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德:古代女子竟然是没有名字的?那应该如何称呼?

古代女子无名,以姓为名。
这是因为女子要嫁到他族去,明其姓是为了“同姓不婚”。
男子以伯、仲、叔、季为字,女子亦然。
女人又以字系姓为称,如伯姬、仲子、季姜之类,姬、子、姜都是姓,伯、仲、季表示她们在姐妹中的排行。
封建时代,妇女地位低下,一般女子没名:
未出嫁时称大女、二女,或大妞、二妞;
出嫁后依丈夫排行称大嫂、二嫂,
年长后称大娘、二娘,
年老时称大妈、二妈。
但社会上对妇女总应有个称谓,不能称大嫂、二嫂的。
根据儒家“三从四德”中“出嫁从夫”的要求,妇女出嫁后普遍依附于丈夫的姓,称XX氏。
如她生父姓王,丈夫姓陈,便称陈王氏,自己则成无名之人。
现在在一些老年妇女中还能看到这种情况。
据《颜氏家训》载,南北朝时妇女出嫁后以夫家姓氏称之。
在《后汉书●烈女传》等史籍中,已婚女子称某人妻。
例如东汉末年,杰出女诗人蔡文姬从匈奴回中原后,与都射董祀结婚,史书称她
为“陈留董祀妻”。
江南一些地方还以孩子出生时的重量为女孩子名。
鲁迅先生《风波)中的九斤老太、七斤嫂、六斤姑娘,即反映这种习俗。
还有的以她们在娘家堂兄姐妹的排行冠以父姓为名。
1956年3月整修苏州虎丘塔时发现七卷经书上的女弟子名字:
于八娘、曹二娘、冯氏十一娘、钱四十二娘等。
这同唐代以排行称谓属同一命名法,唐朝时李白又称李十二、韩愈称韩十八,白居易称白二十二。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