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仲明
咬定悬崖不放松,
身姿娇健若游龙。
莫道屈曲无壮志,
它朝腾雾上苍穹。
悬崖,本是指险峻陡峭的山岩。在盆景中,表达的却是树悬空定植的形式。自然环境中像盆景那样悬挂生长的树木并不多,有的话,也难以像悬崖式盆景那样表达出既险峻又生机盎然的艺术效果。自然环境中生存的悬崖状的树,都长于极其恶劣、少土缺水的环境中,靠植物自身的适应性,斗风傲雨,顽强生存。悬崖式树相雄伟、灵动、干身变化强劲,充满节律美和力度美。艺术内涵以“力度”为主,表现出养精蓄锐,能量爆发的抽象神韵,以歌颂生存斗争为主,体现历史遗韵,绝境逢生的人生观。在造型时要把握总体趋势,顾全大局。要合理地处理枝托间的争让关系,不要厚此薄彼。要充分发挥作者的主观努力,要有追求,有个性,逐步按既定的方案培育成型。
雄伟、灵动、强劲,充满节律美和力度美。艺术内涵以“力度”为主,表现出养精蓄锐,能量爆发的抽象神韵,以歌颂生存斗争为主,体现历史遗韵,绝境逢生的人生观。树悬空定植的形式,既险峻又生机盎然。严峻的生存条件下,顽强且坚韧的生存着!
悬崖式盆景造型,分类形式也比较多,叫法各不相同,比如岭南叫“捞月”(左捞月、右捞月、深捞月、浅捞月等);扬派盆景叫“挂口”,意思是树桩挂在盆口,扬派多为小挂口(小悬崖);根据悬崖树桩的不同走向,有叫直悬、曲悬、回悬、侧悬等等,对大多流派来说,一般约定俗成的是分为大悬崖和小悬崖,也叫全悬和半悬,全悬树梢远远超过盆底,采用几架来陈列,半悬则一般不超过盆底为宜。悬崖式的小悬崖,经常容易和临水式造型相混淆,笔者在前面介绍临水式盆景造型时简单区分了一下二者区别。那就是二者造型特点和展现意境不同:临水式造型源自江河湖畔的临水之树,枝条横斜伸出,参差错落,不倒挂下垂,展现出的意境苍翠葱茏,生机盎然,轻盈活泼;小悬崖则源自峭壁上倒挂老树,倒悬回转,先下垂然后向上或者斜向下,大多呈“U”字形或者 “之”字形,意境展现的不主要是苍翠,而是坚忍不拔,百折不挠、顽强向上的境界。“U”字形好理解,“之”字形笔者认为小悬崖和临水式区别相当于书法的一撇一捺,临水式是“撇”,小悬崖是“捺”(个人见解,是否恰当,欢迎讨论)。
悬崖式盆景造型特点,和其他造型略有不同,由于树桩低于盆体,视线受阻,因此观赏面一般只有一面或两面(正面和反面),侧面很难展现悬崖的气势,因此选面很关键,将最能体现虬曲苍健、坚毅回旋、昂扬向上的树桩一面作为正面,将有缺陷或者特点不突出的用盆面遮挡。
全悬崖:主干呈直角倾斜逐渐向下向外延伸,曲位角度较大,悬根露爪紧扣盆土,树木重心在盆外。有跌枝窥谷探涧式的层次分明,有岩壁垂挂的弯曲回旋,有拖曳斜拽的一气呵成,造型特点:势若蛟龙探海,又如鹰隼长击,雄健刚毅,气势如虹。
小悬崖:主干苍劲嶙峋横出盆外后,不是直曲而下,而是下垂后回体上扬,重心在盆中,有倒挂金钟,海底捞月,回头望月等形式,造型特点:状若游龙,云从龙生,若隐若现,潇洒飘逸,灵动流畅。悬崖式盆景桩材适合大多数树种,常见桩材有松柏类比如山松、黑松、五针松、圆柏、匍地柏等,还有榔榆、黄杨、雀梅、对接白蜡、金弹子、蚊母、岩桑、福建茶、博兰等等,多为田野采掘的初具雏形的桩胚,尤其是畸形扭曲,嶙峋斑驳,弯折自然的老桩,非常适合制作悬崖式盆景造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