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星堆有一柄柳叶剑的先祖,有学者指出,其实它的名字应叫竹叶剑

在三星堆文物遗址中,考古专家曾发现一柄玉剑,它被定名为“柳叶剑”。但后来有学者则指出,其实所谓的“柳叶剑”名字并不对,其实它有另外一个真实的名字。这个名字究竟是什么?考古专家又会提出怎样的证据?

(本文所有图片,全部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本号作者删除。图片与内容无关,请勿对号入座)

三星堆遗址出土于1929年,由四川省广汉市鸭子河畔附近村庄村民首次发现,该村民名叫燕道诚。1929年春,燕道诚在疏浚自家水田时,偶然发现了一个巨大的玉石坑,由此揭开了三星堆遗址考古的序幕。

三星堆遗址中出土文物众多,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文物当属青铜器与玉器,对于青铜器,我们暂且不提,重点说一下玉石坑中的玉器。三星堆遗址出土的玉器风格别具特色,与中原地区遗址出土的玉器完全不同,因为它们多被用于祭祀。正是因为如此,在出土的祭祀坑中,共出土了大量的玉质礼器,玉斤、玉璟和玉琮等罕见玉器种类,为我国玉器考古研究增添新的宝贵资料。

据考古专家称,创建三星堆文明的古蜀人崇拜神灵,他们拥有独特的祭祀方式——燔燎祭。燔燎祭的特点就是以火烤制祭祀物,并用钝器将其全部砸碎,以另一种方式祭奠神灵,以此保佑部落的平安。正是基于此种情况,三星堆祭祀坑中出土的文物也都存在不同程度的破损,令考古专家们不得不花费大量时间进行修复,为考古工作带来相当大的难度。

但不幸之中存在万幸,在考古专家对祭祀坑进行发掘时,偶然在坑中发现一件完整的玉器,经过清洗除污,发现该玉器正是一柄玉剑。该玉剑全身没有任何花纹,其修饰程度极低,但玉质剔透晶莹,显然是一件珍贵的器物。从整体形态上来看,玉剑尖端锋利、两缘浑圆自成一体,其造型如同一片自带血槽的“柳树叶”,因此考古专家们也将其正式定名为“柳叶剑”。

“柳叶剑”虽然是玉剑,但其造型却是由青铜剑演化而来,青铜柳叶剑剑身长且手柄短,两端各自开刃,可以轻松划破皮甲制品,称得上是战场上防身杀敌的利器。考古专家们也坦言,三星堆“柳叶剑”很可能也是后世柳叶剑与柳叶刀的鼻祖。

正当考古专家们惊叹于柳叶剑的精致外观时,一位专家则提出了一个全新的问题,因为在他看来,所谓的“柳叶剑”应该并不是“柳叶剑”,它的名字本身就是一个错误,其最贴切的名字应该叫“竹叶剑”。

为此,该专家说出了自己的观点,在他看来,巴蜀之地向来是“天府之国”,其自然气候十分优越,完全可以满足人类的生活需要。正是因为自然环境存在优势,巴蜀地区的动植物种类也十分繁多,而植物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品种正是竹子。相反,相比于中原地区而言,巴蜀地区生长的柳树数量并不及中原,因此古蜀国人接触最多的植物应该是竹子,并且一定会把竹叶作为制作玉剑的基础模型。

除此之外,竹叶与柳叶存在着本质性的不同。竹叶与柳叶虽然外形相似,但仔细观察之下仍能发现诸多不同点。柳叶中间宽圆而两头窄,外形十分圆滑。但竹叶根部宽而末梢尖,乍看上去犹如锐利的尖刀,加之竹叶纹理钢直,颇有硬实质感。总结起来一句话,竹叶刚劲有力而柳叶柔和可人,一刚一柔,形成鲜明对比。

综上所述,“柳叶剑”更应该是以竹叶为原型制作的宝剑,定名为“竹叶剑”更加合适。

不得不说,考古研究工作的确需要公平而又公正的眼光去对待,容不得半点的偏见。中原考古学家满脑子都是中原一地的思维,用中原常见的柳树叶,去给巴蜀的玉剑起名,根本不顾及当地最为常见的竹叶,这种研究必然会造成偏差,不得不说,这是一次深刻的教训。

参考资料:《三星堆之谜》 四川出版社出版 刘明著

文澜海润工作室主编文秀才,本文撰写:特约历史撰稿人:常山赵子虫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