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海,居然不知道有个叫“下海庙”的地方
在上海还有个地方叫下海庙?是的,这个“下海庙”是的的确确存在的,而且它就在上海的市区——虹口区昆明路73号。
据当地人回忆,1955年毛主席到上海视察游览黄浦江时,突然向陪同人员提了一个问题:“你们知道上海还有个下海吗?”在场的上海人无言以对,谁也回答不出。毛泽东说:“应该有。” 毛主席的话如同在黄浦江投下大石头,于是上海市开始寻找这个不为人知的下海,还真的在虹口区发现一座叫下海庙的小庙。
据史料记载,下海庙始建于清乾隆年间。从前,这一带多是渔村。渔民出海打鱼,需要祈求神的保佑,便建了这座小庙,奉祀护海女神妈祖。下海庙俗称夏海庙、义王庙。当时,人们找到它的时候,又小又破,是个被人遗弃的地方。
可谁知,它的历史却源远流长,跟上海这座现代魔都的命名戚戚相关。
黄浦江的“浦”,在吴方言区原意是小河,宋代为解决吴淞江泄水能力,在吴淞江两岸,大约每隔五里开通一条进入吴淞江的水道,这种支流水道称为浦。当时,吴淞江现在虹口区海门路一段,南岸有一个浦,称作上海浦。与上海浦相对着,北岸有个浦,叫下海浦。现在的上海命名,就是起源于上海浦。
后来这一带因滨江临海,人流众多,交易繁忙,名气逐渐大了。鸦片战争后,上海发展成世界最大都会之一。而它的比肩兄弟下海走的却是另一条路。因吴淞江河道严重淤塞,另外在苏州河下游开挖一条新河,下海浦被抛弃了。
清末,黄浦江西岸辟为租界,兴建船坞、码头、堆栈、工厂,下海浦渐渐淤塞,到1922年完全填埋了。下海浦变成了街路,只有一座小庙———下海庙,记载着它的往事。
抗战初期,下海庙被日军炮火焚毁,1941年起重新修建。于是,完好无缺的下海庙又出现在我们眼前啦。
1992年1月30日正式开放,恢复为佛教活动场所。目前下海庙建筑面积约为1800多平方米。环境清净幽雅。一进下海庙大门,右边能看到妙香苑,许多游客都会在这里来买几炷香拜拜。
大雄宝殿,高大庄严。在佛教寺院中,大雄宝殿就是正殿,也有称为大殿的。大雄宝殿是整座寺院的核心建筑,也是僧众朝暮集中修持的地方。
天王殿,是佛教寺院内殿的第一重殿。
在下海庙,主要是一群尼师当家作主,但名字也不改成庵堂。
我居然看见在下海庙里也升起了国旗。千百年来,佛教用智慧和慈悲拯救人类普度众生,对此,历届中共领导人不仅高度认同佛教文化价值,而且尊重佛教信仰和基本理念。毛泽东曾经说过:“我们共产党从献身精神上来讲,与佛教有相同之处。共产党就是信仰马列主义这个'佛’,高举无产阶级革命的旗帜,拯救天下穷人脱离苦海。”
如今下海庙已经脱胎换骨,不但是佛教的一个活动场所,也将是虹口区的一个重要旅游景点。上海人是不是又多了一个拜佛之地呀?下次再有人提到“下海”的时候,就不要一脸懵逼了哦。
(以上图片为“牛粪拍手”章国英的摄影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