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惊惶躲避到“种痘”治疗,说说三位清帝与天花病毒的恩怨

天花俗称“痘疹”,是一种死亡率较高的传染病。在古医书中,痘科与针灸、大方等科目并列,可见其普遍性。然而直到清初,医界对于痘疹也尚无有效举措,据《医学源流论》:“今天下之医法失传者,莫如痘疹。”于是往往只能采取“隔离”之法。

清天聪八年(1634年),东北痘疫频发,当明将尚可喜率部来投时,却吃了皇太极的“闭门羹”,其原因便在于恐惧痘疫。据《清初内国史院满文档案译编》:“东北痘疫,太宗于十日至避痘所。”据学者考证,皇太极的“避痘所”位于沈阳故宫西北,称“御花园”,取“抵御天花”之意。

皇太极谈“痘”色变,常因一点风吹草动就躲进“御花园”,错过不少国事。例如在崇德三年的元旦朝贺上,皇太极“只命已出痘之王、贝勒设宴”(引《沈阳状启》);五年,科尔沁额驸携公主还国,正值痘疫,皇太极“令皇后、诸王等送至避痘所,设宴饯之”(引《清太宗实录》);七年冬,盛京再次疫发,皇太极“以国中方避痘”为由(引《清太宗实录》),取消了自己的万寿大典。

古人在经验中发现,凡痘患痊愈者既能终身免疫,这类人便称为“熟身”,“熟身”会在脸上留有“痘瘢”,俗称“麻子”。而未患痘疹者被称“生身”,故“生身”极易感染,唯自求多福。皇太极派“已出痘”之人宴客,便是让在场外宾放心。

在战场上,皇太极也会选择“吉日”出征。据《清史稿》,在天聪六年夏四月,皇太极“率大军西发,次辽河”征讨林丹汗,后来林丹汗也因痘疫暴毙;崇德元年五月,皇太极令“武英郡王阿济格等率师征明”;还有崇德七年夏四月,“多尔衮、豪格等奏克塔山。”从以上战役可知,清军往往会在夏、秋出兵,尽可能避开痘疫肆虐的冬季。此外,每攻克一处城池,皇太极也令“贝勒诸将已痘者驻守,未痘者从上还都。”

▌皇太极画像

皇太极戎马一生,却因痘疫东躲西藏,难免有损威望,所以顺治就把父皇的“避痘所”改名成“长宁寺”,以绝后世非议,据《盛京景物辑要》:“御花园,国初建,顺治十三年改为长宁寺。”

不过顺治本人对痘疫更是谨小慎微,《清世祖实录》便记载了他身边多位亲王贝勒的境遇,例如“辅政德豫亲王多铎出痘薨”“英亲王阿济格两福晋俱出痘薨”以及“和硕敬谨亲王尼思哈薨,年十岁”等,可见疫情之严重。

权贵已然如此,民间只有更坏,谈迁在《北游录》中写道:“满人不出疹,自入长安,多出疹而殆,始谓汉人染之也,于是民间以疹闻。”由于东北与关内气候有差,继而导致清兵大面积感染,起初还以为是接触汉人所致。《清史稿》亦载:“满洲兵初入关,畏痘,有染辄死,京师民有痘者,令移居出城,杜传染。”这里的“移居出城”,便是清廷的一道措施,意在隔离病源。

谈迁还说:“以驾在南海子,遂禁人南出。”这里的“南海子”便是顺治在北京的避痘所,也称南苑。顺治八年(1651年),顺治帝就南苑内发出了一道敕谕,称:“近日痘疹甚多,朕避处净地,凡满、蒙、汉人有被冤控告者,此间皆严禁向朕跪告,违者斩。(引《清初内国史院满文档案译编》)”看来是要避开所有人。另据《清世宗实录》:“九年元旦,上避痘南苑,免行庆贺礼”以及“十三年元旦,上避痘南苑,免朝贺”等,都可看出顺治对于痘疫的恐惧。

但若经常缺席朝贺,小则与友邦产生间隙,大则会导致外交危机。所以顺治就给各蒙古王公又发了敕谕,称:“慰谕科尔沁国和硕土谢图亲王等……朕自亲政以来,未得一见,岂朕忘尔等哉,盖因地广事烦,且痘症流行,尔等远来之日、朕复出巡幸,是以相见甚疏忽。”(引《清世祖实录》)可见他常年躲在南海子,以避痘疫。

有关清初的两桩谜案,一是顺治的暴毙,二是康熙的登基,后人莫衷一是,却都不乏“痘疹”说。清末民初唐邦治辑《清皇室四谱》载:“因病痘崩于养心殿,寿二十有四。”因此,顺治死因很可能还是染了痘疹。再说立储,相传三阿哥玄烨曾患痘疹,被隔离在福佑寺,他脸上的“麻子”便是证据,反观二阿哥福全则是个“生身”,随时有染痘的可能。

在《康熙起居注》中,有两段记载可以对比来看,先是在康熙十七年(1678年),“皇太子出痘,各部院衙门章奏,俱命送内阁。”这说的是太子胤礽染痘,康熙就把政务抛到一旁,专心照顾儿子,侧面也证明康熙是个“熟身”,终身免疫。

▌康熙十七年 皇太子胤礽出痘痊愈恩诏

康熙十九年(1680年),“武昌府通判傅为格善为小儿种痘,曩皇太子喜事,令诊视疗治,获奏痊愈。”首次出现了“种痘”一词。据清代《痧痘集解》载:“种痘法,起于明朝隆庆年间,宁国府太平县。”此处“宁国府”即安徽宣城,明属南直隶,傅为格能北上为太子种痘,也属偶然际遇。关于种痘,《医学源流论》载:“此仙传也,有九善焉。”其具体方法,大概是将痘患的痘痂磨成粉,然后用吹气或棉花送入小儿鼻孔,以获得抗体。总之,该法在康熙朝终于走进了故宫,对此康熙赞道:“国初, 人多畏出痘,至联得种痘方,诸子女及尔等子女,皆以种痘得无恙。”(引《庭训格言》)

顺治时,太医院有大小方脉、伤寒、妇人、痘疹等十一科,痘疹科以研究病因为主,尚无有效措施。后来种痘技术成熟,痘疹科便并入了小方脉,即视为常见小儿疾病,也有专职的“痘医”,驾轻就熟。因此,康熙之后,史籍中就鲜有“至避痘所”“出痘薨”“免朝贺”等怪事的记载了。在民间,各地也先后成立了“种痘局”,严格收徒培训,为百姓种痘,这也是中国最早的一批官方免疫机构。

国内既安,还须提防外疫。嘉庆曾给和珅列了二十大罪,其中有:“朕谕蒙古王公未出痘者不必来京,和珅擅令已、未出痘者俱不必来。”这条本不算大过,完全是因为犯了“痘”忌,没有底线。自乾、嘉始,清帝往往会在避暑山庄接待外族“生身”,例如“嘉庆元年五月,诏额鲁特来京有出痘者,嗣后由草地赴热河觐见。”(引《清史稿》)

据《癸巳存稿》:“康熙时,俄罗斯遣人至中国学痘医。”此后,种痘术又陆续传入日本、中东、欧洲和非洲,直到1796年英国人詹纳发现了“牛痘”接种法,“人痘”才逐渐被替代。再回首,此时距隆庆已足足二百余年。


来源 北京晚报·五色土 | 作者 张天慜

编辑:白杏珏

流程编辑:王梦莹

(0)

相关推荐

  • 由康熙种痘看清初对天花疫病的防治

    2020年初的新冠肺炎病毒使全国笼罩了一层阴霾.当下,疫情防控成为最重要的一件事情.回顾历史上,其实也有一些传染疾病发生疫情,比如天花.天花流行曾造成清初人丁大量死亡,由于当时医疗水平很低,得了天花无 ...

  • 腰疼、腰突,躺着也能治疗?“三位八法”,中医特色诊疗,助你赶走腰痛!​

    人的身体就像一个不停运转的机器,随着时间的流失,总会磨损.老化,到了中年,难免感觉状态不如年轻时. 身上小毛病不断,最常见的莫过于腰椎间盘突出,数据显示,我国腰椎病患已突破2亿人,而且年轻化趋势越发明 ...

  • 胃溃疡治疗的三位“后备军”

    土家族偏方:蚤休20克,鲜猪肚1只.用法:在猪肚内塞入已用水浸透的蚤休,扎紧猪肚两端,再加水及盐,用文火慢煲,最后倒出药渣,喝汤食肉.每隔4天用1剂,连食一个月左右.说明:此方有消肿散瘀.清热愈疡之功 ...

  • 大宋连出三位励志帝,一顿神操作,北宋过成了南宋

    皇帝是一个高危职业,因为生存状态,一直在高压之下,人格异常.心理变态甚至精神分裂是常态.在所有职业中,皇帝的平均寿命最短.古往今来,中国共有帝王611人,正常死亡的339人.越是乱世,皇帝的人生越是悲 ...

  • 经方治疗不孕症三则

    I导读:今天我们选择了娄老师治疗不孕症的三则医案,与各位读者共同研讨.试看甘草泻心汤.桃核承气汤合大黄附子汤.猪苓汤如何成为效如桴鼓的种子方? 不孕症医案三则 作者/娄莘杉 一.甘草泻心汤 治经期下利 ...

  • 精神分裂症的中医治疗(三)幻听伴情绪不稳、害怕、不能专注

    "中医能否治疗精神病?" "中药能替代西药吗?" "中药能除根吗?" 这是很多患者及其家属的疑问,也是很多家属最后的选择,针对上述问题我不一 ...

  • 【针方】贺普仁丨针灸三穴治疗肩周炎三症

    公众号 肩周炎之轻症 [症见]近期发病,以肩部轻微疼痛,逐渐加重,或局部发凉以及肩部沉重不适等.有的患者出现上肢活动受限,抬举轻微困难. [治则]袪风散寒,通调经络. [取穴]条口(患侧) [操作]用 ...

  • 早读 | ​治疗晚期三阴性乳腺癌,戈沙妥组单抗有效?

    2020年全球最新癌症数据显示,乳腺癌发病率已跃居榜首,成为全球第一大癌症.其中,三阴性乳腺癌(TNBC)由于缺少激素受体(HR).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等特异性治疗靶点,仍以蒽环.紫杉类. ...

  • 三位资深老中医亲证:益母草治疗高血压确有奇效!

    朱良春:益母降压汤治高血压 益母草60克,桑寄生20克,杜仲12克,甘草5克.血压高,用益母草疗效很好.该药清肝平逆,对产后血压高,尤有效验.头痛甚加夏枯草12克,钩藤20克,生白芍25克,生牡蛎30 ...

  • ​谨守病机,各司其属,女科疾病治疗有三个关键!

    女科疾病的产生,无不由于脏腑功能损伤,气血失调,经络失常,导致子宫.乳房功能失常,而致经.带.胎.产.乳等女科疾病的产生.女科治则的确立,无不遵循"审因论治",或"谨守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