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5篇 从中医视角看待本轮疫情与免疫作用

疫苗对新冠病毒到底能起多大的防御作用?
最令普通老百姓关注的是,在5月份广州这次本土感染病例中,有4名患者注射了第一针新冠疫苗,还没来得及打第二针,就被感染了。
5月20日,中国疾控中心研究员、科研攻关组疫苗研发专班专家组成员邵一鸣在接受记者提问:距离中国最早一批接种疫苗的时间已经过去近6个月,疫苗是否会失效?邵一鸣表示:大人群监控数据正在分析的过程当中,初步的情况看,大概一半左右抗体还是可以的。
也就是说:邵主任根据目前的数据判断,新冠疫苗在6个月内有50%左右的免疫作用。
实际上,所谓疫苗的有效率实际上是一个有边界假设条件的实验计算数据,并不可能让大面积的人群在接种后“故意”去感染病毒。
在5月30日举行的中国科学院学部第七届学术年会上,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疾控中心主任高福说,打完新冠疫苗依然出现感染,看来这和流感一样了,新冠是个呼吸道感染的疾病,出现呼吸道疾病一些特征。“新冠疫情已越来越'流感化’,我们今后可能每年都需要打疫苗,就像流感一样和新冠病毒长期共处。”高福认为,由于新冠疫苗的普遍接种,人们建立起了群体免疫,但届时疫苗最主要的功能不是防感染,而是防重症和防死亡。
一般的疫苗是将灭活或者减低病毒的毒性的病原体,注射到身体刺激身体的应激反应,诱发抗体,所以经常需要注射三次刺激。能否刺激和诱发成功,与人体的体质和内循环有密切关系。对于体质特别弱的人来讲,不一定能诱发成功。入侵式的注射风险是存在的。
如果把2020年春天引发疫情的病毒称作“新冠”,实际上目前在印度流行的病毒以及输入性病毒可以称作“新新冠”或“超新冠”。据说,印度已经出现了240种以上变异的新冠病毒。
西医习惯于从化学角度研究病毒本身,而中医重点研究致病因。如同一个缺乏通风而又潮湿的房间,总是容易产生各种霉菌。随着房间温湿度变化,发霉的霉菌总是会滋生霉菌一代,霉菌二代.....。病毒总是在特定的温度、湿度范围下生存的。通常,潮湿、污浊的环境是产生病菌的主要环境因素。
2020年春天诱发病毒的主要因素是寒、湿度的过分偏移。气候原因主要是金星的周期性运动对地球运动规律的影响。而最近已经变种的新冠病毒的主要特点是湿和浊,是水星和土星周期性规律耦合对地球运动规律的影响。今年天气的主要气候特征是湿,病毒传播最强的地区是印度和南亚地区,印度环境的湿和浊是世界出名的。
湿和浊对人体的影响为什么会这么大?从寒热的角度看很容易理解,人体依靠从环境中汲取氧气,氧气在体内运动燃烧来获得维持生命的热量。如果空气过于潮湿,空气中的水蒸气则会挤占氧气的位置。在30摄氏度的环境温度下、100%湿度下,1立方米的空气大概有30克的水蒸气。浊会导致空气大颗粒更多,会“叠加”湿气的危害性,而且会破坏空气的流动性。湿和浊两个因素叠加会一方面会影响人体获得氧气,导致人体气血循环变差,所以在潮湿的环境下人们经常感到疲惫;另一方面,湿和浊会影响人体正常散热和毛孔的呼吸,在人体内产生浊湿的内环境,易于滋生细菌。
实际上,病毒对同一环境下的所有人是公平的,身体内因是导致病毒感染的重要因素。大部分病毒的直径在100纳米以上,新冠病毒的直径大概在80-150纳米之间,而氧气分子的直径大概只有0.35纳米。如果身体的热循环比较好的话,大部分病毒分子会被氧气“燃烧消耗”掉。只有当身体循环状态较差的时候,病毒才有机会在身体内存活下来。
人体是一个高速运转的生物体,一般心脏每分钟要跳动70次左右。高速流动的血液不仅输送氧气,而且带走氧气燃烧后的二氧化碳以及蛋白质合成物,通过肝肾的净化作用将人体产生的废物通过粪便和尿液排出去。一旦身体循环变差,身体积攒的二氧化碳合成物就会变成带有腐蚀性的酸性物质。酸性物质会腐蚀人体肌肉、脏腑的细胞组织,造成人体的传热效能和循环能力进一步减弱。身体内的废水和污浊就会进一步变差,就是中医所说的“湿和浊”病毒和细菌很容易依附于湿和浊的环境进行繁殖。
正如高福先生所说,新冠疫情已经越来越流感化了。实际上,人类不可能消灭流感,流感随着气候的变化无处不在。当气候温和时,流感会减弱,但也会有体质弱的人感冒;当气候异常时,流感就会加剧,就会有更多人感冒。除了客观气候因素,人类主观的体质是重要因素。疫苗通过身体免疫系统的“记忆”来刺激人体的应激反应,但不会真正改变人体的体质和循环效能。人体的任何应激反应,都要基于身体的体质和运行状况。实际上,过去20年大量的经验告诉我们,很多人在冬天注射流感疫苗后感染了感冒。
本次疫情延绵近1年半,除了疫情本身外,与人们认知和人类体质的变化密切相关:
1. 自从2003年非典以后,世界各地建立起了疫情预警和信息共享机制。随着近10年来互联网和智能手机的应用。人们“知道”和了解的信息越来越复杂和及时,这并非不好,但是的确加大了人们对病毒的恐慌性。
2. 随着微观探测技术越来越深入,我们相当于拿着“放大镜”在生活。如果拿着放大镜观测我们的食物、饮用水和房间、就会觉得到处都是细菌和病毒,简直无法生活。实际上,病毒细菌无处不在,病毒和人类实际上是一个共存和平衡的状态。当身体弱了,病毒就会感染入侵人体。这个观点符合我们的生活常识,人体总是在身体差的时候易于感冒。从另一个方面看,恰恰是病毒和细菌维护了自然界的生态平衡和代谢。
3. 20年前,人类不具备今天这样的快速核酸检测能力、健康码数据共享等手段。如果在大方向产生了“迷失”,“知道”的越多,信息越便捷,未必完全是好事情。
4. 近10年来,智能手机和互联网的使用,使得人类几乎越来越远离体力劳动。大自然创造人类,需要像狮子、羚羊一样在草原上奔跑,吃新鲜的食物和天然的水。过分使用手机、消耗大脑使得人类的体质在快速退化。由于生活环境和食物越来越趋近工业化和流程化,人类天然性和自然性在迅速降低。如同东北虎和大熊猫被关进动物园后,其体质会迅速恶化,更容易滋生传染病。如今的高楼大厦格子间,在空中观测,很像圈养鸡鸭的笼子,更易滋生传染病。
从环境滋生病毒的角度看,本轮的新冠病毒的特点主要是湿和浊。因此,抵御本次疫情主要祛湿和化浊:
1. 早睡早起。人体的肾脏是排湿化浊,提升氧气燃烧效率,改善身体循环的主要脏器。生活常识告诉我们,熬夜会导致脸色难看,实际上是身体增加了湿浊的体现。早睡是最佳的养肾手段。
2. 不饮酒或者少饮酒。白酒、啤酒(尤其是冰冻啤酒)很容易增加湿浊之气。
3. 保持环境干燥。生活常识告诉我们,潮湿的环境最容易滋生细菌,利用芳香干燥的艾条、藿香香薰等可改善环境。
4. 避免冷湿腻腐败的食物。
5. 病毒通常从肺和皮肤入侵人体。肺部平时易滋生痰饮会给病毒留下更大繁殖机会。体温偏低,皮肤的循环热效能不足也容易给病毒入侵留下机会。
体温偏低的人应注意保暖和多服热饮,适当配合一些附子理中丸(肠胃偏于湿寒的体质,典型特征是大便糖)或者小建中丸(肝血匮乏、体型偏瘦弱、胃口不太好的人群)。
肺虚易生痰人群应该多吃简单干净的食物,避免生痰,平时多练习一些八段锦增强腹式呼吸。
6. 不可否认疫苗所起到的积极防御作用。但建议有关部门和社区还是应给群众适当的选择空间,不能盲目一刀切,对于体质弱的人更是如此。毕竟,不少人群对自身的身体还是更了解的。
7. 注射疫苗的人群应该注意休息,多服用热汤汁类食物,三天内避免饮酒,注射前也不能太劳累,两天内避免饮酒。
平时身体湿浊较重的人需谨慎防御本轮疫情,湿气较重的人有以下特点:胖、易于水肿、大便黏腻、易发皮肤病、舌苔厚腻、小便过少、皮肤头发严重油腻。

1. 点击这里,购买同人老师新书《四圣弘医三部曲》啦

2.第十期四圣弘医周末研修营(深圳)开始报名啦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