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住院让女儿出钱,女婿:财产留给儿子,凭什么跟我老婆要钱?
原生家庭是无法选择和改变的,有些人一出生就注定不平凡,还有些人,从小就要承担本不属于自己的责任。
虽然时代在进步,可还是有很多重男轻女的父母,他们不在乎女儿能不能幸福,只求儿子能出人头地,儿子在,血脉传承就在,养老的依靠就在。所以他们会想方设法地让女儿为娘家付出,只求儿子能过得更潇洒。
生在这样的家庭,女儿们是无力争辩的,背后更是空无一人,只能假装坚强。娘家不再是自己的娘家,而是弟弟的靠山,她们再也回不去了,来看看网友“纸灯笼”的心酸经历。
都说生在重男轻女的家庭,儿子有多幸福,女儿就有多难过,很不幸,我就是那个难过的女儿。无论我怎样努力,都换不来父母的关注,不管我怎样支撑,也摆脱不了父母的索取。
每个孩子的出生都承载了父母的期待,然而我的到来着实给一家人泼了冷水,为了寄托希望,在给我取名的时候,特意加了一个“男”字,寓意很直白,背后的考虑更显而易见。
还记得刚上学那会,因为名字我没少被同学们取笑,回家跟父母怄气,母亲做出了解释,“虽然你是个女孩,但爸爸妈妈希望你不比男孩差。”
当时我信以为真了,直到弟弟的出生我才明白,母亲是打心底对“我是女孩”这个事实不满意的。据外婆说,母亲生弟弟的时候,父亲一直在走廊上晃来晃去,嘴里嘀咕着一定要生个儿子,直到弟弟被抱出来,父亲悬着的心才放下来。
从那以后,父母三句话离不开弟弟,我只有被忽略的份。表面上我体谅他们,其实心里一直纠结和不理解:都是亲生的,为什么会偏心?
实不相瞒,家里是不同意我读大学的,母亲认为:女孩早晚要嫁人,用不着读那么多书,父亲更干脆,就两个字:没钱。到头来,大学期间的学费都是外公外婆出的,生活费和各项杂费都是靠奖学金和打零工来的。
本以为工作了,就能让父母另眼相看,结果却被母亲往“扶弟”的方向上引。我气不过,可又狠不下心跟原生家庭划清界限,大多数时候,都处于被动妥协,直到结婚之后才有所好转。
我和老公相识于一场聚会,他的家庭条件没比我好多少,两个人的收入也在同一水平线,重要的是,他能理解我,给了我对爱情的向往,一来二去,我们谈起了恋爱。
老公家在外地,公婆早些年给他首付了一套房子,一直盼着他能回老家工作,然后结婚生子。交往了一年多,我答应了老公的求婚。
他向我坦白,在这座城市安家,短时间内还不具备买房的能力,如果跟他回去,婚房他负责装修,还会加上我的名字,不用我出一分钱,只不过工作就要重新开始了。
老公实实在在地分析了眼下的情况,而且拿出了足够的诚意,让我不由得感觉踏实,不像有的男生,为了尽快确认关系,进一步发展,满嘴跑火车,甚至胡言巧语,承诺很多自己做不到的事情。
说实话,我不在乎老公能不能买得起房子,只要我愿意,租房都行。母亲得知我找了一个小城市的男人要结婚,心里一百个不愿意,见说不动我,就开始变本加厉地索取。
为了摆脱原生家庭,我跟着老公回了老家,在公婆的张罗下,顺利地结了婚,住进了新房。本以为远嫁就能逃离父母的掌控,结果还是不得消停。
弟弟有老公的电话,每次缺钱的时候,都会想起他这个姐夫,好几次被我逮了个正着,“姐夫,钱不够花了,你先给我转三千,我妈说家里揭不开锅了,让我找你要。”
我正要抢过老公的手机拒绝弟弟的时候,屏幕上弹出了母亲的来电,说手头紧,让他帮衬一下小舅子,这份恩情她会记在心里。
老公心善,知道母亲心疼弟弟,几句软话说下来,他就答应了,气得我直跺脚。后来又经历了几件事,他才被折服了。
从怀孕到儿子出生,父母没表示过一点心意,更别说露面了。弟弟更是假装不知道,可是到了他结婚,当了爸爸的时候,母亲却要求我们给弟弟奉上两万块红包,而且态度不容推辞,好像我欠弟弟似的。
老公看我哭得稀里哗啦,很是心疼,不敢想象会有这样的亲生父母。作为女婿,他又不好直接出头,只得尽可能给我安慰。
去年冬天,父亲不慎摔了一跤,撑地的时候把手腕摔坏了,打了钢钉。人老了,经这么一下子,没半个月出不了院,我只得请假,大老远地跑回去照顾。
他们有存款又有退休金,就算贴补弟弟,也不至于太困难,但母亲还是想让我出这笔钱,“闺女,家里的房子过户到你弟弟名下了,我俩那点存款也给了你弟弟,他刚结婚,不方便让他出钱,还得指望你。”
好处给了儿子,有困难想到女儿,这是什么道理?我没好气地问她想要多少,母亲张口就开:八万。
我急了,住院的费用全算下来,都不超过五万,跟我要八万显然是事先盘算好了。正在我们吵得不可开交的时候,老公及时赶到了,他猜到父亲住院,母亲肯定是要拿捏我一下的。
平时闷不吭声的老公,当场就发了狠,“你们把财产都留给了儿子,凭什么跟我老婆要钱?以前我不计较,不代表我心里没数,但现在我跟你们把话说清楚,如果再让我老婆不开心,我肯定让你们过不舒坦。”
老公的这番话把父母镇住了,加上引来了其他人的目光,母亲心虚,没再搭话,直到父亲出院也没再提过钱的事。
写完“纸灯笼”的故事,让我想起了之前看到过的一句话:年轻时,把财产留给了儿子,年迈时,把养老留给了女儿。
在这些“苏大强”式的父母眼中,生女儿是亏本的,早晚要离开自己,儿子就不一样了,既能添人进口,又能给自己养老。所以到头来,女儿受累,不见得讨好,儿子被捧在手心里,坐享其成。
其实每个人对重男轻女的解读都不一样,但无论是懈怠还是抱怨,都无法从本质上解决问题。
《原生家庭》一书中有这样一段描述:“当你结束了旧的家庭模式,跳出循环的时候,就是为你的孩子和后代,送上了一份弥足珍贵的礼物,这是在重塑未来。”
在我看来,一方面要从内心接纳自己,让原生家庭带来的影响,从自己这里止步,另一方面,要乐观进取,既然改变不了,就尽可能保持距离,选择不了起点,至少可以决定自己的人生,你说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