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此,来自香港城市大学的Alice Hu教授与台湾清华大学的陈灿耀教授合作,在国际知名期刊Journal of Materials Chemistry A上发表题为“Interfacial Atomic Ni Tetragon Intercalation in NiO2-to-Pd hetero-structure triggers an Outperform HER activity than Pt Catalyst”的理论计算研究论文,并被选为封底文章(Back Cover)。文章通过基于密度泛函理论(DFT)的第一性原理计算,开发设计了一种新型异质纳米催化剂, 即,八面体层状NiO2负载Pd壳层的纳米颗粒并在内部异质界面掺杂有不同比例的Ni金属团簇,并对提出的不同模型催化剂的表面物理-化学性质以及对应的HER反应性进行了系统研究。通过交叉比较计算的不同关键中间体H*原子在表面不同吸附位点上的吸附能差异(键结强度)及模拟的HER反应路径中的能障(过渡态)的结果,我们证明了内部掺杂的Ni四面体簇能够为周围Pd原子提供电子并使得表面Pd吸附位点有电荷局域化现象(通过侧向压缩应变和空间限制效应),从而此造成的富电荷态的Pd位点,使得表面局部区域的HER催化选择性和反应活性均显著提升。该工作对于发展无Pt、低成本及环保的金属/金属氧化物非均质催化剂提供了借鉴,对氢能技术的发展具有启发性。
Interfacial Atomic Ni Tetragon Intercalation in NiO2-to-Pd hetero-structure triggers an Outperform HER activity than Pt Catalysthttps://doi.org/10.1039/D1TA00640A
通讯作者介绍
Alice Hu 副教授。美国普渡大学博士,现任香港城市大学机械系/材料系副教授。长期从事多尺度模拟计算,包括高熵合金、纳米能源、量子计算和机器学习等研究和开发。以通讯作者身份在Science,Acta Mater.,J. Mater. Chem. A,Carbon,Appl. Surf. Sci.,Nanoscale,J. Phys. Chem. C,Phys. Chem. Chem. Phys.,J. Appl. Phys.等学术刊物上发表多篇研究论文。H指数19。陈灿耀(Tsan-Yao Chen) 副教授。台湾清华大学博士,美国北卡罗莱纳州立大学访问学者,前台积电(TSMC)主任工程师和高通(Qualcomm)资深工程师,现任台湾清华大学工程与系统科学系副教授、副系主任。长期从事纳米晶体成长控制、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燃料电池催化剂开发、原位纳微米结构分析技术、同步辐射光谱/散射技术于纳微米材料分析和应用。以通讯作者身份在Nat. Comm.,J. Power Sources,J. Mater. Chem. A,Nanoscale,CrystEngComm,J. Phys. Chem. C,Phys. Chem. Chem. Phys.,J. Appl. Phys.,Sustain. Energy Fuels等学术刊物上发表多篇研究论文。H指数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