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节气之18霜降:山寒水静,叶彩人新

枫桥夜泊

(唐)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霜降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8个节气,是每年10月22-24日太阳位于黄经210度的时节。《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九月中,气肃而凝,露结为霜矣。”霜降表示天气逐渐变冷,露水凝结成霜。霜降分为三候:一候豺乃祭兽。豺狼开始捕获猎物,并将猎物摆放地上犹如以兽祭天。二候草木黄落。大地上的树叶枯黄掉落。三候蜇虫咸俯。蜇虫全在洞中不动不食,垂下头来进入冬眠状态。
霜降是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是秋季到冬季的过渡时节。秋晚地面上散热多,温度骤然下降到0度以下,空气中的水蒸气在地面或植物上直接凝结形成细微的冰针,有的成为六角形的霜花,色白且结构疏松。气象学上,一般把秋季出现的第一次霜叫做早霜或初霜,把春季出现的最后一次霜称为晚霜或终霜。从终霜到初霜的间隔时期为无霜期。早霜也被称为“菊花霜”,因为正值菊花盛开。
霜降始霜,主要是黄河流域的气候特征。就全国范围看,青藏高原一些地方夏季也有霜雪,年霜日在200天以上,西藏东部、青海南部、祁连山区、川西高原、滇西北、天山、阿尔泰山区、北疆西部山区、东北及内蒙东部等地年霜日超过100天,淮河、汉水以南、青藏高原东坡以东的广大地区均在50天以下,北纬25°以南和四川盆地只有10天左右,福州以南及两广沿海平均年霜日不到1天,而西双版纳、海南和台湾南部及南海诸岛则是没有霜降的地方。
我国各地初霜自北向南、自高山向平原逐渐推迟,除全年有霜的地区外,最早见霜的是大兴安岭北部,一般8月底便可见霜;东北大部、内蒙和北疆初霜多在9月;沈阳、承德、榆林、昌都至拉萨一线初霜多在10月;山东半岛、郑州、西安到滇西北11月初可见霜;我国东部北纬30°左右、汉水、云南省北纬2°左右的地区要到12月初才开始见霜;厦门、广州到百色、思茅一带初霜已是新年过后的1月上旬。
霜降不是霜冻。霜降是地面或地面物体的温度降到0 ℃以下,贴地层空气中的水汽含量要达到一定程度时,露滴冻结而成的霜花;霜冻是指由于温度剧降而引起的作物冻害现象,其致害温度因作物、品种和生育期的不同而异。发生霜冻时不一定出现霜,出现霜时也不一定就有霜冻发生。但是,因为见霜时的温度已经比较低,要是继续冷却,便很容易导致霜冻发生。霜降杀百草。严霜打过的植物,由于植株体内的液体因霜冻结成冰晶,蛋白质沉淀,细胞内的水分外渗,使原生质严重脱水而变质。
“寒露霜降,豌豆麦子在坡上。”霜降时节,南方的单季杂交稻、晚稻正在收割,忙着种早茬麦、栽早茬油菜、摘棉花并及时拔除棉秸、耕翻整地,正是“三秋”大忙季节。北方大部分地区秋收已经扫尾,华北地区大白菜即将收获。
一些地方,有霜降节气吃柿子的习俗,据说与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有关。朱元璋小时候家境十分贫困,曾四处讨饭。有一年霜降节气,已经两天没有吃饭的朱元璋饿得两眼发黑,四肢无力,跌跌撞撞走到一个小村庄时,发现村边一处烂瓦堆里长着一棵柿子树,上面结满了红彤彤的柿子。朱元璋一见,兴奋极了,使出浑身力气爬到树上,吃了一顿柿子大餐,才得以从阎王爷那里捡回了一条小命,而且一整个冬天没有流鼻涕、没有裂嘴唇。后来,朱元璋当了皇帝,又是一年霜降节气,当他领兵再次路过那个小村庄,发现那棵柿子树还在,上面依然挂满了红彤彤的柿子。面对此情此景,朱元璋思绪万千,脱下自己的红色战袍,又亲自爬了上去,郑重其事地把战袍披在柿子树上,并封它为“凌霜侯”,这才依依不舍地离去。这个故事在民间流传开来后,就逐渐形成了霜降吃柿子的习俗。
霜降作为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天气渐凉,秋燥明显,燥易伤津,是呼吸道疾病的高发期。霜降养生首先要重视保暖,按时增减衣服,以免湿邪、寒邪入侵,导致生病。户外运动时应戴上护膝。老年人不宜做屈膝动作时间较长的运动,要尽量减少膝关节的负重。其次要防秋燥,饮食调养方面要注意健脾养胃,调补肝肾,可多吃健脾养阴、生津润燥、宣肺止咳的食物,蜂蜜、秋梨、苹果、橄榄、栗子、白果、萝卜、百合、洋葱、芥菜、牛肉、鸡肉、泥鳅等都有较好效果。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