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梦阳
李梦阳(1473年1月5日明宪宗成化八年十二月七日-1530年1月28日明世宗嘉靖八年十二月三十日),字献吉,号空同。祖籍河南扶沟(今河南省周口市扶沟县),出生于庆阳府安化县(今甘肃省庆阳市庆城县)。明代中期文学家,复古派前七子的领袖人物。明孝宗弘治七年(1494)进士,为官期间得罪许多权贵,几经沉浮后,看透了世间险恶,终不复仕。他治园池,招宾客,饮酒著述,名驰海内。明世宗嘉靖八年 (1530年)卒,年五十八岁。明穆宗隆庆初年,谥“景文”。他精于古文词,提倡“文必秦汉,诗必盛唐”,强调复古;善工书法,师法颜真卿,结体方整严谨,不拘泥规矩法度,学卷气浓厚。李梦阳所倡导的文坛“复古”运动盛行了一个世纪,后为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三兄弟为代表的“公安派”所替代。一生著述甚丰,有《乐府古诗》三十六卷、《疏书碑志序集文》二十七卷、《空同集》八卷刊行与世。
《秋望》
黄河水绕汉宫墙,河上秋风雁几行。
客子过壕追野马,将军弢箭射天狼。
黄尘古渡迷飞挽,白月横空冷战场。
闻道朔方多勇略,只今谁是郭汾阳?
王若水点评:
明朝弘治年间,蒙古族屡次侵扰北方边地,边境多有战事。明孝宗弘治十三年(1500年),诗人李梦阳为户部主事,出使前线,奉命稿榆林军,有感而发,遂成此诗。这首诗的题目又作《出使云中》、《出塞》。
首联“黄河水绕汉宫墙,河上秋风雁几行”以黄河、长城、秋风、鸿雁等北方边陲特有景象,烘托出开阔而略带萧瑟之感的气象。“汉宫墙”指明朝当时在大同府西北所修的长城,它是明王朝与蒙古鞑靼部族的界限。
颔联“客子过壕追野马,将军弢箭射天狼”写备战中的士卒与将军。“客子”指离家戍边的士兵;“过壕”指越过护城河;“弢箭”是将箭装入袋中,就是整装待发之意;“天狼”指天狼星,古人以为此星出现预示有外敌入侵,“射天狼”即抗击入侵之敌。颔联与首联相映衬,以前方将士踌躇满志的勇武形象烘托出战事将起的紧张气氛。
颈联“黄尘古渡迷飞挽,白月横空冷战场”分别选取战前紧张忙碌场面与冷月当空的凄清战场进行描写。“飞挽”是“飞刍挽粟”的省说,指迅速运送粮草。后方战备物资的紧张准备与战争爆发前战场冷寂的氛围的强烈对比,引人遐思。
尾联“闻道朔方多勇略,只今谁是郭汾阳”借助郭子仪的典故,表达诗人深深的隐忧与热切期待,情感复杂而耐人寻味。“朔方”是唐代方镇名,治所在灵州(故址在今宁夏回族自治区吴忠市,后迁移到今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灵武市),此处泛指西北一带;“郭汾阳”即郭子仪,唐代名将,曾任朔方节度使,以功封汾阳郡王。诗人深知,战斗的成败,主帅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他希望郭子仪式的英雄人物再世,决定胜局。
李梦阳的这首杰出边塞诗作,通过描写战云密布下的塞上风光,既让我们看到了明代边地战乱的魅影,又感受到诗人对忠良将士的向往,期盼国家安宁的情怀。
《汴京元夕》
中山孺子倚新妆,郑女燕姬独擅场。
齐唱宪王春乐府,金梁桥外月如霜。
李都蔚点评:
诗人李梦阳在这首七言绝句中借元宵节月光下戏剧演唱的热闹景况描绘了元宵夜开封城的繁华。
“汴京”即今河南省开封市,五代时期梁、晋、汉、周及北宋的都城;“中山”本为春秋战国时国名,汉以后为郡、府,治所在今河北省石家庄市正定县;“郑”、“燕”是春秋战国时国名,郑国境在今河南省,燕国境在今河北省、辽宁省;“宪王”指周宪王朱有炖;“金梁桥”是汴京桥名。
汴京作为古时都会,在历受金元劫难之后,经明初的休养生息而恢复生机,重现繁华。大明皇族周王朱有炖的封国就是河南开封府。
朱有炖(1379年-1439年),号诚斋,又号锦窠老人、全阳道人、老狂生、全阳子、全阳老人。安徽凤阳(今安徽省滁州市凤阳县)人。明太祖朱元璋第五子朱橚的长子。袭封周王,死后谥“宪”,世称周宪王。中国明代杂剧作家。朱有炖在明初皇帝与藩王之间权力斗争的血雨腥风中,为避祸远离政治,专意戏曲和戏曲创作,作有杂剧31种。内容宣扬神仙道化及封建伦理观念,多点缀太平盛世的“庆贺剧”或宣扬女子守贞的“节义剧”,思想内容方面无甚积极之处,但其所作文辞本色,音律和谐,注重歌舞,便于演出,在戏剧形式体制上有了很大的革新,打破了元杂剧四折一楔子的模式,改一人独唱为对唱、轮唱或多人合唱以及南北曲合套等。著有散曲集《诚斋乐府》,诗文集《诚斋集》、《诚斋录》。
诗中说在汴京开封的元宵佳节晚上,擅长演出戏曲的中山少男、郑燕少女粉墨登场。他们欢快地演出着周宪王创作的戏曲,皎白的月光下真是普天同庆。元宵佳节人们所期望的世间的美好,歌舞升平的安详天下,通过诗句展现在我们眼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