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课堂提问的效能
在不同学科的课堂教学方面,教师在其中都扮演了重要角色。如何最大限度地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掌握提问的原则与技巧至关重要。
控制“度”,难易适度,因材施教。现代信息论认为,教学是一种循序渐进地有效选取、组织、传递和运用知识信息、促进学生了解信息、掌握知识的活动,从课堂教学整体上看,教师必须抓住教材、教学内容的整体要求,根据学生认识水平与心理状态,科学地按一定梯度展开设问,提出的问题要按照知识点难易级差从低到高逐层进行,要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对不同层次的问题,要选择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回答,从易到难,由简到繁。
教师对问题难度的控制既要考虑切合学生的知识基础,又要符合学生的实际水平。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当问题要求的知识与学生已有知识缺乏有意义、本质的联系时,问题就显得太难了。如果问题要求的知识与学生已有的知识有密切联系,又有中等程度的分歧,对集中学生注意力、动员学生积极思考最为有效,那么这个问题就显得难易适度。因此,教师设计的问题要不超出学生知识和智力的“最近发展区”,使他们经过认真思考与探索能得以解决,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通过积极思考都能解答。
重视“效”,问题精准,反馈有效。教师课堂提问设计的实效性取决于问题的真实和确切,即课堂提问要有科学性和针对性,提问要紧扣教学目标和教材内容,从感知直观入手,但不宜一问一答展示现成知识的结论,以免掩盖了学生的不知之处,使教师获得不真实的反馈信息。同时提问要确切,要针对学生已有知识水平,不能超越学生思维的实际水平,也不能使问题语言含糊不清,否则课堂提问达不到预期目的。
在设计问题之前,教师应充分考虑学生的思维水平、认知结构特点。在提出问题后,如果学生沉默不语,教师可以考虑转换自己提问的角度,转换问题的类型,改变问题的开放程度、问题的层次,如将综合性问题转化为应用性问题、理解性问题或事实性问题,或者用简明的语言重新表述自己的问题,进而提高提问的有效性。
突出“生”,以生为本,面向全体。课堂提问的有效性还体现在受益学生的普遍性上。有效的课堂提问必须面向全体学生,而不是“一对一”式的问答。
教师在设计课堂教学问题时,应根据学情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提问方式,变换不同的角度,让每个学生在课堂上都能找到自信,充分展示自己。
在提问的过程中要突出学生主体。教师在提问时,应设法为学生创造机会,留足空间和时间,让学生主动去思、去想、去问、去探,也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并认真倾听学生的回答,对敢于提出问题和回答问题的学生给予充分肯定。同时,积极引导学生思考发问,适时点拨,让学生逐步获得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注意“法”,引起好奇,激发兴趣。课堂上,教师提问的内容要新颖别致,对学生熟知的内容,要注意变换角度,使之有新鲜感,这样就能让他们积极思考、踊跃发言。
教师在提问时,可以将封闭型问题与开放型问题恰当搭配,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在有效的课堂提问中,所提问题的开放程度是影响提问有效性的重要因素。而封闭型问题是将回答限定在一个或少数几个答案之内的问题,是为了让学生获得既定的、有确切答案的知识而设置的问题。开放型问题是指问题没有固定的答案,是为了让学生独立思考,不循常规,寻找适当的解题方法。教师设置封闭型问题和开放型问题的主要依据是课堂教学内容的复杂程度。有专家指出,当课堂教学内容的复杂性较低时,封闭型问题和开放型问题的最佳比例是7:3;而当课堂教学内容的复杂性程度较高时,两者的最佳比例以6:4为宜。
(作者单位系山东省聊城市第一中学)
《中国教师报》2020年04月29日第5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