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情系大山(散文)
常云真同志矿区照片 感谢作者提供本图
奋斗者之歌 Mricely - No.1
情 系 大 山
1986年的秋天,还是毛头小伙的常云真,怀着对地质事业的美好憧憬,迎着片片飘飞的黄叶,从长春地院地质系毕业,来到了河南地矿局第一地质调查队。报到的第三天,他就背起沉甸甸的行囊,起五更从洛阳坐长途车到洛宁县城,再坐上单位的拉煤车,冒雨晃里晃荡三个小时,赶到了熊耳山上宫金矿区。
这一头扎进海拔1400米的大山里,野外勘探就是三载。好天时,小常背上地质锤、干粮、咸菜和水出发;雨天里,就在铁皮房内凳一块板,铺上图纸写写画画。山里不通汽车,碰上雨雪天,食品送不进去,十天半月煮土豆或清水下挂面,这在地质队已是家常便饭。有人问野外勘探苦不苦?他嘿嘿一笑:“远看像要饭的,近看像逃难的,到眼前才知道是搞勘探的。这是老一代师傅形容地质工作者的。咱们今天这条件,有吃有喝,拉东西有大屁股车。比起前辈们,我们好多喽。”
1989年,小常被调到嵩县的牛头沟矿区,担任外围普查组组长,手下有了“十几个人七八条枪”。这里的自然条件,比起洛宁上宫的大矿区,可是艰难了许多。他们每天下山要走6小时,上山却要8小时。用他的话说:“地质队员就是找矿,不跑路,坐办公室里咋找?再者说,练腿脚功夫嘛,有啥不好!”他大学文凭,一米八三个头,清秀帅气,即使放在大城市里,也该不缺乏“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的粉丝吧。然而,把一个青年才俊圈在大深山里,白天土头灰脸地和石头打交道,夜晚面对漫山的黑咕隆咚去填图,你说他就是貌若潘安、才比子建,也“养在深闺人未识”啊。当然山里的月光更有诗意,青春涌动与孤独寂寞搏斗的时刻里,经常能听到野猪们嬉戏、打斗的跳跃与尖叫,算为单调的生活添加些色彩吧。
常云真同志矿区照片 感谢作者提供本图
在牛头沟一晃又是3年,蓦然回首,当年的青苹果已泛红发软,三十出头了。小常在全国各地的同学中,很多孩子都会打酱油了。可他依然茕茕孑立,形影相吊。于是在家人的叹息声中,赶快托人做媒,以免影响常家香火。好在该同志好人有好报,生来迷糊老天爷照顾,经人撮合,与一位女教师一见钟情,为避免大山深处的隔空守望,迅速喜结连理。可问题又来了,单位没房子,新婚燕尔的小两口凑合了“三天蜜月”,他就背上地质包,继续步入了“为国家寻找宝藏”的征程。有了家,就有了牵绊,有了思念。短暂而又漫长的半年之后,妻子把电话打到矿区,说身体反应厉害。然而,忙得不可开交的他,思念与工作同频,煎熬和使命共振。好不容易捱到1992年春光明媚的3月,他匆匆忙忙赶回家的当夜,就像一年前谈恋爱闪婚一样,把妻子扶到医院,就顺产下一女。“当爹喽,我们的地质队员终于一扫满身的尘灰,坐在产房外傻呵呵地大笑起来”。妻子问他:“山里的,这回该在家多呆两天,陪陪你女儿吧。”“好、好、好、好、好……”常云真不迭声地点着头,让迟到的幸福眩晕得手足无措。然而,就在女儿出生的第三天,队上通知他到广东出差。
当时他一愣,差点和领导顶起牛。但在开明妻子的理解下,他又背起了行囊……
这是小常人生中“三天”的第三次:第一次是入队三天就进山,第二次是结婚三天下矿区,第三次是女儿生下三天去出差!
常云真同志矿区照片 感谢作者提供本图
1996年,常云真担任为分院长,带队辗转于豫西嵩县牛头沟、大峪沟一带独立作战。10年后又响应国土资源部号召,进军小秦岭。大家知道,小秦岭地区地形切割厉害,落差之大在全国有名。坑道最深达1500米,涌水量大,通风不畅,又湿又热,空气污浊。常云真在采样编录期间,曾经两次被炮烟熏倒,但他还是冒着眩晕、岩爆和矿车脱轨等危险,每天在坑道里工作10小时以上。有人劝他:“你是领导了,指挥下面人干就行,何必呢?”可他却说:“当再大的领导,也还是普通人。党员的宗旨是为人民服务,地质人的使命是找矿。那么出野外、下矿井,不正符合我们最初的动机吗?”有一次,他的腿因磕破引发外伤湿疹,两腿和脚底满是黄泡,足有半月像个孩子,步履蹒跚地艰难学步。还有就是2014年,他因腰椎小关节功能紊乱而直不起腰,但焦作投标又必须他亲临现场,只好由两个队员把他“绑架”到焦作,投标回来直接送进医院……
据统计,经常云真参与或主持的金矿,累计为国家提供黄金资源储量上百吨,他也因此获得多项部省科技成果奖,以及河南省五一劳动奖章、地矿系统劳动模范、优秀党员等荣誉。常云真在业界渐渐有了名气,一个著名央企抛来了橄榄枝:30万年薪+北京户口;还有一事业单位做出承诺,只要人来,副处级岗。面对诱惑,常云真淡然一笑道:“我是个平常人,但是党员还是那句话,我的使命是找矿,我的真情在大山!”
在我们这个星球上,有无数种职业让人百干不烦,也有无数的创业者让人百读不厌。在地质行业里,常云真就是一个这样的创业者。低调、内敛、牢记使命,执着追梦,漫道初心无觅处,常云真情在大山。让我们为其加油并点赞!
常云真在野外踏勘 感谢作者提供本图
ㅡ END ㅡ
作者简介
宋宏建 河南地矿局文学老年