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起点学针灸之如何选穴

零起点学针灸:应象原理

01

经脉原理讲的都是常法、定式,分形原理说的是变法、活法。但两者讲的都是在相对静止的状态下,人体不同部位之间呈现出的相对特异的关联。

对针灸学来说,两者主要价值在于帮助选择治疗部位,即选穴。不过,穴虽然已经入选,但最后是否会在此穴施治尚未可知;如果会,最后要落实到哪个点来针刺同样难以预测。

这就涉及针灸治疗的另一个关键步骤:取穴。

有必要先谈一下无疾对穴的认识。

翻看任何一本针灸书,里面都会详细描述一个个穴的名称、位置、功效主治,古今皆然,现代针灸书往往还会增加解剖的部分。

腧穴图和针灸模型,可以把这些穴更直观地表现出来,似乎这些穴和骨头、肌肉、血管一样,都有各自确定的实体结构。每个人虽然高矮胖瘦有别,但穴所在的相对位置始终固定不变。

足三里永远在膝眼下三寸,胫骨前缘外一横指处;外关穴永远在腕横纹上两寸,两骨中间处。

不好用是非对错妄加评论。只是针灸临床中常会遇到一种现象:在标准化的足三里穴处,没有发现异常的反应;而在足三里穴下方半寸到一寸处,可触及明显硬结。在标准化的外关穴处没有异常,但在外关穴上一寸(相当于支沟穴处)有明显结节,但支沟穴并不在选穴方案中。

02

问题来了:穴真的就是图上标记的固定不变的那个点吗?

实际上,站在针灸临床,而非研究考据或理论阐发的角度,穴的价值主要体现在定位上。一句话,穴的存在是为了记录和描述起来更方便。

正如人有名字,我们才不至于每次都用“那个谁”来称呼。相信看到这样的观点,不少业内同道会大声斥责:粗陋,狂妄。

无疾这里想表达的意思其实只是一点:太多关于腧穴深意的阐发,已经让针灸理论不堪重负。而不基于实践的理论阐发,只会把理论与实践之间的裂缝,演绎成鸿沟。

一旦穴从玄之又玄的理论中解脱出来,回归到穴固有的基本功能——标示位置,穴似乎就可以这样来认识:当人体内外发生疾病时,出现异常反应的体表部位即是穴;用针灸方法对该部位进行刺激,可以帮助人体恢复健康状态。也就是说,站在针灸临床的角度,没有疾病,就没有穴;没有异常反应,就没有穴;没有针灸等方法的治疗,就无所谓穴。

问题是:穴反映的,常常不仅是穴所在局部的病症,而是远端尤其是内脏的病症,比如足三里穴反映胃肠病,太冲穴反映肝(情志)病;穴治疗的,尤其是针灸学所强调的,也往往是远离局部的内脏或头面官窍的病症。

03

那么,这种反应和治疗效果,是如何实现的呢?不妨先回顾一个生活中的现象:感应。

感应,因感而应,是生活中普遍存在的现象。

两个固有频率相近的音叉,弹响其中一个,则另一个也会同时发出声音。一本悲情小说,作者在文字中留下了一抹浓浓的忧伤,读者用心阅读时,也会真切感受到那种触动。

共振也好,共鸣也罢,这种感应的发生,都需要两个基本条件:一是两者固有频率相近,二是要动。频率完全不一致的音叉,无论如何难见共振;不去敲动其中之一,共振也永远不会发生。作者悲情,读者冷血,任你凄美深情,我心不为所动;作者多愁善感,但不用文字撩动心弦,则忧伤不生,无以感人。

回到人体。无论经度一致,还是纬度相同,人体的两个不同部位之间,都存在“固有频率”相似的现象;如果经纬度都一致,两部位间的“固有频率”相似度,就更高了。

人体内出现的“动”,首先体现在“气”的流动异常。通常情况下,气以流动的形式呈现,因流动而被感知(《内经》中称体表脉动处为“气口”,或即出于这种考虑)。

正常情况下,气在体内的流动是顺畅的,而特殊状态下,比如喝冷饮、生气、劳累、发热等,气的流动就会在某个区域甲变得异常,或收紧,或郁闭,或虚弱,或亢盛。这些气的异常状态,仿佛被弹拨的音叉,会影响到人体其他经纬度与甲相同的部位乙,出现类似的气运行异常。

对针灸临床来说,部位甲经常是深藏在人体内的脏器,乙则位于四肢体表可及处。发生异常时,内脏的情况一般无法直接探察,更难以直接施治。而在四肢体表处,通过按压诊察,就可以比较清楚地发现异常部位,且便于针灸治疗。

当这种异常现象不断累积,气的失常会影响到有形的血和津液的运行,从而出现一些结构改变。同时,在人体其他同经纬度的部位,也会慢慢积累出现某些异常结构形态,如结节、条索、僵硬等。

对这些异常结构,不同的针灸论著中常被表达为“反应点”、“反应区”、“压痛点”等,较为混乱。因为这些结构以结节为主要形态,结合发生原理,无疾这里把人体体表可及的异常结构,统称“应结”。

包括指下可及的结节、条索、肌肉僵硬,目视可及的瘀络、色泽改变,以及泛而言之,压痛处。应结的出现,往往表示在与此相关的某些部位发生病变。对此部位的针灸治疗,又可以通过“感应”原理,反过来对其他部位发挥治疗作用。可见,感应是针灸发挥诊疗作用的重要途径。

04

读到此处,或有朋友表示疑问:感应现象好像不难理解,有必要这样翻来覆去地讲吗?这里之所以花费厚重笔墨,详解感应,是因为这里涉及整个针灸学中最玄的部分,最难被理解,也最容易被误解。比如:感应是巫术,不科学,不可靠。篇幅内容所限,这里不便对此类问题详加辨析。只是大体阐述观点如下:

针灸学中涉及的感应现象,即脏腑官窍等发生病变时,在体表特定部位可及应结;在应结处施以针灸等刺激方法,可以对相关病症起到治疗作用。

这一现象,是针灸临床普遍存在的客观事实。对此事实,虽有部分临床研究,但深度广度还远远不够。作为针灸从业者,无疾殷切期待在此领域开展大规模实证临床研究,并对此现象给出科学解释。

对感应现象的体察,离不开人的感觉,尤其是触觉。在视觉霸权主义盛行的今天,一切标准以眼见为实,以量化为上,触觉成为被边缘化的感觉类型。而应结的大小、形态、质地等,都需要通过指下触觉来感知,尤其是质地,很难量化。不从临床实际出发,唯眼见是真,对针灸这种严重依赖触觉的诊疗方法,很难作出客观评价。

感应现象本身存在不确定性。同样是胃痛,其应结或在足三里,或在公孙,或在合谷,或在背部筋缩,亦或其他部位。至于眼前这位患者,究竟会在何处见应结,除非亲自按循,很难准确预测。不过,这种不确定,更多是在有限范围内的不确定,仍然有明确的规律可以遵循,有触之可及的应结可以把握。

梓岐风谷飞经走气撮要金针赋

徐氏《针灸大全》

观夫针道,捷法最奇。须要明于补泻,方可起于倾危。先分病之上下,次定穴之高低。头有病而足取之,左有病而右取之。男子之气,早在上而晚在下,取之必明其理;女子之气,早在下而晚在上,用之必识其时。午前为早属阳,午后为晚属阴。男女上下,凭腰分之。手足三阳,手走头而头走足;手足三阴,足走腹而胸走手。阴升阳降,出入之机。逆之者,为泻为迎;顺之者,为补为随。春夏刺浅者以瘦,秋冬刺深者以肥。更观原气厚薄;浅深之刺尤宜。

原夫补泻之法,妙在呼吸手指。男子者,大指进前左转,呼之为补,退后右转,吸之为泻,提针为热,插针为寒;女子者,大指退后右转吸之为补,进前左转,呼之为泻,插针为热,提针为寒。左与右有异,胸与背不同。午前者如此,午后者反之。是故爪而切之,下针之法,摇而退之,出针之法;动而进之,催针之法;循而摄之行气之法。搓则去病,弹则补虚。肚腹盘旋,扪为穴闭。重沉豆许曰按,轻浮豆许曰提。一十四法,针要所备。补者一退三飞,真气自归;泻者一飞三退,邪气自避。补则补其不足,泻则泻其有余。有余者为肿为痛,曰实;不足者为痒为麻,曰虚。气速效速,气迟效迟。死生贵贱,针下皆知。贱者硬而贵者脆,生者涩而死者虚,候之不至,必死无疑。

且夫下针之法,先须爪按,重而切之,次令咳嗽一声,随咳下针。凡补者呼气,初针刺至皮内,乃曰天才;少停进针,刺至肉内,是曰人才;又停进针,刺至筋骨之间,名曰地才,此为极处,就当补之。再停良久,却须退针至人之分,待气沉紧,倒针朝病。进退往来,飞经走气,尽在其中矣。凡泻者吸气,初针至天,少停进针,直至于地,得气泻之。再停良久,却须退针,复至于人,待气沉紧,倒针朝病,法同前矣。其或晕针者,神气虚也,以针补之,以袖掩之,口鼻气回,热汤与之。略停少顷,依前再施。

及夫调气之法,下针至地之后,复人之分。欲气上行,将针右捻,欲气下行,将针左捻。欲补先呼后吸,欲泻先吸后呼。气不至者,以手循摄,以爪切掐,以针摇动,进捻搓弹,直待气至,以龙虎升腾之法,按之在前使气在后,按之在后使气在前,运气走至疼痛之所,以纳气之法,扶针直插,复向下纳,使气不回。若关节阻涩,气不过者,以龙虎龟凤通经接气大段之法,驱而运之,仍以循摄爪切,无不应矣。此通仙之妙。

况夫出针之法,病势既退,针气微松;病未退者,针气如根,推之不动,转之不移,此为邪气吸拔其针,乃真气未至,不可出。出之者,其病即复,再须补泻,停以待之,直候微松,方可出针豆许,摇而停之。补者吸之去疾,其穴急扪;泻者呼之去徐,其穴不闭。欲令腠密,然后吸气;故曰下针贵迟,太急伤血;出针贵缓,太急伤气。以上总要,于其尽矣。

考夫治病之法有八:一曰烧山火,治顽麻冷痹,先浅后深,用九阳而三进三退,慢提紧按,热至紧闭,插针除寒之有准。二曰透天凉,治肌热骨蒸,先深后浅,用六阴而三出三入,紧提慢按,徐徐举针,退热之可凭。皆细细搓之,去病准绳。三曰阳中之阴,先寒后热,浅而深,以九六之法,则先补后泻也。四曰阴中之阳,先热后寒,深而浅,以六九之方,则泻后补也。补者直须热至,泻者务待寒侵,犹如搓线,慢慢转针。法其浅则用浅,法在深则用深,二者不可兼而紊之也。五曰子午捣臼,水蛊膈气,落穴之后,调气均匀,针行上下,九入六出,左右转之,千遭自平。六曰进气之诀,腰背肘膝痛,浑身走注疼,刺九分,行九补,卧针五七吸,待上行。亦可龙虎交战,左捻九而右捻六,是亦住痛之针。七曰留气之诀,痃癖癥瘕,刺七分,用纯阳,然后乃直插针,气来深刺,提针再停。八曰抽添之诀,瘫痪疮癩,取其要穴,使九阳得气,提按搜寻,大要运气周遍。扶针直插,复向下纳,回阳倒阴。指下玄微,胸中活法,一有未应,反复再施。

若夫过关过节,催运气血,以飞经走气,其法有四:一曰青龙摆尾,如扶舡舵,不进不退,一左一右,慢慢拨动。二曰白虎摇头,似手摇铃,退方进员,兼之左右,摇而振之。三曰苍龟探穴,如入土之象,一退三进,钻剔四方。四曰赤凤迎源,展翅之仪,入针至地,提针至天,候针自摇,复进其元,上下左右,四围飞旋。病在上吸而退之,病在下呼而进之。

至夫久患偏枯,通经接气之法有定息寸数。手足三阳,上九而下十四,过经四寸;手足三阴,上七而下十二,过经五寸。在乎摇动出纳,呼吸同法,驱运气血,顷刻周流,上下通接,可使寒者暖而热者凉,痛者止而胀者消,若开渠之决水,立时见功,何倾危之不起哉?虽然病有三因,皆从气血。针分八法,不离阴阳。盖经络昼夜之循环,呼吸往来之不息。和则身体康健,否则疾病竞生,譬如天下国家地方,山海田园,江河溪谷,值岁时风雨均调,则水道疏利,民安物阜。其或一方一所,风雨不均,遭以旱涝,使水道涌竭不同,灾伤遂至。人之气血,受病三因,亦犹方所之于旱涝也。盖针砭所以通经脉,均气血,蠲邪扶正,故曰捷法最奇者哉。

嗟夫!轩岐古远,卢扁久亡,此道幽深,非一言而可尽。斯文细密,在久习而能通。岂世上之常辞,庸流之泛术,得之者若科之及第,而悦于心。用之者如射之发中,而应于目,述自先贤,传之后学,用针之士,有志于斯。果能洞造玄微,而尽其精妙,则世之伏枕之疴,有缘者遇针到病除,随手而愈。

治疗“各种头痛”的特效穴道

好多人经常会受到头痛的困扰。紧张焦虑、脾胃积食、工作压力大、睡眠不好、颈椎腰椎疾病,甚至“大姨妈”(月经)等诸多因素都可能会引发头痛。

头痛与“气”有关,揉揉“消气穴”,试着从太冲穴揉到行间穴来缓解疼痛,然后根据具体头疼的部位可以尝试做如下选择:

1.偏头痛

偏头痛多与胆经三焦经有关。胆经的阳陵泉足临泣,三焦经肘部的清冷渊、天井穴,以及手腕部的外关穴,都是偏头痛的特效穴。在胆经三焦经按摩或者刮痧,可有效调整内分泌失调,对调节长期情志疾病极为有效。对各种头面部疾病,以及更年期综合症也有特效。

2.前额和眉棱骨痛

前额和眉棱骨痛一般属于胃经的病症。从二三脚趾间的陷谷穴向内庭穴方向按摩几分钟即可缓解。

此外,按摩脾经的公孙穴(络穴治表里病症),或者膀胱经的京骨穴也可有效缓解眉棱骨痛。

3.耳朵上部痛

若疼痛发生在头两侧,耳朵上部,就可按摩胆经,例如胆经的风池穴、阳陵泉穴等均可。

4.太阳穴痛

可以按摩太阳穴,如果不能缓解,则可以按摩胆经的风池穴、阳陵泉,也可按摩胃经的头维穴、陷谷穴,它同时对眉棱骨痛和头痛如裹都有效。另外,太阳穴放血治疗各种头痛特效。

5.头痛如裹

可以先按摩脾经的阴陵泉穴。另外,按摩胃经的头维穴也可缓解。

6.头顶痛

属厥阴经病,先从肝经论治,取太冲穴或针刺百会穴。

7.后头痛

属太阳经病。可以按摩小肠经的后溪穴,治后头痛、颈椎病、落枕和情志病。另外,膀胱经的京骨穴也可。

8.头颈僵痛

俗话说“头项寻列缺”,可试试肺经列缺穴。

9.肾虚头痛

肾阴虚和阳虚都有可能诱发头痛。

肾阴虚头痛,主要表现为头脑空痛,头晕耳鸣,腰膝无力,舌红脉细;肾阳虚头痛,主要表现为头痛畏寒,四肢不温,面色白,舌淡,脉沉细,无论阳虚还是阴虚,都可以通过经常按摩肾经的复溜穴、太溪穴或董氏奇穴肾关穴等改善。

10.左边的偏头痛

经常出现在左边的偏头痛一般跟肝血不足有关,这种现象在经期刚过的女性身上比较常见。

肾经的筑宾穴,可以有效缓解左侧头痛的状况。

另外,肝血不足也可通过按摩肝经的曲泉穴来调理。

11.右边的偏头痛

如果经常出现的是右边的偏头痛,一般跟肺气不降有关。可以通过按摩肺经的尺泽穴和肾经的复溜穴来调理。

12.酒后头痛

十指梳头,特别是两侧胆经,其中率谷穴治酒后头痛有特效,以上文中所有的穴位配图只是示意,不一定精准,即使教科书上也不完全精准,因为人的体型是有差异的,因此想找准穴位,不能完全以图片为标准,需要结合穴位的文字的注解,才能找准,所以大家想要找准以上所需穴位的准确位置,可以找网上查阅,查阅时要文字与图片相结合。

(0)

相关推荐

  • 针灸这样取穴,效果“立竿见影”

    小编导读 针灸是中医的一种特色治疗方法,具有"简.便.效.廉"的优势,而取穴方法则是影响针灸是否能够快速起效的重要因素.今天为大家介绍的,是一种不在病变部位取穴却具有立竿见影效果的 ...

  • 中医针灸的“不传之秘”(三)

    探秘中医针灸的"不传之秘"?(二) 什么是中医针灸的"不传之秘"?​ 12:运气法 概述:运气法是在<金针赋>"进气法"基础上发 ...

  • 零起点学针灸之第二章针理笔记-1

    一个人的光阴,一个人的求索. 作者第二章讲的针理.此章分为四讲. 一.经脉原理. 对针灸学来说,经脉从一个独特的角度,揭示了人体不同部位间存在的联系. 首先:阴阳内外.经脉分阴经和阳经.阴为内,里.阳 ...

  • 零起点学针灸之第三章诊法笔记-1

    一个人的光阴,一个人的求索. 第三章诊法,此章共分为三讲,脉诊.按诊.望诊. 一.脉诊.针灸脉诊,和中医脉诊一样,都讲究的是望闻问切,同样都是寸口脉.但是查看的内容和方法都有不同. 首先是分部.分部, ...

  • 零起点学针灸之第二章针理笔记-2

    一个人的光阴,一个人的求索. 第二章针理的第二讲:分形原理 想要把针灸用于临床治疗,首先面临一个问题,就是确定治疗的地方,也就是下针的地方,即治疗点.作者非常形象的用地球仪来做比喻,地球仪上的位置是以 ...

  • 零起点学针灸第三章诊法笔记-2

    一个人光阴,一个人的求索. 第三章诊法的后三讲放在一起记录.(之前的第三章诊法笔记-1 写成本章分为三讲了,看错了,后边还有一页.第三章一共分为四讲.今天记录的是,二按诊,三望诊,四问诊和闻诊) 第二 ...

  • 第三讲 人体生理之谜——脏腑经络-天下无疾之《零起点学中医》

    目录 体验--中医入门之道 第一讲 初识中医 一.中医学都讲了什么 (一)关于人体的生理 (二)关于人体的病 (三)关于治疗 二.中医是怎样看病的 三.学习中医需要注意的问题 (一)古今思维方式的关系 ...

  • 第二讲 中医思想之谜——阴阳五行-天下无疾之《零起点学中医》

    目录 体验--中医入门之道 第一讲 初识中医 一.中医学都讲了什么 (一)关于人体的生理 (二)关于人体的病 (三)关于治疗 二.中医是怎样看病的 三.学习中医需要注意的问题 (一)古今思维方式的关系 ...

  • 零起点学木工4:认识斗拱

    易乐木艺 ☆☆☆零起点学木工四:认识斗拱☆☆☆ 什么是斗栱? 斗栱(dǒu gǒng)是中国古代汉族建筑特有的一种结构.在立柱和横梁交接处,从柱顶上加的一层层探出成弓形的承重结构叫拱,拱与拱之间垫的方 ...

  • 零起点学剪纸(图文本)包邮 详细剖析剪纸技巧 diy手工书 手工制作书籍 剪纸书 剪纸大全 学剪纸的书籍 畅销书 纯手工 剪纸

    商品参数 作 者: 张建中 编 I S B N :9787538184112 出 版 社: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4-1 印刷时间:2014-1 版 次:1 印 次:1 字 数:80000 ...

  • 中医急症针灸处理(选穴)

    高热大椎合谷宣: 十二井穴曲池间.(高热:基本穴:大椎.合谷.十宣.十二井穴.曲池.) 眩晕人中刺涌泉: 中冲百会三里连.(眩晕:基本穴:人中.涌泉.中冲.百会.足三里.) 牙痛合谷颊下关:(牙痛: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