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就是突破性的解决问题,获取突破性能力的五大步骤
今天我们先来做一个思维训练题:
由64支足球队,参加一项锦标赛,分别作对厮杀,不设小组赛,而且全部比赛都是淘汰赛,一场决胜负,赢的晋级,输的被淘汰,直至最后决出冠军,问正常情况下,需要进行多少场比赛?
我用这个问题问过很多人,最普遍的思路是32+16+8+4+2+1=63。
其实,我们可以换一个角度再思考,如果是每场淘汰一支球队,那单场比赛都是淘汰一支球队,决出冠亚军,就是要淘汰63支球队,那答案是不是也是63呢?
这类的题目在奥数的训练赛里经常出现,而且是在最初级的训练营里。
我从小数学成绩还不错,高考在省里边还能拿得到名次,具体多少就不说了,那就有点拉仇恨的意思了。
学习数学,让我获得了很多,数学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不断的进行思维的训练,锻炼你的逻辑思考的能力,而能够进行逻辑思考的能力是很多人都缺乏的一种能力,而思维的训练,让你能够去思考更多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和可能性。
理论上,从A点到B点有无限的连接起来的可能性,很多人都是直接思维,就是从A到B练成一条直线,有些人会用不同的曲线去链接这两个点,还有些人会想,如果把这两个点放到三维世界,那连接的可能性更丰富,那如果是放到四维或者更高维的时空呢?则是会有更多、更无穷无尽的连接可能性。
有人说,人的脑子越用越灵活,是很有道理的。
我们刚才说的两点连线的问题,如果把这两个点换成我们大脑里的突触,道理是一样的,如果你大脑的两个突触之间经常建立连接,其实是你具备了一种思考问题的方式,而如果这种方式被用的越多,这两个突触联系越紧密,你碰到类似问题的时候,就最容易使用这个连接。这里涉及到很多脑科学的问题,就不展开说了,只是为了说明问题。
我们经常会在思考一个我们认为很难的问题的时候,会感觉很头疼,其实不是感觉头疼,是真的头疼,是你要在两个突触,大脑的两个单元和模块之间建立这种连接,大脑内正在进行的就是各种的连接尝试,直到你找到了这种连接,而且这种连接会随着训练和进一步解决同类的问题的增多,也会变得越来越轻而易举,你的处理也就会驾轻就熟了。
而建立连接的过程,如果不是那么顺利,会激发人的挫败感,引发人的很多负面情绪,这种受大脑的潜意识模块,也就是杏仁核,我们大脑里的原始部分,这些区域会简单化处理事务,做出本能的反应。这些区域渴望赞誉,把批评视为一种攻击,尽管我们单脑更高级的部分能够理解,建设性的批评对我们更为有利。这些区域使我们产生戒备心理,尤其是涉及到对我们进行完美性评价的时候。而挫折是对我们完美性的质疑,让我们天然的进入一种对抗状态,而很难再调动我们大脑里那些高级的负责逻辑思考的部分。这是第一个步骤,摆脱潜意识的控制,进入逻辑思考的层面。
前边的文章里也提到过,我最重要的一位老师,教给我的,让我到现在都觉得会让我受益终生的思考方法就是:把一个问题拆成尽可能多的小问题,拆到什么程度为止?50个?100个?拆到每一个问题能基本有明确的答案,同样,基本可以用逻辑、知识去判断对还是错的时候,再加上利用人性的规律去推断中间模糊的细节,这样,我们基本可以构建出一个框架完整、逻辑清晰的思维框架,剩下的就是逐步的填充和补充。这是第二个步骤,学会把一个大问题分拆成小问题。
这里还隐含着另外一个问题,就是你要学会把一个大的问题先拆解成不同的层次和模块,如果你在一个层面上,即使把这个问题拆解成了1000个小问题,最终还是会发现这个问题在这个层面上无解,能认识到无解也是一种能力,很多人是以为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有些时候有些问题是需要提高一个层面,甚至是几个层面才能解决,就是我经常讲的《庄子·逍遥游》里的故事,这里再简单的说一下结论,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去看以前的文章:
《庄子·逍遥游》
宋人有善为不龟手之药者,世世以洴澼絖为事。客闻之,请买其方百金。聚族而谋曰:’我世世为洴澼絖,不过数金,今一朝而鬻技百金,请与之。’客得之,以说吴王。越有难,吴王使之将,冬,与越人水战,大败越人。裂地而封之。能不龟手一也,或以封,或不免于洴澼絖,则所用之异也。
这个故事其实很简单,大意是,有个宋国人善于制造让手不会龟裂的药物,他家世世代代都以漂洗丝絮为业。有个客人听说这种药片,愿意出百金收买他的药方。于是他叫全家的人一起商量说:我们家世世代代以漂洗丝絮为业,只得到很少的钱,现在一旦卖出这个药方就可以获得百金,就卖了吧!
客人得到了这个药方,便去游说吴王。这个时候,越国侵犯吴国,吴王就派他带兵应战,正值冬天,吴军与越军水战,因为吴国的士兵使用了这种能够是手脚不被冻裂的药,而打败越国。
吴王割地封赏这位进献药方的客人。同样一个药方,有的人因此裂土封王,有的人却只是用来漂洗丝絮,而最大的受益者是吴王,因为他不仅打败了越国,而且获得了更大的利益。
同样的一件东西,在不同的人的手里,价值完全不同,产生这种区别的原因是什么呢?
格局,站在不同的高度,看到的是完全不同的世界,这就是格局的价值。
如果我们深陷其中的时候,试着提高一个层面看问题,或许,问题就不再是问题,很多事情都会迎刃而解。
这是第三个步骤,也就是学会提高一个层面看问题,其实也就是从多个角度来审视同一个问题。
其实,还有很多的问题,只是提高一个或者是几个层面也解决不了的,必须有时间的介入,就是要随着时间的推进,在未来某个时机成熟的时间点才能解决。这也就是第四个步骤,加入时间的维度进行思考。
我们经常会感慨有些人处理问题井然有序,游刃有余,而我们自己面对问题的时候总是感觉像无头苍蝇,杂乱无章,总是找不到重点。
说到底,这个是快速聚焦和快速转移焦点的能力。
我们先来分享一段苏东坡谈读书方法的内容:
《又答王庠书》
少年为学者,每一书皆作数过尽之。书富如入海,百货皆有,人之精力,不能兼收尽取,但得其所欲求者尔。故愿学者每次作一意求之。如欲求古今兴亡治乱、圣贤作用、但作此意求之,勿生余念。又别作一次,求事迹故实典章文物之类,亦如之。他皆仿此。此虽迂钝,而他日学成,八面受敌,与涉猎者不可同日而语也。甚非速化之术。可笑可笑。
这个王痒是苏辙的女婿。这篇是他教给自己的侄女婿读书为学之道。
这一段,其实文字不难懂,重点就在一句:每次作一意求之,也就是我上边所说的聚焦,苏东坡在后边还提到了,比如读《汉书》这样的书,每读一遍可以选择一个焦点来读,比如治道、人物、官制、兵法、财货,等等,读了几次之后,再重新把这些焦点关联、组合起来。
为什么要这么来做呢?现代的认知科学给出了合理的解释:我们的认知活动有赖于被心理学家称之为”工作记忆“的东西,而工作记忆的容量非常有限,就像电脑的RAM,也就是内存,而我们的整体记忆则类似于电脑的ROM,也就是硬盘,我们需要某些信息的时候,会把他从硬盘调用到内存里,或者我们一些短期思考的东西,也会先存储在内存里,但是,如果你不是刻意的把他存入硬盘,一被别的事情打扰,就像我们的电脑断电一样,内存里的东西就丢失了。
所以,解决问题的时候,我们可以先聚焦一个问题线索,深入的去思考下去,然后再适时的转换到下一个线索,进行深度的思考,把本来很多并行的线索,变成有先后顺序的串联的方式,然后,再把这些线索重新组合起来,还原问题,然后去验证和解决具体的问题,
这也就是第五个步骤,学会聚焦和快速的转移焦点,先思考一条线索,再把各个线索串联起来,整合思考。
这需要我们不断的学习和训练,训练的是我们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反反复复思考同一问题的能力,我经常给朋友推荐一本书《思考的技术》,我们一般以为思考是一件艺术性或者充满各种偶然性因素的事情,但是思考可以作为一门技术来进行训练。而训练的方式,大家可以参考我上边写的这五大步骤。
不过人的大脑的运行机制很有意思,简单的说,就是喜欢”偷懒“,喜欢一劳永逸,就是喜欢用一个方法、一种方式去解决所有问题。有些方法,我们是向别人学来的,有些是自己思考总结来的,这里都有一个很大的问题或者说隐患,就是我们经常说:吃一堑长一智,但是吃一堑不一定真的能长一智,原因是我们对别人的成功或者失败,经常会总结出错误的经验。
我们来看《列子》里的一个故事:
《列子·说符》:
牛缺者,上地之大儒也,下之邯郸,遇盗于耦沙之中,尽取其衣装车,牛步而去。视之欢然无忧厷之色。盗追而问其故。曰:“君子不以所养害其所养。”盗曰:“嘻!贤矣夫!”既而相谓曰:“以彼之贤,往见赵君。使以我为,必困我。不如杀之。”乃相与追而杀之。燕人闻之,聚族相戒,曰:“遇盗,莫如上地之牛缺也!”皆受教。俄而其弟适秦,至关下,果遇盗;忆其兄之戒,因与盗力争;既而不如,又追而以卑辞请物。盗怒曰:“吾活汝弘矣,而追吾不已,迹将著焉。既为盗矣,仁将焉在?”遂杀之,又傍害其党四五人焉。
简单的翻译一下:
牛缺是上地的一位大儒,往南到邯郸去,在耦沙遇到了强盗,把他的衣物车马全部抢走了。牛缺步行而去,看上去还是高高兴兴的样子,没有一点忧愁吝惜的面容。强盗追上去问他是什么缘故,他说:“君子不因为养身的财物而损害了身体。”强盗说:“唉!真是贤明啊!”过了一会儿强盗们又互相议论说:“以这个人的贤明,前去晋见赵君,假使说了我们抢劫的事,一定要来围困我们,不如杀了他。”于是一道追上去杀了他。一个燕国人听到这事,集合族人互相告戒说:“碰到了强盗,不能再像上地的牛缺那样了。”大家都接受了教训。不久,这个燕国人的弟弟到秦国去,到了函谷关下,果然遇上了强盗,想起了他哥哥的告戒,便和强盗尽力争夺。强盗不给,又追上去低声下气地请求还他财物。强盗发火说:“我让你活下来已经够宽宏大量的了,你却追我不止,痕迹已经快要暴露出来了。既然做了强盗,哪里还要什么仁义?”于是杀了他,又牵连杀害了他的同伴四五个人。
因为牛缺被杀,燕地的人总结为,太大义凛然,不在乎钱财就会被杀,那如果他们碰到这些强盗,就表现出特别爱财,才算是正常的。
我们很多时候,其实都是这么总结经验的,但是,我们不知道的是,牛缺被杀的真正原因是,如果牛缺到了赵国,很可能会被任命为高官,而这样的话,赵国的君主很可能就会来围剿了他们。
学习别人的经验,从自己的失败和成功中总结经验都非常的重要,但是要切忌把一条经验当成最高的原则,要切忌认真的,多角度、多维度的思考问题,确定这条经验成立的条件、前提是什么,而不是吃了一吃亏,总结了经验,反而吃了更大的亏。
我经常说,智慧是什么?智慧就是突破性的解决问题,之所以说是突破性,突破的是什么?就是突破了我们平常固定看问题的视角,其实并没有什么突破,他只是从A点到B点无数连接可能性中的一种而已,只是我们平常的固定视角不容易看到罢了。
是什么阻碍我们看到这些视角?是我们的贪婪和恐惧,是我们的欲望和情绪,只有先突破这层障碍,我们才有可能进入真正的自由思考的境界,也就是我一直说的管子的静因之道,我们才能真正的找到那些真正的因,也就是关键核心矛盾,解开这个矛盾,其他的问题才有可能迎刃而解。只有突破了这层障碍,你才能真正的看到那些我们平常固定视角看不到的各要素之间的隐秘的关联,才能够真正的使用管子的轻重之法,因势利导,转祸为福、转败为功。
有智慧的人,都会反反复复从不同角度审视同一个问题,这篇文章的五大步骤,希望对大家能够有所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