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画鉴赏的四个层面

首先是对题材内容的鉴赏,因为题材内容涉及历史与现实,它本身也有低俗和高雅、有益无益之分等。“文革”后我们批评过以政治为背景的“题材决定论”,现在画画自由了,但自由的选题未必都好,对那些迎合市俗、低俗趣味的作品,我们要保持批评的态度。

其次是风格鉴赏。对绘画而言,这是更为本质的东西。风格是含意丰富的概念,它不仅跟题材内容有关,也与相应的形式技巧、材料工具有关,同时还反映着人的气质、趣味甚至人品,所以有“风格即人”“画品即人品”之说。中国画论对风格的概括,更多是一种形容和体悟,要恰当地体悟风格,就必须真正看懂作品。这是当前难点。现在大家都在满足一种风格化的东西,但风格与风格化不一样,风格是一种生命,风格化是风格的僵化甚至死亡状态,是没有生殖力的自我重复。史论如果辨别不出风格与风格化的不同,就不能做出恰当的分析与判断。一些画家在找到一种风格并得到市场认可后,就不敢再改变它,不再进行新的探索,不再追求创造性和心灵的表现了。这无异于艺术的自杀,是很悲哀的事。

《韩熙载夜宴图》

再次,除了风格化问题,还有格调问题。我在一次研讨会上说过,当代中国画在格调上存在的问题是“写意画恶俗,工笔画甜俗”。格调的品鉴是书画鉴赏最重要的方面。“格调”这个概念,我所见最早的是唐代的诗歌评论,古代画论用“格调”一词并不多。它更多用的是“画品”“画格”,“品”“格”即等级,如“神、妙、能、逸”或者“逸、神、妙、能”等。古人都把能品即单纯技术性的东西放在最低,而最高的品“逸”或“神”都是精神性的,有点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神秘意味。

格调可以说是精神品位,其中最主要的是道德人格,这就最终把美归于善的范畴。这一点与西方一些美学家如康德的主张有一致之处。当然,把“品”或格调说得过于玄妙不好,但确实有精神品位这个东西存在,在传统画论中它是最后的标准、最高的价值,格一低就什么都不用说了。在鉴赏中,格调比风格更难把握。你可以说风格各有特点,如苍茫、清润、淡雅等,但很难说谁高谁下;格调、品位就是要区分高下,区分雅俗。现代的雅俗标准应当有别于古人的雅俗标准,但雅俗标准也有继承性。对于美国式的现代大众文化,我们不能一味地接受与推崇,甚至自觉不自觉地用它的方法与标准衡量中国画,在这方面,我们有许多事情可做,也有很多理论问题可探讨。

明代 陈洪绶《品茶图》

最后,笔墨问题。有人认为,判断题材、风格、格调的高低雅俗,还不是很难的,最难的是看笔墨。确实,中国画中的笔墨不仅形态丰富,背后的东西也太多,面对它仅仅有感受是不够的,还需要很多知识。比如要懂笔墨传统,知道所面对的笔墨与什么笔墨传统有关;比如要了解艺术家的个性,才能更准确地把握所面对的笔墨性格等。

可见鉴赏笔墨的确有难度。首先要有观看经验的积累,有没有这个积累,以及积累是否深厚,是很不一样的。面对作品的时候,要靠直觉的把握,也要靠理性的比较。人的喜好各有不同,但面对同一作品,还是有相对统一的标准存在,你可以喜欢吴冠中的画,但你不能说他的笔墨如何如何好;你可以不喜欢黄宾虹的画,但你不能说他的画缺乏笔墨功力,如此等等。关键是要看得懂笔墨,对它有真切的感受丰富的经验,有进行比较的知识修养与能力。

沈心海 《东坡先生品砚图》 立轴 纸本 己酉(1909年)作

用现代语言解释笔墨,可以说,笔墨是中国画所独具的语言形式。它是用毛笔醮着水墨在纸绢上写画,因摩擦、阻力以及水分渗透的不同所形成的一套程式化的、变化无穷的方法。笔墨是技术手段、技巧系统、中国画塑造形象与表达情感意趣的特殊方式,它与作品的精神融为一体,可以体现作品的风格、格调。笔墨还促生一套与它的实践相对应的概念与理论。

既然笔墨是中国画的语言方式,是否就意味着凡被认定为中国画的,就一定是有笔墨?对当代中国画而言,确实存在“有没有笔墨”的问题,也确实存在不讲笔墨、把笔墨因素完全排挤掉的中国画。但这个问题并不重要,在中国画多元化的今天,可以有只讲造型、装饰甚至观念而不讲笔墨的中国画。对讲究笔墨的中国画,重要的是笔墨如何,即是好还是不好,高还是下,雅还是俗。古人提倡“如锥画沙”“如折钗股”“如屋漏痕”,反对“邪、甜、俗、赖”,黄宾虹提倡“一波三折”“刚柔得中”“浑厚华滋”,反对“枯梗”“柔糜”“江湖”“市井”,谈的都是笔墨的优劣高下问题。

顾炳鑫《钟馗拔剑斩妖图》

笔墨中有两个重要的东西,一个是力感,一个是韵味。力感和韵味与造型、色彩结合在一起,不完全是单提出来的东西,但画家在作画过程中,观者在鉴赏过程中,可以感觉到它。力感主要靠笔来表现,韵味主要靠墨表现,这当然是相对的,用笔也有韵味,用墨也有力感,笔与墨的结合可以形成无穷尽的“力的样式”和“韵的样式”。如画论中常说的曲直、方圆、轻重、薄厚、疾徐、干湿、浓淡、刚柔、老嫩、光涩、生熟等等。它们因笔与笔的关系、笔与墨的关系、笔与材料的关系而不同,因画家的习惯、技术、创作心态等各种因素的不同而不同。在古代,笔墨的评价标准,一是围绕力和韵的技艺层面,即“妙”和“能”的层面;二是围绕它们的价值层面,即“神”和“逸”的层面。对今天的中国画而言,技艺层面的标准仍是有效的,精神层面的标准部分有效,部分需要变化。笔者《笔墨论稿》一文中谈到这些问题,可以参考。

秦嗣德 《雪域红霞》 136X69cm 2014年

当然,每个画家的笔墨特点都相对固定,画家们多靠习惯的方法作画,容易重复甚至有千篇一律的感觉,不像西画那样有着面对实物的直接性、生动性。事实上,笔墨本身是程式化的,没有程式就没有好的笔墨。齐白石的虾,须怎么画、壳怎么画、壳里的肉怎么画,大体是一定的,只有有了一定的程式,知道每一笔该怎么画,画家才能把握得好。如果每一次都看着对象一笔笔对着描,他就永远没有好的笔墨。创造程式更不容易,达到像齐白石画水族那样程式和造型的统一,就更难。但程式本身有两面性,程式化的笔墨学起来相对方便,也确实容易被自己和别人重复,而重复就容易僵化。出色的画家,有程式但不死守程式,能在程式中求变化。齐白石画虾程式性最强,但他画虾的程式一直在变,总有新的东西,这就是大画家在笔墨上不同的地方。黄宾虹的山水也是如此,乍一看似乎是在重复自己,细看却不是,如果你能看进去,会感觉到它是千变万化的。

(0)

相关推荐

  • 张泽石|从“一画论”谈中国画的笔墨问题

    黄宾虹说:中国画舍笔墨而无他. 笔墨是中国画最基础的问题,也是最高级的问题,画家画到最高级别也是在讲究笔墨. 尤其是初学者,一定要注意笔墨,怎样运笔.怎样行笔.怎样执笔,都有一个大概的定式,然后按照这 ...

  • 师恩钊的新北派山水

    师恩钊是当代中国新北派山水的代表画家. 清代沈宗骞<芥舟学画编>说:"南方山水蕴藉而萦纡,人生其间得气之正者为温润和雅,其偏者则轻佻浮薄.北方山水奇杰而雄厚,人生其间得气之正者为 ...

  • 龚雪青工笔画鉴赏,四张作品,绝对精品!

    龚雪青,河北省任丘市人,职业画家,别署九墨堂主人.现为河北省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工笔画学会会员,沧州地区美术家协会理事,河北美术学院客座教授. 出版个人著作: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工笔荷花博古 ...

  • 四个层面十二个维度,帮你全面解析企业文化的独特价值

    导读:在从事文化咨询的这些年中,我被问到的最多的一个问题是:"周老师,企业文化确实非常重要,但是到底有什么作用呢?"这很难用一句话说清楚,那今天,我就从4个层面12维度,帮你深度解 ...

  • 人力资源管理的四个层面

      在当前的网络经济和高度竞争的知识经济时代,企业紧缺资源已经从"资本短缺"向"知本短缺"过度,一个精才带动一片产业,一个败才毁掉一个企业的事情屡见不鲜.所以, ...

  • 论黑松盆景审美特征与艺术鉴赏(四)

    作者:薛以平 意境美. 盆景是立体的画,无声的诗,黑松盆景意境鉴赏应从诗词.绘画中汲取营养,从诗情画意中寻找灵感.诗情画意是盆景的本质特征,主要靠形.神.意来表现. 众所周知,艺术的表现总是有限中的具 ...

  • 丁俊发:供应链管理的一个定义,两个关系,三个维度,四个层面,五种方式,六个保障,七个结论

    "一个定义"--供应链实际上就是用信息化手段把一个企业.一个城市.一个产业.一个国家上下游物质和非物质的资源加以整合与优化的一种网链结构,它是一种组织方式和一种商业模式的变革,组织 ...

  • 中国画二十四画品

    <二十四画品>是清代黄钺撰写的画论著作.二十四品指画作的气韵.神妙.高古.苍润.沉雄.冲和.淡远.朴拙.超脱.奇僻.纵横.淋漓.荒寒.清旷.性灵.圆浑.幽邃.明净.健拔.简洁.精谨.俊爽. ...

  • 四个层面为你全面解读米家新风空调:能耗低、性价比高,稳了

    时间来到4月份,北方有些地方还穿棉衣戴棉帽,而南方已经开始光着膀子吹风扇了. 这不,解决炎夏的"神器"就迎来了一个新的面孔--来自米家的新风空调系列,在友商已经推出几款迭代的新风空 ...

  • 四个层面解读《忠爱无言》,为何会比《忠犬八公》更打动人?

    我从小就喜欢狗,所以从调皮捣蛋的<101真狗>到不断轮回的<一条狗的使命>,关于狗的电影能看到的基本都看了,谈宜之导演的这部<忠爱无言>自然是更不能错过,当年的&q ...

  • 朱大鹏中国画作品展(四十八)

    中国各个省份对对联您见过吗? 天南海北偶遇:贵乡何处? --出个对子您就知道了!有趣吧? 西藏上联:雪域春秋"扎西德勒": (典型的西藏景色,雪域两字完全可以概括:扎西德勒是祝福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