮茶吗
我们的回答是“能饮茶,但是需要选择饮用”。我们知道,不同茶的营养和药效成分是不一样的。在质量较好的绿茶中,维生素C、维生素B1、维生素B2的含量比红茶、乌龙茶一般要高1~2倍。绿茶中所含的磷、钾等多种无机物含量,一般也比红茶高,尤其是锌的含量通常要比红茶高1倍多。此外,绿茶中茶多酚的含量,通常也比红茶、乌龙茶等高1倍以上。绿茶还能降低血中胆固醇的水平,减轻动脉硬化程度,增强毛细血管壁的弹性,因而茶是防治冠心病极好的饮料。从营养保健的角度而言,喝绿茶有利于人的健康。若是不喜爱绿茶,大家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茶品,但在饮茶时需要注意下面几条。
(1)茶叶的功效与季节变化有密切关系,不同的季节饮不同品种的茶,对人体更有益。故饮茶应该是四季有别。按照祖国医学的说法,春季为雪化冰消、风和日暖、万物复苏的时节。
此时,以饮香馥浓郁的茉莉花茶为好,用以散发冬天积聚在体内的寒邪,促使人体阳气生发,使“精”之一振。夏季为气候炎热的时节,此季佳木繁茂,盛暑逼人,人体的津液大量耗损。此时,以饮用性味苦寒的绿茶为宜,清汤绿叶,给人以清凉之感,用以消暑解热。绿茶内茶多酚、咖啡碱、氨基酸等含量较多,有刺激口腔黏膜、促进消化腺分泌的作用,利于生津,实为盛夏消暑止渴之佳品。秋季为天气凉爽、气候干燥、余热未消的时节,人体津液未完全恢复平衡。此时,以饮用乌龙茶一类的青茶为好,此茶性味介于红、绿之间,不寒不热,既能消除余热,又能恢复津液。在秋季,也可将红、绿茶混用,取其两种功效;也可绿茶和花茶混用,以取绿茶清热解暑之功、花茶化痰开窍之效。冬季为北风凛冽、寒气袭人的时节,此季人体阳气易损。此时,以选用味甘性温的红茶为好,以温育人体的阳气,此茶尤其适用于女性。红茶红叶红汤,给人以温暖的感觉;红茶可加奶及糖,故有生热暖胃的作用;红茶还有助于消化去油腻,因此在冬季进补时可适当饮用。
(2)饮茶宜清淡,不宜浓酽。茶能增强心室收缩,加快心率,浓茶会使这一作用加剧,使血压升高,引起心悸、气短及胸闷等异常现象。由于浓茶中含有大量的鞣酸,会影响人体对蛋白质等营养成分的吸收,也会引起大便干燥。因此,冠心病患者饮茶宜清淡,不宜过浓。
(3)在临睡前,不宜喝茶。因为,茶中咖啡因有兴奋大脑皮层的作用,睡前喝茶会影响睡眠质量。
(4)注意选择茶的品种,并控制饮茶量,应根据体质和感觉加以调整。李时珍晚年谈及饮茶时说:“早年气盛,每以新茗,必至数碗,轻汗发而肌骨清,颇觉痛快。中年胃气稍损,
饮之即觉为害,不痞闷呕恶,即胃冷洞泄。”可见饮茶一定要根据身体情况,量力而行。
预防动脉硬化从儿童开始
就一般情况而言,冠心病多发生在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身上,因此,人们往往会产生错觉,以为只有到了40岁以后才会发生动脉粥样硬化。其实不然,一项最新的病理生理学研究证实,动脉粥样硬化始发于少儿期,并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加重。也就是说,早在我们的青少年时期开始,我们的动脉血管壁上就开始出现脂质沉着了。
此外,还有研究表明,过度吸烟、酗酒等不良生活方式,忧虑、压抑、狂躁、恐惧、绝望等负性情绪及精神因素都是导致年轻人过早出现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
由此看来,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是一个十分漫长的过程,是多种危险因素长期、反复作用于大、中型动脉的结果,它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加重,因而我们应该从青少年时期就开始着手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加强血管保护,重视健康积累,预防动脉粥样硬化,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具体做法请参考前面“如何预防冠心病”章节内容。
如何预防高血压病
高血压病是冠心病最主要的危险因素之一。防治高血压,对预防冠心病,减少冠心病死亡率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具体方法是下面这些,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1)定期测量血压是早期发现症状性高血压的有效方法。对有高血压家族史的人来说,他们应该从儿童时期起就定期检查血压。正常小儿的收缩压=年龄×2+80(mmHg),舒张压为收缩压的2/3~3/5。学龄儿童正常最高值为12/10.7kPa(120/80mmHg)。对无高血压家族史的人来说,可以从40岁开始定期测量血压。部分高血压患者可维持10~20年无临床症状,而一旦发现已是高血压Ⅱ期以上。
(2)限盐。许多研究证明摄盐量与高血压发生率成正相关,也就是说,食盐摄入量越大的人,其发生高血压的可能性就越大。终身低钠(低盐)饮食的人群,则几乎不发生高血压。世界卫生组织规定,每人每天的食盐摄入量为3~5g,这对预防高血压有良好的作用。而若你是有高血压家族史的人,那么最好每天只吃2~3g盐。
(3)戒烟。吸烟可以使血压升高,心跳加快,吸一支烟有时可使血压上升3.33kPa(25mmHg)。香烟中的尼古丁作用于血管运动中枢,还可使肾上腺素分泌增加,引起小动脉收缩。长期大量吸烟,可使小动脉持续收缩,久之则使动脉壁发生变性、硬化,动脉管腔变窄,从而形成持久性高血压。因此,戒烟对于高血压患者来说是势在必行的。具体戒烟措施,请参考本书“吸烟是主要危险因素”章节内容。
(4)控制体质量(体重)。体质量就是我们口语中所说的体重,而体质量超重会给我们的机体带来许多副作用。有资料表明,肥胖者高血压的患病率是体质量(体重)正常者的2~6倍,而降低体质量(体重)则可使血压正常化。有人对中度高血压患者进行了5~10年的观察,结果发现当体质量(体重)下降5%时,可以使2/3依靠药物降压的患者停止服药。这说明降低体质量(体重)可明显减少降压药物的使用剂量。控制高糖、高脂食物,少食多餐,积极参加体育锻炼是减肥的重要方法。具体的减肥方法,请参考本书“从减肥做起”章节内容。
(5)积极参加体育锻炼,放松紧张情绪。人们或许会问,如今为什么“办公室”病如此普遍?缺乏户外锻炼是一个主要原因。缺乏体育锻炼易使脂肪堆积在人体内,并使我们体质量(体重)增加、血压升高。而体育锻炼则可使紧张的精神放松,慢跑、散步、游泳等有氧运动均对稳定血压有很大好处。
(6)及时控制临界高血压。当血压在18.7~21.3/12~12.7kPa(140~160/90~95mmHg)之间时,我们将之称为临界高血压。临界高血压多无症状,但必须予以重视。美国45岁的男性中,舒张压为12.7kPa(95mmHg)者,5年死亡率较血压正常者高2倍。对于临界高血压者首先应采用非药物疗法。
冠心病患者预防猝死的7大措施
猝死是个恐怖的词,人们对它讳莫如深,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它的确时有发生。在医学上,我们把猝死定义为“不是由于事故或外伤引起的突然发病,并且在6小时之内死亡的情况”。而心源性猝死的定义则是“发病后1小时之内死亡者”。
根据统计资料显示,引起猝死最常见的原因是冠心病。冠心病有5种类型,除了冠心病以外其他引起猝死的还有高血压、心肌炎、心肌病、大动脉炎、主动脉夹层、先天性心脏病。最常见的原因是冠心病。冠心病引起的猝死大概占了80%左右。
根据美国的统计材料显示,每年大概有30万~60万病人出现心源性猝死。心源性猝死中由冠心病造成的占了80%以上。根据我们国家1998年之后的统计材料来看,我们国家发生心源性死亡的患者每天有7000人,占了所有死亡人数的50%,其中更多的人是死于冠心病。
在这里,我们想提醒大家的是,一般来说,大部分发生猝死者还是有先兆的,比如他们会出现胸闷、胸疼、憋气、心慌、气短、出大汗等,因此,关注自己的身体状况,一旦发现有任何异常及时就诊可以挽回很多患者的生命。而冠心病猝死者最常见的症状是胸骨后压榨样疼痛,这种疼痛一般使人产生濒死感。典型的心脏病发作疼痛会向左肩、左手,或者后背、咽喉部放射。另外,对老年人来说还有另外一种前期症状,就是老年患者以前没有胃病或者没有消化系统疾病的,突然出现恶心、呕吐、腹泻,或者是发生晕厥等,这些症状都是比较典型的前期征兆。只要出现上述症状中的任何一种,应及时告诉家人,让他们立刻送患者去医院接受治疗。很多患者还可能出现另外的一些症状,比如,他们会在活动时发生胸疼,或者在活动以后出现心慌、气短等,一旦有上述症状应该及早到正规的医院检查治疗。另外,我们要提醒大家的是,中青年人一旦发生上述症状,他们相对于老年人而言更容易发生猝死,所以更应加倍警惕。我们知道,中青年人工作节奏非常快,他们往往倾向于把发生的先兆症状忽略掉,以为这些不适仅仅是因为自己工作太累了或者没有休息好。在此,我们要反复提醒中青年患者,一旦出现上述症状,应尽快到正规的医院进行检查,及时治疗,千万不要大意。
为了避免冠心病猝死,医学专家建议冠心病患者在平日里采取7大预防措施,这就是抵御冠心病猝死的7大“法宝”。
(1)保持情绪稳定。要避免情绪激动、精神紧张,以免内分泌功能发生紊乱,出现病态增强而引起心肌突然缺血。
(2)戒烟禁酒,而且我们的要求是完全彻底的戒烟禁酒。研究证实,在因心脏病死亡的患者中,有21%是由吸烟造成的。每天吸1~14支烟的人,死于冠心病的危险性比不吸烟者高67%;每日吸25支烟以上者,则其死亡的危险性要比不吸烟者高出3倍。而我们的好消息是,一旦你戒烟后,这种危险性便逐渐降低,3~5年后就可降至不吸烟者的水平。虽然,在前面我们曾提到少量饮酒有减少冠心病突发的作用,然而酗酒的危险性极大。饮酒,对于正常人来说,应当适可而止,不可恃强狂饮,而当已罹患严重的冠心病时,则应敬而远之,认真戒酒了。
(3)保持理想体质量(体重)。医学家们发现,当人们超过标准体质量(体重)20%时,他们冠心病突发的危险性便会增加1倍。因此,医学家们呼吁,超重过多者,尤其是肥胖者,应该及时减肥。不过,减肥的最好方法不是饥饿或者服用所谓的减肥药物,而是坚持运动。喜欢运动的人,其冠心病突发的危险性与习惯久坐者相比可减少35%~55%。当然,运动宜适度而持久,也就是选择我们所说的有氧运动,而不可选择过于剧烈的运动。具体的减肥方法,可参考本系列书之《肥胖患者营养康复食谱》,在此不再赘述。
(4)治疗高血压。高血压患者不仅可因突然发生中风而导致猝死,同时他们发生心源性猝死的危险也会增加。所以,应从高血压的早期就开始治疗,具体方法为放松精神,规律生活,保证睡眠。同时,在医师的指导下,选择缓和的降压药物。另外,长期服用降压药的人,千万不要突然停药,以免出现反跳而导致危险的发生。
(5)降低血脂水平。血脂(甘油三酯和胆固醇)增高是导致冠心病发生或加重的重要原因,所以,医学家们反复提醒大家,在平日里就应控制饮食,不吃富含高胆固醇的食物和易使甘油三酯升高的高糖食物,并应限制饮酒,若是已发生冠心病者则应认真戒酒。
(6)防止便秘。大便秘结排便时会大大增加腹压从而影响心脏的血液搏出,这很容易诱发冠心病急性发作。所以,我们平时应多吃水果、蔬菜以及含纤维素多的食物,以保持大便的通畅。
(7)药物自救。有冠心病的人,一定要随身携带装有硝酸甘油、消心痛、速效救心丸等药物的保健盒,在疾病发作之初可立即服用,以减轻疾病的严重程度。此外,冠心病患者可每日服用肠溶阿司匹林片50mg,这对于预防猝死也有很好的效果。
得了冠心病后要如何运动
对于冠心病患者,宜作定量的耐力运动,这会有助于减肥以及降低血脂水平。而我们在这里提到的耐力运动,主要是指步行、慢跑、骑自行车、游泳等有大肌群参加的持续性周期性运动。在这里,我们提醒大家,在运动前一定要有5~10分钟的准备活动,如伸展肢体、原地踏步慢跑等。运动后要有5~10分钟的松弛减速运动。
(1)步行。以步行为锻炼项目者,每次可散步45~60分钟,或每日步行1000~2000m。步行时要步幅均匀,步态稳定,呼吸自然,防止跌跤。
(2)慢跑。慢跑时应先做好准备运动,穿合脚的运动鞋,跑步时保持轻松的步伐,注意地面和周围环境,防止失足跌伤。慢跑中也可交叉进行步行,跑步结束后可缓步慢行片刻。
(3)骑自行车。该项运动宜在运动场内进行。有条件者可应用功率自行车在室内进行运动锻炼。
(4)游泳。在游泳前应做好准备运动,并应避免运动时间过久,以防止出现肌肉痉挛。
(5)其他锻炼项目还有太极拳、体操及气功等,可根据具体情况适当选择。
运动时注意什么
(1)运动应坚持个体化原则,运动项目以及运动量均应因人而异。运动强度要慢慢调整,先从轻、中强度开始,逐渐加大运动量。
(2)避免在大量进餐或喝浓茶、咖啡等两小时内锻炼,也不应在运动后一小时内进餐或饮用浓酽饮品。
(3)运动前不喝酒不吸烟。
(4)运动前后避免情绪激动。因为,精神紧张、情绪激动均可使血中儿茶酚胺分泌量增加,降低心室颤动阈,加上运动有诱发心室颤动的危险,故不稳定型心绞痛或稳定型心绞痛发作3天之内者,和心肌梗死后半年内的患者,均不宜做比较剧烈的运动。
(5)运动要循序渐进,持之以恒,平时不运动者,不要突然从事剧烈的运动。大运动量锻炼时,应避免穿得太厚,影响散热增加心率,心率增快会使心肌耗氧量增加。
(6)运动后应避免马上泡热水澡或用热水淋浴,至少应在休息15分钟后,并控制水温在40℃以下。因为全身浸在热水中,必然造成广泛的血管扩张,而使心脏供血相对减少。
(7)高温高湿季节应减少运动量。
(8)不宜在清晨锻炼身体。
(9)运动地点应选择在离家或工作单位较近的地方。
(10)运动时应随身携带硝酸甘油制剂或冠心病保健盒以及医疗保健卡,以备急用,预防意外的发生。
睡前睡后要补水
在临床工作中我们发现,不少冠心病患者在夜间或清晨会突然出现心绞痛甚至发生心肌梗死和脑血栓,严重者将因发病太突然来不及送医院而失去宝贵的抢救机会。如果,患者能在夜间和清晨注意喝3次(杯)“安全水”—温开水,那么便能及时补足体内水分,降低血液黏度,使血液流速变快,血栓易于溶解,从而可有效预防或延缓冠心病发作。
那么到底该如何补水呢?其实很简单。第一次补水应该在临睡前的半小时进行,饮用温开水一杯即可。第二次补水,应在深夜醒来时喝,同样也是饮用温开水。第三次补水,则是在清晨起床后进行,同样饮用温开水一杯。这3杯“安全水”的作用不可低估。冠心病患者一定要养成睡前睡后补水的习惯。
冠心病患者如何吃
冠心病患者进补原则
对于一些体质虚弱或久病卧床的冠心病患者来说,常把恢复健康的希望寄予“灵丹妙药”或求助于滋补药上。其实“药补不如食补”。因为,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任何一种滋补药能取代日常饮食和体育锻炼,使人达到健康长寿的目的。有些人虽然患有冠心病或其他严重的疾病,但身体康复和精神状态均较好,这并不一定是补药的功劳,而是由于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坚持不懈地进行活动和锻炼,真正做到了合理饮食,时刻保持豁达乐观的情绪,同时起居有常,嗜欲有节。通过这些健康的方式所获得的健康远非滋补药所能达到的。当然,这并不是说服用滋补品完全没有必要。对于有些病魔缠身、大病初愈的冠心病患者或老年人,适当服用些滋补品是有好处的。但进补时应注意以下几点,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1)冬令进服补品时应注意温补调治。祖国医学有“冬主藏”的理论,认为冬季是“万物生机潜伏闭藏,需阳气藏而不泄”的季节。故冬季进补,对巩固人体的防病抗病能力有重要意义。
(2)为防止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对于老年阳虚之人,可以适当进行温补调治。因为冬季的寒冷气候可使血液循环变慢,血液黏度增加,血管收缩,管腔狭窄,再加上寒冷刺激会使机体儿茶酚胺分泌增加,易致血小板聚集,血栓形成,从而发生心肌梗死。所以,冠心病、心肌梗死患者宜选用以党参、黄芪、附子、桂枝等为主的温补药物。
(3)对于高龄老年患者来说,一般认为因其机体脏腑功能减退,抗病力下降,所以宜选用西洋参、人参、何首乌、枸杞子、天麻、冬虫夏草等药物,或羊肉、银耳、核桃、鹌鹑蛋、山药等食物进补。
(4)对于有些曾发生过心肌梗死的老人来说,他们在冬季时体温比正常人低1~2℃,因此,常常会出现怕冷、四肢不温、精神委靡等症状,此时可选用红参、附子、肉桂、当归、干姜、桂圆、核桃肉等温补品,可逐渐使体温恢复正常。
总之,对服用滋补药,我们提倡大家坚持“可补可不补者一般不补,能食补者不要药补”的原则。此外,切不可大量乱用滋补品,以免引起不良反应。
冠心病食疗配方
在这一小节里,我们给大家提供一系列的粥汤类餐点,大家可以根据个人的口味喜好选择制作,并在早晚坚持食用。这些看似简单的餐点对我们的身体是很有好处的。
木耳烧豆腐
[ 原料 ]
黑木耳15g,豆腐60g,葱、蒜各15g,花椒1g,辣椒3g,菜油适量。
[ 制作方法 ]
将锅烧热,下菜油,待油烧至6成热时,下入豆腐,小心翻炒。待豆腐中水分渗出后,煮十几分钟,再下木耳翻炒。最后,下如辣椒、花椒、葱、蒜等调料,炒匀即成。
韭白粥
[ 原料 ]
韭白30g,粳米100g。
[ 制作方法 ]
将韭白洗净,切段备用,粳米淘净备用。将韭白、粳米放入锅内,加清水适量,用猛火烧沸后,转用文火煮至米烂成粥。每日2次,早、晚餐时食用即可。
玉米粉粥
[ 原料 ]
玉米粉50g,粳米100g。
[ 制作方法 ]
将粳米淘洗干净备用。将玉米粉放入大碗内,加冷水调稀调匀。将洗净的粳米放入锅内,加清水适量,用猛火烧沸后,转用文火煮至粳米9成熟。将玉米粉糊缓慢倒入,边倒边搅,继续用文火煮至玉米烂熟成粥即可。每日2次,早、晚餐食用即可。
柠檬玉米面粥
[ 原料 ]
柠檬1个,蜂蜜3茶匙。
[ 制作方法 ]
将柠檬洗净后切成片备用。将柠檬片用蜂蜜3茶匙浸透备用。每次将5片柠檬加入玉米面粥内服食。每日服2次。
山楂玉米面粥
[ 原料]
红山楂5个,蜂蜜1茶匙,砂糖适量,玉米面100g。
[ 制作方法 ]
将红山楂洗净后,去核切碎,将山楂末入沙锅煎取浓汁,用蜂蜜1匙调匀,随后加入玉米面,熬制成粥。此粥可作为上下午点心服用,不宜空腹食用,每日服1~2次即可。本方有活血化淤之效,适用于心血淤阻者。
芹菜红枣汤
[ 原料 ]
芹菜根5个,红枣10个。
[ 制作方法 ]
将上述食材洗净后,水煎服即可。食枣饮汤,每日2次。
海带粥
[ 原料]
水发海带25g,粳米适量,盐、味精、麻油各适量。
[ 制作方法 ]
将水发海带洗净切片,与粳米同煮粥,加盐、味精、麻油适量,调味服食。每日早晨服食即可。
海带黄豆汤
[ 原料 ]
海带60g,黄豆150~200g,盐、味精、胡椒粉、香油各适量。
[ 制作方法 ]
将上述食材洗净后,下入清水中熬煮,待海带烂软后加入适量调味品,搅拌均匀后即可服食。本道汤品适于冠心病并发高脂血症、高血压者食用。
菊花山楂饮
[ 原料 ]
菊花、生山楂各15~20g。
[ 制作方法 ]
将上述食材洗净后,用水煎服或以开水冲浸均可。每日1剂,代茶饮用。
大蒜粥
[ 原料 ]
紫皮蒜30g,粳米100g。
[ 制作方法 ]
将紫皮蒜剥洗干净,置入沸水中煮1分钟后捞出所有蒜瓣,再将粳米100g下入水中煮粥,待粥煮好后,将蒜瓣重新放入粥中略煮即可。可早晚食用。
冠心病一级预防
冠心病一级预防的人群营养素目标
世界卫生组织专家委员会特别为高血压和冠心病一级预防人群制定了营养素目标,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一下表5.1。这张表格是我们制订饮食计划的参考标准,希望大家一定要熟悉它。
危险的饱餐
吃得过饱对于冠心病患者来说是很危险的,因为这可能引发心绞痛。为什么饱餐会引起心绞痛呢?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1)人类每餐以后都存在所谓的食物特殊动力效应(SDF),即每餐进食以后人体产生的热量增加。这意味着饱餐后人体代谢需氧量也会大大增加,心脏必须加倍工作方能满足机体代谢的需要,从而使心脏的负荷水平也大大增加。
(2)饱餐后,机体为了充分消化和吸收各种营养物质,一方面血液大量地向胃肠道分流,使其他组织血供相对减少;另一方面,消化液分泌量明显增加,从而影响了冠状动脉的供血。
(3)饱餐后血脂水平可增高,血液黏度会增大,从而引起血流速度缓慢,外周血管阻力增大,心脏负荷增加,同时血小板易聚集致使血栓形成,堵塞冠状动脉。
(4)饱餐可使外周血压明显下降,原有高血压者血压下降则更加明显,并且将持续1小时左右才恢复到餐前水平;若同时还伴有大量饮酒,那么血压下降会更明显。当突然发生显著的血压下降时,冠脉灌注压会受到明显的影响。
(5)饱餐还会使我们的交感神经兴奋,心率增快,使心肌耗氧量增加。
饱餐所带来的上述系列反应都很容易造成我们心脏负担加重,从而引发心绞痛。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我们应注意每天只吃七八分饱就足够了。
心肌梗死患者如何吃
那么,若是心肌梗死已经发生,我们又该如何安排饮食呢?具体说来,下面这8条是我们必须遵守的。
(1)限制总热量摄入,以减轻心脏负担,达到并维持合理体质量。
(2)发病初期,应少食多餐,以流质膳食为主,并避免过冷或过热的膳食。随着病情的好转,可适当增加半流食,并逐步增加热量。
(3)允许进食适量的瘦肉、鱼类、水果等。
(4)经常保持胃肠道通畅,以防止大便时因过分用力加重病情的情形出现。
(5)饮食应平衡、清淡且富有营养,以改善体质,包括改善心肌细胞的营养供给,保护和维持心脏功能,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6)应避免摄入过量和食用刺激性食物,不饮浓茶、咖啡。应避免进食大量脂肪,因为患者有可能因餐后血脂增高、血液黏度增加,导致血流缓慢、血小板聚集而引起血栓形成。
(7)注意钠、钾平衡,适当增加镁的摄入,以防止或减轻并发症,尤其是预防或延缓心律失常和心力衰竭的发生和发展。
(8)建议低盐饮食,但急性期若小便中钠丧失过多,则不必过分限制钠盐。膳食中钠、钾、镁的摄入,应据病情随时调整。
心肌梗死的食物选择
那么,心肌梗死患者在食物的具体选择上,又需要注意什么呢?总的来说,下面这几条原则是患者们必须遵守的。
(1)避免暴饮暴食。暴饮暴食会增加心肌耗氧量,加重或诱发心肌梗死。特别是在高脂饮食后,还易引起血脂增高,血液黏稠度增高,造成局部血流缓慢,血小板易于聚集凝血,从而诱发心肌梗死。
(2)少食易产生胀气的食物,如豆类、土豆、葱、蒜及过甜食物。
(3)禁食辛辣或刺激性食物,如浓茶、白酒、辣椒、可可粉、咖啡等,以免心肌受到不良刺激。
(4)肥胖者应忌食或少食白鲢鱼、黄花鱼等助湿、壅滞之品。
心肌梗死急性期的饮食治疗
心肌梗死的急性期是指在心肌梗死发病之后3天内。在这一时期内,我们的要求是必须绝对卧床休息,患者的一切活动(包括进食在内)皆需专人护理。起病后1~3天,以流质饮食为主,可予少量菜水、去油过滤肉汤、红枣泥汤、米汤、稀粥、果汁、藕粉、口服补液等。凡胀气、刺激性溶液均不宜吃,如豆浆、牛奶、浓茶、咖啡等。补液总量约1000~1500mL/24h,分5~6次喂服。每天热量以500~800kcal为宜。避免过热、过冷的饮食,以免引起心律失常。此外,对于食物中钠、钾、镁的量,必须加以注意。一般建议低盐饮食,尤其是合并有心力衰竭的患者。但由于急性心肌梗死发作后,小便中常见钠的丢失,故若过分限制钠盐,也可诱发休克。因此,必须根据病情予以适当调整。对于不能口服的患者或者根据病情需要,尚可补充胃肠外营养。对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因其不能活动,肠胃功能必受到影响,故食物必须细软且易消化。
心肌梗死缓解期的饮食原则
那么什么叫做心肌梗死的缓解期呢?这主要是指在心肌梗死发病后的4天~4周内。随着病情的好转,患者可以逐步改为食用半流食,但仍应注意少量多餐。急性后期总热量可增加至4200~5040kJ(约1000~1200kcal)。此期膳食宜清淡、富有营养且易消化。
在这一时期,患者允许进食粥、麦片、淡奶、瘦肉、鱼类、家禽、蔬菜和水果。但需注意,食物不宜过热、过冷,并且,患者应该少吃多餐,经常保持胃肠道的通畅以防止便秘,从而
避免大便过分用力等情况的发生。
到了3~4周之后,随着患者逐渐恢复活动,饮食也可适当放松。但在这一时期,脂肪和胆固醇的摄入量仍应控制,对伴有高血压或慢性心力衰竭的患者来说,他们仍应限钠。肥胖者则应减食。饱餐(特别是进食多量脂肪的情况)应当避免,因它可引起心肌梗死再发作,这可能与餐后血脂增高,血液黏度增高引起局部血流缓慢,血小板易于凝集而致血栓形成有关。另一方面,饮食也不应过分限制,以免造成营养不良和增加患者的精神负担。
心肌梗死恢复期的饮食原则
恢复期是指在发病的4周之后。此期患者病情稳定,随着患者活动量的逐渐增加,一般每天热量可保持在1000~1200kcal左右。足量的优质蛋白和维生素则有利于病损部位的修复。乳类蛋白、瘦肉、鱼类、蔬菜、水果等食物,患者均可食用,特别是绿叶蔬菜和水果,这类食物富含维生素C,它们可疏利通导,因此适合经常摄食。此外,每天的饮食中还应含有一定量的粗纤维素,以保持大便通畅,以免排便费力的发生。到了恢复期后,应小心防止心肌梗死的复发,此时的膳食原则还应包括维持理想体质量,避免饱餐,控制脂肪和胆固醇摄入,预防血液黏度增高和血小板凝集等,还应严格戒烟、戒酒,若是同时伴有高血压和慢性心力衰竭者还应限钠。
除了上述注意事项之外,患者还要特别注意水和电解质的平衡问题。食物中水的含量应与饮水及输液量一并考虑,使之适应心脏的负荷能力。如患者伴有高血压或心力衰竭,应限制钠盐的摄入,但临床上亦观察到急性心肌梗死发生后,尿中有钠的丢失,故应根据血液生化指标予以调整。有人研究过缺血心肌的营养代谢,认为镁对缺血性心肌病有良好的防治作用,膳食中含一定量的镁,可能有助于降低心肌梗死的发病率与死亡率。成人镁的需要量为300~400mg/d(毫克/日)。镁的食物来源为有色蔬菜、小米、面粉、肉、海产品等。已知钾对心肌的兴奋性、传导性等均有影响,低钾血症易导致心律失常,故应注意;如有低钾血症出现,饮食上应立即予以调整。具体调整方案请和你的医师详细讨论。
急性心肌梗死、心功能不全伴胃肠功能紊乱的饮食原则
当急性心肌梗死伴有心功能不全时,患者常常会出现胃肠功能紊乱。在这一时期,饮食更应注意,千万不可随意安排。具体说来,必须遵照下面这3条。
(1)发病开始的1~2天,仅给患者热水、果汁、米汤、蜂蜜水、藕粉等清淡、流质饮食。每日6~7次,每次100~150mL。
(2)若患者的心律紊乱有所好转,待疼痛减轻后,可逐渐增加一些瘦肉、蒸鸡蛋白、稀米粥等饮食。
(3)随着病情的恢复,病后6周可采用冠心病患者的饮食,但饮食仍需软烂,易于消化。
心力衰竭患者如何吃
心力衰竭是非常严重的情况,是临床上极为常见的心血管综合征,是多数器质性心脏病患者几乎不可避免的结局。冠心病、陈旧性心肌梗死等器质性心脏病,发展到一定阶段,均可出现心力衰竭。心力衰竭的轻重程度不一,在每个患者身上的临床表现也各不相同。轻者仅活动时出现心慌、气短、胸闷、乏力、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或咳嗽;较重者则会出现尿量减少、夜尿多、下肢水肿、腹胀、食欲不振。而随着病情的进展,患者会进一步出现恶心、呕吐、运动耐量明显下降、动则气喘等症状,发展到严重阶段时,患者将不能平卧,下肢及全身浮肿,即使在休息状态下亦感觉心慌、气短、胸憋等。迄今为止,心力衰竭仍是公共卫生的重大问题,严重危害心脏病患者的身心健康。
然而,有许多人对心力衰竭这一病名并不熟悉,就连患者自己也没有予以足够重视。在这里,我们想提醒大家的是,一旦患上了心脏病,就应警惕心力衰竭的发生。所有心脏病患者均应及时请医生明确判断自己是否已有心力衰竭,并通过积极的防治,避免或延缓心力衰竭的发生和发展,以达到提高生活质量,延长寿命的目的。那么,若是真的存在心力衰竭,又当怎么办呢?我们说,首先必须到正规医院定期就诊,与医师详细讨论你的病情,并且按照医生的要求认真接受治疗。除此之外,饮食的控制也非常重要,具体来说,必须做到以下这8方面。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一看。
(1)限制钠盐的摄入。这是为了预防和减轻水肿。患者应根据病情选用低盐、无盐或低钠饮食。我们所说的低盐饮食,即烹调时食盐量为2g/d(克/天),也就是说1天之内,饮食中的食盐含量不能超过2g。而食盐的含钠量为391mg/g,相当于10mL酱油。此外,1天之中,副食中的含钠量应少于1500mg。无盐饮食即烹调时不添加食盐及酱油,全天主副食中含钠量应小于70mg%。低钠饮食即除烹调时不添加食盐及酱油之外,还必须食用含钠量在100mg%以下的食物,全天主副食的含钠量小于500mg。但当大量利尿时,应适当增加食盐的量以预防低钠综合征,具体增加多少应与你的主治医师讨论后决定。
(2)限制水的摄入。发生充血性心力衰竭时,患者发生的水潴留主要继发于钠潴留。因为,每当身体内潴留了7g氯化钠时,就潴留了1L水,只有如此才能维持体内渗透压的平衡。故此期患者在采取低钠饮食时,可不必严格限制进水量。事实上,摄入的液体反而可以促进排尿而使皮下水肿减轻。国外学者认为,在严格限制钠盐摄入的同时,每日应摄入2000~3000mL的水分,则钠和水的净排出量可较每日摄入量1500mL时为高,但超过3000mL时则不能使钠和水的净排出量有所增加,考虑到这种情况,加上过多的液体摄入可加重循环负担,故国内学者主张对一般患者的液体摄入量限制为每日1000~1500mL(夏季可为2000~3000mL),但应根据病情及个体的习惯而有所调整。对于严重心力衰竭,尤其是伴有肾功能减退的患者,由于排水能力减低,故在采取低钠饮食的同时,必须适当控制水分的摄入,否则可能引起稀释性低钠血症,这为顽固性心力衰竭的重要诱因之一。一旦发生此种情况,应将液体摄入量限制为500~1000mL,并采用药物治疗。
(3)钾的摄入问题。如前所述,钾的平衡失调是充血性心力衰竭中最常出现的电解质紊乱之一。临床中最常遇到的情况为缺钾,主要由摄入不足(如营养不良、食欲降低和吸收不良等)、额外丢失(如呕吐、腹泻、吸收不良综合征)、肾脏丢失(如肾病、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代谢性碱中毒、利尿剂治疗),以及其他一些因素(如胃肠外营养、透析等)造成。缺钾可引起肠麻痹、严重心律失常、呼吸麻痹等情况,并易诱发洋地黄中毒,造成严重后果。故对长期使用利尿剂治疗的患者应鼓励其多摄食含钾较高的食物和水果,例如香蕉、橘子、枣、番木瓜等。必要时应补钾治疗,或将排钾与保钾利尿剂配合应用,或与含钾较高的利尿中草药,如金钱草、苜蓿草、木通、夏枯草、牛膝、玉米须、鱼腥草、茯苓等合用。另一方面,当钾的排泄低于摄入时,则可产生高钾血症。这种情况常见于严重的心力衰竭,或伴有肾功能减损以及不谨慎地应用保钾利尿剂者。轻者对控制饮食中钾和钠以及停用保钾利尿剂反应良好,中度或重度高钾血症者应立即采用药物治疗。
(4)热量和蛋白质不宜过高。一般说来,对蛋白质的摄入量不必限制过严,每天每千克体质量为1g,每天50~70g即可。但当心衰严重时,则应减少蛋白质的供给量,每天每千克体质量为0.8g即可。蛋白质的特殊动力学作用可能增加心脏额外的热量要求,并增加机体的代谢率,故应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给予不同程度的限制。众所周知,肥胖不论对循环或呼吸都是不利的,特别是当心力衰竭发生时,由于它可引起膈肌的抬高、肺容积的减少,及心脏位置的变化,因而成为更加严重的不利因素。此外,肥胖还将加重心脏本身的负担,因此宜采取低热量饮食,以使患者的净体质量(体重)维持在正常或略低于正常的水平,而且,低热量饮食将减少身体的氧消耗,从而也减轻心脏的工作负荷。
(5)糖类的摄入。供给量按300~350g/d即可,因其易于消化,在胃中停留时间短,排空快,可减少心脏受胃膨胀的压迫。宜选食含淀粉及多糖类的食物,避免过多摄入蔗糖及甜点心等,以预防胀气、肥胖及血甘油三酯升高。
(6)限制脂肪。肥胖者应注意控制脂肪的摄入量,宜限制在40~60g/d。因脂肪产热高,不利于消化,在胃内停留时间较长,易使胃饱胀不适。而且,过多的脂肪能抑制胃酸分泌,影响消化。脂肪还可能包绕心脏、压迫心肌。此外,腹部脂肪过多会使横膈上升,压迫心脏使人感到闷胀不适。
(7)补充维生素。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一般胃纳(胃纳是指我们的胃口及饮食量)较差,加上低钠饮食缺乏味道,故在膳食中应注意补充富含多种维生素的食物,如鲜嫩蔬菜、绿叶菜汁、山楂、鲜枣、草莓、香蕉、橘子等,必要时应口服补充维生素B和维生素C等。维生素B1缺乏可招致脚气性心脏病,并诱发高排血量型的充血性心衰竭。叶酸缺乏可引起心脏增大伴充血性心力衰竭。
(8)维持电解质平衡。充血性心力衰竭中最常见的电解质紊乱之一为钾的平衡失调。由于摄入不足,丢失增多或利尿剂治疗等可使患者出现低钾血症,引起肠麻痹、心律失常,诱发洋地黄中毒等,这时应摄食含钾高的食物,如干蘑菇、紫菜、荸荠、红枣、香菜(芫荽)、香椿、菠菜、苋菜、香蕉及谷类等。如因肾功能减退出现高钾血症时,则应选择含钾低的食物。钙与心肌的收缩密切相关。高钙可引起期外收缩及室性异位收缩,低钙又可使心肌的收缩减弱。故保持钙的平衡在治疗中有积极意义。镁能帮助心肌细胞排出毒性物质,能帮助心脏维持正常节律。在充血性心力衰竭中,可因摄入不足、利尿剂等药物导致患者镁排出过多或吸收不良,这些均能使镁浓度降低。如不及时纠正,可进一步加重心力衰竭,甚至诱发洋地黄中毒。增加镁的摄入对治疗有利。
心力衰竭患者的食物选择
(1)宜选用含钠低的蔬菜及瓜、茄类食物。如豆浆、百叶(牛肚或者猪肚)、豇豆、鲜豌豆,水果类食物中除含安息香酸钠的水果罐头或果汁以外均可食用。猪肉、鸡肉、牛肉、淡水鱼及部分含钠低的海鱼也可食用。各种新鲜水果如橙、柑橘、梨、苹果、桃等均可食用。
(2)钠的摄入量应控制在小于120g/d。鸡蛋每日可吃1个,牛奶200mL,最好用豆浆替代牛奶。饮食应以半流质饮食或软食为主。
心血管疾病患者的优选食物
(1)豆类。豆类食品是我国人民熟悉的食物,其价格较便宜,蛋白质含量丰富。大豆中含有豆固醇,豆固醇与谷固醇一样,都是植物固醇。摄入植物固醇以后,人体不仅不能吸收它,
而且还能抑制胆固醇的吸收,它们可以作为竞争性抑制剂,抑制肠腔中的胆固醇水解,从而降低了胆固醇的浓度。因此,有人主张应用植物固醇来降低血浆胆固醇的浓度。用大豆蛋白代替动物蛋白,可显著降低高胆固醇血症患者的血浆胆固醇,其总有效率在90%以上。对于血脂不高的人,同样可以常吃些豆类食品,这样可以起到预防高脂血症的作用,同时对预防动脉粥样硬化和冠心病也是大有好处的。
(2)麦芽。麦芽的来源丰富,价格便宜,同时还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对于心脏病患者的康复来说,麦芽的蛋白质优于其他任何动物蛋白。麦芽内含有的甲种生育酚是维生素E的组成成分,它能降低血液黏度,进而预防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食用麦芽安全、效果好,且没有副作用。有条件的冠心病患者每天早晨食用一碗鲜麦芽粥,将大有益处。麦乳精里也含有一定量的麦芽,但很多市售麦乳精的糖分比较高,所以应适量饮用。
(3)玉米。玉米食品近年来又重新受到人们的青睐,这是因为它富含维生素E、维生素A。玉米胚榨出的玉米油,含有大量不饱和脂肪酸,它能清除人体内多余的胆固醇,并具有预防动脉硬化的作用。所以,食用一些玉米油是很有益处的。此外,每到玉米上市时,每天吃一只青嫩的清水煮玉米,对中老年患者来说都有益处。最好是选食黄色的玉米,它较白玉米更富含营养。
(4)蔬菜和水果。有一些品种的蔬果对冠心病患者而言很有益处,如大蒜和洋葱。有研究发现,大蒜及其有效成分对高脂血症有预防作用,吃洋葱和大蒜都可以使血清胆固醇水平降低,全血凝集时间明显延长。而且洋葱和大蒜可以防止—脂蛋白下降。—脂蛋白是一种运载胆固醇的蛋白质,它能把动脉内壁的胆固醇带走,送到肝脏里加工处理。—脂蛋白就像清洁工一样,把血管内壁的“垃圾”—胆固醇及时清扫掉。而且研究还发现,大蒜和洋葱可以提高纤维蛋白的溶解活性,纤维蛋白溶解活性降低的人,发生动脉粥样硬化和冠心病的可能性就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