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病故,儿子饿死,王朝覆灭,他才是历史上最惨的诗人

作者:阿鱼   来源:长安处处有唐诗
李白杜甫,大唐诗歌的双壁。一个被称为诗仙,一个被称为诗圣。后世人很多都只看到这两人的浩瀚诗才,只看到这两人留下的数不清的名篇名句。
很少人知道,天子呼来不上船的李白,心中济世治国的抱负无处施展;更少人知道,有着“一览众山小”,有着“不废江河万古流”这样豪气的杜甫,实际上是历史上最惨的诗人。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寥寥数笔,写尽了旧社会的腐朽和黑暗。这句出自杜甫的长诗《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而其中还有一段,让听者伤心,闻者流泪。
老妻寄异县,十口隔风雪。
谁能久不顾,庶往共饥渴。
入门闻号咷,幼子饥已卒。
吾宁舍一哀,里巷亦呜咽。
自己的妻子和孩子,在这漫天风雪的恶劣天气下,还寄居在遥远的地方。作为家里的支柱,却无力顾着家庭。等到长途跋涉,终于赶回家的时候,还没进门,就听到了哭泣声。自己的小儿子,在这个饥寒交迫的冬天,被活活饿死。作为一个父亲,竟然无力养活自己的孩子,这是一种怎样的悲哀。
写下这首诗的时候,杜甫已经四十四岁,客居长安十余载,担任的是一个胄曹参军的小官。
盛世大唐在玄宗晚年奢靡享乐的作风下急转直下,内有朝臣贪污骄横,外有边将拥兵自重。百姓受到的租税和征役剥削日益加重。杜甫这种才名在外,又有一官半职在身的人尚且生活如此困难,更不用说当时的百姓了。
所以杜甫中晚年的诗中,大都带有一股沉重悲悯的压抑感。“信知生男恶,反是生女好。生女犹得嫁比邻,生男埋没随百草”,“戚戚去故里,悠悠赴交河”,《兵车行》、《丽人行》、《前出塞》、《后出塞》这些名篇大都出于此时。
1
杜甫的一生可以分为四个阶段,出生富裕的少年时期,逐步成长的两次游历,哀民生之多艰难的乱世时期,以及贫困潦倒的晚年。
公元712年,唐玄宗即位,封建王朝最鼎盛的开元盛世徐徐拉开序幕。也就在这个特殊的年份,杜甫出世了。
杜甫的家世其实特别好,书香门第、世代为官。杜甫的祖父杜审言是唐高宗时的进士,到武则天时期就已经是名声在外的文学大咖,被誉为“文章四友”,官至膳部员外郎;其父杜闲也曾任兖州司马、奉天县令。放到如今,杜甫那就是妥妥的官二代、富二代。
杜甫本人,是当时名动一时的神童,“七龄思即壮,开口咏凤凰”。他看不起那些还在玩泥巴的同龄人,反而爱跟大人们谈论诗文,“脱略小时辈,结交皆老苍”。他伴随着盛世出生,从小受到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思想熏陶,想要像古之贤臣辅佐尧舜那样,辅佐君王,开辟不朽的大唐,“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
2
随着时间的流逝,来到了20岁光景。杜甫再也压抑不住自己对世界的好奇,开始以一个成年人的身份游历世界。
在那个时代,文人墨客最喜欢的事就是游历四方,遇山题诗,遇水行文,和同游者,和古人比一比高低。这事李白干过,杜甫也来了。
开元十九年,杜甫开始第一次外出游历,他过金陵、姑苏,来到天姥山,从江南一带过吴越之地。此时的大唐,国力强盛,是“放荡齐赵间,裘马颇清狂”的浪荡。
时间一晃,来到了开元二十四年(736年),杜甫结束游历,来到洛阳,信心万丈地参加了人生中第一次科举考试。
落败!
没关系,第一次科举失利对杜甫并未造成打击。
才24岁,未来还有无限机会,杜甫很快就收拾好行李,开始第二次游历。此时的杜甫,应该是人生中最轻松快乐的一段时光,遇见了恋人,结识了偶像。
开元二十九年,杜甫与夫人杨氏成婚,筑居于首阳山下。天宝三年,结识了偶像李白,同游齐鲁,谈事论道。名动千古的《望岳》和《饮中八仙歌》都是成于这一时期。

望岳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饮中八仙歌

知章骑马似乘船,眼花落井水底眠。

汝阳三斗始朝天,道逢麴车口流涎,恨不移封向酒泉。

左相日兴费万钱,饮如长鲸吸百川,衔杯乐圣称避贤。

宗之潇洒美少年,举觞白眼望青天,皎如玉树临风前。

苏晋长斋绣佛前,醉中往往爱逃禅。

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

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张旭三杯草圣传,脱帽露顶王公前,挥毫落纸如云烟。

焦遂五斗方卓然,高谈雄辩惊四筵。

上下滑动阅览
3
玩也玩够了,到了而立之年的杜甫也准备继承家业。祖父是大官大文豪,父亲官职也不小,杜甫想着自己怎么也得做个大官。
746年,踌躇满志的杜甫参加了第二次科举。这次科举,就闹出了历史上著名的“野无遗闲”闹剧。时任宰相的李林甫,为了讨好玄宗,说天下有才华的人都已经被陛下发现了,导致这次科举无一人被录取。
此时的杜甫已经35岁了,“致君尧舜上”的抱负理想在奸臣的阻挠下变得遥遥无期。杜甫悲愤,由此开启了人生中最灰暗最迷茫的第三个阶段。
杜甫的出生伴随了大唐的盛世的开启,杜甫的低谷同样伴随着盛世的落幕。玄宗皇帝老了,沉迷酒色,醉生梦死,曾经如日中天的大唐开始风雨飘摇。
在杜甫这个人生中重要转折的时期,家里又传来噩耗,父亲因病去世了。杜甫的前半生,家境富裕,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有着父亲的支撑。整日游乐写诗的杜甫,哪懂如何挣钱养家。父亲的倒下,开启了杜甫的漂泊生活。
时间一晃,来到了751年,杜甫客居长安已经十多年了。满腹才华的杜甫终于等到一个机会。天宝十年正月,玄宗皇帝准备举行祭司太清宫、太庙和天地的三场祭司大典。
杜甫苦思冥想,细细雕琢,连献三篇《大礼赋》,才华得到了玄宗的赏识。哪怕最后只是得到一个看管兵器的小官(右卫率府胄曹参军),多年为官的目的还是实现了。
官太小,俸禄低,在城里上班的杜甫选择把家安在了郊区,生活若是这样也能勉勉强强一直过下去。
直到755年的冬天,一场大雪,将杜甫隔在城里。雪停之后,杜甫赶往家中,遭遇了人生中最大的悲剧。如果说父亲的病逝还算正常儿送老,这一次,是真正的“白发人送黑发人”,自己的小儿子活活被饿死。杜甫一时间悲愤一绝,就写下了那篇流传千古的《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4
杜甫人生的晚年,是穷困潦倒的,是漂泊不定的。此时诗人就像乱世大浪中的一叶小舟,身不由己。此时的大唐,安史之乱爆发,大唐变得支离破碎,所以才有“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的感慨。
心灰意冷的杜甫辞去了官职,带着家人一路南下。此时的杜甫,才真正开始走入到人民群众中,才真正无愧于“诗圣”之名。
反映民生疾苦的“三吏三别”,拖着残喘之躯登上岳阳楼,留下“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的感慨,陋居草屋之中,写下了《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的千古名篇。
一代诗圣,最后就这样死在了湘江上一艘小船上,连安葬的钱都没有。这就是杜甫,伴随盛世而生,又亲眼目睹盛世支离破碎的杜甫,经历过家国之痛的杜甫。
家国不幸诗家幸,杜甫用一生见证了大唐的起落。杜甫这辈子,报国无门、前途无望、幼子饿死,面对这样的打击,他仍坚守着内心的那一点光明。就像萤火虫一般,发出微弱的光,照亮自己,照亮他人。

版权声明:文章源于长安处处有唐诗,本文经授权转载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