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书原创)大唐故事之浮沉人生之摩诘黄昏(之一)

古人说:“颜足行世偏倚才”。

翻译过来就是“有些人明明可以靠脸吃饭,却偏偏要靠才华”。

话说大唐开元二年,即公元七百一十四年,正值李隆基时代的开元盛世,全国上下歌舞升平、祥和融洽,简直就是万邦来朝、唯我独尊,完完全全的大国气象。

有一年仅十五岁少年,背上古琴一把,腰间狼毫一只,包里文具一套,从蒲州(山西永济)出发,历经数月,跋涉了四百余里,终于站在长安城的门楼下。他仰望着门楼上气派的殿宇,心里默默的念了一声:“帝都,哥征服你来了!”随即涌入人流。这个背影,似乎平凡得不能再平凡。

而这一年,作为后面盛唐奇迹重要的文化代表,年仅十三岁的李白还在青城山读书练剑、爬树捣蛋。年仅两岁的杜甫还在母亲的追逐下满屋跑,逃避喂饭。至于白居易,其父母亲都还没有出生。

两年之后,即公元七百一十六年,这位十七岁的少年参加当地游园活动之后,很随意地发了一个朋友圈《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此处敲黑板:所谓山东,并非今山东省,而是华山东面),并被《大唐文学》编辑转载: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虽只二十八字,不料一鸣惊人。就凭这一首诗,就凭其中一句“每逢佳节倍思亲”,这位少年震撼了整个帝都,也震撼了整个大唐文坛。他开始在盛唐伊始的时候以少年才子之姿,独步天下。

天空一声巨响,老子闪亮登场。

他,就是王维。他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青年才俊。

虽然有些书上对一些神童吹得很厉害,但年轻成名的古人并不太多。说不多呢,也有几个。

在王维去世三十八年之后,大唐贞元十五年,即公元七百九十九年,二十七岁的白居易一举通过大唐最高公务员考试,在参考同学十七人中,是最年轻的一个。他自我感觉非常良好,然后按捺不住心中的喜悦,特意登上大雁塔,签名留念,叫人把名字刻在砖头上,还发了一个相当傲娇的朋友圈(丫的似乎只有两句):

慈恩塔下题名处,十七人中最少年。

意思很直白:“这十七个人都很牛逼啊,可我是最年轻的。”

得意之余,他已经忘记了,早在五十九年前的大唐开元八年,即公元七百二十年,李隆基开科取士,年仅二十一岁的王维就已经高中状元。

但王维没有把年龄这个事情当作炫耀的资本,那是相当的低调。他知道在自己之前,有唐高宗显庆元年(公元六百五十六年)的苏瑰,还有咸亨四年(公元六百七十三年)的郭元振,他们考上状元时,都不足十八岁。

当然,大唐牛人很多,还有更牛逼的。在王维之后,有唐宣宗大中五年(公元八百五十一年),出了一位科举制度时代最年轻的状元莫宣卿,高中时只有十七岁。

这三位年轻固然年轻,状元也确实是状元,确实木有掺假水。然鹅,好像历史上没有留下多大印象,似乎只是一个名字和荣誉而已。

王维的光彩,早已盖过了他们。

从来职称、地位、荣誉和成就不能划等号。中国历史很奇特,太多的“状元”空有名声,却毫无卵用,根本没有产生什么价值,仅图一时之名,然后泯然众人。反而很多落榜举子,取得了极好的声誉,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怕年代太久,记不住。我们随便举点清代的栗子。

现在上菜,共有两组名单,请按照印象选择。

第一组名单:傅以渐、王式丹、毕沅、林召堂、王云锦、刘子壮、陈沆、刘福姚、刘春霖。

第二组名单:李渔、洪升、顾炎武、金圣叹、黄宗羲、吴敬梓、蒲松龄、洪秀全、袁世凯。

有木有感觉第二组名字很熟?这一群人,要么是大官,要么是文豪,即便是特么个反派,也给人印象深刻,至少在历史上大写了一段。

可是,在当时,第一组名单当中的人是辉煌显赫得飞起,上至皇帝,下至平民,众星捧月,万人景仰,因为他们全都是科举状元。而第二组名单中的人物却寂寞孤独,郁郁寡欢,门庭冷落,无人问津,因为他们全是落第秀才。

历史很皮,鬼知道经历了什么,这些状元我们反而不认识了。

话题扯远了,现在扯回来。

纵观整个大唐二百八十九年的江山岁月,前后共有状元一百四十一位。其中,最出名的,只有三个,分别是王维、柳公权(书法家的名号远远超过其太子太保的政治地位)、郭子仪(驰骋沙场,军功显赫,力挽大唐帝国于不倒)。并无第四,王维是其中之一。

大唐不是还有好几个大诗人吗?难道不是科班出身?

这个问题问得太有水平了。

先说诗仙李白。他根本就没有资格参加科考。他出身不好,老祖宗是流放的罪犯,老爹还是不法商人。出身这样的家庭就彻底被挡在高考门外了。

再说诗圣杜甫。他倒是可以参加科考,但运气极差,屡次不中,沦为资深落榜生。

再说诗魔白居易。他成绩很一般,最后不得不玩起了高考移民,托关系走后门,将户口迁到安徽去考试。

能排名靠前的大咖,大约没有更多了。

少年成名,科班出身,年轻状元,名扬后世——这就是王维——不服不行,这特么彪悍的人生,不需要过多的解释。

然鹅,不解释,怎么让人懂得起?这些,只是开始。

这篇文章不好写,有点打脑壳。我想顺便捋一捋唐代诗人的关系网,结果一弄不打紧,彻底蒙圈了……然鹅,自己点的题目,再难也要吃下去。欲知下文情况,点击右下角小心心,在写……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