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消瘰疬丸—散结节
今天给大家介绍一种可以散结节的中成药,叫内消瘰疬丸,很多人可能没听过,而事实上,它已经流传近三百年了,最早出自清代名医顾世澄的《疡医大全》。
先来看一下药物组成。
内消瘰疬丸:夏枯草、玄参、大青盐、天花粉、甘草、白蔹、当归、海藻、海蛤壳、枳壳、桔梗、浙贝母、大黄、薄荷、连翘、玄明粉、生地黄
粗略一看,药味还是比较多的,如果分一下组,看上去是不是会简单明了一些?
第一组:夏枯草、海藻、薄荷,疏肝解郁
夏枯草在冬天出生,长于三春,春天在五行中属木,肝也属木,所以夏枯草得木气至全,非常善于入肝胆经,既能疏通肝经淤滞,又能消散肝经郁火。
海藻能疏肝是因为它在水里的时候,会飘来飘去,这样就具有了柔的属性,能够把坚硬的、有棱有角的变得柔软、柔和。五脏之中,肝脏的火气是比较多的,也是最不柔的,所以肝火比较旺的时候适合吃一些海带啊海藻啊这样的柔软之物。
再看薄荷,《本草新编》里说,薄荷尤善解忧郁。就是说,它喝了以后,能让人开心,能让人从上到下都舒展起来,就像春天的树木一样,可以自由自在地抽枝发芽。
第二组:大青盐、海蛤壳,软坚散结
这两味药的味道都是咸的,咸味的食物或者药物可以软坚,可以散结,就像一把铁榔头,可以把身体里的一些瘤结给破开。
第三组:枳壳、桔梗、浙贝母,行气化痰
枳壳、桔梗善于行气,浙贝母善于化痰,身体里的这些个痰啊湿啊是怎么来的?当然是从气而来。气堵了,气郁了,津液也会走不动,淤在那里,慢慢地就变成了粘稠的痰湿。所以化痰的同时一定不要忘了行气。
第四组:当归,补血活血
气滞久了,不仅容易生痰,也容易生瘀。当归补血活血,它可以把瘀血破开,破开以后把新血引进来,滋养病灶部位。
第五组:玄参、生地、天花粉,滋阴清热
第六组:大黄、连翘、白蔹、玄明粉,通腑清热
湿气会化热,瘀血也会化热,这两组药都是清热的,不同之处在于,前者是下一场雨,让水来灭火;后者是把热导入肠腑,通过大便排出去。
第七组:甘草,调和诸药
这里要特别提一下海藻与甘草,一直以来,中医都有一种说法,叫海藻反甘草。你看甘草,中医管它叫和事佬,对不对,就是说这味药跟谁都能聊得来,跟谁都能和平相处,但偏偏有四种药物除外,海藻、大戟、甘遂、芫花。这四味药和甘草一碰面,就要打起来,人就受不了。而顾世澄却打破了这种“偏见”,其实,这样的组合,历史上也不是第一次出现,比如,汉代张仲景的甘遂半夏汤,里面就用到了甘遂和甘草;再比如,明代陈实功的海藻玉壶汤,同样用到了海藻和甘草。事实也证明,这样的组合,并无不妥,所以这里不必担心相反药物会对身体造成不良影响。
如今长结节的人似乎越来越多,尤其是甲状腺结节,尽管它不痛不痒,但总让人感到不安,这种感觉就像身体里装了一颗定时炸弹,不知道什么时候会炸掉一样,太不好了。
在过去,出现甲状腺结节大多是因为水中缺碘,隋朝的《诸病源候论》记载说,“山居人民,日饮沙水,能使小儿白痴,及生瘿瘤”。这里的沙水,指的就是缺碘的水,而瘿瘤指的就是甲状腺疾病,也包括甲状腺结节。
现在因为缺碘导致的甲状腺结节已经非常少见了,大多是因为肝气郁结,为什么是肝气,而不是脾气肾气,因为肝主疏泄,其中最主要的一个作用是疏泄气机,就是让身体啊一气周流。气一旦郁结,郁久了,那就是一个结。这就好比一根绳子两边一扭,它就有一个疙瘩,摸上去就不那么顺畅了,气血津液走到那里,堵住了,过不去,时间久了,津液变痰浊,血液变瘀滞,气滞、痰浊、瘀血三者一搅合,就像裹面团儿一样越堵越大,有形的淤滞就出现了。这不正好与内消瘰疬丸的成分相合拍吗?
内消瘰疬丸可以治甲状腺结节、乳腺结节,还有颈部淋巴结肿大、甲状腺肿大、乳腺增生等辨证属于气滞、痰凝、血瘀的,都可以一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