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慧 | “北元”时期的段元关系

“北元”时期的段元关系——元代云南民族关系研究之五
方慧

元代,云南大理总管段氏和元朝统治者之间关系的演变,是云南少数民族上层和元朝统治者之间关系演变的一个缩影。段元关系的演变,在“北元”时期之间大体经历了宗王统制时期(1253~1273);行省、宗王、大理总管段氏并立时期(1274~1329);段元分域构隙,段氏势力坐大时期(1330~1366)三个阶段,至正二十六年(1366),段元矛盾激化的结果,梁王杀了大理总管段功,从此段梁关系急转直下。段功被杀,已接近元朝覆灭的前夕。顺帝妥懽帖睦尔至正二十八年退出大都,又延续了两年,加上以后的宣光八个年头(1371~1378)、天元四个年头(1379~1382),迄于洪武十五年,梁段相率亡于新兴的大明王朝,这基本上属于云南历史上的“北元”时代,在这短短的十多年里(1367~1382),梁王以孤臣孽子苦守云南,“岁遣使经西蕃统出塞外,达行在所,执臣节如故”。一方面累次拒绝明使的招降,同时还要对付眼前卧榻之旁虎视耽耽的大理总管段氏,奋力支撑着一个北元政权天南片土的危局,处境无疑是很艰难的。这期间依然由梁王匝剌瓦尔密坐镇,统管一切,行省早已形同虚设。大理总管则先后有段宝和段明在任。梁王、段氏和明朝之间,从而展开了一场迂回曲折的斗争。

段梁由相争到相持

段宝,字惟贤,段功之子。据说此人“赋性仁慈,廉清勤俭,卓有父风”,继任时候年仅二十来岁,但赈孤恤贫,很得民心,大概是比较有作为的,而且有较高的文学修养,他为大光明寺住持瑞岩长老智照灵塔铭所篆额“智照塔铭”四字,近年已在大理五华楼发现,今存。段宝和梁王有杀父之仇,自称平章,立于大理,急图报复。梁王也“深虑(段)宝为后患”,“复听谗诛锄段族”,曾遣人刺杀段宝,没有成功,因而兵连祸结,遂不可免。先是梁王遣矢剌平章七攻大理,数数构兵,皆不克,乃由鹤庆知事杨升出面,调和二家。时“两国俱已厌兵,遂从和议”,自金鸡庙分界,南属梁王,北属段氏,力劝息兵,百姓稍宁”。梁王奏升宝为云南左丞。其实这并不是真心讲和,而是此时段梁双方内部都有,自己的难题,仗有些打不下去,所谓“厌兵”,殆即指此。在梁王方面,不但段氏叛命,其余土官也出现了摆脱元朝统制的离心倾向。剑川改复州治的事,就是一例。据载:“元初段氏世衰,高氏迭兴,因请鹤庆为路,而剑川改县属焉,今柳尤充即其治也。元季天下大乱,豪杰蜂起,土酉杨庆擅有其地,要于云南梁王,以县为州,授庆参政兼知州事”。说明梁王是迫于要挟而不得不承认了的,看来这不会是个别的情况。段氏统治下的大理,其局势的混乱也相差无几。据《滇史》说:“至正二十七年,此时天下大乱,处处盗起。有回回剌鲁丁等四十一人,栖大理山谷中,朝夕惟诵经,盗胁之,不从,遂皆遇害。”而段氏竟不闻有何善策。如此等等,应当是段梁不得不讲和的主要原因。当然,双方的兵.力也大体相当,根据当时的形势,谁也消灭不了谁,从此逐步进入了相持阶段。《滇载记》云:“未几明玉珍复侵善阐,梁王遣叔铁木的罕借兵大理”,段宝不许,而且“贻书丑诋之”,“梁王见之,恨宝入骨,后蜀兵中道自引归,竟以安全。”按此事无证,明玉珍至正二十六年二月已先卒,其子明升在位,则或为明升时事。《蒙兀儿史记》却说:“其后明师入云南,梁王遣使奉金印玉书,诣大理乞援,且许尚主。宝衔前仇,不应”云云。把明升的兵说成明兵,但是,不管这一次入滇之兵属于明升还是明朝,段宝没有出兵救援梁王,当是事实。

检王菘本《南诏野史》有一段关于段梁“通好”的记事,原文如下:“梁王伪号宣光十八年,段宝通好梁王,来朝。时有舍兴自元江攻入善阐,梁王惊惧,宝率兵败之。又破石多罗于海口,梁王升宝武定公,制书云:段宝归附而来,忠勤日著,庸示至优之典,以彰同视之仁,父子立功,四征克捷,可谓三代输忠,乃于戎马倥偬之中,干戈纷扰之际,不徒元朝,而且立勋,特奖宝为武定公,尔其不负初心,永保尔爵,以光大尔赤诚于无穷”云。这一段记事,各本《南诏野史》均见著录,而略有异同。今按其中讹舛不一,通篇可疑。首先宣光并不是梁王的年号,亦无十八年的纪年。再者所谓段宝败石多罗于海口,升武定公,制书褒扬云云,都是段实的事,《中堂事记》中宣谕段实之文,已有:“款附而来,忠勤益著,庸示至优之渥,所彰同视之仁,尚修前效,毋负初心。”等语,各本《南诏野史》也已节录之。又《大崇圣寺碑铭并序》武定公段实事有云:“挫舍利畏三十万啸集之师于滇海之上,破释多罗十余万寇抄之众于洱水之滨。有制褒之曰:若段实款附而来,忠勤益著,庸示至优之渥,以彰同视之仁。”取此与上文所谓段梁通好的记事相对照,痕迹显然,不过易释多罗为石多罗而已。这明明是把段实的事,误加于段宝头上。《滇载记》不载,亦足证其说之后起。然则段梁此时实无“通好”之事,也就昭然若揭了。

此外,还可举出一个有力的反证。《增订南诏野史》载:“洪武五年,(段)宝女兄名羌娜,小名僧奴,又名宝姑者,适建昌土官阿黎。先是羌娜绣一旗,至是将嫁,以旗付宝,嘱曰:'母常语我云,尔父为梁王所害,必当报仇,惟望尔辈长大。我闻母言,故绣此旗,已五年矣。今我嫁至夫家,收拾建昌、东川军马,飞报若到,汝急来应,慎勿违焉’。临行又以诗别宝。”试想,这样不共戴天的刻骨仇恨,可谓寝食不忘,怎么会有“通好”,“来朝”的事呢?至于至正三十年刻的摩岩《段信苴宝立常住记》,里面虽有“专乙祝愿圣寿万岁,太子千秋,诸位百官高增禄位,唯愿天下太平,法轮常转,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的话,也不足为段元关系趋向好转之证。因为一则碑上明记:“段信苴宝我奉施释觉真自己本山常住三项,开立碑面”,则似此碑实为释觉真所立并撰文,碑里的话不一定是段宝的由衷之言,有可能只是缁徒们惯用的套语;二则就在立碑的第二年(宣光元年,洪武四年),段宝即派其叔段真自会川上表归附,奏称:“迨至故元,不尚仁义,专事暴残。顺帝已遁北方,梁王犹祸鄯阐。……”请求明太祖“垂怜边境,救䘏一方”。这与一年前碑上说的话是完全相悖的。《大理县志稿》说:“明太祖取燕京,顺帝北遁,蒙古元亡。梁王把匝剌瓦尔密犹据滇,遣使通好于宝,辞甚卑逊。宝许之和而阴使人赉表降于明太祖。”这当然也不过是段宝的支应手段,未必便是本意。但从表文中对元朝的恶语诋毁看来,《段信苴宝立常住记》中祝圣的话,是说明不了段元关系有什么新变化的。

明朝对段梁的离间分化
洪武二年(至正二十九年,1369),两广平,四年(宣光元年,1371),明将廖永忠率伐蜀之师抵重庆,明升出降,夏亡,四川亦告底定。这样,在南方,洪武五年(宣光二年,1372)只有云南一隅还未归明朝的版图,于是取滇之意遂起。这个进程可分为两个阶段,先是劝降,无成,继之以用兵。是年,待制王祎奉使至滇,招谕梁王。诏书说:“蛮夷酋长,莫不称臣入贡,惟尔梁王把都,平章段光,都元帅段胜守镇云南,亦尝遣使告谕,不意蜀戴秦等凭恃险隘,扼绝中道,致使朕意不达尔土。……今因此平送至苏成,称为尔等北使之人,故复使赉诏往谕。”是梁段皆在一律招谕之列,而梁王不从,祎遂遇害。七年(宣光四年,1374),太祖又派入招谕云南,这次的做法却不同了。对梁王和段氏分别颁诏,两通诏书差不多是同时发出的,但内容却有所不同,明显有从中挑拨的用心。其给梁王的诏书说:“惟尔云南梁王把匝剌瓦尔密乃元君遣派,受封西南,孤处遐荒,不谅天意,犹未臣服。以若所为,非贻祸于大理之民,必终毙于大理之手,斯二祸机,必蹈其一,有不可逃。何也?云南土地人民,本大理有,自汉通中国,称臣朝贡,置唐、宋皆受王封,其来久矣。其因尔元灭其王而统其地,因循百年,未复故物,彼时劫于势力,今元祚既倾,天命已革,尔尚据其境土,不思改图,祸患之报,将不旋踵。今特遣尔亲族威顺王子往谕,如上顺天命,下契入心,即奉贡来庭,则改授印章,系仍旧封,群下皆仍旧官,享福于彼。不然,朕当别遣使者直抵大理,依唐、宋故事,赐以王号,合兵加封,悔将无及。……”给大理的诏书则说:“大理在唐、宋时受封王爵,至元削去国名,止称土官,今其国乃元君遣派梁王者主之,未复故封。朕命臣僚议准唐、宋故事,封尔段氏为大理国王,故特遣使先谕朕意。使回,当发印诰,今尔王臣,开国理民,同享承平之福,尔其审之。”两相对照,明朝廷的意思十分清楚,虽然是劝降,但说法迥异。对梁王主要是胁之以威,特别用和大理合兵,一使其两面作战,腹背受敌相挟;对大理则啖之以利,煽动其对元朝和梁王的新仇旧恨,并用封段宝为大理王的口惠笼络之,以绝段梁联合,共同对明的后路,并进而希望引起段梁的火并,收两俱败伤之功,其用心可谓深矣。结果却是,段梁虽没有联合以拒命,但也没有发生如明朝所希望的火并。于是洪武八年(宣光五年,1375),又命湖广行省参政吴云使云南,此行的经过如下;“上谕云曰:'今天下混一,四方宾服,独云南一隅,未奉正朔,朕欲以兵取之,恐劳师废财,重伤吾民,卿能为朕作陆贾乎?’云对曰:'云南恃其险远,故阻声教,臣奉陛下威德,晓以祸福,彼必顺附,若冥顽不从,兴师未晚’。遂遣云行。时元梁王使其臣铁和院等二十余人使漠北,为徐达所获,送京师,上释之,命与云偕行,至云南之沙糖口,铁和院等隙曰:'吾属奉使不达,被执而还,罪必不免。’于是共逼云易服,诈为元使,更制书以给梁王。云不从,铁和院等知不可夺,遂杀之。”这次出使又失败了。和平解决既未可能,明朝决定对云南用兵。
明兵入滇,段梁同归于尽
洪武十四年,太祖派三十万大军由傅友德、蓝玉、沐英率领征讨云南,一路上“势若拉朽”,大败梁王兵于白石江,遂下曲靖向中庆进逼。梁王走投无路携妻子奔晋宁忽纳砦,共赴滇池自杀,而段氏按兵不动,始终没有以一旅之师援助梁王。史载,“初,王师攻云南,大理段明与其下议关唇齿,然世仇,不欲遣兵相援,至闻云南已平,始惧,乃遣都使驰书二帅。”可见段氏还是看到了段梁两家唇齿相依的关系,但由于积怨忒深,矛盾已到了不可调和的地步,所以不愿出兵援助梁王,听说中庆巳被占,明军驻兵威楚,大理已危在旦夕,才遣都使驰书傅友德,往返数回,段氏除表示愿投降外,还要求明朝实践从前许下的诺言,他直截了当地提出:“我段氏纳款,意在封王纳贡”,“请依唐、宋故事宽我蒙段,奉正朔,佩华篆,比年一小贡,三年一大贡。”要求明军不要攻打大理。但傅友德借口段氏没有出兵配合明军合击梁王,对从前许诺段氏投降后封为大理国王的事一口回绝,态度颇为强硬,至责段氏“词旨桀鹫”,因“拘其使,左副将军蓝玉等率师径进。”由于段梁之间“兵连祸结,疲耗多年”,此时的段氏已成为强弩之末,自然不是明军的对手,洪武十五年(天元四年,1382)二月,明军攻克大理,段氏就擒。这样,大理段氏与以梁王为代表的元朝政权同归于尽,云南为明朝所统一。
段氏作为地方势力退出大理地区

段氏自大理国起,历经末、元两代,在大理地区经营数百年,可说是云南最大的地方势力。明军攻下大理后,“(段)明遂就擒,并其二子仁、义至金陵。”明太祖说:“尔(指段明)父宝曾有降表,朕不忍废”,乃授苴仁官雁门卫镇抚,赐名归仁,苴义官武昌卫镇抚,赐名归义。”段氏之世土,至此而绝。明朝对段氏釆取了与元朝全然不同的措施,着意在根除段氏在云南(不限于大理地区)的潜势力,扫清其影响。一方面,把段明及其二子械送京师;同时,对其他段氏亲族也进行了残酷的镇压。据《段氏族谱》所载:元末明初,“兵燹频加,锋镝之余生,不无干强枝弱之虞,寄宦迹于他省,以及出嗣别族,散处各邦者,旧谱阙如。”段氏宗族解到南京后,除段明父子少数人外,“头目尽诛”留在大理地区的也无法立足,或远走他乡,或改名换姓。据大理博物馆的同志介绍,他们在文物普查中发现,明兵灭大理后,不少段氏的宗族后代,为了避免迫害,都已改从他姓了。例如:段氏的一支——段德宽系就曾辗转流徒于山东,本省广西(现师宗、弥勒一带)、施甸、漕涧、景东等地。考明军取大理后即改府,改设流官。据本师江应梁教授的考证,其下的土官共二十九家,计土知州二、土知县一、土主簿一、土典吏一、土经历一、土巡检十八、土驿丞三、盐井副使二、正千夫长二、副千夫长一。其土官皆是对明朝有功的少数民族酋长。值得注意的是,这二十九家土官中只有一家姓段,即云龙州知州段氏。据《土官底簿》载:“段保,本州民,洪武十六年归附。本年十月总兵官札拟本州知州,十七年实授。”增订《南诏野史》说段保是段氏总管之族,王凤文《云龙纪往》却说段保是四川邛州威远县人,少随父流寓云龙,“闻傅友德,沐英已破云南,移兵大理,(段)保乃返,招夷兵四十余人,投沐英随攻大理,大理破,遂入云龙。”“……英以闻于朝,敕赐保云龙州掌印土知州,予世袭。”孰是孰非,有俟续考。即是段保果真是大理总管段氏的宗族,在大理地区大大小小二十九家土官中段姓也仅此一家,而且还是主动归顺明朝,率夷兵随沐英攻打大理有功受封的,这应当是一个例外。从此,统治云南及大理数百年之久的段氏,作为地方势力退出大理地区,销声敛迹。大理地区的历史,翻开了新的一页,云南历史上的民族关系,也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载《云南教育学院学报》1990年第2期,原文注释从略。作者方慧,云南大学教授。
(0)

相关推荐

  • 段梁之争对云南的影响

    赛典赤治滇采取的政治改革措施,对稳定边疆.发展生产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明张洪<南夷书>称:"元世祖虽灭段氏,叛乱者四十余年,得赛典赤敷治,夷始贴服.末年,其俗殷富,墟落之间,牛马成 ...

  • 云南曾独立六百年,朱元璋用了哪些手段,把它重新纳入中华版图

    彩云之南,令人向往.汉武帝元狩年间,彩云现于南中,云南由此得名. 汉武帝南征以来,这块土地被纳入中原王朝.但明代之前,这里长期处于独立.半独立状态. 东晋之后,爨氏家族兴起,独霸云南四百年.唐朝中期, ...

  • 朱元璋派傅友德、沐英、蓝玉平定云南,然后令沐英统兵镇守

    明朝洪武十四年(公元1381)年,傅友德.沐英.蓝玉奉命进军云南,年底进逼曲靖. 傅友德采纳沐英的建议,挥师疾进,不料行至离曲靖数里的地方,突然天降大雾. 明军穿雾而行,到达曲靖附近的白石江. 一会儿 ...

  • 朱明入侵大理之一《包(tong)容(zhan)和欺骗》

    写在前面: 加入了一个南诏史料收集群,群里有大神.但是发言比较多的,是那些比较热心于历史的小孩子,只可惜因为受限于自己民族历史的通史教育,他们发言有些惨不忍睹,想插几句嘴又过于琐碎,于是产生了把历史上 ...

  • 北元时期蒙古骑兵装备

    蒙古骑兵装备,在第二次西征后有了质的改变.这主要体现在重装骑兵比例的明显增加.到了拔都与速不台大战波兰重骑兵时,这种改变尤为明显了起来.退居漠北后,重装备虽然有所减弱,但防护性装备依然大量保有. 蒙古 ...

  • 蒙古简史(3)——北元时期(1368年—1635年)

    1368年,朱元璋建立明朝,攻陷大都(北京). 元惠宗退至上都,继续使用"大元"国号,史称北元. 之后与明朝进行了长达一个世纪的战争. 明人认为明兴代元,元运已终,明朝才是中国的正 ...

  • 北元:政权仅仅维持了几十年,朱棣时期去除国号,一直跟明朝作对

    1368年明太祖朱元璋让身边大将徐达常遇春北伐历时十个月攻克了元大都,标志着元朝在中原统治的权力彻底宣告结束. 此时的元顺帝带着身边的残余部队慌忙逃到了大漠,历史上把这支力量称为"北元&qu ...

  • 天府大道北延线德阳段发现商周遗址和汉代墓地

    9月2日,来自德阳市文旅局消息,在开展天府大道北延线项目中,在德阳境内发现了部分重要遗址和墓地墓葬,出土一批铜器.陶器.陶俑等重要文物. 下一步,文物部门将在履行报批手续后,对部分重要遗址和墓葬开展抢 ...

  • 元朝历史人物——孛儿只斤·也速迭儿(北元第四位皇帝)

    孛儿只斤·也速迭儿(Yisudar,1359年-1392年),北元第四位皇帝,蒙古帝国第十八位大汗.汗号为卓里克图汗. 孛儿只斤·阿里不哥后裔,孛儿只斤·脱古思帖木儿部将,1388年弑君称汗.薄音湖. ...

  • 李升华七律诗 北元

    北元 摧枯拉朽替京畿,虎踞龙盘建五旗. 血里乾坤难有世,史前社稷竟无遗. 登基已不思班马,开国何曾用吕伊. 江北江南皆色目,神州哪处少流离? [注释]读唐李商隐<过故府中武威公交城旧庄感事(武威 ...

  • 明朝开国大将奸污北元皇妃,朱元璋为何对其剥皮,斩杀全族两万?

    里明朝开国大将指的是封狼居胥的蓝玉!但是其实蓝玉不算是明朝的开国大将,他成名时明朝已经基本稳定了.那么,北元皇妃又是谁?是元朝余孽!为什么蓝玉会被明太祖朱元璋剥皮.送往全国展览,同时还有全族两万人被斩 ...

  • 北元与明朝的最后一战,10万元军全军覆没

    1368年朱元璋建立明朝,将元顺帝赶回蒙古高原.回到老家的蒙古政权史称"北元".北元虽然被赶回了老家,但是依然不甘心失败,不断南下侵扰.到了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北元终于尝到 ...

  • 鞑靼、瓦剌、兀良哈是北元分裂出来的游牧集团,他们有什么区别?

    北元,顾名思义就是北徙的元朝.明朝攻占元朝首都大都(今北京)后,朱元璋认为明朝继承并取代了元朝的正统地位(明兴代元,元运已终),所以将迁往漠北的元顺帝残余势力称为"残元".&qu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