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欣赏】杜晓辉:杨陵蘸水面的根与魂

▲点击上方「微风读书会」关注我

杨陵蘸水面的根与魂
文/杜晓辉
杨陵蘸水面作为一道美食,它以其薄光宽软、筋道可口、汤汁酸香、辣红蒜鲜、味美菜汪而广泛受到消费者的青昧和喜欢。
这一美食发展到今天,与有邰大地上的面食大师们循序渐进地钻研琢磨,和一点点地改进烹饪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其做法有两个关键处,一是和面,二是调汁。和面讲究的是筋光软。先给盆中倒上面粉,再将化好的盐水慢慢地滴入面中,水边给面中滴,手要不停地在面中搅和,时间不大,面因湿水而粘连,成了索索状,再将这些索索状的面絮揉成一团。在一边揉,一边一点一点加水,把硬面酵成软面;揉面时要朝着一个方向揉,揉三分钟,醒一会儿面,隔一会儿再揉,再醒,如此反复三五次后,就把面揉光了。这时候把面团直接放在盆子里盖上沙布醒着,或者把面团全部切成近乎二两的粗条,抹上油醒在案板上或盘子里等待入锅。这样做出的一条面就是一碗,也更筋道,更光软。
面和好之后,就是做汁子摘菜了。菜以葱、西红柿、鸡蛋、波菜或苜蓿菜为最好,外加大蒜、菜油和盐、醋、辣子作以辅料。绿菜摘净用水洗完后,就是做汁子,先在炒勺内倒上菜油,待油烧开后把油泼到拌有十三香的辣子面上,让辣子面在烧焦中发出“吱吱”地响声,此时,一股悠香的味道直呛人的鼻孔。再将勺内剩下的煎油泼进已经砸好的并放入了少许食盐的蒜泥内,蒜泥象是遇到春雨般,整个面容被浇得相当透彻,似乎用“呲呲”的声音在向人们表示它美味的诞生。这些程序完了以后,就是炒鸡蛋,等油熟煎后,把调制好的蛋液倒进锅内,整个鸡蛋被烧得像热锅上的蚂蚁一样,在黄白相间中变嫩,在起伏不定中膨胀,炒熟的鸡蛋倒在碗里备用。接下来,把切好的葱和西红柿倒进冒着烟丝的炒锅内,用铲子搅、中火烧,待冒泡发出声响后,加些少许姜沫、调和面、盐和酱油,随着“咯哒、咯哒”声响,再把炒好的鸡蛋倒进锅内,然后加上熬好的高汤或开水,待锅滚后汁子就做好了。
汤汁子熬好后盛好,接下来,就是烧水下面。这时,面已经醒好,锅内的水在大火的督催下,已经发出了“嘶嘶”地声响。将醒好的粗面条取出,在案板上压扁,再用擀面杖擀平,边拉边拌,拉扯出了宽窄相当、薄厚均等的面条,便将长长的面条抛进锅内那翻浪的水里。待锅开后,下入绿菜,第二次开锅,就可将面条和菜一起捞出,放入盛有温开水的盆子里。盆里盛面,碗里盛汁,盆碗分开摆在桌上,给汤汁里加上油泼辣子和蒜泥,色香味俱全,让人看后不光是眼馋,而且垂涎三尺,食欲大增。这一宽如裤带的面条捞进绿苜蓿,黄鸡蛋,油泼辣子在上飘的汁子里,让人手忙,叫人嘴馋,一筷子夹不完,一口咬不断,只有你拉我扯分着吃,吃出了汁子和面食的香味,让人过了面瘾解了馋意。真乃“满天大世界,全在面食中。”
写着美食,无意中见到了被人们誉为的美食王,这是天意的造化,也是缘分的到来。在春季四月一个明媚的日子,我和小李旗花面的老板、干练洒脱的李晓武先生见面了,从他给我的名片上才知道,他是国家特一级烹调师,担任着陕西省饭店协会副会长,杨凌食文化研究会会长等社会上有关餐饮行业诸多的职务。闲谈中才得知这位大厨是武功县武功镇徐杨村人。喜出望外之际我们又聊起了蘸水面这一话题,这位乡党介绍说,他家祖传就是厨师,从他爷爷的爷爷手里就喜欢灶厨,对蘸水面情有独钟,蘸水面在他的记忆里经常吃,小时候他家来了客人不是吃蘸水面就是吃旗花面。土地包产到户后,农村人有了粮食,因为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武功人一年四季耕耘着土地,是土地给人们种上了喜好酸辣的性格,也就常在自己家里做着这能解馋的蘸水面吃,图的是过过面瘾。有些人就把面撕擀成像裤带一样宽仄下到锅里,再㝽一点从地里扒回来的苜蓿菜或芨芨菜,煮两滚,把面和菜一起捞入盆中,然后放到己经调好的盐醋汤汁里,就开始享用了起来。
在武功古镇和大庄镇观音堂村的采访中,我从多位老者口中得知蘸水面与李世民有关的传说。相传贞观六年(632)九月,天下升平繁荣。李世民仿照汉高祖刘邦的做法,带领文武百官,怀着功成名就的喜悦心情,回到了阔别17年的故乡武功。一天,他微服私访,来到了曾经守猎的枣林村。这时,他见一小俩口因吵架到了街上,便上前问个究竟,原来这小媳妇和面做饭把水加多而倒致面软如泥。为这小俩口拌起了嘴来,闹到了大门口,李世民听后哈哈大笑,便几三下说笑了这小俩口,他因要体察民情,看看乡亲们的生活到底过的怎样,便随着这俩人进了厨房,看着这既白又软的面团,他让这小俩口添水烧锅,自己脱了青袍,撸起袖子,用刀在面上切了一块,把面用两手连扯带撕,竟撕扯得又宽又长,又薄又匀,下到锅内沸腾的水里,两滚之后,他让小媳妇去捞,结果是长长的面条怎么也捞不出锅,幸亏他给帮手,这面才捞到碗里,李世民又笑嘻嘻地让小俩口慢慢吃,心甭急,便取出一绽银子放到旁边的登子上,准备离身,这小俩口见状,先是一愣,接下来就都站了起来,拉着李世民坐下要一起吃饭。这个小媳妇想,今天多亏这位大哥劝解他们,帮他们做饭,现在反过来还给他们留下这么多银两,真让他们在感动中不知所措,看来她遇到贵人了。李世民看到此景,心想自己在不吃这个饭,走了也不合适,何况他已经去了好几个村子,看到家乡的变化,把饥饿也早就抛到了九霄云外,现在又长又宽的面条又勾起了他的食欲,顿觉饥肠辘辘。便又帮这小俩口做好了饭,并一起吃了起来。因碗盆有限,小媳妇就把面捞到盆里,然后给碗里用盐醋调好汤,让她男人陪李世民先吃,李世民此时也就不客气地吃了起来,因面条长男主人正愁没法下口,可李世民用筷子已将面条捞出拉入他的汤碗内,吃了起来,并边吃边说,“这面一蘸还这么香,嘹得很!今天吃出了我妈做的味道!”这是李世民在宫内吃腻了山珍海味,久为的家乡口味真的暖了他的胃口。当这小俩口把李世民送出家门口时,惊得都说不出话来。原来,宫庭卫队到处寻找皇帝,部分人员已经寻到这里了,他们看到李世民走了出来,慌忙下跪低下头齐喊:“皇帝万岁,万万岁!”这小俩口才知眼前这位相貌堂堂的人原来是当今的皇帝,吓得慌忙跪在了李世民的面前,李世民此时想到了自己早逝的母亲,不由自主地流下了眼泪,说:“今做蘸水面,心想吾母还。家乡父老亲,帮朕了心愿!”。便赐这小俩口李姓,并安排守护庆善宫。
至于杨陵蘸水面的出现是在上个世纪90年代中后期,个别想用买蘸水面为自己谋生的厨师,趁着杨陵升级为示范区的机会,便在杨陵的街面上开起了蘸水面馆。最早的当数宁莉、鸿运、一分利等几家面馆。宁莉蘸水面馆做的最好,这或许与他们的诚信经营有关。可不管怎么说,杨陵在过去都是武功县的一个镇、一个公社,蘸水面也是从武功这片土地上因传统的农耕文明而派生出的一道面食文化。杨陵今天的发展也得易于武功厚重悠久历史的支撑。蘸水面当是武功蘸水面,因为,武功是杨陵蘸水面的根!是杨陵蘸水面的魂!
杜晓辉,字建辉,笔名,木土、荣辉,男,陕西武功人,中共党员,大专学历。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陕西省作家协会会员、咸阳市作家协会会员、陕西省散文学会咸阳分会副会长、武功县文联主席、武功县作家协会主席、陕西省散文学会武功创作基地主任,创办《有邰文苑》文学期刊,任主编。中国文联第20期全国市县文联负责人研修班学员。主持编写了《武功文联志》。作品散见于《文艺报》《解放军报》《人民网》《光明网》《中华英才》《作家报》《陕西日报》《延河》《黄河》《延安文学》《西安晚报》《咸阳日报》《西北文学》等国内报刊网络。有关武功历史的文化散文被网络小编收录,供人们在百度上查找。“苏武里贯考析”一文入选2015年至2016年成人高考教材。在担任作协主席其间,曾先后在《陕西日报》秦岭副刊为县作协组稿一版;在《咸阳日报》为宣传武功组稿三版;将43名会员的文学作品推荐到《延河》上;由于工作活跃,富有特色,被省、市作协评为“优秀基层作协”,2018年12月7日至9日,成功邀请中国作协23位文艺家走进武功。先后荣获咸阳市“德艺双馨”先进工作者和“全市阅读之星”称号。著有散文集《故土情思》《望我故乡》《盛世印迹》。

【时代之声】武功,我痴情的精神家园——专访武功县文联主席、作协主席杜晓辉

武功,我痴情的精神家园

——专访陕西省咸阳市武功县文联主席、作协主席杜晓辉

文  | 魏锋

2017年12月4日,笔者第一次采访杜晓辉

采访和写作的过程就是一个阅人的过程。整理近两年来的采访,让我更加对他充满敬佩!要了解一个县级文联主席、作协主席的事迹,杜晓辉应该算一个——“胸中有大义,心里有人民,肩头有责任,笔下有乾坤”的基层文艺领导者。

假如我是一只鸟,

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

——然后我死了,

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摘自艾青《我爱这土地》

生于武功,长于武功的他,对于故乡武功,有一种饱含深情,无比热爱的感觉;有一种魂牵梦萦,挥之不去的感觉;更有一种儿子依赖母亲不愿分舍与离弃的感觉。

在古老而瑰丽的华夏大地上,有一块神奇的土地,她南靠秦岭,北枕高原,东依黄河,西望边塞,从古到今,始终作为华夏文明的发祥地和传承家园,谱写了一篇又一篇雄伟壮丽的诗篇:柳青笔下,她是那么恬静而又躁动,陈忠实眼中,她是那么古朴而又凝重,历经沧桑而未改,眼角眉梢都是爱,她就是名满天下的关中平原,号称八百里秦川。

在地平如镜的关中平原腹地,在雍容华贵的渭河岸边,有一座历史久远的城池,一个时鲜新潮的汉子,让人刮目相看。

这座历史久远的城池叫武功。

这位时鲜新潮的汉子叫杜晓辉。

武功县文联主席、作家协会主席:杜晓辉

杜晓辉,笔名,木土,陕西武功贞元人,中国散文学会会员、中国检察文学研究会会员、陕西省作家协会会员、咸阳市作家协会会员、武功县文联主席、武功县作家协会主席、《有邰文苑》主编。1998年开始业余写作,文字散见于《作家报》《陕西日报》《延河》《各界》《各界导报》《咸阳日报》《西北文学》等国内报刊和网络。《难得的一次文化大餐》《秦声高歌新农村》和《西路秦腔的奠基人康海》等多篇作品被省、市级广播电台配乐播放。其中,《苏武父子英烈事迹考》等三篇议古散文以被世界苏姓宗亲会收录在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汉之魂》一书中。而有关武功人文历史的三十多篇史实类散文,不但被地方志录入,而且现在已被网络小编分解编辑成历史资料,供人们在百度上查询。2015年2月创办大型文学期刊《有邰文苑》,填补了武功自建县以来没有刊物的空白。其散文《大,下辈子还做您的儿子》获《检察文学》全国征文大赛一等奖。散文集《故土情思》作为“陕西文学院散文集萃”丛书的一部,由陕西出版集团三秦出版社出版。

盛夏周末的午后,笔者慕名再次来到武功,专程采访杜晓辉。刚到县文联办公楼道,已听见杜晓辉和几位文友正在兴致勃勃地讨论着全县文艺工作,在杜晓辉的日程表上,似乎没有公休的概念,星期天他依然在工作着。看来,我还算幸运,今天能够如愿以偿完成持续两年的再次采访。

早在七千年前,先祖们便在武功创造了辉煌灿烂的农耕文化;开启了华夏民族国家形式的新纪元。漫漫的历史长河,演绎并发展了姜嫄母仪、后稷农耕、苏武爱国、苏蕙诗锦、唐宗感恩、张载关学、康海戏志七大特色的历史文化,以一个崭新的文明符号延续下来,耀眼生辉。可以这么说,在武功,历代先贤留下来的文物古迹可谓是遍布乡野,俯拾皆是。

杜晓辉便是这样一个钟情于武功地域历史文化的探寻收集者、记录传播者。他说:生于武功,长于武功,我对于故乡武功,有一种饱含深情,无比热爱的感觉;有一种魂牵梦萦,挥之不去的感觉;更有一种儿子依赖母亲不愿分舍与离弃的感觉。

小时候,母亲带着年幼的晓辉去舅爷家,他贪玩不肯走路,就教了他一首“担子担,运土方,千万人儿筑楼堂;宫深,院大,高台亭,皇帝来此祭母陵”的歌谣。时至今日,已知天命的杜晓辉依旧眷恋着背诵那首歌谣的喜悦与憧想。每次到了舅爷家,他总会和一群孩子在村边石羊、石狮和拴马柱上尽情玩耍。这些口口相传的歌谣与古老的石雕,激起了年幼的杜晓辉对故乡厚重历史文化的向往。这种神秘的向往为他后来痴情于文学创作和文学活动注入了不竭的力量。

读小学四年级时,杜晓辉来到在县志办工作的父亲的办公室,看到一本老书上写着“武太后行宫,在县东五里高望乡”。他突然回想起母亲当年教的“高台亭,皇帝来此祭母陵”的词句,询问父亲后才得知,歌谣说的正是这本《长安志》里记载的。父亲还向他详细讲述了唐中宗李显思母心切,调集人马修建高望亭,才有了高望川地名的历史。嗣后,杜晓辉便以此题材写了一篇题为《可爱的家乡》的作文,发表在山西临汾文教局编发的《学生报》上。从此,他在父亲的影响下,一发不可收拾,鬼使神差地沿着文学这条充满荆棘、孤独寂寞的崎岖小道执着地跋涉。

参加工作后,杜晓辉利用业余时间,心平气静地潜下身子,翻资料、看名著、读县志。从1997年开始,他主动走访文史爱好者和县里的老人,搜集记录人们谈论的关于武功历史的趣闻轶事、历史典故、名人传说、地名来历以及姓氏变迁等史料。碰上难以讲清的历史故事或说法含糊的趣闻,他都打破砂锅问到底。或是查阅武功县及周边县志,或是开车实地勘察,或是一头钻进博物馆查阅资料,或者寻找知情者解读玄机,唯恐史料不实而误导他人。有时,他为考证一处古迹,常常牺牲业余时间,或徒步,或开车,查阅典籍档案,确定考察对象,走访周边的妇孺老幼,仔细辨别文物,整理考察资料,然后进行合理的推理想象,点缀成文。为写《承载中华文明的武功漆水》一文,他驾车到扶风、岐山、乾县等地,观察河流,查看河流冲刷的痕迹是否与史料记载一致。资料收集到了,整理过程往往寂寞清苦。多少个蚊虫叮咬的日日夜夜,多少次反反复复的删改,他埋没在文字的海洋里寻找快乐,在史料中捕捉灵感,在写作中感悟人生。每每写到困惑处、兴奋处,他感觉到自己身上有一副重担,决心用自己虔诚的心灵和诚挚的情怀,唤起人们对家乡这片热土的向往,要将武功厚重的历史文化传承下去。

长久的积累和钻研,使杜晓辉一提起武功的人文历史,就会如数家珍,滔滔不绝,讲述的有板有眼、有声有色、有理有据,让人震惊。正是这份痴情和自觉,促使他像牛一样耕耘,像土地一样奉献,写出了一大批乡情浓郁的文学作品,这些作品如同天女散花,被全国多家报刊媒介刊发。每当他看到新作发表时,犹如农夫获得丰收后的喜悦,浑身增添了无尽的力量。

作为咸阳市最后成立的一家县级作家协会,县委书记不仅亲临出席,而且始终参加,并给予殷切的期望。

关中大地人杰地灵,自古才子佳人辈出,文人墨客多不胜数,历代皆有文学大师名垂青史,当代的文学陕军更是赳赳秦人的典范。时下,活跃在陕西本土的文学大家自不必说,几十年来先后走出陕西文学名人数不胜数,杜晓辉这个本来就充满文学基因的汉子,理所当然的成为了追潮逐浪的文学弄潮儿。

2015年1月8日,武功县委综合会议室里灯光璀璨,暖意融融。省市文艺界的领导、名人,县委、政府主要领导和县级四大家分管领导,与全县六十多位文学爱好者欢聚一堂,共同见证武功县文学艺术史上激动人心时刻的到来——武功县作家协会在庄严神圣的殿堂里隆重成立。

2015年1月8日功县作家协会成立

此时,新选举的县作协理事会议紧张而有序地进行着,武功县作家协会第一届主席团随即产生,大家以举手表决的方式,一致通过杜晓辉同志为武功县作家协会主席。当县文联主席宣布选举结果后,会场立即响起了经久不息的掌声。这时,一位身着正装、外表儒雅的男子走上发言席,他中等身材,精壮干练,操着地道的关中方言,发表当选感言,声如洪钟,铿锵有力,掷地有声,不时博得阵阵掌声。

杜晓辉同志在县政协工作了二十多年,他从县政协学习联谊委员会副主任岗位上平调到县工业发展局任党委委员、副局长。一直热爱学习,笔耕不缀,渐渐地他爱上了故乡,爱上了武功,爱上了这块生他养他具有悠久文明历史的热土。工作之余,他常常在夜深人静之际拿起笔,写家乡事,赞身边人,创作出一篇篇脍炙人口的作品,几年下来多达百余篇,近七十万字。2014年6月,他将这些作品集结成册,引起了文化名人骞国政、雷涛、常智奇、杨焕亭和杨波海的关注,他们为杜晓辉的散文集《故土情思》题写书名,作序撰跋,题词留影。作品成书后,一时间人们竞相传阅,引为热议。

武功县委书记田一泓同志专门为《故土情思》加注校对、纠错题词。并赞扬此书为宣传武功厚重的历史文化开辟了新的途径,做出了贡献。或许是田书记慧眼卓识看准了人才,还是这位父母官也是一位文化人的缘故,他认准杜晓辉就是县作协主席的最佳人选,便要求县委宣传部和县文联就作协主席人选先在下面进行摸底,看是不是和自己的想法一样,反馈结果证实了他判断的准确,看来成立县作协的时机成熟了。在县委宣传部和县文联紧锣密鼓的筹备下,县作协成立大会如期进行。

2015年1月8日,作为咸阳市最后成立的一家县级作家协会,县委书记不仅亲临出席,而且始终参加,并给予殷切的期望。

“晓辉啊,很多县区作协成立之日,即是灭亡之时。我希望武功作协在你的带领之下,能够团结一心,多出作品,朝着文学复兴的方向坚持走下去,为县上文化经济建设服务!”如今,在杜晓辉的笔记本里依然记载着著名作家,时任咸阳市作协主席杨焕亭在作协成立时的这段话。杜晓辉说,杨焕亭老师这段意味深长的话经常出现在我的眼前,时刻鞭策着我搞好作协工作。

创办了武功县建县以来的第一部大型文学刊物《有邰文苑》,有邰故国的热土上文学艺术如百花一样竞相齐放……

杜晓辉向著名作家贾平凹赠送《有邰文苑》杂志

身为作协主席,杜晓辉反复思考,要想把广大文学爱好者的写作热情激发起来,讲好武功故事,弘扬武功精神,就必须搭建一个更为广阔的平台,把全县文学爱好者聚集在一起,用优美的文字宣传武功历史文化的悠久,歌颂党的伟大与光荣。这个平台就是文学刊物,作协没有刊物就等于将军没有战场一样,文学作品没有了展示的平台,作协也就缺失了话语权和主动权。但是,要想办一个刊物谈何容易,一要有钱,二要有办刊经验,三要有专业团队,四要有丰富稿源,五要有一群忠实的读者。所有这些对杜晓辉来说是一无所有!然而,他有的是广泛的人脉资源,有的是面对困难敢于挑战的精神和勇气。为此,他除了着手创建作协网站、QQ交流群以外,将创办武功文学刊物的想法汇报给县委书记田一泓和时任县委常委、宣传部长的段芳同志,得到了他们的肯定与支持。他又将自已为刊物命好的七八个名字呈放到领导的办公桌上,虚心听取领导的意见,最后在“武功文艺”、“武功文苑”、“漆水”、“绿野亭”、“稷山”、“有邰文艺”等众多的名字中选用了《有邰文苑》作为刊物的名称,取意为在这有邰故国的热土上文学艺术如百花一样竞相齐放。他数次赴省上市,在西安拜访武功籍文化名人雷涛、常智奇、张孝慈、张俊海等,拜访他父亲的学生,著名报人、作家、书画家骞国政先生,又通过骞老结识了著名作家孙建喜、张立、李向红、邢德朝等文化名流,向他们请教办刊经验。又经常往返奔波于咸阳市的大街小巷,多次在王海、杨焕亭、董信义、杨波海、宁颖芳、闫晋、贾松禅、辛建斌、王永杰等知名人士面前征求样刊意见,为办刊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持。他想尽法子克服资金、人员等方面的困难,用了二十天不到的时间加班加点,挑灯夜战,通宵达旦,几个昼夜做出样刊,带着这本寄托希望,承载梦想的刊物,他带领团队的其他同仁又一次去省城、到古都求助名家,征寻意见,加以修改,不断完善,尽量弥补办刊经验的不足。

2015年5月19日,在县委的高度重视和县委宣传部、县文联的支持下,杜晓辉带领他的团队创办的武功县建县以来的第一部大型文学刊物《有邰文苑》终于呱呱坠地,县委、县政府为《有邰文苑》举行了盛大的首发式。杜晓辉也应邀接受了咸阳日报和武功电视台的采访。这是武功县文学艺术界的一件大事,将永载武功史册。

《有邰文苑》作为一份县级刊物,没有稿酬,起初县领导担心的是稿源不足,刊物无法正常出版。杜晓辉以自己深厚的学识和人格魅力,将广大文学爱好者紧紧地团结在作协这个大家庭里,开展采风,积极创作,稿件源源不断纷至沓来。为了解决刊物资金问题,他不辞劳苦走进企业化缘,费尽口舌,不叫苦,不埋怨,不气馁。经过不懈努力,保证了刊物正常运转,作协活动得以顺利开展,工作干的风生水起,得到了社会各界的认可和领导的好评。目前,《有邰文苑》出版了19期,发行覆盖全国27个省区直辖市及澳门、新加坡、新西兰、英国、法国、澳洲和南美洲等地。

作为武功县文学艺术界的掌门人——武功县文联主席、武功县作协主席,杜晓辉肩上的责任更大了,担子更重了!

在担任作协主席的日子里,由于作协是社团组织,杜晓辉上班时他还有工业发展局分管的一大摊工作,只能在双休日时才干作协的工作,他日夜奔忙,找县领导协调,找办公地点,联络作家,征集稿件,亲自审稿、排版、校对、找印刷点、筹措印刷经费,常常夜以继日,熬红了眼睛,腰痛腿酸。

2015年是他最为艰辛的一年。那时,病中的老父亲瘦成皮包骨头,刚出生不久的孙子还需照顾,他还得在工作之余兼顾上。白天,他除了忙于千头万绪的业务工作外。晚上不论是多晚,还要驱车9公里,从县城赶回贞元老家换侍候父亲劳累了一天的妻子。每当他照顾父亲,看着辛苦的妻子,看着微弱的老人,他想起了妻子的不易,想起了父母管他成人的艰辛,真不知说什么好,眼泪就不由自主地落下来。便把侍候父亲做为回报感恩的一个责任尽心尽力去完成。夜深人静,万赖俱寂,他听到父亲呼吸困难,便强忍心酸难受,用餐巾纸小心翼翼的擦拭着父亲口中的痰液。

有一天晚上,他校对完《有邰文苑》,开车回家已是子夜时分,一个冒失小伙骑着摩托车追尾撞了他的车,虽说责任在于对方,可是他仍然把小伙子送到医院,并付了医疗费用,这钱都是他自己垫付的。如此的贴钱搞刊物,赔本赚吆喝,杜晓辉招来了亲友喋喋不休的抱怨:“你这样不要命的干,是缺吃还是少穿?"对此,他一笑了之。即使如此,他依然痴心不改,一心扑在作协事业上。县作协成立以来,他注重抓班子带队伍,创作队伍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发展、不断壮大。会员由成立之初的58名,新增到136名,其中,县级会员79名,市作协会员46名,省级会员8名。

他特别重视为文学新人成长铺路搭桥,亲自联络省市级报刊编辑,为会员积极投稿穿针引线,推荐他们的作品,为会员提供快速成长的空间。为了丰富会员的创作生活,先后多次邀请了雷涛、肖云儒、常智奇、王海、杨焕亭、杨波海、贾松禅等名人名家对会员进行创作培训,举办文学沙龙,选派文学新秀参加了咸阳市散文创作培训班,和陕西省作协中青年作家(关中片区)高研班培训,有效地提高了广大会员的文学素养和写作水平。

与此同时,为会员订阅文学类刊物和报纸5种22份,并组织会员传达陕西省基层文联工作经验交流培训会精神,到苏武爱国主义廉政教育基地进行参观培训,到延安的枣园、杨家岭,延川的梁家河、路遥故居,富平的习仲勋陵园、纪念馆参观学习,接受红色教育,组织会员进行爱心扶贫捐款等等,逐步提高了会员的政治素质与写作水平。据不完全统计,近三年来,作协会员共发表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作品800余篇,会员冯红梅一年内发表的作品就达160多篇。2015年8月7日,7名会员的散文和诗歌在《陕西日报.秦岭副刊》上整版亮相,2017年6月18日《咸阳日报》康海专版为宣传武功,提高武功及武功作协的知名度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2016年2月16日《作家报》杜晓辉作品集专版,极大地提振了作协会员和文学爱好者的写作热情与创作激情。紧随而至的是党秀梅的《浪花里的色彩》、伊堂波的《尹人的诗》、刘志宏的《有邰放歌》、何立人的《人生释怀》、李晟出的散文集《国学句读旁通与微言》、杨成祥的长篇小说《玉兰树下》等作协会员个人专著相继出版,张碧锋96万字长篇小说《情系正义》、冯胜利长篇小说《东南乡往事》、谷建瑞长篇小说《血染的风采》、余飞扬的长篇小说《天使之吻》等即将出版。

与兄弟县区作协开展文化交流活动

与此同时,他积极与铜川新区、延安宝塔区、西安未央区、宝鸡金台区、杨凌高新区,渭南市、韩城市、兴平市,镇坪、礼泉、户县、周至,乾县、永寿、西乡等兄弟县区作协开展文化交流活动,相互切磋,取长补短,增进友谊,举办、参加采风和联谊交流活动多达百次以上,培训交流已经走向常态化。通过开展“走出去,看一看外面精彩世界;请进来,展示武功县良好形象”活动,作协会员既拓展了写作视野,激发了创作灵感,提升了写作能力,同时也增强了了解,加深了友谊,增添了情致,充分调动了会员们的创作热情,出现了你追我赶的良好写作态势和学习氛围。

2017年2月20日,陕西省作协第六届理事会第五次全体会议在西安召开。武功县作协被评为“2015-2016年度陕西省优秀基层作协”。

作协以“弘扬主旋律,激发正能量,多发好声音,鼓舞积极性”为主题,采取各种形式,面向社会,深入基层,开展文学创作。先后组织会员深入到武功古镇、长宁宏森醋业、华龙药业,武功县青铜器研究会,海鋈皇嘉等企业采风,为企业筹划运作献计献策、撰写文章、编辑专辑、提升知名度,助推企业发展,为富民强县讴歌壮行。这些活动,不仅开阔了作协会员的知识文化视野,而且对宣传武功、推介武功,提升武功对外知名度和影响力,助推县域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活力,发挥了重要作用。在他的带领下,武功县作协三年迈了三大步,先后荣获陕西省、咸阳市优秀区县作协荣誉称号。

成效源于痴情,由于他的出色工作和骄人成绩,2016年5月16日,武功县委常委会议决定让他到县文联担任主席。至此,杜晓辉成为名副其实的双主席——武功县文联主席、武功县作协主席。

作为武功县文学艺术界的掌门人,杜晓辉肩上的责任更大了,担子更重了,工作更忙了。除了正常业务工作外,还要接待外地县区文联、作协来人,文联所属的各文艺团体的事情他都要去过问、去处理。小到哪个会员家人有病他要去看望,大到书协春联义写、美协参加的对外交流都要参与。在组织文艺界人士下基层演出时,他亲力亲为。他坚持以人为本,不断发展壮大文化艺术事业队伍。文联下属协会由过去的11个协(学、院)会,发展壮大为21个协(学、院)会,构成了庞大的文学艺术网络和工作阵营,聚合了3300名文艺工作者的智慧力量。

在文联的鼓励支持下,广大文艺工作者和爱好者,立足有邰沃土,置身现实生活,从社会实践中汲取营养,创作出了更多更好的文艺作品,鼓舞群众,服务发展,促进文明,为建设小康武功提供精神支柱和推动力量。据不完全统计,自县文联成立以来,下属各组织共举办各类书画和摄影展 31次,展出作品两千多件;开展送文化、送艺术和义写、义演等为民活动160多场次,参加会员达 2000多人次;创作书画作品570件、诗歌楹联270首、散文游记1100篇、长中短篇小说和微型小说百余篇、剧作舞蹈13个。

尽管如此,好在多年来他养成了一个良好的习惯,不因忙于正常工作而耽误了创作。他把写作时间改为每天清早起床后的三四个小时,这个时段他就进入了一种忘我的写作状态,在手机上勤奋耕耘,用一颗滚烫的心致力于武功历史人文的挖掘与整理,对武功的风土人情、历史变迁、逸闻趣事、民间传说、地理风貌如数家珍,烂熟于胸。

把大家的事情当作自己的事情,亲历亲为,尽心尽力,事无巨细,竭力解决。正是无数个这样的痴情人浇灌着文艺花园里的鲜花,他们是基层文化艺术发展的保姆与摇篮……

作为一个文人,又是管理者,杜晓辉待人诚恳、热情、大方,把会员的事情当作自己的事情,亲历亲为,尽心尽力,事无巨细,竭力解决。

农民工会员张扬不幸罹难,得知后,他第一时间带领作协会员去张扬家中吊唁。了解到张扬家庭贫困,两个子女尚在上学,生活十分拮据,他马上组织会员进行爱心募捐,筹集善款,解决了张扬家的燃眉之急。美协副主席许会昌需要资金时,他拿出准备给孙子买奶粉的钱,送到许会昌手中,让求助者感动得不知说什么好。

狄光荣母亲病情垂危,他得知后多次去医院、家中探望。老人去世后,他又带领会员们前去吊唁,忙前忙后,帮助料理后事。

去年冬里,他工作中不慎把脚崴了,脚面浮肿,行走困难。可晚上听说会员黄振涛的母亲去世时,他婉拒人们劝阻,非要在大家搀扶下,架着双拐一瘸一拐地去吊唁,感动了同行的人们。

2017年正月初三,山东烟台的武功县作协会员孙淑红专程从山东烟台来武功交流访问,当时正在亲戚家吃午饭的杜晓辉,看到消息后,二话没说放下碗筷,开车到县城接待。晚上,又安排其他几位会员一道陪同孙淑红夫妇品尝武功特色小吃旗花面,游览姜嫄水乡、交流创作心得。

一个县级文学社团也许是一个神秘的组织,这样一个组织的掌门人不但同样具备神秘感,而且多少有几分尴尬与无奈。笔者详细阅读了他们的大事记,真实体味到一个基层文学社团负责人的一片痴情与心血;正是无数个这样的痴情人浇灌着文学花园里的鲜花,精心培育呵护着文学幼苗,他们是文学大厦的基础,是文学爱好者的保姆与摇篮。因为痴情而文学,因为文学而痴情,从某种意义上讲,他们也是著名的文学大家。

杜晓辉经常主动走访文史爱好者和县里的老人,搜集记录人们谈论的关于武功历史的趣闻轶事、历史典故、名人传说、地名来历以及姓氏变迁等史料……

文贵乎情,真实是作品的生命力,在创作道路上,杜晓辉坚守的信条就是给历史人物画像一定要准、要细,还原历史真相一定要实。他在写历史抒怀类散文时,为了考证某个细节,往往一头扎进历史史料中,在浩如烟海的资料堆里寻找蛛丝马迹。为了弥补资料的缺陷与空白,他常常驱车数十里甚至数百里,栉风沐雨,实地调查走访,力争还原历史的真实面目。他写的《开启韦河沟尘封的历史记忆》等散文让人深感考证严谨,资料翔实。但又不拘泥于史实,笔法灵活多样,散文味道特别浓,他的散文走进历史,又能跳出历史,穿越时空,汪洋恣肆,一泻千里,其美文“魅力武功″在《陕西日报》发表并被《人民网》转发、"盛行在武功民间的庙会文化"被《光明网》转发、"寻觅北莽山"在《延河》上半月期刊发表、"苏建苏武父子英烈事迹与里贯考析"一文被国家教育部选登到2015年至2016年成人高考必读教材里等等,他的这些作品已经被网络小编们当成历史知识分割成块,传到百度供人们查找。杜晓辉写的关于武功的历史散文也被专家学者认可,并当做武功地方的文化现象或文化符号去思考、去研究。

他不但以写历史抒情类散文见长,而且也是写作生活题材散文的行家里手。他的情感世界丰富,心思缜密,描写亲情的文章,动情之处,往往催人泪下。《大,下辈子我还做您的儿子》这近万字的长篇散文,深情地回顾了父亲平凡而伟大的一生,尤其是父亲晚年生活,疾病缠身,生活难以自理。在与父亲相处的最后日子里,记录了与父亲在一起的点点滴滴,一字一句都是用泪水写就,字里行间渗透着人间至真至爱的亲情,读完此文,读者无不为之动容,该文在2017年元月中国《检察文学》“记述父母亲故事征文”全国征文大赛中力拔头筹,荣获一等奖。

武功大地物华天宝,历代先贤曾出不穷,姜嫄、后稷、苏武、苏慧、游师雄、车光倩、康海、孙景烈等,他都逐一讴歌,至亲至爱家长里短,亲戚朋友邻里乡梓,历史掌故和生活随笔一起来,用心思考,深情抒写,他的作品,无论是历史题材散文,还是生活题材散文,都充满了正能量——积极、乐观、向上是其主旋律,读之让人如沐春风,如虎添翼。

回望在文联、作协工作的点滴,杜晓辉一路走来,有赞扬鼓励,也有冷嘲热讽,这一切他都置若罔闻。对于武功他怀有一片痴情,确切的说是一种饱含深情,无比热爱的情怀,让他钟情于武功地域历史文化的收集、记录和整理;更是武功县委、县政府的大力关怀和支持,让他有决心继续做好协调服务,繁荣地域文艺事业,助推“两富两美”新武功建设。

与杜晓辉的交谈很是愉悦。整整一个上午,他所折射出的话题都是关于武功地域历史文化的挖掘和传播,亦或县级作家如何走出去;最突出的体会是武功县文化艺术和一般地方明显不同。拿他的话来说:“主席是为文艺家搞好服务的代名词”。

采访和写作的过程就是一个阅人的过程。整理近两年来的采访,让我更加对他充满敬佩!要了解一个县级文联主席、作协主席的事迹,杜晓辉应该算一个——“胸中有大义,心里有人民,肩头有责任,笔下有乾坤”的基层文艺领导者。

(0)

相关推荐

  • 稿酬不低!缺稿!安徽文联、作协联合《安徽文学》等大型刊物征稿啦!

    6篇原创内容 公众号 安徽省文联.安徽省作协决定组织开展"初心映照江淮,见证崛起之路"主题征文活动,欢迎安徽省内(含安徽籍在外)广大作家和文学创作爱好者踊跃参加.   一.征集内容 ...

  • 西北作家 || 王若林:武功古城"河滩会"的来历

    武功古城"河滩会"的来历 王若林 一年一度的武功古城"河滩会"历史悠久,声名远播,在关中地区乃至西北五省都具有很大的影响.每到秋去冬来,阴历十一月初七起会的日子 ...

  • 【诗词天地】韦少:诗词七首

    作者简介:韦少,男,喜欢文字,爱好运动,现于都安二高任教. 诗词七首 文/韦少 咏菊 (平起平收 七阳韵) 东篱吐蕊黄, 碧宇坠玄霜. 不与芙蓉斗, 芳洁万世扬. 咏莲 (仄起平收 一先韵) 脚踏淤泥 ...

  • 【西南文学•散文】杜思高/河南/杨陵•杨凌

    西南文学·散文 --微刊总第1322期-- 欢迎点击以下链接,关注相关资讯 [西南文学·快讯]阿 月(四川)/<西南文学>作家工作室联盟隆重上线   [作家简介] 杜思高,笔名思杲,诗人. ...

  • 【美文欣赏】杜彬印像

    杜彬印像 悄悄地 你在春天苏醒 沉睡了五百年的村庄 依山而建的石头房 记录了几多辉煌 雕刻了几多沧桑 摸一摸笔直的墙角 凝聚了多少智慧和力量 箍着羊肚子白手巾的老人 叼着悠闲的烟袋 黝黑通红的脸庞 纵 ...

  • 美文欣赏:我就是陪他们哭一场(陈晓楠)

    陈晓楠一席演讲视频(本故事纯属非虚构)本文系<冷暖人生>主持人陈晓楠一席演讲 我们也不是都采访中老年男性,老大爷,也有老大娘的故事.接下来就给大家讲一个老大娘的故事. 我们可以先看看,这个 ...

  • 李晓辉原创古诗词欣赏

    <中国诗歌报>纸刊选稿基地 马新朝,原第三届鲁迅文学奖获得者.中国诗歌学会副会长.中国诗歌报编委会主任.河南省作家协会副主席.河南省文学院副院长.河南省诗歌学会会长. [诗人简介]李晓辉, ...

  • 盈一份心的感知,唯美自己(美文欣赏)

    盈一份心的感知,唯美自己(美文欣赏) 作者:梦情缘编辑:夕阳  QQ:105018467 将生命融入一朵莲中.静谧在尘世的一角,盈满怀清逸,婉约一池碧水,不与姹紫嫣红争艳,不与红尘烟雨有染,默默开放, ...

  • 静听风吟,唯我独醉(美文欣赏)

    撰写编辑:夕阳  QQ:1050184607 沉浸在晚霞的韵色中,看远山清幽,看风过弱柳.心静如池,任往事随风,不问浮云几时起,不言秋风何时送落花.守一脉丹心,恬一份清纯,细细聆听岁月走过的絮语,感知 ...

  • 世界纪氏家园著名文史作家纪晓辉传记文学“平叛勇将纪成斌”

    作者:纪晓辉 大清帝国建国后与西域各少数民族之间曾经发生了多年的武装冲突,这些冲突不能简单的理解为大清帝国与中国西部少数民族之间的民族冲突,事实上,这些冲突中有许多都有沙皇俄国分裂中国的西藏.新疆.蒙 ...

  • 杜少辉 封髓丹的加减应用(2)作者:杨丽...

    杜少辉 封髓丹的加减应用(2) 作者:杨丽娜,指导:杜少辉,来源于<新中医> 潜阳封髓丹 封髓丹加党参.龟板.怀牛膝.杜仲.泽泻.丹参.郑氏用封髓丹治疗头痛.受费伯雄的治疗邪火的加味三才汤 ...

  • 母亲节专题‖张晓辉:娃妈们的母亲节

    无论走多远,家乡总是我们最温暖的牵挂 Hometown Sheqi 给在外打拼的家乡游子一个寄放心灵归宿的地方   乡土文学    娃妈们的母亲节 作者 | 张晓辉 原创 | 乡土赊旗(ID:gh_0 ...

  • 纪晓辉丨历史纵横与文化特色(北京的贞节牌坊之三)

       中国历史首座贞节牌坊建造于2221年前,其建造者是开创中国皇帝史的秦赢政.这有些令人吃惊,因为秦始皇是对妇女极具偏见,甚至可以说是仇视女性的人,这样歧视女性的人怎么成为了以表彰女性为主旨的贞节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