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么简单的事都做不好”,你这样对孩子说过吗

各位朋友,我是涛声依旧。今天想和大家谈一个亲子之间沟通的细节,这是一个重要的细节。
有些孩子和家长的关系并不亲密,甚至有些疏远,家长会把这归结为孩子的性格原因。
其实不然。
想一想,我们有没有这样对待过孩子:
当孩子自己第一次做一件他不熟悉的事情时,大人们因为急着出门,很容易说这样的话:
“这么简单的事情都做不好,你还有啥用啊?”
“这件事不难啊,你不觉得自己太笨了吗?”
“你这是要拖到什么时候啊,还是让我来吧。”
当我们这样对孩子说的时候,孩子感到的是沮丧或者内疚,有的孩子会感到愤怒和不满,因为他体会不到父母的理解与体谅。
大人们经常会忘记了自己小时候的情景——你是怎么学会系鞋带的?第一次是怎么系上纽扣的?你开始自己穿衣服时,是怎样一副笨拙的样子?等等。
我现在还清楚地记得儿子开始学拼音的时候,经常把a的小尾巴写反了,本来在右边,他非要写到左边。当时那个气啊!恨不能把他的铅笔一折两段。现在看来,小孩子出错这不很正常吗?为什么当时就忍不了呢?
如果我们不能蹲下来,和孩子有同样的视角,去感受他们的难处,长此以往,孩子就会渐渐和我们疏远。
在孩子处于不熟练的情况下,正确的方法,或者对孩子最好的帮助,就是耐心等待,并且对孩子面临的任务进行准确的评价——基于孩子目前能力的评价:
“这件事情并不容易,不要着急。”
“这确实有点难,我知道。”
“沉住气,开始都会有些难,我们等着你。”
这样的评价究竟会对孩子有哪些帮助呢?看了下面的分析,我们就会知道,这才是家长需要学会的技巧。
当家长评价孩子做的这件不熟练的事情确实是有难度的时候,孩子会怎么反应呢?
有两种情况,需要我们分开来讲:
第一种情况:孩子把这件事情做成功了。
他会想:一件有难度的事情被我征服了。他会感到满足,会有成就感,这会让他勇于继续尝试。
第二种情况:孩子失败了。
他会想:刚刚父母说了,这件事情比较难,看来确实如此。此时,孩子感受到的是一种对父母的信任,自己也不会因为失败过于内疚,反而会感到安慰。
总之,不管是成功还是失败,此时,孩子感受到的是父母对自己的支持和理解,这当然会加深父母和孩子之间的亲密感。
想象一下,如果我们站在大人的角度,来评价孩子做的事情很容易,那么,这样导致的结果就是:孩子即使成功了也不会有多么满足;更糟糕的是,如果失败了,孩子会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会放弃再一次尝试,他会因为害怕家长的负面评价而退缩。
一个家庭中,如果家长经常不注意恰当评价孩子第一次的笨拙与困难,孩子就会形成自卑,并且与父母的情感也会越来越疏远。因为,即使你是孩子的至亲,如果孩子从你那里感觉不到被理解与接纳的温暖,也会心生疏离。
所以,家长不能为了提高效率就催促孩子,或者对孩子不耐烦,甚至剥夺孩子自己动手的权利。孩子需要有更多自主试验、尝试、努力的机会,如果得不到家长的理解帮助,就会阻碍孩子成长,抑制孩子的兴趣,也会造成情感上的伤害。
家长要关注教育孩子的细节,因为细节决定成败,决定孩子的健康成长。尤其是家长的语言,更是必须注意修炼的重要教育技巧。
有一段关于家长语言重要性的描述,我在此分享一下,让我们一起认真体会:
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托马斯.曼恩曾经说过:语言本身就是一种文明。
言语,既可以是文明的,也可以是野蛮的,既可以用来治疗,也可以用来伤害。
孩子需要父母富有同情心的语言。一种萦绕着慈爱的语言,可以传达情感,改变情绪,鼓励善意,激发勇气,引领感悟,传播尊重。
让我们从父母的语言细节开始修炼,给孩子更多充满智慧与美好的家庭教育。
如果有启发,请点“在看”,让更多的人得到帮助。谢谢!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