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百业---三轮车上的铸铝作坊
【三轮车上的铸铝作坊】
--- 怀念我的一小段经历 ---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掌握金属铸造技术的国家之一,考古资料显示距今约6000年的新石器时代,我们的先辈就开始了铸造,我国现存最早的成品铸件是司母戊大鼎,距今已经有3000余年,它同时也是世界上现存的已知最大体量的青铜器,是人类优秀的铸造艺术的最高代表!金属铸造这项古老的技艺一直绵延传承至今,在这个“重型艺术”领域已经是现代化机械设备代替人工操作的今天,依然有众多的日常小铸件由小型手工作坊来完成,甚至是只由一个人操作的“移动作坊”来完成,这差不多已经是一道极罕见的风景了。今天我在祁县谷恋村陪“小虎”作画,偶然遇到一个机会,观看了这个“单人移动作坊”的整个流程。
这个移动的单人铸铝作坊由一辆小型的机动三轮车装载,主要器具包括:八套现成的不同规格的模具、一座直径约50cm的筒型炉具、一只铁质坩锅、大约50kg优质煤、一个小型鼓风机和几件铁质工具。这就是这个纯手工作坊的全部装备,作坊中唯一的自动装备就是一个小型鼓风机和驱动它的一个普通电瓶。
其实在我们到达的时候,作坊已经开始生产了,只不过它的工艺流程很短,而且循环往复,因此我得以看到这个流程的大致经过:
(1)把筒状炉具加煤点燃,把铁质坩锅放入炉中(金属铝的熔点只有660°,而金属铁的熔点是1535°,所以冶炼金属铝,可以使用铁质坩锅)。
(2)把客户提供的原料(废旧铝锅、铝盆;健力宝桶装;铝制电线,及其他废旧铝制品等)放入坩锅中熔化。
(3)同时按照客户要求的规格,取下相应的现成模具。模具由上下两件配套组合而成,两件模具之间有精确的空隙,这个空间就是成品模范。
(4)然后用铁钳把炉火中熔化铝的坩锅取出,开始从装配好的模具中浇铸。
(5)浇铸完毕后,把坩锅放回炉火中。然后等候冷却,并处理浇铸口。
(6)大约几分钟的时间,就可以翻转并打开模具,小心翼翼取出铸件。
一个流程大约只需要不到10分钟,如果加上冶炼熔化和修整铸件的时间,也不过20分钟,其流程极其简单。由于模具为预制,又经过600°的高温浇铸,边缘处难免有少许毁损,需要稍加修理,以便继续下一个流程。
【第一步:冶炼】
【第二步:装配模具】
【翻转模具,等候冷却】
在观看的整个过程中,只有一个“小动作”不明白:当翻转并打开模具后,操作员会把两个湿布团放在铸件上,然后不声不响地等候一、二分钟(下图)。而且他每一次重复这个动作时极其熟练并完全一致。事实上,他取出铸件时,根本不会去用这两个湿布团,因为铸件温度极高,只能用铁钳;如果为了加速冷却的话,这么小的两个湿布团是根本起不到什么作用的。那么这两个湿布团是干什么的?这个动作又有什么意义呢?我想,也许这个“小动作”仅仅是他的习惯动作而已,并没有什么意义吧。
【第二轮流程开始】
我在观看并拍照时,同时围观的村民反而觉得我的举动很好奇,好像他们对铸造工艺很熟悉一样,都来看我拍照。
其实早在我18岁时,初中毕业后我就参加了一个铸造厂的苦力工作,只不过那是一个大型铸造厂,虽然主要也是原始作坊的基本形态,但是在具体操作时,我们的工具已经开始机械化了。甚至我工作期间,我们曾经为某兵工厂铸造过航空炸弹(或鱼雷)的外皮。当然,其基本的工作原理与这个移动的单人作坊是完全一样的。
泥范、铁范和熔模铸造,号称是我国的“三大铸造技术”。其中“泥范(包括‘沙范’)”是最普遍采用的铸造技术,无论是我曾经就业的大型冶炼铸造企业,还是这个单人作坊都采用了这种技术,所不同的是:我们的大型工厂的模具只能使用一次,下一个流程开始前必须重新翻沙塑制模具;这个移动的单人作坊由于器型和规格单纯,也为了流动方便,他的模具是预制的,可以反复使用。
这个工作虽然我从事的时间不长,但是能亲身体验一下这项古老的技术,也是个幸运的经历,而这个难得的经历一直令我很回味而且珍惜。今天能有机会重温那一段对我来说比较特殊经历,实在激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