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古代近亲皇族老是自相残杀?
谁都想当皇帝啊。
但是在古代,皇帝要治理天下,需要信得过的人,早期除了宗亲血统,外人都是不足以信任的。即使是氏族时期、部落时期,也是典型的任人唯亲。
包括儒家讲得最漂亮的上古禅让制度,所谓“有德者居之”,其实让来让去,也不过是在近亲中挑选对象——即便如此,《竹书纪年》出世,也戳穿了“禅让”的谎言。新的君主,总是要从众多具有竞争实力的对手中杀出一条血路,才能真正上位。
越是早,越靠实力说话,当时的人甚至都没有礼义廉耻这些道德限制。
君主的权力能够凌驾于所有人,掌握天下万物的生死,这种极致的权力总会被新成长起来的实力派所觊觎,在时代的更替中产生一代一代的残杀夺权行动。
即使到了后来皇权集中,受命于天,不同样有其他人喊出“皇帝轮流做”嘛,所以对皇权的争夺是必然的。
为什么古代皇权的争夺总是近亲中的自相残杀呢?
那是因为在政治制度完善之前,只有皇族近亲才能得到相当大的权力,指挥兵马。当野心膨胀起来之后,也只有掌握了军事实力的人才有胆量造反,才有机会成功。
人人都想造反,没有不想得天下的,但是这个事情,终究还得看实力。
普通老百姓,只要说错一句话,就人头落地,只有束手就擒的份,哪里能起什么事?能造反的,有野心的,都是手中握有兵权的皇亲贵胄。
“枪杆子里出政权”——出于对皇权的垄断,枪杆子自然是抓在自己儿子、兄弟、子侄手中的,而这些人反叛的成功率也是最高的,因为有枪杆子。
所以,导致皇族自相残杀的,正是皇帝赐给了他们兵权,膨胀了他们的野心。
这也是为什么封建王朝在官僚系统完善之后,只封家族亲人为闲王爷的缘故。当兵力、权力、朝政被一套完整的行政程序所禁锢,这些皇族如果不去结交分别掌握这些权力的士族阶层,基本上连参政的权力都没有。
士大夫阶层成长起来,不但辅佐朝廷,同时被制度所限制。而王爷之类的皇族近亲不再参加政治斗争,再要自相残杀,既没有必要,也不具备条件了——除非你处心积虑地想当皇帝。
这就是为什么后来的王朝内部叛乱少,自相残杀少,倒台都是外族战争的缘故——因为皇族近亲、血脉宗亲、甚至高门大户,都已经被限制了权力,已经被制度关到了笼子里。
没实力就没了野心,没了野心就不会叛乱,不叛乱自然就不会自相残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