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岁男孩颠勺炒菜,有人说他毁了:尊重那些“奇怪”的兴趣,才能真正成就孩子的未来

▲这是阿呆爸育儿的第258篇原创
文 | 多多黛
1
微博上看到一个视频,被逗笑了。
视频里,一个三岁的小孩子,一手拿着锅,一手拿着勺子。左手颠锅,右手翻炒,身体跟着锅的摆动一起摇动,动作到位,姿势很正。
可以看出,为了孩子这个爱好,孩子的父母也是用了心的。
因为那些锅,锅铲都是迷你版的,还有那个放锅的木架子,也是特制的。
大部分网友看到这个萌萌的娃,都是一片欢乐。但我在在评论区,却看到了这样的一个评论——
在开饭店,这孩子就给毁了。后面还加了一个大哭的表情。
大胆剖析一下这个网友想说的话,大概是认为孩子爱上颠锅炒菜,并不是一件好事情。
潜意识里,大家可能还是觉得孩子当厨师,也并不是一件不光彩的事。
中国父母似乎还是希望孩子应该背个古诗,或者学个钢琴、画画、拉个小提琴之类的,如此,才不算是“毁了”。
学而优则仕,炒菜是不务正业。
我的想法不一样。
我觉得,一个仅有三岁的孩子,他喜欢做什么,父母尽量满足他,让他玩的开心快乐,这其实挺好的。
人人都去学钢琴跳舞了,我们需要那么多的钢琴家舞蹈家吗?有那么多社会岗位提供给他们吗?
我想起之前看的一个新闻。
新闻大致说的是:杭州的一个叫小胖的小男孩,上学成绩一般,到了三年级,成绩更是在班里垫底,是名副其实的“差生”。
成绩垫底了,可小胖却非常喜欢做菜,放了学就在厨房里研究厨艺。别看小胖年纪小,天分却不低,五颜六色的食材,在他的手下,都成了一盘盘美味。
小胖是爽了,他的父母却愁了。孩子这么小,不能一门心思只想做菜吧,甚至还带他去医院求助医生。
医生对小胖进行全面评估,发现小胖的智商是中等偏下,注意力也有缺陷,成绩不好也很正常。
面对小胖父母的烦恼,医生劝说,并非是每一个孩子都是读书的料,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
孩子有自己喜欢做的事,我们不如因势利导,让他们做自己感兴趣的事,可能还会取得了不起的成就。
2
当然,父母爱孩子,则为之计深远。
谁都希望自家的孩子成为最优秀的人,有一份体面的工作,能够出人头地。可有时难免是梦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父母想的是一回事,孩子心里想的是另一回事。
台剧《茉莉的最后一天》里的女主茉莉,她是一个“别人家的孩子”,成绩优异,可她生活的却不快乐。
她告诉妈妈自己作文考了满分,可母亲却说她应该去提高数学成绩。
茉莉喜欢文学,爱好写小说,却遭到了母亲的反对,因为母亲让她以后选择金融行业,再出国留学。
茉莉的妈妈是留学硕士,她控制着茉莉的学习。
她认为自己的判断和选择才是对的,学金融才有前途,她不允许女儿把时间浪费在文学上,还在家里装了摄像头,只为了随时监视到茉莉的学习状态。
最后,活得如行尸走肉一般的茉莉,选择了跳楼。
她用这样的一种决绝的方式告诉自己的母亲,你让我去走你为我铺的路,实则把我逼上了绝路,让我无路可走。
父母是孩子的引路人,给予他们最中肯的建议;是陪伴者,给予他们最无微不至的照顾。但一定不能是一个控制者,挡在孩子的面前,替他们选择,做决定。
教育应该是激发孩子的生命潜能,然后,让他们自由去发展。
尽管我们有足够多的生活经验以及人生阅历,去安排孩子的生活,希望他们少走弯路,轻装上阵,可这不是对孩子最好的教育。
孩子的人生,不是复制谁的成功,也并不是听从谁的安排,他们的人生应该是跟随自己的内心,成为自己要成为的那个人。
网红“流浪大师”沈巍,穿的破衫褴褛,却语出惊人,引经据典,《左传》、《诗经》、《菜根谭》、《三国演义》等古籍经脱口而出。
因为他并非是一个简单的以捡破烂为生的老头,而是复旦大学毕业的高材生,是上海徐汇区审计局的公务员。
沈先生喜欢儒家的思想,立志做一个政治家,可他的父亲却讨厌他读历史方面的书。
他不敢正面反抗,却会偷偷捡垃圾卖钱买书看,直至成年后,这个习惯都没有改变。
高考填志愿,父亲要求他报审计专业,他只能放弃自己喜欢的历史和政治。工作后,因倡导垃圾分类,经常捡垃圾,被单位领导视为“有病”,最后,被劝退病休。
父母为孩子的好,裹挟着控制,让孩子无法自由。而不自由的孩子,是无法成人的,至少是不能成为一个有思想的人。
孩子在父母的控制下,活得如拉线木偶,没有自己的喜好和思想,只是因为父母让他们这样去做,从而活成一个精神上依赖父母的巨婴。
3
孩子是独立的个体,父母再爱孩子,也总有老去的一天,他们也将离开我们的庇护,独自去闯荡。
最好的父母,不是替孩子去选择,给他们铺路。而是,允许他们能够像自己那样长大。
跳水冠军田亮的女儿森碟,并没有“子承父业”去学跳水,反而去选择了自己喜欢的网球。
田亮看到女儿森碟有一点怕水时,他并没有要求女儿下水,多练习,而是非常尊重女儿的选择,帮她请了最好的网球教练。
兴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只有当孩子被允许做自己喜欢的事,他们才会发挥最大的潜能去做这件事。
其实,我认为,父母对于孩子的控制和操控,很大程度上源自于内心的恐惧,总是担心自己的孩子不如别人。
于是,他们竭尽全能去为孩子安排,操之过急。
没有充分观察孩子的喜好,过早地开发了孩子这块宝玉,或者自己的孩子明明是一块普通的石头,却希望他有美玉的光彩,这无疑都会摧毁孩子本该有的特质。
我有一个亲表姐,上学时虽然很努力,成绩却总是不尽如意人。反而,在裁剪布料,做衣服很有天赋。
家里有一台缝纫机,她常常用来给自己改装衣服,偶尔家里人衣服不合适了,她看一下,改一下,特别合身。家里有一块布料,她自己摸索,居然做出了一套衣服。
后来,表姐跟父母表明自己的想法,上学她真的不行,但她想好好学做衣服。
她父母思想斗争了很久,才允许她退学,还把她送到了上海去学裁缝。
如今的她,不仅有自己的设计公司,还有专属品牌,而且,她设计的服装还在国际上获奖。
孩子会成为什么样的人,不是取决于父母让他成为什么样的人,而是自己想成为什么样的人。
爱好不分贫富,工作没有贵贱。
我们不应该去切断孩子的喜好,而是陪着他们一起在自己喜欢的路上,走的更宽更远。
尊重那些看起来很“奇怪”的兴趣,去帮助孩子一起探究,一起摸索,才是真正的成就孩子。
今日互动
你家孩子有什么“奇怪”的兴趣?你尊重他的兴趣了吗?你是怎么帮助他发展的?欢迎留言聊一聊。

往期阅读:

月子会所走红:果然有钱真好
父母亲自养娃:再苦再累也不要依赖老人
最划算的投资,还是给孩子买点好书

4岁小姑娘,是《红楼梦》里最苦命的女人

最可怕的教育方式:夫妻拆台,孩子顶嘴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