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肝熄风汤的组成|主治|功用

【组成】淮牛膝30克、代赭石30克先煎、生龙骨10克先煎、生牡蛎15克先煎、生龟板15克先煎、生白芍15克、元参15克、天冬15克、川楝子6克、生麦芽6克、茵陈6克、甘草5克。

【主治】阴虚阳亢、肝风内动所致的头目眩晕,目胀耳鸣,脑中热痛,心中烦热,面色如醉,或肢体渐觉活动不利,或口眼渐形歪斜,甚则眩晕颠扑,不知人事,移时始醒,或醒后不能复原,脉弦长有力者。

【正文】用法:水煎服。

功用:镇肝熄风。

方解:本方证是由阴虚阳亢,肝风内动所致。临床应用有较好的效果,方中重用牛膝,降其上行之血(引血下行)并能滋养肝肾;代赭石降其上逆之气,并能平肝潜阳,为主药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龙骨、牡蛎、龟板潜阳降逆,柔肝熄风;玄参、天冬、白芍滋养阴液,柔润熄风,共同协助主药以制阳亢,均为辅药;茵陈、川栋子协助主药以清泄肝阳之有余,茵陈与麦芽同用能疏畅肝气,有利于肝阳的平降,甘草和中,调和诸药,均有佐使药。诸药合用,则成镇肝熄风之剂。

临床应用:

1.本方症以头晕目眩,头胀脑热、心中烦热、肢体渐沉不利、口眼歪斜等症状为辩证要点。但本方使用面较广,中风前后、中风时均可使用。

2.如痰多者,可加胆星、川贝母以化痰;尺脉虚者,可加熟地、山芋肉以滋补肝肾,如头痛较剧,两目胀痛者,可加夏枯草、钩藤、菊花等以清肝热。

3.高血压病、嗜酪细胞瘤、月经前期紧张症属肝阳上亢者,可用本方加减治疗。

展开阅读全文
(0)

相关推荐

  • 方剂学治风剂平息内风剂的简单归纳(含方歌)

    第二节 平息内风剂 羚角钩藤汤 <通俗伤寒论> 羚角钩藤茯菊桑,贝草竹茹芍地黄: 阳邪亢盛成痉厥,肝风内动急煎尝. [组成] 羚角片先煎,一钱半(4.5g) 霜桑叶二钱(6g) 京川贝去心 ...

  • 镇肝熄风汤加减方有哪些?镇肝熄风汤名医心悟与加减经验

    镇肝熄风汤 镇肝熄风节天冬,玄参牡蛎赭龟龙: 膝草麦芽茵川楝,肝风内动有奇功. (一)镇肝熄风汤的组成与功效 镇肝熄风汤由生赭石.怀牛膝各30克,生龙骨.生牡蛎.生龟板(三味均先煎).生杭芍.玄参.天 ...

  • 【转】玉枢丹的组成|主治|功用

    玉枢丹的组成|主治|功用: [组成]山慈菇三两.红大戟一两半.千金子霜一两.五倍子三两.麝香三钱.雄黄一两.朱砂一两. [主治]1.中暑时疫.脘腹胀闷疼痛,恶心呕吐,泄泻,及小儿痰厥. 2.外敷疔疮疖 ...

  • 消风散的组成|主治|功用

    消风散的组成|主治|功用: [组成]当归.生地.防风.蝉蜕.知母.苦参.胡麻仁.荆芥.苍术.牛蒡子.石膏.各一钱[各6g],甘草.木通各五分[各3g]. [主治]风疹,湿疹.皮肤疹出色红,或遍身云片斑 ...

  • 清营汤的主治|功用|组成

    清营汤的主治|功用|组成: [组成]犀角3克.生地15克.元参12克.竹叶心3克.银花9克.黄连5克.连翘9克.丹参9克.麦冬9克. [主治]邪热传营,出现营分证,症见身热夜甚,口渴或不渴,时有谵语. ...

  • 柴胡疏肝散的主治|功用|组成

    柴胡疏肝散的主治|功用|组成: [组成]柴胡6克.芍药9克.枳壳6克.炙甘草3克.陈皮6克.川芎6克.香附6克. [主治]肝气郁结,证见肋胁疼痛,善太息,脉弦.或兼见寒热往来,脘腹胀满,纳呆食少. [ ...

  • 镇肝熄风汤组成|功能|主治

    医学教育网整理了镇肝熄风汤组成|功能|主治,以供考生备考. 组成:怀牛膝30g 代赭石30g 生龙骨15g 生牡蛎15g 生龟版15g 生白芍15g 玄参15g 天冬15g 川楝子6g 生麦芽6g 茵 ...

  • 地黄饮子的组成|主治|功用

    地黄饮子的组成|主治|功用: [组成]熟地18克.巴戟10克.山萸肉12克.石斛10克.肉苁蓉12克.熟附片4克.五味子6克.肉桂4克.云苓12克.麦冬10克.石菖蒲8克.远志9克.薄荷4克.生姜3小 ...

  • 虫类药的主治功用,往往因其配伍不同而有异...

    虫类药的主治功用,往往因其配伍不同而有异.一般而言,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1)攻坚破积:虫类药具有攻坚破积或软坚散结作用,与这些药物咸软.辛散.以毒攻毒的药性特`点有关,可用于治疗痰核.瘰疬.癥 ...

  • 中草药天门冬的产地,形状,采集,药性,成份,主治功用等

    天门冬 (<本经>) [异名]大当门根(<石药尔雅>),天冬(<药品化义>). [来源]为百合科植物天门冬的块根. [植物形态]天门冬,又名:颠勒(<本经&g ...

  • 十味温胆汤:【功用】益气养血,化痰宁心。 【主治】心虚胆怯,痰浊内扰证。触事易惊,

    十味温胆汤http://www.360doc.com/content/21/0502/17/11855597_975274565.shtml [出处]首载于<世医得效方>,明<证治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