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反小行星计划曝光,23枚长五抵御“末日撞击”,中科院多年前早已预料
设想,如果一颗小行星砸向地球,地球该如何防御?
近日,一项研究表明,中国可以发射23枚长征五号(CZ-5)火箭来粉碎太阳系中的岩石物体。也就是说,当一颗行星与地球发生碰撞时,这项技术将至关重要。
长征五号是中国最大的火箭,起飞时重近900吨。自2016年以来,中国已成功发射了6枚长征五号火箭。

据外国媒体报道,在2021年底至2022年初,将有两颗小行星接近地球,美国将发射一艘机器人航天器来拦截这两颗小行星,当它们到达时,美国宇航局的航天器将在两个岩石天体中较小的一个上坠毁,来观察小行星的轨迹变化有多大。这将是人类首次尝试改变天体的运行轨迹。
小行星在地球历史上曾多次撞击地球,甚至造成生态环境灾变和物种灭绝。小行星撞击被认为是恐龙灭绝的主要原因。太空中有些小行星和鹅卵石一样小,有些却有几百公里宽。一颗直径约500米的小行星可能能杀死数百万人。尽管目前小行星与地球相撞的几率很低,但据研究人员了解,有一颗名为“Bennu”的小行星可能在大约一个世纪后撞击地球。中国国家空间科学中心李明涛团队最近正在研究中国如何能够介入并确保人类不会重蹈恐龙的覆辙。

在他们的提案中,航天中心团队建议在中国各地同时发射23枚CZ-5火箭,宇宙飞船必须飞行近三年才能到达目标。在每个火箭的顶部都有一个偏转器,这个装置是为了避免小行星破碎而设计的。每一枚火箭都会通过轻轻一推,一个接一个地“击中”小行星。
根据李的计算,虽然这只会略微改变一颗像“Bennu”大小的小行星的轨道,但足以使它在距离地球半径约1.4倍的距离安全通过,使一些城市免遭毁灭。
早在2019年李明涛团队就研究过“动能撞击小行星防御轨道优化设计”的内容。研究表明,预警时间对动能撞击方案的偏转能力有一定影响;运载火箭发射能力的提升可以提升动能撞击器的偏转能力,但效果并不明显;偏转能力的大幅度提升还需依靠多发撞击器共同作用或其他新型偏转手段。

美国曾在2018年就提出“超高速小行星迁移任务应急响应”的研究项目,就是发射75枚“德尔塔IV”重型火箭,接连撞击来袭小行星,推动其改变飞行轨迹。与美国方案相比,中国的技术路线所需发射的航天器数量要少很多,成本更低,需要的准备时间更少。美国方案需要25年预警时间,中国方案则只需要10年的预警时间。
清华大学的一位空间科学家表示,中美之间的竞争将加速空间技术的发展。

几十年前,美国启动了其首个小行星防御计划,它的一艘航天器在采集了“Bennu”小行星的样本后正在返回地球。
2025年,中国预计将发射自己的航天器来回收小行星样本。
据参与该项目的研究人员称,中国还在建设一个行星防御系统,其雷达建成后将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它将由遍布全国的大型射电望远镜组成,能够跟踪比美国同类产品更多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