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人到底在害怕什么,为什么在演化时要隐藏自己的排卵期?
我们知道,人类也是动物中的一员,人体的进化也需要遵循自然规律。但是动物们在自然选择的压力下,大多选择了固定发情期,雄性只要在雌性的发情期时与之交配,就能确保对方怀孕;但是人类不仅没有发情期,而且连女性自己都不知道自己何时排卵,这也意味着人类女性受孕非常困难,即使是现如今有了先进的科学手段测量女性何时排卵,但仍需多次尝试才能够怀孕。
那么问题来了,人类女性在演化时遇到了什么压力,为什么要隐藏自己的排卵期呢?
发情期
生育后代对于动物们来说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只有生育后代才能够将自己的基因传递下去,否则该个体的基因就会消失。
尽管生育后代对于生物而言至关重要,但生物们却无法随时随地繁殖后代,原因是因为自然界中的能量会随着季节的变化而变化,其中在冬季时,气温较低,环境恶劣,大多数植物凋零并进入到休眠期,此时食草动物们将会面临食物不足的现象。如果它们的后代在此时出生,那么死亡率也会大幅度提高。
在这种淘汰机制之下,在冬季产仔的个体无法确保幼崽存活;而在食物丰富季节产仔的个体生存率显著提高,因此被自然选择保留了下来。当然,也有一些生物在冬季繁衍后代,比如:帝企鹅在最寒冷的季节产仔孵化,这是为了保证它们的幼崽长大之后,海洋中的食物刚好处于最丰富的季节。
既然存在发情期能够明显提高幼崽的存活率,那为什么人类不仅没有发情期,反而隐藏自己的排卵期呢?
人类为什么没有发情期?
人类之所以没有发情期,是因为人类不需要发情期。
我们知道,人类很早之前就成为了杂食动物,我们杂食到不仅吃植物根茎、还会吃植物果实、树木嫩叶、花朵以及各种昆虫、鸟兽、海鲜等。因为我们的食物来源实在是太广泛了,以至于在任何季节我们都能获得食物,所以无论幼崽出生在什么季节存活率都相差无几,因此人们没必要演化出发情期。
而且发情期的缺点在于有着固定的发情时间,或者是明显的发情信号,雄性只要接受到这些信号就赶来和雌性约会,甚至还可以通过霸占雌性发情期的方式来获得多个雌性的交配权,比如:藏羚羊就属于一夫多妻制,强壮的雄性可以霸占多个雌性藏羚羊,从而让它们都怀上自己的孩子。
而当雌性怀孕之后,雄性就会离开它们,由雌性独自承担怀孕、育儿之苦。
有明显发情期的另一个坏处是杀婴案件,比如:雄狮挑战狮王成功之后,就会咬死种群中所有6个月以下的小狮子,促使雌性尽快发情,从而怀上自己的后代。
除了狮子之外,灵长类动物也会杀婴,只要父权明确,那么其他雄性就会杀死不是自己的孩子,促使对方尽快发情。
虽然这种策略有利于雄性留下后代,但却不利于雌性,在这种生存压力下,灵长类一些动物演化出了隐藏排卵期的方式,比如:倭黑猩猩,但它们采取的是持续表现发情期的特征,任何雄性都可以与它们交配,这种模式被称之为“荡妇模式”。
这种模式的好处是混淆父权,即使是雌性自己也不知道孩子是谁的,从而使得雄性减少杀婴行为。
而人类采取的则是“淑女模式”,也就是不表现出发情期的特征,而且隐藏排卵期特征,这就使得只有长时间陪在女性身边的男性,才可能会留下后代,而不是强壮的男人垄断种群中所有女性的交配权。
当然,女性之所以采取这种方式是有原因的,我们知道人类婴儿刚出生时不具备任何生存能力,需要父母投入大量的精力照顾。而女人采取隐藏排卵期的方式刚好可以将男性拴在自己身边,毕竟他们即使和多个女性交配,也无法保证别人会怀上自己的孩子,倒不如陪在老婆身边一起照顾小孩,提高自己孩子的存活率。当父亲回归家庭之后,人类幼儿的生存率显著提高,因此该生殖模式被保存了下来。
总结
动物和人类面临的生存压力不同,所以它们采取的生殖策略不同。人类女性隐藏排卵期可以避免强壮男性垄断所有女性的交配权,而是只有长时间陪伴在女性身边的男性才有机会留下后代。这一生殖策略的改变,促使着人类社会转向一夫一妻制,即使是在封建时代,依旧是大多数人保持一夫一妻制,少部分特权人保持一夫多妻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