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抑郁症”的00后,没肺结核的诗人,都交不到朋友!

【焕然“1”新】

北京昭德医院——哈佛麦可林中国合作伙伴,

睡眠健康医学中心。

引领新模式,树立新标准,升级新服务,打造新生态,

5月30日,全新启航,不见不散!

99年出生的人基本已经大学毕业了,05年也已经开始苦闷的高中生活了。

而现在的小学生都是10后的天下了。他们可能是最崇尚“浪漫”的一代,因为他们好像每个人在网络上都看起来很忧郁,用他们的话来说:“(得抑郁症)这是多大的荣幸啊”。

他们会在QQ空间或者微博抖音上发长篇大论的文字告诉我们他们承受了多少痛苦和悲伤,难受程度大概是郭敬明和安妮宝贝都写不出来的“青春疼痛感”文学。

然后配上一张精心挑选的自拍,个性签名是一水的“生而为人 我很抱歉”。

电影《人间失格》

我想要“淡紫色的悲伤”

这些零五后的小朋友们可能会问你知道什么是紫色腕带吗?不知道?这是重度抑郁症的腕带。然后下面评论像接龙一样的报药名,问这个世界为什么要这么对他?

我曾经在奶茶店听到过两个六年级的女生聊天,其中一个说到她和男朋友吵架了她,她每天作业很多还要去缓和她和男朋友的关系,说了很多小女孩的烦恼,最后语气兴奋地说:“我应该有中度抑郁了吧!”另一个女生也情绪高涨:“我也是!他们根本不懂我们,抑郁症是这个世界上最温柔的病,只有我们自己懂!” 没多久俩人蹦蹦哒哒的聊着美食走了...两个人完全把抑郁症当作一件别人不懂,我得了我很酷的样子。

少年不知愁滋味,为赋新词强说愁。

白色浪漫病

在十八、十九世纪的欧洲,很多文学家崇尚一种浪漫病———肺结核。

因为肺结核患者会身形消瘦,皮肤失去血色变得惨白,但又因为发烧脸颊会产生病态的红晕,有一种诡异的美感。

上到文坛赫赫有名的拜伦,卡夫卡和契诃夫,再到欧洲普普通通的文学青年人人追捧,心向往之。

他们将这种病包装成文艺的必备品,贴上了一个浪漫的标签,让这种病态畸形变成了美的体现。

在谈论你的艺术造诣前,我需要知道你有没有得过浪漫病。

渴望患上“浪漫”肺结核这种盲目追逐潮流而不在意可效仿性的行为事实上是从众效应的体现(Bandwagon Effect)。

就是当个体出现在集体中,观点和行为会被绝大多数人所影响,个人的认知以群体为标准和趋势。

当权威告诉你肺结核是浪漫的、文艺的,而群体的大多数人也都在追捧这种浪漫病,你就会不由自主地去尝试和接纳这一潮流。

而心理学的角度看,群体总是会受无意识因素的支配,大脑活动消失,甚至智力下降,就是因为群体会丧失个人的思考和判断(Gustave Le Bon,'A Study of the Popular Mind')。

而跟大流,追潮流的人们自然也就忽略忘记了“肺结核是危险至极的病”这件事。

韩剧《流浪者》

而跟风效仿的抑郁风格小学生们也是为了追求一个听起来新奇又高级的词汇——抑郁症,好像自己也是电影里凄惨又遗世独立的主角,也不管抑郁症到底是什么病症,它的严重性到底是什么,而是马上告诉世界ta抑郁了。

因为如果同学朋友都开始“疼痛”起来了,我不痛的话岂不是跟不上潮流。

并且抑郁症所代表的痛苦和绝望很多都是生活经历带来的,在小学生眼里,抑郁所代表的是成熟的标志,是经历过同龄人没经历过的苦难所得来的。

但这些急忙想证明自己是个大人的小朋友们可能在生活中唯一的苦恼就是能不能把勾股定理学会。

电影《超脱》

求求你来关注我

除了追随时尚潮流之外,这些孩子们同样是渴求别人的关注。

以前有些男孩获得关注,证明自己爷们儿,就去学抽烟。

一到放学,学校不远的角落里都有几个披着校服的男孩吞云吐雾,女生经过还要摆弄两下打火机。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