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钱中的“源手泉”和“泉手源”,注意分辨,别错过精品!
古钱分面与背,现实中偶然会发现一些面背配错的情况,往往很珍稀,在拍卖及其他交易中会有很高的价格。比如,清钱中的“源手泉”和“泉手源”。
1644年清军入关后,在户部和工部设立宝泉和宝源两个中央造币厂,铸造了清代历朝(宣统时期源局除外)钱币。
户部掌管全国疆土、田地 、户籍、赋税、俸饷及财政、铸钱等民生大事,下设铸钱局为宝泉局。宝泉局是当时全国钱币铸造最多的钱局。
户部宝泉局在原东四牌楼街之北,雍正时因鼓铸数量增加,于是分为四厂,均在北京东城区内。宝泉局所铸铜钱缴户部库,这些制钱与银按一定的比例搭配,用作京师官员的俸禄和八旗兵营的军饷。
宝泉局东作厂旧址
工部是管理全国工程事务的机关,下设钱局为宝源局。宝源局在清代隶属于工部钱法堂,为宝泉局的辅助机构,所铸的钱运往工部的节慎库,以备给发各工之用,比如用于工事或者修建军库,有多余的就搭发兵饷、供京官的俸禄等。
由于宝源局为宝泉局的辅助机构,所以历朝宝泉局的铸币量要多于宝源局。清代宝源局旧址在东城区外交部街丁31号的清外务部迎宾馆。
宝源局旧址
“手”一词源自日本。最早是瓷器的术语,中国明代正统、景泰、天顺至正德这一段时期内盛行的以流云为背景、人物故事为主题的青花瓷器,日本陶瓷界称之为“云堂手”。后来延伸成为钱币术语,比如清钱中的“源手泉”就是面文是宝源局风格,背文为满文宝泉,“泉手源”亦反之。
清钱中,顺治钱早期仿照明钱铸造,到顺治十七年(1660年),宝泉宝源局开始铸造背满文式,也就是顺治五式的最后一式,成为了以后清钱铸造的范本。
顺治宝泉宝源本手
顺治宝泉局统一为方头通,宝源局为角头通,可能由于顺治时期钱法严厉,没有发现源手泉或泉手源的现象。顺治以后,各朝代均见泉源局面文借用的现象,现就一些大家认可度比较高的一些泉源局手类说明一下。
康熙源手泉:
宝字为开足贝,为源局特征,背满文宝泉故命源手泉,张伟先生主编的《康熙钱币图谱通考》评为五级(十级制),存世量不多,另此类有泉手源,面文宝字为连足贝,比较常见。
康熙源手泉
雍正泉手源:
雍正早期版式,宝字八足贝,为泉局特征,背满文宝源,所以称为泉手源。此版比较稀见,直径多在28毫米左右,可能为试铸性质。另有雍正源手泉,比较常见。
雍正泉手源(上面为泉局对比)
乾隆源手泉:
乾隆早前版式,面文通字为曲走之,为源局特征,背文却为泉局,称为源手泉,任一民先生《乾隆通宝图谱》评为少见。本人多年也就过手两三枚,不是很好找的版,细心的朋友可以留意一下。
乾隆源手泉
道光源手泉大样:
方头通,道字最后一笔朝下走,有源局大样的味道,所以称为源手泉,此版直径多在27.5毫米左右,存世量比道光宝源大样少,市场价格却没有源局大样高。
道光源手泉大样 直径 27.3毫米
咸丰源手泉:
咸丰源手泉当十 直径40毫米
咸丰源手泉当五十 直径 56.3毫米
此两枚咸丰当十、当五十文字风格一样,称为源手泉,当十直径多在39毫米以上,当五十直径在56毫米以上,在咸丰当十、当五十中属于比较稀见的品种。
同治源手泉大样:
文字仿照源局风格,也有称为祺祥手,尺寸在27毫米以上,非常稀见,应为试铸宫钱性质。
同治源手泉大样(上面为源局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