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前面头条,为什么说充电电动车不可能成为未来的主流。

前面聊了,现在充电电动车,基本上可以做到一个小时充电跑半天或300公里。做到一次充50度的电。

汽车的动力电池基本上利用手机的电池技术,我们看手机快充技术发展基本上可以理解电动汽车的在电池技术的进步。

回到初中物理,一个小时充50度电,也就是50千瓦时,充电桩的功率正常应该是60千瓦。前几年建的充电桩基本都在30千瓦以下。跟我们手机的充电器一样,充电桩也是很快淘汰的过程。

问题是手机的充电器淘汰就淘汰了,没什么价值。充电桩一个都是以万元起步,还有配套的电力和工程费用,这个损失就大了。

现在市面上的充电桩还有80KW,120KW的,60KW迟早也是要被淘汰的。电动车有充电管理系统,大功率充电桩可以向下兼容,但小功率充电桩无法向上兼容。

随着电池技术的发展,甚至可以接受180千瓦的可能。

对于这点,我们毫不怀疑。但问题也在于这里。电池技术一直进步,但充电桩无法一直升级,成本实在是太高了。还有一堆的手续麻烦。所以就算你用了120KW的半小时充电电动车,但现在大部分充电桩还是60KW的,你也只能按这个功率充一个小时。

上面的问题随着时间推移,还是可以通过升级充电桩解决,大不了多出些费用而已,但手续会非常麻烦,涉及电力增容的问题,涉及工程成本等等问题。

没有接触电力的人可能不好理解。

但问题不仅仅只有这些。更大的麻烦在于,如果政府不介入,建充电桩的条件实在太高了。如果你想在自己的小区建几个充电桩,几乎是不可能的,因为小区自己的电力容量通常都非常紧张,没有多余的电力容量建充电桩。

有人说那可以进行电力增容,但很多人可能不知道,增容超过了315KW,比如到了1000KW,超了685KW,按规定则要交每超一千瓦18元的基本费,增容到1000KW每月就算都不用电,仅基本费就要交1.2万元。

我举个我自己的例子,我有一个物业是做宾馆的,整座楼有300个房间,原来的变压器容量是250KW,并且有自己的停车场,如果要建现在最主流的60KW的,停车场有20个车位,我现在准备做十个充电桩,那么差不多我的电力要增容到1000KW,我每月停车费及充电费可能收到的费用还不够去交这个1.2万基本费,亏损的事我可不干。

这还是经济上的和现实麻烦方面,基本上还是可以克服,只是推广会大大受到限制。但这还不是问题的全部。

更大的问题是对电网的冲击,比如我一整座楼300个客房,才用250KW的电力,这点仅够四部主流电动车充电。一个中等小区的电力容量,只够最多十部电动车快充。当然你要用十几个小时慢充要好得多。

中国有全球电力容量最大的电网,抗击电力冲击的能力也最强,也最适合电动汽车的发展,但也受不了越来越多电动车充电的冲击。

假设目前的充电电动车是未来的主流,那么全国至少会有2亿至10亿部电动车,假设装了一亿个充电桩,每个100KW,理论需要100亿千瓦的电力容量才能支撑这么庞大的充电桩,考虑到不可能同时间充电,但局部的同时充电也是受不了。好吧,我们再打个折,30亿千瓦吧,我们知道,我们现在全国才20亿KW的电力容量,也就是说,为了供这些车充电,我们全国所有人及工厂都停电,也不够这些车用,瞬间可以让全国电力崩溃!否则,我们的电力容量还要翻倍,这个成本也是受得了。

再算一下经济账,1亿个充电桩,每个充电桩综合成本差不多5万元,共需要5万亿。但配套的电力基础设施要需要几十万亿!非常不经济!

就算中国富的不在乎这些钱,大力扩容电力系统,但还有一个绕不过的槛,就是碳中和。清洁能源要替代现在的煤电,还需要至少二三十年的时间,哪有空间再去扩容额外的清洁能源电力?所有的煤电保留下来也不够用,但这样碳中和就做不到了。

所以,按照我的分析,这个已经是死路了。

前阵子还有新闻报导说某公司发明了一种充电的10分钟续航1000公里,这差不多是10分钟充200度电,这得有1200KW的充电桩,按现在充电电压500V算,充电电流也得有2500A,能支撑这么大电流的充电电缆,差不多得有大腿这么粗的铜线。手提肯定是提不动!还怎么充电?

所以,从物理学层面上来说,用现有的充电技术路线,要想充10分钟跑500公里,不仅受电池技术化学限制,也受物理规律的限制。

从科学的角度基本上可以认证,目前的充电电动车不是未来的主流。中国不是,国外更不是,因为他们电力系统还不如中国。

如果明白这一点,特斯拉的股价恐怕还要下跌更多,因为未来不是他。

那么,中国为何还这么扶持电动车呢?我认为国家是在下一盘大棋,目前是打左灯向右拐。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