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绝呆板隶书,摆脱创作套路|90后的他助你写出隶书大气象

近年来,娱乐圈掀起了一股宫廷剧热潮,《甄嬛传》火了之后接着是《芈月传》,《延禧攻略》和《如懿传》这两部剧让乾隆皇帝——爱新觉罗·弘历成了微博热搜的常客。

要说导演们爱拍清宫剧也是有原因的。作为帝王来说,清朝历代皇帝,尤其是康熙、雍正、乾隆这三位皇帝,拥有极高的文艺天赋,骑射作画、诗词书法样样都是能手,个人魅力开挂。

特别是乾隆皇帝,一生痴迷于书法,留下了不少真迹,字体圆润秀慧,婉转流畅。而他对书法的这种痴迷,从他爷爷辈就已经开始生根萌芽了。

纵观清朝书法发展史,隶书的发展可谓是至关重要。隶书起源于汉朝,到了东汉达到鼎盛,最终在魏晋时期走向衰败。

进入清初期以后,隶书终于得到重视,成为其发展的转折点。隶书打破了楷书长期以来的霸主地位,隶书在清朝获得重生。

清代隶书在继承汉代隶书的基础上,又在审美观上发生了巨大的创新和变化,在个性方面更加突出。

(清代隶书)

要了解汉隶与清隶的“前因后果”,就必须先理清它们在本质与技法上的区别。今天就给大家推荐一位对汉隶和清隶深有研究的青年才俊——李博。

名师介绍

导师:李博

个人简介:1992年生于黑龙江省大庆市,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民主促进会会员,河北美术学院特聘教授

参展&获奖情况:

全国第三届书法册页展

全国第十一届书法篆刻展

全国第二届临帖展

全国第五届正书展

全国百名大学生提名展

首届白居易奖书法篆刻作品展

2019 中国梦-世界情 全国古文字书法展

第五届四堂杯书法展

第五届林散之书法双年展

首届徽派印象书法展

第二届中原水城杯全国册页书法展

首届卫夫人奖全国书法篆刻展

全国汝窑杯书法篆刻展

孔孟之乡汉碑行全国隶书展

黑龙江省第四届精品展

黑龙江省第七届新人新作展

黑龙江省第四届临帖展

黑龙江省第三届小品展

黑龙江省大学生艺术大赛书法类最高奖

“长时间的汉隶临习,是否已经令自己逐渐流于呆板,形成了创作套路?因此,为了给自己的作品注入新的生命力,我开始转换创作思路,并作出新的尝试。”

——李博

(李博老师作品图)

从汉隶转向清隶的尝试

拒绝盲目跟风,坚持独立思考是李博老师与其他同龄书法家,甚至是前辈,能拉开距离的原因之一。

李博老师最开始接触隶书,也是从汉隶《礼器碑》入手,继而学习《张迁碑》,再到《西狭颂》《杨淮表记》《石门颂》等摩崖汉隶,对汉碑的临习相对比较系统全面。

但是,在创作了多幅作品后,李博老师对比发现,自己隶书的整体风格似乎与前几年无异。长时间的汉隶临习,是否已经令自己逐渐流于呆板,形成了创作套路?

因此,为了给自己的作品注入新的生命力,李博老师开始转换创作思路,并作出新的尝试,开始在清隶上做一些功课。

在全国第五届正体书法作品展上,一共收到17409件投稿作品,只有293位作者入展,入展率仅为1.68%。

而生于1992年的李博老师,却凭借着一件“清隶”作品,在此次展览中突出重围。取得如此好成绩的根源,在于他对书法艺术发自内心的热爱和勇于突破的尝试。

被问到关于成功投展,有什么诀窍时,李博的答案是:在创作一件投稿作品前,应该去思考以什么风格去写,应该写大字还是写小字?

导师建议

1

大字作品一定要有震撼力、抓人眼球;小字则一定要清雅、别致。

2

通篇字数不可过多,否则会密密麻麻给人一种透不过气的感觉。

3

作品形式,纸张材质、颜色等方方面面都需要细细考究和重视。

(李博老师作品图)

古气与新意的结合

作为一名青年书法艺术家,李博从不墨守成规、勇于尝试,风格灵动,他的作品既有“古气”,又有“新意”。

从书法史发展来看,清隶取法汉碑,如果具备汉碑功底,写清隶时则会更得心应手,于是便从开始尝试清隶创作。

李博老师的投展作品便是以邓石如、徐三庚隶书为基础,将二者进行融合的一个风格。

因为饮水思源,取法乎上,大家何绍基、伊秉绶对《张迁碑》《西狭颂》更是临习不辍,在其中汲取营养终成一代宗师。

在技法上汉碑更注重对线条的提炼,或是朴拙或是老辣以及对金石味道的把控。清代隶书则注重气度,用笔铺毫,加之一些小情趣的感觉。在创作上完全可以二者结合,形成个人的作品面貌去打动观众。

(李博老师作品图)

而作为一名书法导师,李博授课的风格,生动有趣,深入简出,时而旁征博引,时而论古说今,能够极大地调动学生上课的积极性和好奇心,收获了一大批忠实的“粉丝”。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