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人为什么习惯吃冷食
在汉代以前,古人用于盛装食物的器皿是陶器和青铜器,金银器仅限于王公贵族和大富之家。虽然在商代就已经出现了原始的瓷器,但是真正成熟是在东汉时期。
陶器器形粗笨,而且颜色也不讨人喜欢,所以贵族用来盛装食物的都是所谓的“鼎”。为什么要用这么大的鼎来装食物呢?因为铜的导热效率非常高,里面装的量少,食物一下子就冷了。因此,不仅要加大容器,而且容器下面还必须能够直接生火。
现在我们在博物馆里看到青铜的颜色,都是发绿发暗的,实际上青铜刚刚铸造出来的时候是成银白色的。
中世纪的时候,中国的陶瓷还没有传入西方。西方贵族的传统餐具都是银盘子、银碗。银的导热效率比铜还要高,装在银餐具里的食物散热超快,热汤没吃两口就凉了。
》用银餐具的人习惯了吃冷食,这种习俗保存到了现代社会,也就表现为西方人习惯于吃冷的东西。
银的导热系数是426,铁的导热系数是80,陶瓷的导热系数是1。用来作为盛装食物的容器,陶瓷远远优于银。
瓷器在中国大量普及之前,还有一种容器,可以用来装食物,这就是漆器。漆器的主要原料是大漆,漆树上面割下来的生漆,经过加工就变成了可以使用的大漆。大漆一层一层的涂敷在木头制成的胚料上面,干燥以后就成了既轻便又牢固耐用的漆器。
大漆除了不耐紫外线以外,硬度、光泽度、耐久度、对人体的安全性,碾压一切人造漆。大漆里面的挥发性物质会让部分人过敏,但是干燥了以后是无毒的。
》古代中国可以用来装食物的,有金银等金属器、陶器、瓷器、漆器。
瓷器作为日常用的餐具进入普通人的生活中,经历了汉代的工艺成熟期,唐朝开始大规模量产,并且取代丝绸成为中国向国外出口的最大宗产品。
据说西方的贵族第1次见到瓷器,以为这是神的餐具。而且当时西方都传说,只要有毒的食物装到瓷器里面,瓷器就会自动碎裂。
简单的陶器,用粘土在高温800度左右可以烧成,制造很容易。澳大利亚一个传授野外生存技能的男子,用地上挖出来的泥巴做成形状,放到炉子里面就可以烧陶罐了。烧制的成品用棍子敲击,可以发出叮咚的响声。
现在我们虽然把陶和瓷并列称为陶瓷,但是瓷器的烧制不仅有原料的选择,还需要相当高的温度。
任何一种成熟的产品不仅需要原料,还需要在大规模试错下,反复的改进工艺。古代西方由于缺乏制瓷原料,一直没有烧出过瓷器。
中国古代缺乏玻璃器皿,也是因为缺原料~廉价优质的碳酸钠矿。中国古代制造碳酸钠都是从草木灰中提取的,最后的结晶还是碳酸钾和碳酸钠的混合物,而且产量低杂质多。所以中国古代只有琉璃(铅钡玻璃),没有钠钙玻璃,钠钙玻璃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玻璃。
》西方虽然有玻璃,作餐具是不合适的,因为遇到热容易炸裂。
不会炸裂的玻璃是很后来才出现,而且玻璃没有陶瓷结实。
瓷器传到西方的时候,既珍贵又昂贵,只有贵族用得起。即使在19世纪初,一般市民家庭使用的餐具是陶罐、陶碗和木头勺子,这些情景在西部片《荒野大镖客》出现很多。
现代社会里有用高分子材料,比如聚碳酸酯做容器。漆器在古代的地位也类似,但是更加昂贵,因为它的制作非常的困难。
日本引种了中国的漆树以后,也成为了一个生产和制造漆器的大国,而且品质超越我国。漆器的英语名称就是Japan。
》西方规模仿制中国陶瓷始于18世纪初,经过不断的改进,西方瓷器的品质现在已经超中国。
现代社会,最顶端的瓷器(陶瓷工艺品除外,因为无法比较)都在西方。
中国的瓷都景德镇,烧制瓷器始于唐朝武德年间,景德镇原来名为昌南镇。到了北宋的时候向朝廷敬献贡瓷,在瓷器底部的年款上面,写有“景德年制”,景德镇因此而得名。
西方制瓷虽然起步远远落后于中国,但是在瓷器的科学技术分析上,投入的力量更多。中国生产瓷器的都是老师傅、老工匠,纯屏经验一辈一辈的传承。西方仿制中国瓷器,一开始就出动化学家、物理学家。
德国梅森瓷器最开始仿制景德镇瓷,到清朝的时候已经超过了景德镇。现在其品质跟价格仍然是世界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