婆婆【王鹏伟】

宛心真正对婆婆从心底越发敬重,是在进入知天命之年。近30年的相处,越发感到婆婆坚强睿智,深明大义,勤俭持家,通情达理。

刚进入这个家庭,先生就说:娘前半生在老家带着三个孩子辛苦种地,勤俭持家 ,不容易!我们得好好待她,不能忤逆半点。宛心表面应承,心里不以为然。挣工分的年代,谁的母亲不是坚强劳作,勤俭持家 ,我娘也是如此。白天下地干活,夜晚回家洗衣做家务。后来,随着年龄增长和对夫家状况的了解,才觉得婆婆确实不一般。

婆婆给了公公一个家 ,给陆家撑起了一片天 。

公公是个苦命人。七岁丧父,八岁母亲改嫁,跟着爷爷奶奶过日子。十八九岁,爷爷奶奶过世后,他成了真正的孤儿。好在已经长大成人,正直能干,求上进,被山村选为劳动模范,送到公社学习。婆婆就是这个时候遇到公公的。二十岁的姑娘,从小生长在镇上,上有三个姐姐一个哥哥,是家里的最小,父母的宠儿。爱情面前,她不顾家人的反对,不嫌男方家穷和村山,毅然决然嫁给公公,离开了平川大地的小镇和父母,跟着公公到小山村里生活。那真是个穷困潦倒的家,村庄坐落在半山坡上,三间破草房,没有院子。当然,那个年代村里人家大多都没有院子 。

两年后,他们的大女儿降临,给这个穷家带来了无尽的欢乐。五年后,二姐和先生也来到这个家庭,可是公公已经到太原 工作。年轻的母亲拉扯着三个年幼的孩子,白天必须到生产队劳动挣工分儿,家务活只能挤时间或干 到半夜三更。七岁的孩子得当成小大人照看妹妹弟弟。先生额头上一道疤,就是3岁那年被母亲锁在家里,睡醒后哭着喊着敲着门要出去,结果撞在门框上。先生还说,秋天,到了分红薯的时候,常会有天黑了,母亲还没回家,姐弟三人依偎在一起,守着一盏昏暗的煤油灯,等待着母亲担着两筐红薯回来。晚饭自然到了大半夜。宛心终于明白,自己母亲虽然也是白天下地干活,但是家里有爷爷奶奶,好歹回家有一口现成饭 。而且父亲又是村干部,家里的政治地位高。婆婆的境况当然不好,用现在的话说,就是留守妇女带着三个不懂事的孩子。

最艰难的日子,是公公在单位因站错队而受到牵连,曾经8年没有回过家,没给家里一分钱。先生说那时候他刚上小学,父亲几年音信全无,家里家外全靠母亲一个人,更可恨的是村里人势利眼,薄情寡淡,甚至个别亲戚都不来往,唯恐受到影响。那些年,母亲真的是领着他们三个子女在刀刃上过日子。

孩子们上学,母亲一人下地干活,家里家外全靠她一个中年妇女操持,还要遭受村里人的冷眼旁观,冷嘲热讽。过着丧偶式的育子生活,物质上的困乏,精神上的艰难,母亲从不叫一声苦,白天参加生产队劳动,夜晚洗刷缝补持家,给孩子们撑起一片天,给孩子们一个温暖的家。多少人劝她别苦撑了,别等男人了,但母亲默默无声的摇头,带着三个孩子,守着穷家薄地,勤劳苦干,从土地上夺粮,苦苦坚守着。

苍天有眼,婆母终于熬过了寒冬。改革开放后,公公不仅落实了政策,调回到家乡的国企单位,而且作为补偿,把全家人带进工厂,婆母也由一个农民变成工人。难怪有人悄悄说她熬得值得,终于苦尽甘来。

孩子们长大成家,第三代人出生,陆家的好时代开启。婆婆又唠叨修家,按照当地的风俗民情,早亡的老公公不能独自一人地下,得找个鬼亲。婆婆不断找寻求助,终有一日在儿女亲家的帮助下,从六十里地开外说成鬼亲。公公亲自到女方家里,和那家人一起刨出碎片尸骨,红布办好,小心翼翼带回老家。婆婆亲自去置办寿衣棺木,在一个风和日丽的春日上午,婆婆带领全家人把40多年前早逝的公公完整合葬,在陆家坟地竖起一块墓碑。

到了婆婆退休,正好第三代人该上学了。那时刚刚兴起到县城上小学,婆婆不顾县城的新居没有装修,就到县城定居,接送孩子上学。一年后,公公也退休了。老两口正式职业开始,全职接送孩子上学。三年后,三家的孩子都到县城上学,婆坡负责买菜做饭,收拾家务。别小看这项任务,现今的小孩子吃食挑剔,婆母尽量满足每个人的口味,顿顿都是好几个菜。她自己素食,可总是做花样肉食,让孙子们可口美味。晚上还要督促孩子们各自做作业。尽管任务已经不轻了,可是劳作惯了的婆母闲不住,瞅见小区外面的空地(当年还是耕地),赶紧翻土平整,种菜浇水。公公在她的带领下,不顾酷暑炎热,从小区担水挑粪灌溉。在她们的精心侍弄下,蔬菜长势喜人,黄瓜青菜,豆角蒜薹,萝卜白菜,各种时令蔬菜应有尽有,除了她们自己吃,还不断送给子女和邻居。

近年来,先生生意萧条,而且还有欠债。70多岁婆母知道后,一方暗自嘟囔儿子不善经营,管理不力,一方面帮儿子还了20万借款,一方面还鼓励儿子直视困难,自强不息,拼搏奋斗。宛心从心底里佩服婆母的节俭和坚强。更让她赞叹和敬重的是76岁的婆母力排众议,独自主持重建了老家宅院。

老家一个真正的小山村,坐落在半山腰上,随着县城城镇化发展,老家已经成为一座空巢,只有老弱病残在留守。全家出来已经30多年,几乎没有回去过。可是自从老家的房顶塌陷后,是否修建就成了全家的议题。第三代人生长在县城,老家的概念近乎没有,大家都觉得没有修建的必要。可是婆婆却说老家是根,人不能没有根,根在哪里,魂魄就在那里。百年之后总得在老家举行人生的最后仪式。趁着自己思维清晰,行动自如,还有点积蓄,勒紧裤腰带把老家修建吧。我要不建,这老家可就真没有了。老太君主意拿定,说干就干。通知儿女,计算材料,回老家找人,在亲戚朋友的协助下,雇佣一帮人重建房子,院子,新挖水池,厕所,大铁门,水泥地,一座完整的宅院建好,缔造了陆家老宅的最高水平。婆婆不愧是陆氏家族的最高功臣!宛心由衷对先生说:母亲不简单!她是你这一生最最不可辜负的人!你若对母亲不孝,天理不容!

瘦弱的婆婆,全黑的头发齐耳整洁,干净利落,走路带风,完全不像78岁的老人。祝愿婆婆心情愉悦,健康长寿!

【作者简介】:王鹏伟,笔名快乐,愿周围的人都能藐视困难,乐观向上,快快乐乐的生活。实名王鹏伟,林州市林钢学校教师。本人热爱生活,热爱学生,崇尚真善美。爱好读书写字,喜欢结交文友。不时涂鸦生活中的感受感想感悟和美好的自然风光!

(0)

相关推荐

  • 祝福婆婆

    徐建华 (2014.7.6初稿,2019.5.12修改) 2014年农历6月16,是婆婆79岁大寿,按照老家的规矩,这是个大庆的日子,我们将回家去给她祝寿.这些天,我一有空闲就想到婆婆,想到与她在一起 ...

  • 有多少不孝,是从寒心开始的

    十年前回老家,和表姐聊天,表姐说母亲在亲戚面前一直说我不孝,说我不给她钱,不管她 ,我不想辩解什么,一年给母亲的五六千是有的. 从我记事开始,母亲就是整天在村里串门八卦,那会小,不会做饭,母亲一天不回 ...

  • 灵璧南关菜市场的腊梅传说(中)

    腊梅花开(上) 文/张晓群 (网络配图,图文无关) 灵璧南关菜市场的腊梅传说(上) 四 第二天上午,赵忠就带着礼物去腊梅家.腊梅早早的就在村头等他.看得出赵忠特紧张,但他必须面对,男人就要敢作敢当.希 ...

  • 昝丽苗 || 听婆婆唠叨是幸福的事儿

    听婆婆唠叨是幸福的事儿 无名 吃过午饭,我在卫生间洗衣服.婆婆从客厅到阳台来回走动着,散一会步,然后再去午休,这是婆婆来我家住的这段时间的习惯. 婆婆平时并不在我家住,而是在农村老家住.每年冬天,我和 ...

  • 仁者寿——婆母故事

    仁者寿--婆母故事 婆母姓王,人称王婆.人们常说"王婆卖瓜,自卖自夸".下边看王婆是怎样叙说自己经历的...... 王婆今年九十多岁,有些耳聋,但眼睛特亮.王婆记性很好,年轻时发生 ...

  • 东篱‖两个女人(《婚后不言爱》第二十章,田红诵读)

    第二十章    两个女人 1995年的春节将会发生什么,谁也不知道.但我越来越感觉到不安,一种无法摆脱掉的不安和恐惧,使我开始出现莫名其妙地心跳和心慌现像 .当心跳剧烈的时候,我的脸色发白,几乎要晕过 ...

  • 我们的父辈正一天天老去

    在我心目中,父亲是个特别喜欢大自然的人,如果有时间他可以一整天泡在大山里湖水边,不知疲倦地走.走.走,突然有一天,他坐下的时间多起来,遇到天气好,说的话也变成了"燕子开车带我去转转吧!&qu ...

  • 母亲节里颂母亲【王鹏伟】

    母亲节里颂母亲 ---谨以此致敬全天下所有的母亲! ‍ ‍有一幅图片曾经在国内风靡一时,直到十年后的今天,人们仍然津津乐道地拿出来评说,颂扬临危不乱.誓死保护孩子的母亲.那就是汶川地震中,一位年轻母亲 ...

  • 初识行(hang)左【王鹏伟】

    ["行左",实名王玉林(原名王奇福),1935年生于河南林县原康砚华台村,1953年毕业于山西省立第二工业技术学校,高级工程师,山西省公路学会咨询专家组成员 ,太原市地方志学会理事 ...

  • 写给毕业的孩子们:你的爱我受之有愧!【王鹏伟】

    随着暑假的即将到来,六年级就算毕业啦.在离校的这一天 ,我一走进教室,女生焦茹捧着一大束鲜花送给我 ,我有点儿意外和惊喜.怎么也没想到茹会送给我鲜花.老实说,茹不能算优秀的学生:她是班里女生抽烟的六姐 ...

  • 随时可见母亲【王鹏伟】

    恨岁月匆匆,夺取多少人的青春.总以为自己还年轻,回首已是半百中,父亲已故十多年,母亲也白发苍苍,老态龙钟. 母亲其实岁数也不是太大,如今赶上好世道,医疗卫生条件变好,人们生活水平提高,80岁的老人很普 ...

  • 家长哭了【王鹏伟】

    这是一次不同寻常的家长会. 期中考试刚毕,总结过去,指导将来,学校要求各班在这周召开家长会,共商如何促进学生进步.各个班级的家长会都在紧锣密鼓的进行中.这可忙坏了高女士,她刚以校长的身份在一(1)班家 ...

  • 那个睁不开眼的小女孩……【王鹏伟】

    教书育人是教师的职责所在,可是在世俗的眼里,教出成绩才是老师的能耐和作用,只要教出好成绩,足以遮百丑.至于学生的心理,品行,可视可无视.甚至有些老师也疏忽学生的心理,常常不顾及差生. 曾经,我也这样过 ...

  • 《中学语文教学》特邀王鹏伟老师讲座:整本书阅读项目学习

    <中学语文教学>特邀王鹏伟老师讲座 整本书阅读项目学习 (附PPT.音频和视频链接)        [王鹏伟老师简介]        1955年出生于吉林省蛟河县,本科学历.吉林省教育学院 ...

  • ​霜降无霜:柏尖山诵读【王鹏伟】

    今日霜降:2021年10月23日,周六,天气晴朗,不冷无霜.正好去参加家乡柏尖山第二届红叶节诵读会. 8:15到达柏尖山山顶南天门广场时,几无游客,没想到有人早已捷足先登--南小庄艺术团已把红地毯和幕 ...

  •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贺伟国文人山水画意境品读

    贺伟国先生出生于书香门第.书画世家,从小就打下了诗书画等多方面的艺术基础.凭借深厚学养,扎实功底,让他在诗书画等方面皆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成为当代艺术界仅有的诗书画三绝合一的文人艺术家. 贺伟国先生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