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两朝开国之君对比,起于微末的刘裕如何一步一步执掌天下

谢玄成立北府军之后,招募到了刘牢之、诸葛侃、孙无终等悍将,而就在这一时期,刘裕投入了孙无终的军中,谢玄去职之后,北府军各将领也成为了手握重兵的实权人物。

因为晋孝武帝重用司马道子父子,东晋朝政转衰,孝武帝死后,司马道子立智力残疾的晋安帝司马德宗为帝,朝中大权彻底落入司马道子父子二人手中,而各地将领对此不满,纷纷拥兵自立,不再听从朝廷之命。

司马道子感觉各地拥兵自重的刺史对自己有威胁,决意削夺各镇的权力,野心勃勃的桓玄趁机煽动各地刺史反叛,叛军一度逼近建康,朝廷被迫言和。

紧接着,五斗米道孙恩发动起义,起义军甚至将建康包围,朝廷派北府军入京镇压,最终将孙恩之乱击败,刘裕在此期间因功进入刘牢之帐下,担任参军。

孙恩败而不死,江浙一带起义军依然活跃,刘牢之奉命平叛,命刘裕守句章城,但兵力只有数百,句章就是现在的宁波,可以说是建康城的门户之一,起义军对此志在必夺,但皆被刘裕击败,刘裕也在此过程中发展出了自己的队伍。

因为孙恩啸聚在海上的关系,所以占据着灵活主动,孙恩先攻句章不下,转攻海盐企图构筑一个陆地上的落脚点,刘裕立刻予以阻击,面对敌众我寡的情况下,刘裕假装战败引起义军入城伏击,孙恩大败逃回海上。

虽然遭受大败,但孙恩实力兵未受到多大影响,又突袭镇江,召集部众十数万人,建康朝廷得知消息大为恐慌,而刘牢之的主力还在山阴,无法赶至,刘裕于是率部众星夜兼程到达了镇江。

因为兵力悬殊,镇江守兵毫无斗志,刘裕军虽少,但孙恩的主要力量也只有数万,刘裕自知若想破敌只能一战而下,于是亲率部众悍不畏死的对敌军展开猛攻,在刘裕的感染下,其部众都奋勇争先的猛冲孙恩军主力,孙恩军乱作一团,大败溃逃,落水溺死者无数,刘裕因此战得封建武将军。

镇江之战后,刘裕实力又得到了增强,而经此之败后,孙恩的实力受损,开始南逃。孙恩虽然形同海寇,但那个时代的海寇还只能在近海游弋,刘裕为免孙恩再次起势,率军追击三战三胜,起义军因为饥饿疫病死伤过半,最终在刘裕的追击下,败无可败的孙恩投海自尽而死。

刘裕在追剿孙恩的几年里,数次充当刘牢之的先锋,身先士卒,每战皆能破敌,独自领军之后,其军事才华得以展现,刘裕治军严明,其人又善谋略,经营打以少胜多之仗,以笔者认为,刘裕是继谢玄之后,东晋又一名将。

孙恩之乱加速了东晋的衰亡,盘踞在长江上游荆州地区的桓玄经过两次叛乱得以坐大,在兼并殷仲堪和杨佺期后,桓玄有了与朝廷对抗的实力。

司马元显发兵征讨桓玄,桓玄随之率军沿江而下,一路势如破竹直扑建康,最终建康城守军溃败,桓玄攻入城中,将司马道子父子二人杀死,刘牢之在投降桓玄之后意图再叛,其子刘敬宣联同一干大臣北逃至后燕,刘牢之误以为独子被杀,遂自尽而死。

此时北府军中刘裕颇有威望,因其作战勇猛,连桓玄都不敢对其小视,只能采取笼络,桓玄妻子知道刘裕日后必成大患,力劝桓玄除掉刘裕,但桓玄想留下刘裕为自己北伐中原,拒绝了妻子的建议。

虽然没有采纳妻子的建议,但桓玄还是决定削除北府军对自己的威胁,开始诛杀北府军旧将,安插自己的亲信。

桓玄这一举动让本就有异心的刘裕趁机联络北府兵仅存的旧将,计划反攻桓玄。

在桓玄篡晋称帝两个月之后,刘裕召集北府军残余于京口起兵反叛桓玄,并趁着桓玄没有防备,一举歼灭桓楚守军,杀死桓修,刘裕因声望被共推为盟主。

仅用时一个月,刘裕就将桓玄势力从建康地区清扫出去,因为刘裕的胜利,各地反楚之声也纷纷响应,桓玄被迫退回荆州,刘裕迎立晋安帝复位,桓玄最终死于反军之手。

因为有匡复之功,刘裕声望一时无两,王谧死后,刘裕接替王谧之职掌控朝政大权,距离篡晋自立只差临门一脚。

刘裕并没有急于求成,而是采取于桓温一样的道路,培养自己的声望,与桓温不同,此时的刘裕在朝中没有了擎肘,对外开拓提高声望就成了刘裕的目标。

以笔者看来,刘裕起家要比北魏拓跋珪更为艰难,两人虽然在初期都是冲杀在战阵第一线,但从战术谋略方面,刘裕要远胜拓跋珪,作为对立的南北朝,两位开国之主无疑会作为后人对比的对象,而在治政、治军多方面看来,刘裕都要强于拓跋珪。

下期继续讲刘裕建宋的过程,本文图片皆取自网络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