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辨证论治”极有可能是一条弯路

大家都知道东汉末年张仲景所写的《伤寒杂病论》,可能现在为止,我们还没有出现能够超越,或者能够替代它的著作。中医的临床医疗体系的建立是来源于《伤寒杂病论》的,所以整个学术界一致公认,《伤寒论》是指导中医发展的根本。但是现在对于《伤寒论》实际内容的理解,我认为可能出现了一些偏向。

现代对张仲景的介绍

我们历版的教材,或者说各种版本的《伤寒论》和《金匮要略》的教材里,在总结张仲景的学术成就时,最突出的都是两点:第一,创立了六经辨证的体系,第二,是确立了辩证论治的原则。也就是说我们整个学术界认为,张仲景最重要的贡献是辨证论治。

那么之所以这么说的理论根据是什么呢?就是张仲景在《伤寒论》里面讲到了很著名的一句话,第16条的后半部分“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这句话跟我们现在所说的辨证论治是很相似的。因此就认为这句话是辨证论治的理论根源。

但事实上呢,我们通过对《伤寒杂病论》实际内容的研究发现,其实《伤寒杂病论》并不是主要在讲辨证论治。它主要讲的是方证的问题。比如说在《伤寒杂病论》里,关于桂枝汤的条文有很多。第12条,太阳中风,阳浮而阴弱。阳浮者,热自发;阴弱者,汗自出。啬啬恶寒,淅淅恶风,翕翕发热,鼻鸣干呕者,桂枝汤主之

桂枝汤

这是关于桂枝汤最重要的一条原文,这条原文的前面的一部分就是讲的这个证,后面的就是讲有这个证,桂枝汤主之。还有第13条,太阳病,头痛发热,汗出恶风,桂枝汤主之。关于桂枝汤的原文里,第12条、第13条都是“主之”。

再比如桂枝汤的条文里面还有第42条,太阳病,外证未解,脉浮弱者,当以汗解,桂枝汤。这个地方讨论的还是桂枝汤,关于“宜桂枝汤”的还有很多条,比如说第44条、第45条、第53条、第54条、57条等,还有很多条都是说“宜桂枝汤”。

第15条,太阳病,下之后,其气上冲者,可与桂枝汤,方用前法,若不上冲者,不得与之。这个“可与桂枝汤”这个语气跟“宜桂枝汤”不一样,就是说这个证,你可以用桂枝汤,但是没有前面好。

然后还有第25条,也是“可与桂枝汤”。那么到第16条的时候,太阳病三日,已发汗,若吐,若下,若温针,仍不解者,此为坏病,桂枝不中与之也。就是说这种情况不能用桂枝汤了,然后才提出来“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

关于桂枝汤的这些原文里面,它所有的问题都是讨论,桂枝汤这个方和前面的这些证的适用的关系,有的是“主之”,有的是“”,有的是“可与”,有的是“不可与”。没有方可以用,不能用桂枝汤的时候,才提出来“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在《伤寒杂病论》里,绝大部分的原文,都跟这些条文的格式是相同的,前面是证,后面是方。

那么现在我说的这个的意思是,我们现在研究的辨证论治的方法,在张仲景他本身来说,并不是我们应该追求的最终的一个目标。因为辨证论治是在没有方可用的时候我才去辨证论治的。而且辨证论治只是一个广泛性的适用原则,它很灵活,什么病都可以辨证论治,但是并不能说所有的病,辨证论治就肯定有效。

所以现在辨证论治成了我们的主流,事实上是背离了张仲景的《伤寒论》的方向了。比如说前面讲到的,在《伤寒论》中已经有了这种特效的,特异性的方证了,《伤寒论》里面的第35条里面的“麻黄汤证”太阳病,头疼、发热、身疼、腰疼、骨节疼痛、恶风、无汗而喘者,麻黄汤主之。这一条原文其实很明确了,就是说你有前面的这些表现的时候,你直接用麻黄汤。也就是说告诉大家,你把这条原文背会了,其实这个方证你就会用了,而且这个疗效是肯定的。

但是我们现在,学生学中医的时候,那就要将这个东西再分开来。就是在辨证论治体系里面就将它分解成:第一,这个病人的临床表现,比如说有发烧、有恶寒,有无汗,有身体疼痛,然后又脉浮紧。有了这个症状,那辨证论治就要对这个症状用中医的理论,再进行分析,确定一个病机,就是归纳证的性质。

那么之前所说的,麻黄汤证的这个证的性质,我们现在的辨证论治的病机归纳就是“寒邪袭表”,寒邪侵袭了我们的人体。有了这个病机概括以后,我们要根据这个病机再确立一个治疗方法。那么这个治疗方法就是辛温、发汗、散寒。在这个治疗的方法下面,我们再确立个方。属于辛温、发汗、散寒的方,有《伤寒论》里面提到的麻黄汤。但是还有很多方是属于同一个治法的,比如九味羌活汤、荆防败毒散。还有很多医生可能自己开一个方,然后我们再根据这个方来选药物。

那么也就是说,如果根据《伤寒论》的第35条,你记住了这条原文,这个问题就解决了。即使按步骤来分,也就是两步,一前面有证,二后面有方,这个东西就OK了。如果按照我现在的辨证论治去操作,那就是五个步骤。

这样做,首先是将一个简单的问题复杂化了。第二,将一个肯定的疗效,变成不那么肯定了。因为辨证论治这个操作过程,每个医生它是不一样的。对同一个病人,请五个医生来给它辨证论治,开出的五个方子不完全一样。现在大家认为这样很正常,是中医的特色所在。但是大家仔细地认真地想一想,这五个医生开的这五个方,它的疗效真的是一样的吗?那是不可能的,可能只有其中一个人的方是最好的,甚至可能一个最好的都没有。

这就告诉大家,辨证论治的适用范围很广,很灵活,但是确定性是不够的。不同的医生,操作过程中有误差,而这个误差并不是完全可以控制的。所以我们也要考虑我们研究辨证论治有没有意义的问题,医学并不是为了追求过程,医学要的是疗效。

你在学习《金匮要略》时,是不是觉得里面有很多生僻的药物,历代注家及老师讲解得都不多,那怎么办呢?看看这篇文章吧!

历代医家注释《金匮要略》者不少,但大多把重点放在条文释义和方剂运用方面,对药物的注释则较简略,特别是对一些罕用与异名药尤甚,给学习《金匮要略》或临证施治带来了一定困难。

有鉴于此,笔者选释《金匮要略》药物20种如下。

01

鼠 妇

又叫地虱、鼠粘、豌豆虫等名,鼠妇科动物平甲虫的干燥全体。

酸、凉,归肝、心包经,具破血利水,解毒止痛之功。

煎服3~6克,或入丸散,可外用,孕妇忌服。药见鳖甲煎丸。

02

紫 威

又叫凌霄、凌霄花、鬼目等名,紫威科植物紫葳的花。

酸、咸、归肝、心包经。具散瘀通经,凉血祛风之功。

煎服3~9克,或入丸散,可外用,气血虚弱及孕妇忌服。药见鳖甲煎丸。

03

蜣 螂

又叫推屎虫、粪球虫、夜游将军等名,金龟子科昆虫屎蚪螂的干燥全虫。

咸、寒、有毒,归肝,胃,大肠经。具攻毒定惊,逐瘀通便之功。

煎服1.5~6克,或入丸散,可以外用,孕妇忌服。药见鳖甲煎丸。

04

云 母

又叫云粉石、千层玻、云珠等名,硅酸盐类矿物白云母。

甘、温、归脾、肺、膀胱经。具纳气坠痰,止血敛疮之功。

煎服9~15克,或入丸散,可外用。恶徐长卿,忌羊血,阴虚火旺者慎用。药见蜀漆散。

05

天 雄

又叫白幕,附子或草乌头之形长而细者,所以《纲目》说:“天雄有二种:一种是蜀人种附子而生出长者......一种是他处草乌头之类,自生成者”。

辛,热,有毒,归心、肝、脾、肺、肾经。具祛风散寒除湿,益火助阳强筋之功。

煎服2~6克,或入丸散,可外用,阴虚阳盛及孕妇忌服。药见天雄散。

06

蛴 螬

又叫地虱、老母虫、核桃虫等名,金龟子科昆虫朝鲜黑金龟子或其他近缘昆虫的干燥幼虫。

咸,微温,有毒,归肝经。具破血行瘀,散结通乳之功。内服1.5~3克,入丸剂,可外用,药见大黄虫丸。

07

蒴藋细叶

又叫接骨草小叶,排风藤小叶,铁篱笆小叶等,忍冬科植物蒴藋的小叶。

甘酸,温,归肝经。具祛风除湿,活血散瘀,发汗利尿之功。煎服9~16 克,或入丸散,可外用。药见王不留行散。

08

白 鱼

又叫鮊鱼,白扁鱼,鲤科动物翘嘴红鲌的肉。

甘、平,归肺、胃、肝经。具开胃健脾,消食行水之功。适量煮食或入汤散。药见滑石白鱼散。

09

文 蛤

又名花蛤、白利壳、海蛤壳。帘科动物文蛤的贝壳。

咸,平,归肾经。具清热利湿,化痰软坚之功。煎服6~12克,或入散剂,可处用。药见文蛤散。

10

蜘 蛛

蜘蛛又名网工、网虫、扁蛛等名,圆网蛛科动物大腹圆网蛛等的全虫。入沸水烫死、晒干或烘干,去头足研粉入药。

苦寒有毒,归肝经。具解毒消肿,祛风疗疝之功。取0.5~1枚丸散内服,可外用。药见蜘蛛散。

11

鸡屎白

鸡屎白又叫鸡矢、鸡子粪、鸡粪等名,雉科动物家鸡粪上的白色部分,以白鸡乌骨者为上。晒干、文火焙炒,炒时洒入少许白酒研粉入药。

苦咸、凉、归膀胱经。具利水泄热,祛风解毒,通二便,愈转筋之功。取3~6克入丸散内服。药见鸡屎白散。

12

葵 子

葵子又叫冬葵子、葵菜子等名。锦葵科植物冬葵(冬苋菜) 的种子。甘、寒、归膀胱、大肠、小肠经。具利尿通淋,滑肠下乳之功。煎服6~15克,或入丸散,脾虚肠滑及孕妇慎用。药见葵子茯苓散。

13

硝 石

又叫化金石、消石、火硝等名。矿物硝石经加工炼制而成的结晶。

苦咸、温,有毒,归心,脾经。具破坚退黄,利尿泻下,解毒消肿之功。煎服1.5~3克,或入丸散,可外用,体弱及孕妇忌服。药见硝石矾石散、大黄硝石汤。

14

即铅粉、铝白。用铅加工制成的碱式碳酸铅。甘、辛、寒、有毒,归肾经,具消积杀虫,解毒生肌之功。内服1.5~2.5分,或入丸散,可外用,脏腑虚寒及孕妇忌服。内服宜量少,暂用、慎用。药见甘草粉蜜汤。

考《金匮要略》原文,“毒药不止”及方后“取二升,去渣,内粉蜜……温服一升,差即止”。粉似当指铅粉,不指米粉。

15

土瓜根

又叫王瓜根、山苦瓜、土花粉等名,葫芦科植物王瓜的根。

苦、寒,归大肠、胃经,具泻热生津,破血消瘀之功。煎服3~9克,鲜者可用50~100 克,或入散剂,可外用,脾胃虚寒及孕妇慎服。药见土瓜根散。

16

紫 参

又叫牡蒙。蓼科植物石生蓼的根茎。苦辛,寒,归肺、胃、大肠、小肠经。具破血止血,通窍止嗽,利大小便之功。煎服3~9 克,或入丸散,可外用。药见紫参汤。

17

狼 牙

又叫狼牙草、生狼牙、牙子等名。《本经》曰:“生川谷、味苦寒,主邪气热气,疥搔恶疮创痔,去白虫”。归心、肾经,煎服适量,可外用。药见九痛丸、狼牙汤。

狼牙药物已缺,阴中蚀烂者,《金匮要略语译》谓:“内服加味逍遥散或龙胆泻肝汤。”《金匮要略讲稿》云:“用加减蛇床子苦参汤…….煎水先熏后洗”,可酌用。

18

蒲 灰

又叫香蒲、蒲黄草、水蜡烛等名,香蒲科植物长包香蒲、狭叶香蒲、宽叶香蒲或其同属多种植物全草。

其甘、辛,归肝、心、肾、肺、胃经,具凉血消痈,利尿通淋之功。煎服3~9克,或入丸散,可外用。药见蒲灰散。

如无香蒲全草,可用香蒲花即蒲黄代之,所以《金匮要略浅述》说:“蒲灰即蒲黄粉”。

19

新 绛

又叫绯帛,茜草汁刚染色尚未洗涤使用的丝织物。故《本经》茜草条说:“可以染绛”。

苦、寒、归肝、肺、胃经,具活血破血,通络止痛之功。煎服适量。药见旋覆花汤。

《金匮方歌括》说:“陶弘景曰:绛、茜草也。”因此无新绛时,可用新鲜茜草代之。

20

戎 盐

又叫胡盐、羌盐、青盐等名,卤化物类矿物石盐的结晶。

咸、寒,归心、肾、膀胱经,具凉血明目,助肾益精之功。煎服1.5~2.5克,或入丸散,可外用。药见茯苓戎盐汤。

此外,《金匮要略》所载乌扇即射干,薯芋即山药,虫即土鳖,虻虫即牛蚊子,矾石即明矾,泽漆即五朵云,瓜蒂即甜瓜把,王不留行即麦兰菜的种子,干漆即漆桶用剩之漆脚,蜀漆即常山的嫩枝叶,其性味功用,亦不可不知。

俗语说:“人参杀人无过,大黄救人无功”。

这句话有两层涵义,一是中医治病强调辨证施治的重要性,疾病的本质和现象往往错综复杂,有时假象掩盖本质。

如“大实有羸状”其本质本是实证热证,而表现反为虚证寒证。设若辨证不明误投人参温补,犹如火上加油助长邪气,势必造成严重后果,若及时投以苦寒泻热之品,则邪去而正安。

此种药误往往不被医家病家所觉察,以致病至不救,尚且不知,只好怨天忧人而已。

二是社会上人情习俗,喜用补品的流弊,不需补而强补,往往造成壅逆之祸。

余曾遇一男性青年,误服大量人参而吐血不止,尚不知药误而继续服人参而补之,此种喜补之流弊何止一二人!

因此,世俗之语应把它改为“大黄用之得当胜过参茸,人参用之不当犹如鸩毒”,可为喜补者敲一警钟。

大黄苦寒泻降,气味俱厚,能泻下破结,荡涤肠胃实热积滞,泻血分实热,下瘀血,破症积,行水气,世人尽知,而对大黄有安和五脏、补敛正气的功用却很少被人注意。

大黄经酒制后变降为升,变泻为敛,剂量之中,也有玄妙,多则泻下,少则性敛,则更少有人重视。

大黄有四方面的补益作用。

1

其一,健脾和胃,单味酒制大黄,研末水泛为丸,名独圣丸。

每服0.3~0.5克,日服1~2付,有助消化增食欲的效用,治胃弱不纳,脾运不健,消化吸收不良,食欲不振,脘腹痞满,大便或溏或燥,肌肉消瘦或异常肥胖等,用之多效。

曾治一男性壮年患慢性胃肠炎,胃痛腹满,食欲不振,大便溏薄日2~3行,迁延日久,面黄肌瘦,神倦乏力,屡进健脾益气药不效,予服独圣丸早晚各服0.3克,旬日后大便成形日一行,食欲增进,痞满胃痛皆除,一月后体重增1公斤半。

又治一女性患者,因脾失健运能食而倦怠,大便不调,然其形体却异常肥胖,其人身高不足1.6米,而体重竟达91公斤,血脂甚高,胆固醇390mg%,甘油三脂250mg%。

用独圣丸每服0.3克,日2次,进药两周后,大便成形,体重略减,服药两月,体重减至81公斤,血脂亦降至正常。

后凡因脾胃失调的异常肥胖,血脂增高者皆用此法而获效,诚为减肥降脂的有效良药。

2

其二,祛瘀生新。

对此,历代医家多用复方如“下瘀血汤”“大黄虫丸”等,余喜用一味独圣丸治疗瘀血证,尤其对血瘀经闭的干血劳证疗效颇佳。

曾治一28岁的已婚女患,月经期突受惊吓而经闭15个月之久,渐至瘦弱不堪,肌肤不荣,毛发脱落,面色萎黄,脉沉涩,舌质暗赤有瘀点,舌下络脉呈淡紫怒张粗长,诊为血瘀经闭证。

妇科检查:卵巢功能低下不能排卵,子宫萎缩如童年,怀疑为席罕氏综合症。

中西医各法治疗不愈病情日渐加重,予服独圣丸每服0.5克,日2次,服药数日,食欲稍增,继服两周大便色黑略溏,少腹重坠,又服两周,经水来潮,量由少而多,少腹痛,下黑血块若干,块去痛减,经色由黑暗而变红,约7日经尽。

此后按月经行,诸证消失,体重渐增,肌肤润泽,毛发复生,面色红润,脉舌均转正常而告愈。半年后怀孕按期顺产1女婴,全家皆大欢喜。

另外,临床上用之治因瘀崩漏症亦多效。

3

其三敛血止血。

余在临床上用于肺胃热盛之吐衄咯血,下焦郁热之便血尿血、单用一味大黄15克水煎服,常能取得捷效。

曾治一溃疡病吐血便血者,用浓煎大黄汁徐徐饮下,1日内血止。

又治逆经鼻衄用大黄15克水煎服而衄止,经调如常此种病例,例不胜举。

4

其四涩肠止痢。

大黄用常量则主泄降,用小量0.1~0.3反有收敛止痢之效。

曾治噤口痢病人,泛恶呕吐不能进食,腹痛里急,下痢脓血不畅,用大黄粉0.5克,糯米纸包吞服,日3次,服药1日病减,能进饮食,3日后下痢通畅,诸证大减,5日后而告愈。

上述四方面治验,皆属“补”法范畴,至于大黄用于泻法,不多赘述。大黄能攻擅守,具有双向调节作用。

运用之关键,全在掌握炮制与剂量之间,量大则泻,量小则补(敛),生用则降,酒制则升。我人临床时应详辨而用之,切勿轻视一味大黄兼有补泻两用之功效。

(0)

相关推荐

  • 中医疗效不好的真正原因(2)

    很多大医家都说,辨证论治是中医区别于其它医学的一大特色,也是中医临床学的灵魂.然而,现在真正严格坚守辨证论治的医家,却越来越少了. 学经方的大都知道,桂枝汤被称为伤寒第一方,不仅仅因为它是<伤寒 ...

  • “辨证论治”极有可能是一条弯路!!!

    大家都知道东汉末年张仲景所写的<伤寒杂病论>,可能现在为止,我们还没有出现能够超越,或者能够替代它的著作.中医的临床医疗体系的建立是来源于<伤寒杂病论>的,所以整个学术界一致公 ...

  • 叔本华:晚年才明白,人们活得焦虑麻木,源于人走了这三条弯路

    每个人出生都有一个使命,那就是去寻找幸福. 幸福到底是什么? 有人认为,幸福就是赚到万般的钱财,拥有胜过他人的地位和权势. 有人认为,幸福就是明天就能够升职加薪,从此平步青云,步步高升. 这些,都是幸 ...

  • 2021年,关于极简生活的20条建议

    新的一年,别再让生活负重前行. 作者:洞见Autumn 春来夏往,秋收冬藏,不知不觉间,2021年悄然来临. 回首过去的一年,我们为生活做了太多太多的加法. 岁末年初,辞旧方能迎新,归零才能重启. 很 ...

  • 极简生活的36条观念

     "文明的极致是返璞归真."-JessieSampter         简单的生活意味着去粗取精,避开纷争去追求内心的平和,以及把时间花在真正对自己重要的事情上.这就意味着摆脱纠 ...

  • 学习数学有几条“弯路”千万不能走:一旦陷进去,就别想学好数学

    #初中数学提升# 有一位数学学霸曾经说过:学好数学,诀窍在于熟练的运用数学知识解决数学问题.从这句话中,我们可以这样理解:如果"死记硬背"数学知识,那是永远也学不好数学的. 的确是 ...

  • 一位极简主义者的10条生活建议,愿生命简单且丰盈。

    朴自然与您相伴的[2328]天 Youheum Son是一位Youtube"极简风格"博主,同时也是精神疗愈师,在国内小有名气.她称自己是"富有创造力的灵魂,热衷于向这个 ...

  • 安全、技术教育切忌走三条弯路

    开展安全.技术教育的目的在于切实防止人为安全隐患的产生,有效确保铁路运输的安全.有序.但是近年来,许多班组开展的安全.技术教育都存在着职工学习内动力不足.教育形式过于单一等问题. 如何将安全.技术教育 ...

  • 极简主义的12条​生活方式:提升你的心灵幸福感

    极简主义的12条​生活方式:提升你的心灵幸福感

  • 2021年,关于极简生活的10条建议

    "也重新在新公司附近租了房子,反正今年没回家,打算过两天就收拾收拾搬进去~熊,我总觉得新生活就要有新面貌,你能不能给我点儿生活建议呀?" 嘻,可以想象到这位女生一定很开心吧,留言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