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老中医盛国荣经验集【痹证】

发表者:赵东奇

痹症乃顽固性疾病,有的病情缠绵数十年。对痹症的治疗须突出辨证论治,并结合内外夹攻,方能收到事半功倍之效。盛氏治疗痹症采用十法。

(一)祛风宣痹法

适用于肢体关节疼痛,游走不定,关节屈伸不利或见恶风发热等表症,舌苔薄白,脉浮,症属行痹者。常用药物有:防风、羌独活、细辛等,尤喜用防风、细辛。防风性味辛甘温,功能发表祛风,胜湿止痛。李杲说:“防风,治一身尽痛,随所引而至,乃风药中润剂也。”细辛性味辛温,《本草经百种录》说:“其疏散上下之风邪,能无微不入,无处不到也。”现代药理研究:二药均有解热镇痛作用,而细辛的镇痛强度与安替匹林相似。临证尚根据痹症所涉及的部位加减,头部加羌活、藁本;项颈部加葛根;上肢加桑枝、桂枝;下肢加一条根、牛膝;胸背部加郁金、枳壳;腰部加续断、狗脊。病例:周某,男,29岁。手脚关节游走性疼痛一年,加剧二月,二周前咽痛、齿痛,口腔溃疡,口干,纳少,二便正常,舌淡红苔薄白,脉浮缓。证属行痹,投予祛风宣痹,清热通络。处方:桑枝20克、防风10克、羌活10克、连翘10克、黄芩10克、细辛3克、薄荷4克、甘草4克、生姜3片。服药3剂,咽痛、齿痛已愈,手脚关节疼痛减轻,于上方去连翘、生姜加秦艽10克,续服6剂,诸症均失。

(二)散寒逐痹法

适用于关节疼痛较剧烈,痛有定处,遇寒加剧,不可屈伸,痛处皮色不红、不热,苔白滑,脉弦紧,症属痛痹者。常用药物有:桂枝、川乌头、花椒及三虫丸(自拟方:全蝎20克、蜈蚣10克、蕲蛇30克,与大米共炒微黄,去大米,研细末,装入胶囊,每粒0.5克,每次服4粒,一日服3次)。盛氏喜用桂枝、花椒,乃因桂枝不仅擅长发汗解肌,更具温经通脉。《本草疏证》说:“凡药须究其体用,桂枝能利关节,温经通脉,此其体也。”花椒辛温,除温中散寒之功外,其除寒湿,止痹痛之力尤著,《本经》云“达骨节皮肤死肌,寒湿痹痛”。病例:郑某,男,60岁。膝踝关节疼痛10余年,四处求医,效果不著,几失信心。近半年症状加剧,行走不便,由其子偕行求治。视患者颜面浮肿、黧黑,双下肢呈凹陷性浮肿,尿频量多,大便溏薄,神疲纳少,口不干,舌淡胖苔白腻,脉沉紧。证属寒痹,治宜温经散寒,逐痹止痛。处方:制川乌10克、防己10克、当归10克、黄芪20克、赤小豆20克、花椒8克、羌独活各6克、细辛6克、甘草4克,水煎服。并嘱配服三虫丸,每次4粒,一日3次,外用自拟风湿驱痛膏(方见后)贴患处。经内外并施,一周后,疼痛锐减,浮肿渐消,于上方去细辛加苡仁、白芍各15克,又服半个月,肿消痛止,行走自如,随访一年,未再复发。

(三)清热胜痹法

适用于关节疼痛,局部灼热、红肿,得冷则舒,痛不可触,活动不利,小便短赤,大便坚或秘结,舌苔黄燥,脉滑数,证属热痹者。常用药物有:忍冬藤、地龙干、石膏、知母等。盛氏喜用忍冬藤、地龙干,二药均性寒,具清热通络之功。《医学真传》云:“夫银花之藤,乃宣通经脉之药也,通经脉而调气血,何病不宜。”《纲目》说地龙“性寒而下行,故能利小便,治足疾而通经络也”。唯二药性味平和,对热痹者须用较大剂量,一般为15~20克。病例:殷某,男,55岁。二月前着凉后,右手肘关节红肿疼痛,触之灼热,活动受阻,口干纳差。证属热痹,治宜清热化湿,疏风通络。处方:忍冬藤30克、桑枝20克、地龙干20克、石膏20克、滑石20克、黄芩10克、知母10克、羌活6克、乳没各6克、甘草4克,水煎服。6剂后,肘关节疼痛减轻,然局部仍红肿痛,二便通畅,舌脉同上,上方去石膏加蚕砂15克,防风6克、续服10剂,诸症均失。

(四)化湿除痹法

适用于关节重着,肿痛有定处,肌肤麻木不仁,肢体困重不舒,舌苔白腻,脉濡缓,证属着痹者。常用药有:蚕砂、秦艽、苍术、苡仁、海桐皮等。盛氏喜用蚕砂、秦艽,二药除能祛风除湿外,尚有和血活血之功。《本草求原》云:“蚕砂为风湿之专药,凡风湿瘫缓固宜,即血虚不能养经络者,亦宜加入滋补药中。”《本草正义》说:“秦艽,约而言之,外通经隧,内导二便,是其真宰,而通络之功,又在理湿之上……仍与防风、羌独等味异曲同工耳。”现代药理研究:蚕砂含多量维生素B及13种氨基酸;秦艽具有抗炎作用,其所含的秦艽碱甲能减轻鼠的“甲醛性关节炎”。病例:刘某,女,51岁。自诉手脚关节及背部疼痛,尤以右肩及肘关节为甚,晨起手指关节肿胀,屈伸不灵,肢体沉着困重,神疲倦怠,腰酸,纳差口粘,小便浑浊,大便溏薄,一日1~2次,舌淡胖苔白腻,脉濡缓。证属着痹,法当健脾化湿,祛风通络。处方:秦艽10克、防己10克、桑枝10克、苍白术各10克、蚕砂20克、苡仁20克、茯苓皮30克、滑石30克、甘草4克,水煎服。并嘱以自拟外用蠲痹方(方见后)炒热敷患处。服药10天后,肩及肘关节疼痛锐减,肢体轻舒,尿长色清,然仍困倦,纳少,于上方去桑枝、滑石加党参、砂仁各10克,以增强健脾理气之力,续服半个月,诸症均失,纳增神旺。

(五)利水渗痹法

适用于着痹患者,而水湿潴留,颜面及四肢浮肿,肢体肿胀困顿,大便溏薄,舌淡体胖齿印,苔厚腻或滑,脉沉滑或沉细。常用药物有:赤小豆、防己、桑枝、茯苓皮、猪苓、泽泻等。盛氏喜用赤小豆、防己、桑枝,三药祛风除湿外,尚有利水之功。《食性本草》说赤小豆“坚筋骨,疗水气”;《长沙药解》云“手足挛急,关节肿痛之症,悉宜防己”;《本草备要》说桑枝“利关节,养津液,行水祛风”。现代药理研究:汉防己总碱及甲素、乙素、丙素均有镇痛作用,其中甲、乙素对大鼠甲醛性关节炎均有一定消炎作用。病例:吴某,女,52岁。患者形体虚胖,双下肢酸痛麻木,浮肿按之凹陷已2~3月,腰膝酸软,纳呆寐差,尿频数量少,大便不实,舌淡胖齿印,苔白厚,脉沉细。证属脾失健运,水湿潴留阻络,治当健脾利水,化湿通络。处方:桑枝20克、黄芪20克、桑寄生20克、赤小豆30克、茯苓皮30克、防己10克、苍白术各10克、猪苓10克、泽泻10克、甘草4克,水煎连服半个月。溲清便实,纳增寐酣,左下肢肿痛顿减,浑身自感轻松,继以济生肾气丸以巩固疗效。

(六)活血蠲痹法

适用于痹症日久,瘀血内停,关节疼痛顽固不愈,入夜尤甚,或关节肿大变形,活动不灵,或局部青紫瘀斑,面色晦暗,舌质青紫或有瘀斑,舌腹静脉怒张或腭粘膜征阳性,脉沉细涩。常用药物有:乳香、没药、桃仁、红花、三七、穿山甲等。盛氏喜用乳香、没药及穿山甲。盖乳香、没药皆入肝经,均具活血散血、消肿止痛之功,临证二药多相辅为用。近贤张锡纯说:“乳香、没药,二药并用,为宣通脏腑,流通经络之要药……又善治风寒湿痹,周身麻木,四肢不遂。”穿山甲善搜风活络,“除风痹强直疼痛,通经脉”(《纲目》)。张锡纯说:“穿山甲,味淡性平,气腥而窜,其走窜之性,无微不至,故能宣通脏腑,贯彻经络,透达关窍,凡血凝血聚为病,皆能开之。”病例:裘某,女,55岁。**连及下肢疼痛两年,时发时辍,入夜尤甚,麻木不仁,腰酸痛,屈伸不利。经肌阻抗血流图检查:双下肢血管痉挛,供血不足。舌红晦瘀斑,苔薄白,舌腹静脉征Ⅱ度,脉沉细涩。证属气虚血瘀,络道不畅,治宜益气活血,通络祛瘀。处方:黄芪20克、桑寄生20克、穿山甲15克、鸡血藤15克、赤芍15克、当归6克、桃仁红花各6克、乳香没药各6克、甘草4克、水煎服。嘱配服三虫丸,每次2粒,日服3次。服药10剂,疼痛均减。嘱以圣愈汤送服三虫丸,每次1粒,日服2次,再服半个月,病情稳定,随访一年,未再复发。

(七)温经通痹法

适用于寒湿、痰凝瘀滞络道,经脉循行不畅,症见肢节挛痛,不能屈伸或局部麻木不仁、冰冷不温,患部漫肿,不红不热,或兼有咳痰稠粘,舌淡胖苔白滑,脉沉滑或细紧。常用药物有:附子、白芥子、鹿角霜、炮姜等。盛氏喜用附子、白芥子。因附子辛甘热,具有回阳温经,散寒除湿之功。《本草汇言》云:“附子,回阳气,散阴寒,逐冷疾,通关节之猛药也”。白芥子辛温,功能温中散寒,通络止痛。陶弘景言“御恶气暴风,毒肿流四肢疼痛”。现代药理证明,白芥子能使肢血管显著扩张,对甲醛性及蛋清性踝关节肿有明显的消炎作用。附子有毒,虽经炮制后毒性减弱,如用量较大,还是应先煎为妥,每剂用量一般在6~10克。病例:谢某,男,38岁。双下肢僵硬不利,右脚背麻木不仁,局部皮温低下,走远路则患部肤色变苍白、疼痛,冬天加剧,经某医院检测,甲皱微循环:管袢模糊不清,红细胞明显聚集,血流速度缓慢。患部触诊趺动脉不跳,诊断为脉管炎。患者平素胸闷,痰多色白,腰酸,口不干,二便正常,舌淡胖苔白厚腻,腭粘膜征Ⅱ度,脉细涩。证属痰湿寒凝,瘀阻经隧,血脉运行不畅,治宜温经化湿,益气通痹。处方:黄芪30克、鹿角霜30克、桂枝10克、制附子10克、白芥子10克、赤白芍各10克、炮姜6克、甘草4克。水煎送服三虫丸,每次4粒,一日3次,并嘱患部外敷自拟风湿驱痛膏。双管齐下,内外治,经一个多月治疗,症状明显改善。后嘱以高丽参、鹿茸、藏红花炖血肉有情之品以调养而病愈。

(八)养气血舒筋法

适用于痹症日久,风寒湿邪未净而营卫气血空虚,治疗应以益气养血为主,祛邪舒筋为辅。《类证治裁·痹症》说:“诸痹,良由营卫先虚,腠理不密,风寒湿乘虚内袭。正气为邪所阻,不能宣行,因而留滞,气血凝涩,久而成痹。”盛氏常选用参芪益气,四物养血,尤喜用鸡血藤一药。《现代实用中药》说鸡血藤“为强壮性之补血药,适用于贫血性之神经麻痹症,如肢体及腰膝酸痛,麻木不仁等,有活血镇痛之效”。现代药理研究:丰城鸡血藤酊对甲醛性关节炎有显著疗效。病例:廖某,女,60岁。形体虚胖,面色不华,右侧手脚关节酸楚、麻木10余年,每于劳累或阴天时加剧,头晕,心悸,腰膝酸软,久蹲站立则目眩,纳差,夜寝惊惕,舌淡胖齿印苔少,脉细弱。证属气虚血亏,经隧失养,治宜益气养血,舒通筋络。处方:党参15克、黄芪15克、鸡血藤15克、熟地10克、天麻10克、川芎10克、当归10克、赤白芍各10克、木瓜10克、苡仁30克、甘草4克。连服20剂,诸症均失,嘱服十全大补丸以巩固疗效。

(九)滋肝肾通络法

适用于痹症日久,肝肾虚损,筋脉为之不利而症见头晕目眩,耳鸣腰酸,筋骨不利或动则关节作响等。常用药物有:桑寄生、续断、杜仲、牛膝,三药均入肝肾经,滋补肝肾,尚有通调血脉,通利关节之效。《本经逢原》说:“寄生得桑之余气而生,性专祛风逐湿,通调血脉。”《本草蒙荃》云:“川续断与桑寄生气味略异,主治颇同,不得寄生,即加续断。”盛氏认为二药同用,具有相辅相成之效。《本草经疏》说:“牛膝,走而能补,性善下行,故入肝肾,主寒湿痿痹,四肢拘挛,膝痛不可伸者,肝脾肾虚,则寒湿之邪客之而成痹……此药性走而下行,其能逐寒而除痹也必矣。”病例邢某,女,39岁。腰骶部及左**连及左下肢酸痛10多年,活动不灵,不耐久立或久坐,伴头晕目眩,耳鸣,心烦易怒,月经量少色淡,白带盛,夜尿频数,舌淡红苔光,脉细弦。证属肝肾阴虚,筋脉失润,治宜滋养肝肾,煦润筋骨。处方:桑寄生20克、熟地20克、枸杞20克、续断10克、牛膝10克、杜仲10克、木瓜10克、白芍15克、狗脊15克、甘草4克,水煎服。并处予自拟外用蠲痹方炒热敷擦患部。内外并用,一个月后,诸症均减,继以左归丸常服以巩固疗效。

(十)外用驱痹法

痹症每多致使关节筋络疼痛酸楚,活动受阻,常给患者日常生活带来诸多痛苦和不便。所以迅速解除患者局部痛苦,也为治痹当务之急。除可配合针灸治疗外,均配合自拟的外用风湿驱痛膏及外用蠲痹方,常收相得益彰之效。自拟外用风湿驱痛膏:生姜汁30克,乳香、没药各10克,木鳖子(去壳)10枚,蓖麻仁(去壳)12粒,川花椒20克,樟脑10克,白芥子20克。制法:上药各研细末,用姜汁调匀,以凡士林或粘香适量搅匀,摊膏。用法:将膏药烤暧贴患处,12小时换1次。自拟外用蠲痹方:归尾、红花、桃仁、赤芍、木香各15克,桂枝、香附、小茴、三柰各20克,泽兰、益母草各30克。用法:水煎洗,每次煮沸10分钟后加白酒一汤匙,熏洗患处;或将上药捣粗末,和粗盐一斤同炒,热敷患处。每剂药可连续使用2天。

本文为转载文章,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0)

相关推荐

  • 『类风湿关节炎』第六章 类风湿关节炎的治疗(1)

    第一节类风湿关节炎的中医治疗 一.治疗原则 (一)整体观念 整体观念是中医学特点之一.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注意人体脏腑之间,五脏与五体.气血津液之间的关连和整体性.治疗时注意局部和注意整体并重,也可 ...

  • 祛风湿热药的简单归纳

    [秦 艽] <神农本草经> 龙胆科植物秦艽.麻花秦艽.粗茎秦艽或小秦艽的干燥根.前三种按性状不同分别习称"秦艽"和"麻花艽",后一种习称" ...

  • 名老中医朱良春经验集:处方用药,锐意创新

    朱氏对本草研究有素,熟悉药物的性能,处方用药常自出新意,别具一格. (一)引申发展,扩大应用 朱氏认为,人类对事物的认识是永远没有穷尽的.前辈医家由于时代条件的限制,对许多药物的功用,不可能阐发无余, ...

  • 名老中医杜雨茂经验集【医方】【转载】

    发表者:赵东奇 732人已读 一.加味散偏汤组成:川芎30克.白芍15克.白芥子6克.香附9克.白芷 9克.郁李仁6克.柴胡9克.细辛3克.蔓荆子9克.炙甘草3克.连翘12 克. 功能:祛风散寒,通络 ...

  • 名老中医陆鸿滨经验集 经验方

    ​陆氏对疑难怪症特别感兴趣,因为这是从实践中研究中医理论的最好机会.陆氏治愈了不少疑难怪症,积累了丰富的辨证论治经验. (一)前车之鉴陆氏治愈的疑难怪症几乎都是经过一个以上中医误辨误治的,从他们的失误 ...

  • 【《名老中医陆德铭经验集经验方》亚急性甲状腺炎案】

    张某某,女,37岁. 初诊:1996年3月19日.主诉:颈前疼痛1周,肿块1天. 现病史:近1周来患者自感咽痛,颈前不适,发热3天,今突然发现颈前有一肿块,头晕,曾服抗生素,症状不改善.刻下:白细胞总 ...

  • 【名医经验】名老中医余国俊:让中医疗效“如虎添翼”,张锡纯体质观简介

    民间大医 为民间中医发声!VX:fangfei-bj 5篇原创内容 公众号 体质因素在防病治病中的重要地位,向为历代医家所重视.近代名医张锡纯的体质观,得诸临床实践,语无虚发,蕴涵甚为丰富,颇有借鉴价 ...

  • 福建名中医盛国荣自创有一个治疗各种肾病的...

    福建名中医盛国荣自创有一个治疗各种肾病的通用基础方,名为:资肾益气汤. [组成] 生晒参,黄芪,车前子,茯苓皮,杜仲,地骨皮,泽泻. [主治] 慢性肾炎,神疲倦怠.腰酸腿软.四肢轻度浮肿.小便短赤.大 ...

  • 『长寿集』名老中医的长寿养生经验

    经对170余位当代名老中医养生经验的分析(其中100岁以上2人,90岁以上8人,80岁以上52人,70人以上97 人),发现他们的长寿因素有七点. 饮食有节,以素为主:这些长寿老人喜爱吃当地生产的五谷 ...

  • 名老中医盛增秀运用止痛简易名方治疗胃痛的经验

    <正>胃脘痛是指由于多种原因致使脾胃受损.气血不调引起胃脘部疼痛,常伴有胃脘痞满.胀闷.嗳气等症状,多见于急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神经官能症等消化系统疾病.全国名老中医盛增秀从事中医临床 ...

  • 8位名老中医治疗乳腺增生验方集

    乳癖 乳癖是发生在乳房部的慢性非化脓性肿块,临床以乳房胀痛和乳房内出现肿块为主要表现.不同年龄的妇女皆可发生.相当于现代医学所称之的乳房囊性增生病和乳房纤维腺瘤等病. -1- 消核汤 [组成]炙僵蚕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